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法华经一般人不能受持,一定要达到什么什么阶段才可以,对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有人说法华经一般人不能受持,一定要达到什么什么阶段才可以,对么?,第1张

一般人不能受持法华经,没有这样的说法。什么人都能可以受持法华经。

修习佛法能有机会修习法华经的人是非常少的。法华经是很难遇到的。有的人即便遇到法华经,也未必会修习法华经。这是事实。

有的人看见也不愿意受持法华经,但是有的人慢慢接触也能受持,能学习、慢慢明白,当然有的人一听法华经就是喜欢或者一听就懂,那可能是有缘分的,或者根基很好的。

比如:“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

愿意受持就可以受持,“早晚上床,一起天亮”,早得晚得都已经得了,现在有机会受持,好好学习就好。

扩展资料:

法华经宗旨:

在大乘佛法兴起的时代,有了以“声闻”、“缘觉”为二乘或小乘,以“菩萨”为大乘的说法。《法华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结集的代表作品,提出了“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思想,融会三乘为一乘(佛乘)。

以“声闻”、“缘觉”二乘为方便(权)说,“二乘”终究要以成佛为最终目标(如“化城喻品”所说),开启了“回小向大”的门径,这是一种崭新的学说思想,也是本经的主旨所在,在佛教思想史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推荐读一下《中国文脉》,里面就文学的发展系统性的总结概况比较全面。

个人感觉还是按历史发展走向来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顶峰,诸子百家中有一大批的文学经典传世,经典要精读。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很多。

我是先读《史记》《老子》《庄子》、资治通鉴、孙子兵法,配合着现代的大秦帝国(主要是得建立自己的文史观,我认为文史不分家)。

其次读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然后是明清小说。

最后才是近现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大师的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太繁杂,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家作品很不容易。(我个人喜欢马尔克斯、海明威、川端康成的作品)

弘扬国学必须从诵读“原典”开始。”

确实,南怀瑾先生曾讲:配合地图,读古人的史书“原典”(而不是当今专家、教授写的通史),可以培养出真正的大政治家。出将入相,博古通今。那就需要我们:1、通古文(会文言文),2、认得繁体字。

我们知道,小朋友们得到知识一般是两个途径:一是直接,一是间接。

直接的途径,一般是通过身傍的师友,得到学习和收益;间接的善知识,多半是书籍。

其中,书籍给人们带来的启迪和能量,有时超过直接从身傍周围人的学习。因为人的周围未必有那么多高人,而古籍中,却多半是高人与你的对话。如果你读得懂古文,那么几千年前,古人的话你都会听得懂,看得明白,就如在他们身傍参加一个极高级的学习讲座,而且那些讲座,是千百年来,经历时间的考验和朝代更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精化。

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古籍,是古人流传下来给我们的,而我们的前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爱护自已子孙的先民了,他们极有智慧,而且好记载,好记历史,(有些其他民族的先民,也很有智慧,但是他们不注重历史,也不好记载,所以,只有文化失传)。而且我们的先人,是十分有道德、并且注重道德的。所以,他们传下来的东西,大多是流淌着对子孙后代殷殷期望和厚爱的精华。

而且,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大多是经得历了多少代人的传递,试想,一本时尚杂志,可能会在书柜里放着十年二十年吗,想必不到一个月,就变卖成废纸了。如果一本书能在手里留到自已去逝,并且值得把它传给后人,并且后人在他去逝后,还觉得这本书有保存价值,可以想一想,这本典籍,必然是具备相当价值的,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所以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如此看来,古人有心流传下来的至宝,你不去挖掘,还有心去阻挡别人去挖掘,阻挡别人从中获得利益,你这还是希望未来的孩子们个个贤达有出息、有所成就吗?大概您只想让孩子们接受“小猫叫,小狗跳”的浅智儿歌,只接受当今电视里那些泡沫剧,接受那些杀、盗、*、妄的启迪,而想把他们挡在智慧之门之外,挡在古圣先贤慈悲教诲的殿堂的门外。如此看来,您想一想,您是想“救救孩子”吗?

再说文言文 我们的文言文,是先人极有智慧的发明,他们让文字记载与平常的语言对话,分开两条腿走路。我们知道,人们说话的语言方式,几十年一变,变来变去,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大概后世一百年,读我们今天的话,会需要考古。

由于文言文是独立的文字记载,所以,如果你读得懂古文(文言文),那么,上至周朝,下至近代,所有的文章,你都可以读懂,都可以从中受益、从中学习。

文言文,这个智慧的发明,在今天,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附]:南怀瑾先生讲文言文的重要 中国古人了解,语言最多三十年一个变化,因地方不同带来的语言变化也是一种,所以把语言和文字脱开。后人只要花两年的时言,学会了一两千个字,几千年以上的书也能读懂。外文不同了,譬如英文,现在已经一二十万字,还在不断地发展下去。一百多年前的外文古书,现在人已经看不懂了,非要专家研究不可。中国文字不同在这里。

中国文化宝库一把钥匙打开,就是古文。古文、古诗学好了,白话文、白话诗也自然会写得好。

文言文,一个智慧的工具。 [转贴] 因为中国有文言文,所以,几千年前老祖先如孔老夫子的东西,摆在今天的人们面前,人们仍可以看得懂

相比来说,西方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仑等文明,他们的文明就没那么幸运,因为他们的先人没有我们先人如此的智慧,没有发明文言文这样好的一种工具,所以,今天的科学家再去研究他们几千年前的东西,简直是要命,那真是专修那个科目的世界上极少的几个科学家才可以懂得古埃及和古巴比仑人要说些什么。相比来说,我们的《老子》、《吕氏春秋》……摆在面前,一般稍通文言的人,都可以读懂。

如此看来,文言文,他的优势是将一个文明,完整的,原封不动的,很好的传承下来。

并且,因为他的精练,所以文言文里面,还有许多白话文无法替代的韵味和智慧在其中。值得珍惜,值得学习。

读懂文言文是与“先民中的智者”沟通。吸收的是中国几千年来,智慧的精华。如果能把这把“钥匙”掌握在手,那对于一个人的学识和修养一定大有裨益。

现在的儿童读经教育正在着手于此,当然他们还要加诵一些英文的经典和心珠算等等。

个人觉得《易经》放在最后学,《道德经》放在倒数第二学,先将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挨个看完,找到点感悟后再学道德经。而且那四本数也要按这个顺序看,《论语》《孟子》合起来也才五万多字,《大学》一千多字,《中庸》好像也不超过三千字,要读完很容易,但是《中庸》就很难懂了,而且个人觉得《中庸》里面易经有相当多的《道德经》的思想。至于《道德经》,一部智慧的宝典,个人不建议看的时候看白话翻译,最多能看看个别词的注解。因为《道德经》这本书在现在各家有各家的解读,甚至分歧很大,看白话注释很容易让别人左右自己,《中庸》里面说“率性之谓道”,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读古籍,来感悟古人的智慧才有乐趣。我个人看来,《道德经》很大程度上是讲阴谋的书,当然用儒家的正确人生态度来引导他就是人生智慧。至于《周易》,没有别的话,要学易理,只能靠悟性。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很不错的启蒙教材,但是里面有些消极的东西,不适合年轻人看,我就是受害者。后来才狂补儒家典籍,儒道相济。

有人说法华经一般人不能受持,一定要达到什么什么阶段才可以,对么?

一般人不能受持法华经,没有这样的说法。什么人都能可以受持法华经。修习佛法能有机会修习法华经的人是非常少的。法华经是很难遇到的。有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