鸡蛋壳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来源 4 性味 5 功能主治 6 鸡蛋壳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鸡蛋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鸡蛋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鸡蛋壳 1 拼音
jī dàn ké
2 拼音名Jī Dàn Ké
3 来源雉科动物鸡Gallus gallus domosticus Brisson所产卵之外壳。收集蛋壳,晒干。
4 性味淡,平。
5 功能主治收敛制酸,补钙。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佝偻病。
6 鸡蛋壳的用法用量
1~2钱,焙黄研粉服。
7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鸡蛋壳的方剂 鸡子丹
拼音:jīzǐdān处方:鸡蛋壳、辰砂。制法:养鸡雌雄纯白者,不令他鸡同处,生卵扣一小孔,倾去黄白
龙凤膏o《鲁府禁方》卷四:龙凤膏:处方:凤凰壳(即出鸡蛋壳,不拘多少,微火炒**,为细末)、蚯蚓粪末各等
喉癣吹药拼音:hóuxuǎnchuīyào处方:哺胎鸡蛋壳1钱(连衣烧存性),儿茶5分,橄榄核5分,犀牛黄
解蛛丹n处方:苎麻根灰3钱,冰片2分,轻粉5分,抱出鸡蛋壳(烧灰)1钱,灯草灰2分,白明矾3分。制法:上
五蜕散指甲1分,炮山甲5厘,蝉蜕5厘,蛇蜕分半,哺退鸡蛋壳白皮2分。主治:远年攀睛翳障。用法用量:每用3
更多用到中药鸡蛋壳的方剂用到中药鸡蛋壳的中成药 胃疼宁片
WS3B198195处方:山僵1000g鸡蛋壳粉50g蜂蜜100g制法:以上三味,取山僵提取
胃复宁胶囊(炒)160g六神曲(炒)120g颠茄浸膏5g鸡蛋壳15g制法:以上四味,鸡蛋壳洗净,低温干燥,与
胃药胶囊海螵蛸(漂)60g、土木香60g、枯矾90g、鸡蛋壳(炒)120g、煅珍珠母120g、制法:以上六
小儿胃宝片)100g麦芽(炒)100g六神曲(炒)50g鸡蛋壳(焙)100g制法:以上五味,粉碎成细粉,另取
溃疡胶囊:WS3B224696处方:瓦楞子32g鸡蛋壳48g陈皮16g枯矾32g水红花子32g珍珠粉
更多用到中药鸡蛋壳的中成药古籍中的鸡蛋壳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前 ]下疳门主方
并一切皮破肿烂诸疮,实时消肿定痛,拔毒生肌。抱鸡蛋壳(连衣壳焙)乳细末,每一钱加冰片二分密贮,用时
《本草分经》:[原例(次序略经更定)足厥阴肝]鸡歪斜用老者。鸡蛋甘平,补益气血,散热止嗽。痢哺鸡蛋壳敷疮毒。蛋内白皮治久咳结气。鸡屎白微寒,下气消
《医方集宜》:[卷之十外科]治方生肌散大青(一分)大绿(一分)凤蜕(焙三分半即鸡蛋壳)朱砂(五分)明矾(一钱)象牙末(七分)天灵盖
《验方新编》:[卷一耳部]耳疳震耳缠耳停耳风耳有脓先绞净。又方∶鳝鱼血滴入,神效。又方∶抱过鸡蛋壳内白皮,炒黄研末,香油调灌耳内,痛即止。又方∶
《验方新编》:[卷十九前 ]囊溃偏坠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海螺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海螺壳的用法用量 27 附方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海螺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海螺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海螺壳 1 拼音
hǎi luó ké
2 《辞典》:海螺壳21 出处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22 拼音名Hǎi Luó Ké
23 来源为骨螺科动物红螺的壳。采得后除去残肉和泥土,煅后碾碎用。
24 性味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咸,微寒。"
25 功能主治《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化痰消积,止痉。治胃痛,淋巴结结核,手足抽筋。"
26 海螺壳的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或煎汤,1~5钱;外用:研末调敷。
27 附方治慢性骨髓炎:海螺壳煅成炭一两,人中白三钱,冰片八分。研细,用陈猪油或麻油调成稀糊状,外敷。(《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28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海螺壳的方剂 五海瘿瘤丸
0g蛤壳100g昆布100g白芷50g木香10g海螺(煅)100g夏枯草100g川芎75g制法:以上
消瘿五海丸500g海藻150g海带150g海螺(煅)150g昆布150g蛤壳(煅)150g木香25g川芎25
五香散耆1两(锉),槟榔3分,当归3分(锉,微炒),积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3分,白蒺藜3分(
更多用到中药海螺壳的方剂用到中药海螺壳的中成药 五海瘿瘤丸
0g蛤壳100g昆布100g白芷50g木香10g海螺(煅)100g夏枯草100g川芎75g制法:以上
消瘿五海丸500g海藻150g海带150g海螺(煅)150g昆布150g蛤壳(煅)150g木香25g川芎25
更多用到中药海螺壳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海螺壳 《目经大成》:[卷之三诸药外治]芙蓉镜四
矣。曰芙蓉镜者,盖兼质与色而名然。无珍珠细碾飞海螺壳、石决明亦可。《目经大成》清·乾隆六年黄庭镜草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三诸疮肿门]诸疔疮疮透顶不痛其疔久而败烂治疔疮方土蜂窝穿山甲茄根海螺壳(各等分)上研极细。用腊猪脂调为膏。每用指头蘸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九介部]白蜗螺壳上白螺蛳壳洗净。研掺之。〔论〕田螺产于水田中(非海螺)其壳旋文。其肉视月盈亏。(王充云。月毁于天。螺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四十七虫鱼部]田螺肉酒殊功,止渴立效。烂壳主反胃胃寒,涩遗精精滑,卒暴心痛,烧末汤服并除。又大海螺汁亦明目。《冯氏锦囊
《本草蒙筌》:[卷之十一虫鱼部]田螺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田螺壳 31 来源 32 性味 33 功能主治 4 《辞典》·田螺壳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来源 44 原形态 45 性味 46 功能主治 47 田螺壳的用法用量 48 附方 49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田螺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田螺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田螺壳 1 拼音
tián luó ké
2 英文参考riversnail sheil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田螺壳
田螺壳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1]。
31 来源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的壳[1]。
32 性味
甘,平[1]。
33 功能主治收敛,制酸,止血[1]。
1治反胃吐食,胃痛,泄泻,便血[1]。内服:煅研末15~3g;或入丸服[1]。
2治疮疡脓水,头疮[1]。煅研末撒或清油调涂[1]。
4 《辞典》·田螺壳 41 出处《别录》
42 拼音名Tián Luó Ké
43 来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的壳。
44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田螺"条。
45 性味《纲目》:"甘,平,无毒。"
46 功能主治和胃,止泻,止血,化痰。治反胃吐食,胃脘疼痛,滑泻,便血,小儿惊风,脓水湿疮。
①《别录》:"疗心腹痛,又主失精。水渍饮汁,止泻。"
②《本草拾遗》:"烂壳烧为灰,末服,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
③《纲目》:"烂壳研细末服之,止下血,小儿惊风有痰,疮疡脓水。"
47 田螺壳的用法用量内服:煅研为末,1~2钱。外用:研末调敷。
48 附方①治反胃吐食:田螺壳、黄蚬壳(皆取久在泥中者)各等分。炒成白灰,每二两入白梅肉四个,捣和为丸,再入砂合子内盖定泥固,煅存性,研细末。每服二钱,用人参缩砂汤调下,不然用陈米饮调服亦可。(《本草述》)
②治心脾痛不止者:田螺壳,溪间者亦可,以松柴片层层叠上,烧过火,吹去松灰,取壳研末,以乌沉汤、宽中散之类调服二钱。(《医林集要》水甲散)
③治瘑疮:螺壳二七枚(烂者),乱发(烧灰)、龙胆末各等分。上三味合研如粉,以三年油淀和敷之,加腻粉妙。(《删繁方》)
④治急惊风:远年螺壳白者,烧灰,加麝香少许,水调灌之。(《普济方》)
⑤治风湿性关节炎:大田螺壳七个,韭菜根七根,茵陈一两。水煎,加烧酒少许冲服。每日一剂,服后盖被令出汗。(《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49 摘录咸鸭蛋的历史记载
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该产品的特点是蛋心为红色、营养丰富。它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维生素,而且容易被人体所吸收,优质的咸鸭蛋咸度适中、味道鲜美,老少皆宜。
达尔文在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记载达尔文8岁时进人教会学校读书。
他从小就喜欢收集邮票、画片、矿石、钱币等,对动植物和普通机器也有很大的兴趣。9岁时,他进人文法学校读书,学习成绩平平,但更专注于以前的兴趣。
16岁时,他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但他对于授课内容没有什么兴趣,两年后转往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在剑桥的三年里,达尔文与地质学教授塞奇威克和植物学教授亨斯罗结识,更加喜欢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而对神学的学习却没什么进展。
当读了洪堡的《南美洲旅行记》和赫胥黎的《自然哲学导言》之后,他已经立志要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了。1831年,达尔文大学毕业,经亨斯罗的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 组织的“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收集没有记载的新物种,积累了大量资料。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敏锐地觉察到了物种在不同地区的变化状况,逐渐对《圣经》中“创世纪”的人类起源说产生了怀疑,并萌生了生物进化论的思想。
这次环球考察在1836年10月结束,回到英国后,达尔文开始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39年,他和表妹爱玛结婚。
啄破命运的蛋壳文章的主要内容读《匆匆》有感
翻开《匆匆》这篇极富哲理的散文,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朱自清独到的见解改变了我的思想,使我对生活、成败、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与感受。
《匆匆》一文让我知道了时间的珍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几句话中蕴藏着多么深刻的道理呀!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时间只是度过之后才神圣起来。”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它献给勤奋者的是一条条成功的大道;留给懒惰者的是一个个失败的泥潭!
说起时间,我感到惭愧。放学回家,我常常是东张张,西望望;东跑跑,西逛逛。考试成绩不理想,看到别人分数高,心里真不服气:他们成绩好,不就是晚上回家拼命看书吗?我要是多花些时间,肯定考得更好!其实,他们比我多的不光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珍惜时间,多了一份刻苦努力呀。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时光老人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多,就看你能不能珍惜他、把握他。
人生不能虚度。生命精彩与否,是由我们自己把握的。时间就是生命,把握时间就是把握人生。要让人生如花朵般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就必须珍惜分分秒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匆匆》一文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这样才能使生活更充实,让今天更精彩,令明天更美好!
宽容
看了书架上摆着一本《周作人散文》,匆忙拿下来阅读。
记得两年前看过一本《周氏三兄弟,印象颇为深刻,从头至尾细细读下来,兄弟三人传奇的一生和那些未能解释缘由的错综往事萦绕心头,久久不得释怀。现在想起那本书,很有回肠荡气的感觉,还是有很多话在心中,忙不迭的表达。
三人同为兄弟,命运却不尽相同,尤其是老二作人,非议最多。我想这非议肯定不是他想得到的吧,青年时代的周作人又何偿愿意去做什么伪差,留下个汉奸的污名呢。历史的结论,容不得任何理由,他说在北京“苦住”是因为有“家累”,说他自己的十口之家不好轻易抛下不管,还要照顾母亲和鲁迅的遗孀。事情的真相笔者不得而知,这些话也只能和那段历史一般苍白罢。
我想世人的评说还是太绝对了,历史上的人和事往往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英雄,或者,就是贼子了,对他们的评价往往也都是一句话,没有中间者,而我想,周作人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中间者吧。在这里笔者并没有要为他正名的意思,只是笔者有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喜好皆大欢喜结尾的完美主义思想,总想让知堂先生的名份真能如其文章一样供人欣赏,至少,不被人唾弃罢了。历史的问题不便深究,也究不明了,只能越辩越混,越辩越缠绕的紧,只是尝试着找到一些慰藉,哪怕是理由。
这本书的前言写的不错,他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给你几篇 其他再找
分享红皮鸡蛋的由来在我国远古时期,北方易水中游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氏族商。后来建立的商朝,就是由这个氏族发展起来的。商的始祖是“契”,他的母亲简狄是部族首领喾的妻子。
传说有一天,简狄到易水边洗澡,忽然有一只喜燕在她身边的一株大柳树下生了一个蛋,简狄见后,就将燕子蛋吃了下去。
一年后,简狄生下了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整个氏族的人都为此而高兴,并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首领喾更是兴奋,叫人煮了许多红鸡蛋,分送给大家共享。这个孩子就是“契”。契长大以后接替父亲当了氏族的首领,成了商的始祖。
从此,商这一族的人就将燕子奉为神鸟,并认为,谁家妇女只要吃燕子蛋,就会生一个聪明而又本领高强的男孩子。
契的功绩和生孩子吃红蛋的古老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长江、黄河的悠久历史长江: 长江流域为长江人类居住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
在安徽省江北发现直立人化石,数处包含人类遗迹的遗址,尤其是在太湖周围,也已被发现。虽然中国政治史多以华北和黄河流域为中心,长江地区却以其农业潜力而对历代王朝始终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大运河就是建来用以从长江流域将粮食运往北方的大都市;可能运河最南段早在公元前4世纪即已得到利用,许多河段是在公元7世纪兴建的。 长江上游除成都平原外,东至三峡地区,西北至甘孜、阿坝境内,西南至安宁河、雅砻江流域,均有遗址发现,初步统计约数十处,其中最著名的属巫山大溪文化遗址,经1959年和1975年两次发掘,共发掘墓葬214座,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镜、石凿、网坠、鱼钩、箭链、纺轮等生产工具;釜、罐、曲腹杯、碗等生活用具,还有耳坠、抉等装饰品,代表了新石器时期从中期到晚期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遍布江汉地区,尤以江汉平原分布为密,仅湖北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就有450多处,经发掘和试掘的有60多处,多集中分布在汉江中下游和长江中游交汇的江汉平原上。早中晚期文化特征都具备的屈家岭文化,以薄如蛋壳的小型彩陶器、彩陶纺轮、交圈足豆等为主要文化特征,还出土有大量的稻谷及动物遗骸,畜牧业也相应发展。
饲养的动物种类增多,并已有了渔业。该文化的影响范围甚广。
位于长江中游的江西万年 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有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过度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完整而清晰的地层堆积。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美合作农业考古,在遗址新石器早期地层中,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水稻栽培种植的历史提前了几千年,成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同时,该地层中还发现了距今17000年前发展有序的大量原始陶片,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早原始制陶的发源地。 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可以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
位于杭州湾附近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曾先后两次发掘,出土的约7000件珍贵文物中,有成堆稻谷、稻壳遗存,出土大量“骨耜”,证明已脱离“火耕”,开始用骨耜翻地;还出土了大片木构建筑,已出现榫卯,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干栏式”木构建筑。 20世纪50年代,在长江流域陆续发现了一批殷商文化遗址。
四川新繁水观音遗址的出土文物说明“蜀”与殷商中期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为以后的科学考察奠定了基础 长江中游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是已发现的长江流域第一座商代古城,距今3500多年。城邑和宫殿遗址壮观齐全,遗址、遗物、遗骸中明显反映了奴隶社会的阶级分群。
属于商晚期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好的古铜矿。江西清江的吴城遗址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商代遗址。
1989年江西新干出土大量商代的青铜器、玉器、陶器,距今约3200多年,具明显的南方特色。这些遗存对于了解至今仍较为模糊的长江流域商代文化,十分有含金量,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黄河: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
《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战国以后随着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秦国经济中心向关中迁移,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的植被开始遭到破坏。
由于黄河流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文明的中心之地(《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2002 年),加之以古代中国重农轻牧的现象,黄河流域植被破坏成为长期、大量的现象。随着公元11世纪气候转冷的开始,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黄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开始减少,然而森林覆盖已经难以恢复到公元前3世纪的状况。
并随着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开始受到黄河的侵蚀而被卷走大量的土壤,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
公元前4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1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
唐宋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
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
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 战国筑堤以前 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时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因两岸未筑堤防,河道极不稳定。
据文献记载,黄河曾往返更迭多次流经的有《禹贡》、《山海经·北山经》和《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三道。
你需要描述的清楚一点!
下面是力学上的薄壳理论,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所谓壳体是由内、外两个曲面围成的物体,两个曲面称为壳体的表面。与两个曲面等距的点所形成的曲面称为壳体的中面;两曲面之间的中面法线
相关图书
长度称为壳体的厚度。一般壳体可用中面的几何形状和厚度来描述。中面封闭的壳体称为封闭壳体,否则称为开口壳体。开口壳体除了内外表面外,还有四周的边界面。最大厚度远小于中面曲率半径和另外两个方向尺寸的壳体称为薄壳。薄壳主要以沿厚度均匀分布的中面应力而不是以沿厚度变化的弯曲应力来承受外载,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所以在航天、航空、造船、化工、建筑、水利和机械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薄壳理论是19世纪末在基尔霍夫-乐甫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进入20世纪后,在生产技术的推动下,壳体理论曾有较大的发展。当时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壳体建立各种简化理论。50年代开始对基尔霍夫-乐甫假设进行修正,使薄壳理论精确化。随着电子计算机的进步,薄壳理论在数值计算以及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两方面都有迅速发展。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巴豆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巴豆壳的别名 24 来源 25 功能主治 26 附方 27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巴豆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巴豆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巴豆壳 1 拼音
bā dòu ké
2 《辞典》:巴豆壳21 出处
《纲目》
22 拼音名Bā Dòu Ké
23 巴豆壳的别名巴豆皮(《宣明论》)。
24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皮。植物形态详"巴豆"条。
25 功能主治①《纲目》:"消积滞,止泻痢。"
②《本草再新》:"杀虫,败毒。破瘰疬痰核。"
26 附方治泻痢:巴豆皮、楮叶(同烧存性)。研,化蜡丸绿豆大,每甘草汤下五丸。(《宣明论方》胜金膏)
27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巴豆壳的方剂 塌气丸
新书》卷二十六引茅先生方:方名:塌气丸组成:川巴豆壳(用醋煮,黑色为度)、青橘皮(去白)、萝卜子各
白扁饮nyǐn别名:巴豆灵膏、白扁豆饮、巴豆膏处方:白扁豆、青黛、甘草各等分,巴豆1枚(去壳)。制法:上为
内消散1钱,百草霜1钱,巴豆(去油)1钱,儿茶1钱,巴豆壳(煅)7分。主治:《慈幼新书》卷十一方之内消散
丁香脾积丸煮干,莪术、三棱、良姜并乘热切碎,同焙干),巴豆(去壳)半两。入百草霜三匙,同碾为细末,面糊为丸,
乌金散验方新编》七集方之乌金散:方名:乌金散组成:巴豆(去壳)。功效主治:《梅氏验方新编》七集方之乌金散
更多用到中药巴豆壳的方剂用到中药巴豆壳的中成药 胃痛定
18g雄黄18g人参12g白胡椒18g枳壳12g巴豆霜18g高良姜18g丁香18g木香18g制法:
胃痛散0g红花250g丁香50g木香50g白胡椒50g巴豆霜50g雄黄50g制法以上八味,除巴豆霜外,雄黄
五积丸)2钱,麦芽3分(生),百草霜1钱(炒),巴豆3钱(去壳,纸捶去油)。主治:一切食积,乳积,积痢。
通关散卷一之通关散:方名:通关散别名:通窍烟组成:巴豆(去壳)。主治:《良朋汇集》卷一之通关散主治中风痰
黑虎散干姜1两,良姜1两,片子姜黄1两,巴豆30粒(新者用21粒,去壳)。主治:疟疾。用法用量:每服3钱
更多用到中药巴豆壳的中成药古籍中的巴豆壳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巴豆
。(刘河间《宣明方》)。痢频脱肛,黑色坚硬∶用巴豆壳烧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朴硝少许,洗软,用真麻油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二小方科]滞颐。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痢频脱肛黑色生壳方上用巴豆壳烧灰,芭蕉自然汁煮,入朴硝少许,洗软,用真清油
《幼幼新书》:[卷第二十六]疳肿第十三茅先生小儿疳肿塌气丸气肿、水肿不用此药。川巴豆壳(用醋煮,黑色为度)青橘皮(去白)萝卜子(等分)上
《寿世保元》:[卷十]中毒油为最良。一治信毒水粉山砒霜。及一切杀人之毒。巴豆壳(壮者十四个弱者七个)花椒(去目五分)甘草(五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栗壳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栗壳的用法用量 27 附方 2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栗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栗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栗壳 1 拼音
lì ké
2 《辞典》:栗壳21 出处
《食疗本草》
22 拼音名Lì Ké
23 来源为壳斗科植物栗的外果皮。
24 性味
《纲目》:"甘涩,平,无毒。"
25 功能主治治反胃,鼻衄,便血。
①孟诜:"煮汁饮之,止反胃消渴。"
②《日华子本草》:"治泻血。"
26 栗壳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研末或入丸剂。
27 附方①治膈气:栗子黑壳煅,同舂米槌上糠等分,蜜丸桐子大。每空心下三十丸。(姚可成《食物本草》)
②治鼻衄累医不止:栗壳五两,烧灰,研为末。每服二钱,以粥饮调服。(《圣惠方》)
③治痰火瘰疬:粟壳和猪精肉煎汤服。(《岭南采药录》)
28 摘录《辞典》
用到中药栗壳的方剂 保子七圣散
3升煎,去滓服。月内儿服1杏核大,300日儿服1栗壳,12岁儿服两栗壳,3岁以上儿加之,每日3次。
敛肠丸二:敛肠丸:处方:木香3克地榆6克酸石榴皮6克罂栗壳4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
补气补血汤拼音:bǔqìbǔxuètāng处方:栗壳3钱,当归2钱,黄耆2钱,玉竹(蜜炙)1钱半,白术(土炒)
化痰消咳片3B229597处方:紫花杜鹃1330g板栗壳500g合成鱼腥草素20g止咳酮3g制法:以上四
天下第一乌须方如赤小豆大,又次者如绿豆大,分3样,入新罐内炒如栗壳色,以青湿布包之,以脚踏成饼,晒干为末,锡罐盛贮
更多用到中药栗壳的方剂用到中药栗壳的中成药 化痰消咳片
3B229597处方:紫花杜鹃1330g板栗壳500g合成鱼腥草素20g止咳酮3g制法:以上四
清热镇咳糖浆草44g、荆芥35g、知母26g、前胡35g、板栗壳44g、浮海石44g制法:以上八味,加水煎煮二次
八宝眼药朱砂10g冰片20g炉甘石(三黄汤飞)300g地栗粉200g制法:以上九味,珍珠、朱砂分别水飞或粉
肥儿丸)3钱。制法:上为末,芦荟末和匀,猪胆汁为丸,如栗米大。功能主治:《丹溪心法》卷五方之肥儿丸治小儿
生肌散,煅龙骨2两,生乳香2两,生没药2两,海螵蛸(去壳)5钱,象皮2两(滑石烫),生赤石脂2两,冰片1
更多用到中药栗壳的中成药古籍中的栗壳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四咳嗽门]药方
皮半夏(制)桔梗杏仁(炒。各七分)乌梅(三枚)罂栗壳(蜜炙,二钱)五味子桑白皮紫苏薄荷知母甘草(炙。
《普济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湿门]中暑附论痢。加肉豆蔻五钱。每服盐梅一枚。赤痢。乌梅一枚。栗壳二枚。去蒂赤膜醋炒。白痢。栗壳二枚制同上。粟米一
《外科选要》:补遗方,取出去滓,顿服之。又一方,无黄。郭氏定痛托里散栗壳(二两去蒂炒)当归白芍药川芎(各五钱)乳香没药桂
《文堂集验方》:[卷二]血症足浸至膝腕。以汗出为度。凶者浸至半身。再无不止。栗壳。(烧存性研末)米饮调下二钱立止。刀刮指甲细末。
《存存斋医话稿》:卷二本文2023-08-05 01:56: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