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江西发现什么的遗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1973年江西发现什么的遗址,第1张

1973年在江西省丰城市发现了被称为“丰城鸡冠山遗址”的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鸡冠山东麓,距丰城市区约2公里。这个遗址是早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400年至3500年之间。它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史前文化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发现这个遗址,主要原因是当时在发电厂修建的过程中,工人们挖掘土方时发现了大量陶器和玉器。而随着进一步勘探和发掘,考古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文物和证据,确认了这个遗址的重要性。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玉器、贝器等,其中一些器物还精心制作,工艺精湛。从这些文物中可推断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文化,这也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的形态、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海昏侯的墓是怎么被发现的?

海昏侯墓是被人无意之间发现的。

海昏侯墓上面原本是一个村民的祖坟。但有一天一个村民发现了远处的山上有一个土堆在夜间堆得很高,后来他们前去看的时候,发现这个洞,并且在洞里面还有一些木块。于是他们报了警,警方研究后,就认为这是一个盗洞,并且可能是盗墓贼刚挖下的。然后他们就猜测下面可能有一个古墓。

然后相关的考古人员就根据史书的记载,发现南昌这几个地方的墓应该是在汉国时期的墓穴。而这里可能就是传闻的海昏侯的墓地所在。并且根据风水学堪舆学说来看,海昏童墓地所在地方的确是一个风水宝地。也幸好农民发现的早,这才避免了海昏侯墓里面的东西全部被人盗走。考古玩家们也对海昏侯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且幸运的是,由于盗墓贼的学识浅陋,他们把海昏侯夫人的墓看成了海昏侯本人的墓,因此海昏侯本身自己的墓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这对我国的考古来说是一大幸运之事。

海昏侯刘贺的墓葬之中的东西十分多,并且是超过了普通的封侯所应该享有的陪葬物品。这时候就有人问,难道他不怕被人责怪吗?因为他这已经越过了礼法了,是违法的事情。

其实海昏侯的身份十分显赫。海昏侯曾经因为当时的皇帝早崩,所以他短暂的成为了一个天子。因为他曾经有天子的身份,所以他的陪葬品会如此的复杂繁多,并且他的陪葬品也极其珍贵。这里面不乏金龙这等珍贵的文物。

海昏侯墓的发现

201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南昌市新建县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南约1000米的墎墩山上,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专业人员前往现场,从盗洞和出土葬具构件看,该墓葬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由于该墓地处偏僻,保护难度极大,江西省文物局提出对该墓葬进行抢救发掘的申请,国家文物局研究后批准该申请,并要求对墓葬周边区域开展考古调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南昌市、新建县文博单位,抢救发掘这座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墓葬。 2011年 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周围方圆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并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及其墓园进行了重点调查和钻探。 2012年、2013年 先后发掘了1座车马坑、3座祔葬墓,解剖了2 座园门、门阙及各式墓园建筑基址,还发现了墓园的排水和道路系统。 2014年 发掘主墓,完成封土和墓室内填土的发掘

海昏侯墓的发掘意义

1、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2、海昏侯墓是江西省迄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工艺水平最高的墓葬; 3、海昏侯墓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4、海昏侯墓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属于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对研究西汉侯国历史具有独特的重大意义; 5、海昏侯墓的发掘将中国千文一贯币制推至西汉年代; 6、在主椁室西室被发现的漆器屏风表面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探索发现海昏侯考古发掘

新华网12月7日刊文《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多件精美玉器》称发现玉环(图)。实际上这是“玉瑗”,说明墓主应该当过皇帝,或侍奉过皇帝。

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不是“玉环”是“玉瑗”,说明墓主当过皇帝或侍奉过皇帝。 现代将有孔的器物统称为“环”,但“环”在古代作为礼器,有着严格的限定,并不是有孔的就叫“环”这么简单。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环的定义,海昏侯墓发现的确实是一个玉做的环。 这是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玉环,和海昏侯墓出土的玉器看似差不多,但是仔细对比,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环状玉器中间的孔较大,良渚文化遗址发掘的玉环内半径与环壁厚度相等。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的才真正叫“玉环”,而海昏侯墓地出土的玉器实际是“玉瑗”。 班固《白虎通》以圭璧琮璜璋为五瑞,璧是孔很小的环形玉器。 《尔雅?释器》云:“璧大六寸谓之宣,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郭璞注:瑗,孔大而边小。这仅仅是形态上的区别,在用途上彼此差异就更大了。 千年古墓西汉海昏侯墓保持特殊香味,无法消散,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海昏侯墓的出土,成为了2011年最大的考古新闻,伴随着海昏侯墓葬内大量文物的出土,还有大量的谜团尚未被揭开。海昏侯墓中最大的谜团,当属墓中的异香之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贵族圈如此,民间更是如此,由于香料的大量引入,导致其价格一度平民化,不少民间妇人、丫环**等都各有香囊随身,文人雅士们也多设香斋,甚至还会亲手制香,大汉王朝已然成了“香的世界”。

011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关西村村民,在半夜时,总能听到村外古墓传来阵阵异响,等到清晨前去查看时,才发现原来是有人盗墓。为了保护文化古迹,他们迅速与当地考古部门取得了联系。

考古专家来到现场后,对该处墓葬进行了保护性发掘,果然在地下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经过对文物的分析对比,专家们确定该墓主人正是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刘贺。

对于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发掘,专家们整整用了3年的时间,墓中大量的精美文物,一件又一件的被送入博物馆中珍藏起来。不过专家们在整整3年的发掘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个谜题,便是海昏侯墓中的气味有些不符合常理。

海昏侯墓中的异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谈及至此,我们就不得不说说汉代时期的“香文化”了。在我国古代,最彪炳的朝代莫过于“强汉盛唐”了,汉代时期,由于中原与西域接触频繁,因而西域的各种香料也随之传入。

汉朝的王公贵族们对香料十分追捧,香料也被广泛用于焚香、香身、香口、熏衣等,除此之外,香料还被用于制作点心、茶汤、墨锭等。

为什么说海昏侯墓葬,完整呈现了两千年前的墓葬

侯刘贺。他是同时兼有帝、王、侯三重身份的特殊历史人物。从出生到去世,他恰好又经历了西汉王朝从巫蛊之祸到昭宣中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进程。他通晓《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也能诵读《诗经》三百零五篇。他当了几十天皇帝,很快就被拉下了马。因为他被大臣废掉了,史书给他一顶昏庸无道的帽子。他饱读诗书、爱好广泛,却在政治上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的悲剧既是性格所致,更是时代造就。

五代时期就被盗过的海昏侯墓,为什么到现在安然无恙

按道理是因为抢救,所以 发掘:海昏侯墓是在2011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的。海昏侯墓在被江西考古队发现之前,海昏侯夫人墓已经被盗。海昏侯墓墓主人的封土被盗墓贼垂直挖了一个深148米的盗洞。盗洞出现偏差,打在了主棺椁的边缘木,盗墓一时无法进行。

当地村民觉得盗墓贼的行踪可疑,上山查看发现盗墓情况。村民联系江西二套都市频道,电视台带来考古人员查看。考古人员看见盗洞中的木块,判断该墓主人地位不低。

为了防止盗墓贼再次盗墓,故进行封锁。同时,防止盗墓贼的盗墓行为对古墓的保存有所影响,所以抢救性发掘。

海昏侯墓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汉武帝的孙子,汉废帝刘贺,故此随葬品之多,现发掘出2万件,这还考虑到夫人墓已被盗,考古工作组暂时没有发掘,不然文物会更多,而不发掘只会白白便宜盗墓贼并造成珍贵文物的损坏及流失海外。

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发现盗墓贼应该被抓了,“落网的8人属于一个专门盗掘古墓的团伙,6人为河南人,1人为九江人,还有1名司机也是江西人。

团伙主要成员张某(河南禹州人,51岁)因做生意赔了钱,听说盗墓寻宝来钱快后走上歧途。”。

但个人认为媒体和 并不关注对盗墓人员的查处和文物的追缴,也不重视利用此事宣传盗墓的严重后果以打击盗墓行为。

是怎么(177)发现(1)

江西南昌古墓群发掘出1700多年前“阴间房产证”。

几个月前,江西南昌市西湖区一处工地里发现了古墓群,其中最早的一处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古墓的洞口在去年7月刚刚被发现后,文化部门立即对这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工作人员发现了10座墓葬,有土砖混合结构墓、砖室墓两种结构。

南昌市博物馆考古科科长田庄称:M1到M10,根据我们的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式判断,应该是东吴(222年~280年)时期的。接着,工作人员在10号墓周边有了新的发现。

在旁边西边的地下,我们发现很多往下下陷的土层,后来我们经过勘探,底下发现了墓砖,后来我们就开始清理,发现了11号墓。11号墓被初步判定为东汉早期,不仅如此,在10号墓下面的11号墓里竟然有六口棺椁。目前,关于这处古墓群的考古发掘仍在进行当中。

据了解,在象南中心古墓群里共出土陶器、瓷器、铜器、金器等各类器物450件,有一些文物的出土意义重大。

首先要说到的是一块买地券,表面上看是一块长方形石板,上面刻有文字。专家推算,这块买地券入土的时间应为公元241年。

南昌市博物馆考古科科长田庄:目前应该是出土时代最早的买地券,就是人死了之后,在阴间他要向土公这个神去买那个地,就像我们现在的这个房产证。

此外,还有两只动物形状的水注,做工十分精美,一只是瓷质兔形水注,一只是青铜质龟形水注,龟壳上刻北斗七星纹,乌龟的嘴巴还含着一只耳杯,据了解,这是第一次发现东吴时期的类似文物。

这些文物的出土,对于历史研究意义重大。

1973年在江西发现吴城遗址。吴城遗址是一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其规模较大,总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出土的陶瓷器、铜器、石器等多达上千件,现被命名为吴城文化,有非常重要的科学、艺术价值。

吴城遗址:

发现于1973年,位于江西省樟树市山前乡吴城村,萧江上游丘陵坡地。吴城遗址,许多陶瓷器物上还带有刻划的文字符号。吴城遗址出土文物既有自身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商殷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教授将其命名为吴城文化,奠定了吴城文化研究的基础。吴城遗址是1973年秋兴建吴城水库时发现的。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1世纪。吴城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吴城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地区即是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

1973年江西发现的吴城遗址是商代遗址。吴城遗址位于江西樟树市的吴城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这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其发现、发掘标志着江西早期文明进入了崭新的阶段,揭开了南方地区商代考古的新篇章。吴城遗址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地区即是青瓷器发源地之一。

吴城遗址,许多陶瓷器物上还带有刻划的文字符号。吴城遗址出土文物既有自身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受到中原商殷青铜文化的深刻影响,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教授将其命名为“吴城文化”,奠定了吴城文化研究的基础。

在古肖江的上游,距樟树市城区西南44公里的山前乡吴城村,有一个著名的方国(都邑),这就是吴城商代遗址。 有专家认为,传说中的太伯奔吴,这里曾是路经之地,太伯先奔荆蛮,从这里下赣江,再到吴越。

据吴城黄村族谱记载,吴城早年曾有吴王庙,后被废。 自1973年9月吴城遗址被发现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实地指导下,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先后与省、市文物主管部门一起,进行了九次大规模的发掘和整理。揭露面积6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基3座、陶窑12座、灰坑和窑穴92个、墓葬20座、水井2口、铸铜遗迹一处、道路1条以及完整而宏大的宗教祭祀场所,出土了较完整的石器、陶器、原始瓷器、青铜器、玉器、牙雕等1100余件。 遗址中陶文、原始瓷、铸铜遗迹、龙窑的发现为江西省考古史上重大发现,标志着吴城地区早在3500多年前已进入了人类的文明时代,否定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

大量的陶文和符号等实物资料,论证了殷商时期赣鄱地区不是“荒服之地”,而是高度的文明区域;铸铜遗迹、工具和精美的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和中原一样,能熟练地掌握铸造技术,生产高质量的青铜器,解决了南方地区殷商时期能否铸造青铜器的重大学术问题。大量的完整器物,特别是四十多种印纹陶纹样,是打开研究江南古文化的一把钥匙和年代学的标尺,结束了江南考古长期存在的文化年代上的紊乱。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江西境内唯一的一处内涵具有较多中原商文化因素的遗址,现已命名为吴城文化,直至仍是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研究的热门,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商代青铜斝 商代青铜鼎 西周甬钟

乳白釉竖耳鬲式炉 商代青铜矛

伯乐相马笔筒 斗 金发钗

玉蛙 西周甬钟 莲花瓣纹执手壶

原始瓷豆

陶器器底刻划文字

石质刀范陶人面

青铜斝

马鞍形陶刀

1973年江西发现什么的遗址

1973年在江西省丰城市发现了被称为“丰城鸡冠山遗址”的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鸡冠山东麓,距丰城市区约2公里。这个遗址是早期的新石器文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