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谁?,第1张

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朱熹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世尊称为朱子。

主要成就:

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

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因为孔子主张“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谈不是不懂,而是怕弟子生外心。他曾经教育弟子们,对于鬼神要敬而远之,君子当正道在心。如果自己不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那就要为鬼神所制。儒家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张去追求,崇拜。所以后人尊重孔子意志,没有强硬将其与神话扯上关系。

孟子、列子、孔子的生平简介如下:

1、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著有《孟子》一书,倡导“以仁为本”。

2、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3、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扩展资料:

孟子的传道思想:

1、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2、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3、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4、道德伦理: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5、法先王:

法先王就是以先王的道德标准为规范。推崇尧舜之道。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法后王就是以后世君王的做法为规范,比较讲究实际,不泥古。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人物,但它具有一定的法家思想。

在这一点上,比孔孟进步。荀子所谓的“后王”既不同于其所谓“先王”,也异于孟子所谓的“先王”,学术界一般把荀子的历史思想概括为“法后王”,使之与孟子的“法先王”相对立。

6、哲学思想: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

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7、认识论: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环在于掌握客观规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据水势就下、可导而不可遏的规律,来说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须如此。

8、性善论:

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梁启超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恶论”强调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9、饮食见解:

孟子在饮食上提出了较多的见解,多被后人视为经典。他从仁爱的角度出发,说道:“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后人将“君子远庖厨”解为不近厨房,并作为孟子贱视烹饪的理论依据,这是不可取的。

-孟子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道家)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东周春秋末期人物。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商丘夏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3、颜徵在时年不满二十岁,而叔梁纥已经六十六岁,年龄相差悬殊,两人为婚于礼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并且怀孕,故谓之“野合”。孔子在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儒略历公元前551年;格里历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一般依《史记·孔子世家》说。)申时于陬邑昌平乡诞生。

4、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yú dǐng,意为头顶凹陷),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扩展资料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圣人”和“仁人”的道德理想,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的努力,即“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要求人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提出了一系列修养方法,如反求诸己;一日三省等。孔子的仁还包含着爱惜劳动者的思想,如仲弓问仁,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子张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此“五者”即“恭、宽、信、敏、惠”。孔子的“宽”、“惠”表现在统治方法上就是要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宽刑罚而重教化。

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论语》记载孔子“所重:民、食、丧、祭”,主张“因民所利而利之”。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孔子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行德政,孔子还提出了“举贤才”的政治主张。《论语》记载仲弓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他认为还必须考虑到民意,“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孔子

  太一

  东皇钟是无处可考的,但东皇还是可考的,还记得游戏里的太一之轮吗?与东皇钟有藕断丝连的关系,楚诗人屈原在《九歌》开篇就是《东皇太一》,当然“东皇”可指一人,“太一”却不一定,那么“太一”是什么?有许多方面的解释,那么何谓“太一”?中国哲学用语。“太”是至高至极,“一”是绝对唯一的意思。《庄子·天下》称老子之学“主之以太一”。“太一”是老子“道”的别名。《吕氏春秋·大乐》更明白指出:“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之为[名],谓之太一。”并提出“太一生两仪,两仪生阴阳”的说法,“太一”又和“太极”意义相近。又意指元气。《孔子家语·礼运》:“夫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注:“太一者,元气也。”又“太一”亦作“大一”见《礼记·礼运》及疏。今人认为老子逸作《太一生水》中“太一”应亦此意。更有作“太乙”。星官名。属紫微垣,在天龙座内。《史记·天官书》:“中官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那么这里的太一是什么意思呢?此“太一”一作“泰一”。传说中的天神。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后来成为道教中神,《真灵位业图》所列第一神阶之右位中,有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皆居玉清仙境。 其实,太一和许多神有关系,最有直接关系的是伏羲,不过我们先放一放,留到下次专门谈谈伏羲,先谈谈不太为人知的那一说。

  九歌记载

  据桃江县县志办考究,楚国鼻祖炎帝神农,祭号为东皇太一,又称太阳神高阳,南楚(古时桃花江属南楚)民间称灶神为“太一府君”,即炎帝。屈原《九歌》系列诗篇之一《东皇太一》中的东皇太一,就是炎帝神农。炎帝神农即东皇太一与桃江有着紧密的联系。 《东皇太一》是屈原在桃花江创作的。据《楚辞章句》王逸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今桃花江地区),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祠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讽谏。”中国屈原研究会副会长蒋南华考据:《东皇太一》是屈原放逐沅湘之间,在益阳桃花江境地所创作的作品,时间是楚顷襄王15年至20年之间(公元前285年至公元前279年)。

  编辑本段上古十大神器:

  东皇钟 轩辕剑 盘古斧 昊天塔 崆峒印 炼妖壶 神农鼎 伏羲琴 女娲石 昆仑镜

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谁?

神话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朱熹。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