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哪些网站可以用中文域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国现在哪些网站可以用中文域名?,第1张

新浪中国 美特斯邦威中国 王府井中国 等等都可以的,必须他们购买绑定了中文域名你访问才可以的,没有购买的话不行的。 中文域名必须ie7以上浏览器或者安装中文上网插件才可以访问。 69dnscom真诚为您解答

  在《一草一木总关情》这篇阅读中,你了解作者想要描述的情感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一草一木总关情》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草一木总关情》阅读原文

钟观光,我国近代化学和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钟观光早年入私塾读书,勤勉刻苦,想到贫困家庭的孩子念书不容易,更加珍惜光阴,自缚其足与桌腿,以抑制好动的天性。他的寒窗苦读,打下了扎实的为 学功底。17岁时已精通诗、词、文、赋,其师欣然说:“此子好学有恒,气度逾常人,前途未可 。”光绪十三年,钟观光考中了秀才,人们谑称他为“缚足秀 才”。对此,钟观光并不满足,在求学路上继续奋进。

钟观光目睹清朝腐败,外患迭乘,民不聊生,感慨地说:“不能与民偕乐,何能乐也!”甲午风云后,有识之士痛感世变日亟,非变革不足以自强,钟观光深 受维新思想的影响,认识到恃旧学不足以御侮,而“科学为强国之根基”,他虽然无力深造,却矢志自学理化等自然科学。在不长的时间里,他读完了由江南制造所 翻译的化学、物理等书籍,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他又专程赴沪学习日语,如饥似渴,不到数月,就能通阅日文,由是知识日增,眼界大开。

  钟观光原本主要研究理化,在杭州疗养时,散步于西子湖畔,青山绿水,草木葱茏,诱发了他对植物学的浓厚兴趣。他在病床上坚持自学了李善兰翻译的植物 学方面的著作,病情好转后又采集标本,认真制作,很快就掌握了近代植物学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从此,他“拈花惹草” ,与植物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5年,长沙高等师范学校派教务长专程至沪礼聘钟观光为博物教授,钟遂讲学于岳麓三年,深受学生爱戴和崇敬。其间他曾返回故乡,筹建了一所“师 藏楼”,并铺路修桥。1956年由他的儿子钟补求将“师藏楼”中所藏十几柜蜡叶标本、手稿和书籍全部无偿地献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蔡元培就职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对北大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钟观光因偶来北京,被聘为生物系教授,不任课程,筹建标本馆。这给了钟观光考察、采 集和研究植物的良机,他感到非常兴奋,虽已年近半百,还是毫不犹豫地发出誓言:“欲行万里路,欲登千重山,采集有志,尽善完成君之托也,不负众望。”

钟观光三次大规模的采集旅行历时四年之久,北起幽燕,南至滇粤,足迹遍及11个省区。他采集并制成蜡叶标本16万多种,共15万号,海产、动物标 本共500余种,木材、果实、根茎、竹类标本300余种。1924年,北京大学以他所采标本为基础成立了生物系,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生物标本室。我国著名 蕨类植物学者秦仁昌先生评论说:“北大标本之真正价值,不在于新种之多寡,而在所经地域广大,各类包罗巨集富,实为研究生态分布最完善之材料。”

1931年,钟观光应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邀请任研究教授,并参加中国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进行植物科属名称的订正工作。从此,年逾花甲的 钟观光主要投身于我国古籍中植物名实的考订研究。钟观光的研究兼及药物学,为了将异物同名、真假之品辨明,年近七旬的老人又风尘仆仆专程赴祁州进行生药考 察。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北平,科学研究已无法进行。钟观光先是去门头沟避难,后又被迫携带文献资料以及部分标本南撤。在战乱中,他的许多重要书 籍、著作、手稿、日记损失严重,令人痛心疾首。钟观光回到故乡后,继续孜孜不倦地对古籍记载的植物进行考证、疏释和续写《本草疏证》,但苦于资料缺乏,研 究工作难有很大进展,许多疑义之处只能“臆为论断”,他不得不叹惜:“非俟难平之后,不能为力也”然而日本侵略者妄图尽快亡我中华,形势愈趋紧张,南京、 杭州失守。钟观光心伤国难,万分痛苦。1940年7月,日寇首次在镇海登陆,同年9月30日,这位热爱祖国、自强不息的著名科学家,在忧伤中去世,享年 73岁。

相关连结:

①钟观光是早期的一位致力于普及科学教育者,他认为“推动革命,非由国民教育入手不为功”,因而回乡后即创办了芦渎公学。他借款筹建校舍,又邀请名人做通俗演讲,倡导劝学、放足运动,使当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

摘自陈梅龙《著名教育家钟观光先生传略》

②钟观光先生曾花费很多精力从事古书中植物学名的考证工作。他反复阅读《毛诗》、《尔雅》、《离骚》等古代名著并详为笺注,写出146个科的高等植 物和低等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把《诗经》、《易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的植物,按国外植物学原著进行分种、分属 检索,还对文献引证、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等逐一地考证、修改、补充和注释,整理分辑成册,写出约150多万字的毛笔手稿。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李丽云

《一草一木总关情》阅读题目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钟观光学习刻苦,在私塾读书时,他一想到贫困学子读书不易,曾把自己的腿与桌腿绑在一起,以苦读,被人们谑称为“缚足秀才”。

B钟观光是我国近代化学和植物学研究的先驱者,他矢志学习理化,后研究兴趣转移,但“以科学为强国之根基”的理念始终未变。

C钟观光先生乐于奉献,他在岳麓讲学三年期间,筹建了一所师藏楼,之后其子将该楼所藏无偿献给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D历时四年,钟观光不负所托,采集并制成大量标本。北京大学生物系建立的第一个生物标本室,其中的标本就是由她采集而来。

E晚年钟观光致力于古籍中植物名实的考订工作,战乱回到故乡也未停止。研究中他阅读了大量经典古籍,并借鉴国外植物学原著。

2文章为什么要写钟观光早年接受旧学教育的经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怎样理解钟观光所说的“与民偕乐”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这一追求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钟观光能成为“中国近代植物学开拓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8分

《一草一木总关情》阅读答案

1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2答案①钟观光早年已养成勤奋好学的品性,这使得他能在科学研究上呕心沥血,持之以恒。②受旧学影响他17岁即精通诗、词、文、赋,这为他日后研 究古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早年接受旧学,目睹清朝腐败,深知恃旧学难以御侮,故转变思路,以科学为强国之根本。每点2分,答对3个要点即可

3答案 “与民偕乐”, 是一种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富足的爱国情怀。是突破一己之成就、幸福,而追求惠泽广大民众的奉献精神。2分体现:①清朝内忧外患,民不聊生,钟观光深感 痛心;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他心伤国难。②终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以科学之力强国强民。③兴办学校请人讲学,倡导劝学,放足运动,致力于普及科学教育以开启民 智。④铺路修桥,以个人所有回馈社会。答对1点给1分,答对4点给4分

4答案①热爱祖国,志在报国。钟观光忧国忧民,以科学强国,振兴中华为己任,立志高远。②刻苦勤勉,好学有恒。他寒窗苦读,打下了扎实的为学功 底,能坚持自学不断钻研。③献身科学自强不息。他对植物学有浓厚兴趣,无论花甲古稀,无论教书避难,都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④不畏艰难实地考察。为筹 建标本馆,他历时4年,跋山涉水,采集了最完善的标准材料。⑤研究古籍,勤于著述。他功底深厚学通中西,潜心研读古籍,考证植物学名,成果丰硕。答对一 点2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赵燏黄在日本留学期间,他的老师下山顺一郎博士讲授和汉生药时,经常向学生讲授中国本草,有时还带一些本草善本给学生传阅。这使他了解到中国和日本本草发展的历史,从此酷爱本草。如他看到琉球吴继志撰写的《质问本草》图绘准确,说明简要,在日本多方求购未得,归国后得知上海实学通艺馆张之铬先生藏有原刻本,遂借来依样临摹一部,珍藏身边,奉为圭臬。他在杭州执教期间,便开始注意本草药品的名实,每逢春秋佳日,就请俚医作响导,率药科学生入山采药,带回标本在校园内种植,以供观摩,并与本草记述进行比较。从那时起,他就以整理本草研究中药为己任。1923年发表《〈本草纲目>今释》一文,以其多年之研究积累,考订31种山草类药物的学名,记述其效用。他还注意研究中国历代本草发展史,1935年发表的《历代本草沿革史论》 ,对中国本草史有系统的了解。他认为研究中药应先将中医用药的蓝本——本草加以研究,才能成功。同时,他又看到本草药品古今名实不符,影响药效。因此认为本草也亟待整理研究。

系统从事本草整理研究工作,是他在中央研究院编辑《新验新本草》时开始的。他不仅注意系统收集古今中外资料,更重视实地调查和考察,曾致力于甘草、黄芪、人参、参须、高丽参、东洋参、西洋参、人参三七和竹节人参等的整理研究。两集《中国新本草图志》的发表,是中国30年代整理本草、研究国药的代表作。其中人参类的生药学研究,最早报道人参和西洋参树脂道有明显差别,参芦的草酸钙结晶较多,日本和前苏联生药学家曾先后引用。

他在北平研究院制定了系统考证本草药品古今名实的计划,并从两方面进行工作:一方面是按植物分类学分科进行整理,如对菊科及川续断科药物50多种的整理,每科均按药用部分分为根、花、叶、草卉、果实等类;每药之下,先考察现代药材与历代本草记载是否相符,其次考察药材之原植物,以实地采集之完全标本,互相质对。他最早调查并鉴定了北京地区药用青蒿的原植物为“黄花蒿·臭蒿”,并指出与《本草纲目》之黄花蒿为同名异物。他没有附和日本学者报告认为“《纲目》集解所述之青蒿与植物(邪蒿)颇合”的错误结论,明确指出青蒿就是《本草纲目》的“黄花蒿·臭蒿”。对青蒿的植物来源,《中国药典》1985年版本才得到解决,而赵燏黄在那时就已经澄清了。《祁州药志》是中国按自然分类系统整理本草研究国药生药学的肇始,也是中国最早编著的地区药材志。另一方面则从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方面进行整理,如1935年,他在北平妙峰山与药农一起采到的五加皮,经过鉴定,并不是历代本草记载的五加科植物,而是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后来发现南北药市均有用其以制五加皮酒者,他引用生理研究所的毒理研究报告,提出应当严禁以杠柳皮制造五加皮酒。他通过大量调查研究积累的资料,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考察本草药品的实际变迁,澄清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混乱,撰写成《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两集,这是中国最早研究中药混乱品种的论著。

1953年,赵燏黄已是古稀老人,他把整理本草研究中药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一代身上,指导中青年科技人员进行地黄、当归、鹤虱、黄芪等常用中药的本草学和生药学的研究,并热情向青年学生和中青年科研人员传授毕生积累的本草学知识。他老而弥坚,在《国药与本草之检讨》和《本草学讲义》的基础上,撰著《本草新诠》,原计划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系统介绍中国历代本草,按编年方式,根据本草史的发展过程,分为原始本草、上古本草、中古本草和近古本草四个部分,介绍历代重要本草78部,每一本草仿《四库全书》提要之例,概括其内容提要、优点、特点和不足之处,以及存佚和版本考略。对历代重要本草的序言部分,逐句进行注释,或择其难解者,附加浅注。重要本草和序例有的还加以校勘,本草药名之可证明者,增加其原植物或原动物拉丁名称,以符新诠之意。附有重要本草的作者传记或事略。书后并附历代艺文志中本草、医经、经方等书目,全书38万余字,是研习本草的入门书。

赵燏黄治学严谨,务求实际,注重实地考察。他学识渊博,有坚实的文史学、训诂学、版本学知识,平时不仅注意收集本草及医药古籍,而且博收经、史、子、集有关文献,在本草考证方面曾经做过许多深入的研究。他精于版本考证,在考察《本草纲目》诸多版本之后,极力推崇金陵版,曾多次建议有关部门将其出版。他生活简朴,却不惜重金购买古籍,藏有历代主要本草80余部近千册,且多为善本或珍本,还有医经、方书、文史古籍及中外文参考书共5600余册。为发挥他毕生藏书的价值,家人遵其生前遗嘱,将全部藏书及遗稿献赠给中医研究院。

赵燏黄为中国药学事业的独立发展,为中国药学教育和整理本草研究中药事业辛勤奋斗一生,50年如一日,不分昼夜寒暑,孜孜不倦。在他病逝的前一天,还在修改《本草新诠》书稿。他一生的成就,博得国内外学者的好评。1939年,伊博恩在《本草新注》 序中称赞他“对中药做了大量研究工作”。1939年,日本生药学家木村康一在《药学大全书》第二卷生药学专篇赞扬他“对中药研究有大量贡献”。1953年,楼之岑著《生药学》举赵氏《现代本草生药学》等为中国最早的生药学著作。1954年,张昌绍在《现代中药研究》中尊称他是工作最久、贡献最大的生药学家和科学家。1957年,徐国钧著《生药学》和1960年南京药学院药材教研组集体编撰的《药材学》推崇他为中国著名的生药学家和科学家。1962年,日本大阪大学著名生药学家高桥真太郎访华时,得悉赵燏黄已于两年前作古,曾向东方合十遥拜。1976年,那琦博士著《本草学》(台北)中多次尊称赵燏黄为中国生药学泰斗和本草学大师。

198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医学院、中国药学会联合举办“纪念赵燏黄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大会”,称赞他是一代本草学家、中国生药学先驱者。

1930年,钟观光随谭熙鸿离开浙江大学赴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任研究教授和中国科学名词审订委员,进行植物名称之审订。同年秋天,钟观光又应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所长刘慎谔的邀请到该所任专任研究员。

钟观光虽已年逾花甲,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仍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以滴水穿石之精神,一点一滴地收集文献资料,把《诗经》、《易经》、《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植物名实图考》等古籍中的植物,按国外植物学原著以农艺、园林、林木、蚕桑、医药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种、分属检索,还对文献引证、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等逐一地考证、修改、补充和注释,整理分辑成册,写出《近代毛诗植物解》、《山海经植物》、《北山画谱序》、《物贡纪要》、《有关植物古籍释例、注解书目》、《名实图考校录》等52卷约150多万字的毛笔手稿,它们凝聚了钟观光的毕生心血。他还对《毛诗》、《尔雅》、《离骚》中所记载的146个科的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写出了《植物中名考证》一书的手稿,总计14卷(册)2700多页,供植物学家们研究、参考和借鉴。

此外,钟观光还将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整理。在他所写的两卷《说文植物类证》中,对《本草纲目》中54个科、199个种的植物做了修改和考证,得到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煜瀛的高度赞扬。当时北平研究院生理研究所所长经利彬经常向钟观光请教,他总是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进行交流。由于他在药物学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同仁堂药店也经常将他请去,共同研究、实验国药的性效,在经利彬等人的陪同下,钟观光曾赴全国著名的药市——祁州(今河北的安国)进行生药考察。

钟观光经过多年的考察,认为中国虽然有许多有经济价值的林木,但也不能盲目砍伐和开垦,必须注意保护植被,正确地加以开采。1936年,年近古稀的钟观光赴湖南山区考察经济林木,并从植物和环境的关系,林种结构和布局等方面写出了综合性论文《湖南林木调查报告》。

钟观光多年致力于编辑《本草疏证》的巨著,晚年更是倾注他全部心血于该书的编写。美国的一个植物研究机构决定用巨款购买此书的版权,但被他断然拒绝。然而这部花费了他毕生精力和心血的巨著手稿和资料,却在日军侵略北平时被国民党军队当作稻草垫在碉堡里所剩无几。“七七事变”前两天钟观光因年事已高被迫离开北平返回故乡。为了弥补这一令他心碎的损失,钟观光重新凭着记忆及提纲简稿继续奋笔疾书,历经两年,正当初稿完成待校稿时,又逢杭州失守,宁波岌岌可危,这位德高望重,满怀爱国热情,立志以探索科学为终生事业的老人,于1940年9月30日在忧愤中去世。噩耗传出,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和朱家骅等专函慰问,其生前知交和门生弟子也集会、撰文悼颂。

钟观光于新旧学问均有研究,系植物界继往开来之人,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刘慎谔和郝景盛等人曾称他为“旧时代最后一人,新时代最初一人”。

钟观光一生廉洁,只有奉献不知营求,撙节所余兴办教育。他没有进过高等学堂,也没有留洋深造,但他为了振兴中华,刻苦学习,自学成才。他治学严谨,多年来不避艰辛危险,从事植物学采集、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但他总是谦虚谨慎,认真钻研,对新发现的植物总要反复查证,由于历史的客观条件和资料所限,他一生中所写的文章很多,但正式发表的文章相对于他所做的工作来说并不多。

钟观光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和研究植物学而奋力拚搏了一生,对我国近代植物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钟观光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在植物学调查研究方面所做的大量坚实的工作,他的严谨学风,强烈的民族气节,将永远激励后来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攀登科学事业的高峰而努力奋斗。

(作者:陈锦正 钟任建)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夏代(约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唐代(618—907),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清代(1644—1911),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扩展资料:

中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响应传统医学决议的要求,已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服务相结合共同纳入卫生系统中,促进了传统医学服务的全民覆盖。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各国分享“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经验,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实践及其法律政策保障”项目,通过江苏、湖北、甘肃、黑龙江、广东五地的调研,历时两年,基本厘清了中国在“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法规政策保障的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的中医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