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定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定窑,第1张

定窑是中国宋代主要瓷窑之一,后世誉为 宋代五大名窑 之首。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曲阳县 宋属定州,故名。烧瓷始于唐,盛于北宋,元以后衰落。北宋苏轼《试院煎茶诗》、宋 邵伯温 《闻见录》、元刘祁《 归潜志 》、明曹昭《 格古要论 》、清朱琰《 陶说 》等文献,均对定窑有所记载。 古陶瓷 专家 叶麟 趾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率先调查了定窑,确认了曲阳涧磁村窑址。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 定窑遗址 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基本上弄清了定窑的烧瓷历史、烧制工艺、装饰特点、产品品种以及与邻近地区的相互关系。受定窑影响并烧制定窑风格产品的窑业,多集中在山西省境内,有 平定窑 、阳城窑、 介休窑 等。四川省的 彭县窑 也烧造定窑风格的白瓷。

定窑瓷器 传世品较多,原清宫收藏的也不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南长沙,浙江临安,陕西西安,江苏镇江、南京、江浦, 河北曲阳 、定县,河南安阳,辽宁朝阳和北京通县、丰台等地的唐、宋、辽、金墓葬、塔基、窖藏中均出土了许多定窑瓷器,仅 1969年 发掘的河北定县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和至道元年(995)的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完整精美的定窑瓷器 100余件。 定窑产品多为生活日用的饮食具、酒具、茶具、寝具,还有 佛前供器 ,以民间用瓷为大宗,北宋后期亦烧制宫廷或官府使用的精致器物。瓷器的品种以白瓷为主,兼烧青釉和少量的黑釉、彩釉及绿釉瓷。器类有碗、盘、杯、碟、盏、盏托、 渣斗 、盆、洗、瓶、壶、罐、薰炉、枕等。白瓷胎质细腻,色洁白,釉色白中闪黄,光泽莹润。其碗、盘类的口沿大多无釉,称为“ 芒口 ”,器外壁多有薄层垂釉,其形如“泪痕”,是 定窑白瓷 的特征。河北定县两座北宋塔基出土的 100余件定窑白瓷、南京市明墓出土的定窑 白釉刻花梅瓶 、河北曲阳 宋墓 出土的定窑白釉印花 云龙纹 碗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窑白釉孩儿枕,都是代表作。明曹昭《格古要论》说:“有紫定,色紫。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

(藏品想快速出手联可系166,,,38178073在窑址遗存与传世品中,均有黑定器,以碗为多,胎质洁白与白瓷无异,釉色黑亮,光可鉴人。“紫定”尚无传世品或窑址遗存器加以印证。但有一种胎质洁白,釉色近于 芝麻酱 色的盘、碗器,陶瓷史家曾认为即是“紫定”。1974年江苏镇江北宋熙宁四年(1071) 章泯 墓出土两件稀有的定窑 酱釉 瓶、 定窑绿釉瓷 ,既不见于记载,亦不见于传世品。

1957年故宫博物院调查定窑遗址时,发现了绿釉瓷盘的残件,胎色洁白,胎质坚硬,釉色翠绿,刻划龙纹装饰。据当地人士介绍,涧磁村曾出土过绿釉瓶。 定窑装饰以风格典雅的白釉刻、划花和白釉印花为主,还有白釉 剔花 和金彩描花。划花多与刻花相配。白釉印花最富特色。北宋早期定窑的刻花,其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刻花技法有五代越窑剔刻技艺之风,具有 浅浮雕 效果。如河北定县北宋塔基出土的定窑白釉刻花净瓶、白釉刻花莲瓣纹碗、白釉刻花莲瓣纹盖瓶,表现出北宋早期定窑刻花装饰的特征。

北宋中晚期,定窑的刻花装饰日臻精妙,独具一格。用单齿、双齿、梳篾式等刀具,刻划出深、浅不一的主线与辅线,相衬构成物象,生动自然,有立体感。装饰题材以花果、莲鸭、云龙、游鱼等为主。纹样以折梅、缠枝、交枝式构图,饰于盘、碗的器壁与立体器物的腹部。一些大碗的内、外壁均刻划纹饰,技艺精湛。 台湾故宫博物院 收藏的定窑白釉刻花双凫纹盘,盘面上以柔畅的刻、划线纹,勾勒出塘水扬波、莲苇摇曳、双鸭仰首嬉游的湖塘景色,是北宋定窑刻、划装饰的代表作。印花装饰出现在北宋中期,成熟于晚期。印花纹样多饰于盘、碗器的里部。题材以牡丹、莲花、菊花等各种花卉纹为多,动物、禽鸟、游鱼等也屡见不鲜,婴戏纹为少。以串枝、折枝式构图组成的花卉、石榴、孔雀牡丹、鱼莲、天鹿、婴戏纹等画面,具有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纹样清晰的特点。

北京故宫博物院 所收藏的定窑印花花卉纹盘,以缠绵的牡丹花枝环绕盘壁,衬起盘心的仰覆有致的荷叶、莲花,宛如一幅精致富丽的织锦图案。在白、黑或酱色釉器上描画金色花纹的金彩描花装饰的作品,发现极少。仅见: 日本箱根 美术馆与大和文化馆收藏的黑釉金彩描花碗,画在碗内的金色牡丹花枝光彩熠熠;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 3件白釉金彩云龙纹碗与安徽合肥文物管理处收藏的酱釉金彩荷莲纹瓶,虽金彩大多伤脱,但纹样仍依稀可辨。定窑的这种描金技法,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曾说:“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 定窑覆烧工艺于北宋中期创用。其法是用垫圈组合式 匣钵 ,扣装盘、碗坯件,入窑烧成。覆烧盘、碗的口沿部位无釉,有毛涩感,称为“芒口”。故常以2~4毫米宽的铜、银、黄金等金属镶饰器物口沿,因有“金装定器”之说。 定窑瓷器的题铭有16种,大多与宫廷有关。其中的“官”、“新官”、“会稽”、“易定”、“ 尚食局 ”、“ 尚药局 ”、“食官局正七字”、“五王府” 8种题铭都是在烧窑前刻于坯足上。

传世定窑瓷器中有“奉华”、“风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题铭,这类铭文都与宋代宫殿名称有关,是 在制品 入宫后由宫廷玉工刻的。16种题铭中“官”字款居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见到题有“官” 字铭的盘、碗、瓶、壶、罐等器近百件,它们大多出土于辽宁赤峰、建平、法库及内蒙古、北京、河北和湖南长沙地区的晚唐、五代到北宋前期墓葬。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亦藏有定窑白釉“官”字款盘、碗、罐、盂等器。另外河北 定州市博物馆 收藏的 1件1969年定县出土的白釉刻莲瓣纹碗,底部题“孟” 字,极为罕见。印款的定窑器仅知 1 件,早已流失国外,为白釉盘,盘心印阴文“定州公用”楷书铭。

截止到2010年,暂时统计全国共出土并修复了十件汉代的金缕玉衣,每一件距今约2000年,都是国之瑰宝。

1、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金缕玉衣

刘胜夫妇墓是中国现代最早发现的汉代金缕玉衣实物,印证了古籍中关于汉代“玉匣”一说的真实性,这两套玉衣,也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两套玉衣。

2、西汉南越文王赵昧丝缕玉衣

1983年出土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越文王墓,现藏于南越王墓博物馆。这套玉衣属于完全当时不属于汉朝节制的岭南南越王国第二代国王,由此可见,当时岭南既有不同于中原的独特文化,又有和中原王朝相似的习俗和礼制。南越王金缕玉衣是仅次于中山王金缕玉衣外第二知名的玉衣。

3、西汉中山怀王刘修金缕玉衣

1973年出土于河北省定州市东郊中山怀王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很多人都知道出土第一套金缕玉衣的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墓,却不知道中山靖王墓只是众多两汉中山王陵中的一座,其他中山王陵不在满城,而在当时中山国首府所在地,现在的河北省定州。

与上面提到的两套金缕玉衣所不同,中山怀王墓金缕玉衣出土于一个被盗的王陵,出土时已遭破坏,金丝早已被人抽走,所幸玉片尚存。为了重制玉衣,不得不用两斤黄金重新打造了金丝。中山怀王金缕玉衣知名度不高,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经常巡回展出。

4、西汉楚王(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金缕玉衣

1995年出土于江苏省徐州市狮子山楚王墓,现藏于徐州博物馆。通常西汉玉衣所用的材质是产自辽宁的岫山玉,而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这套玉衣却完全由上等的和田玉制成,玉色十分纯正,楚王陵金缕玉衣玉片总数为4248片,是目前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

狮子山汉墓可能在两汉之交就被盗掘过,但所幸的是,当时玉器是只有贵族才能享有的专利,而普通百姓掌握则属于犯忌,如果盗墓贼盗走玉片,一旦出手,就会引起怀疑,因此玉衣上的金丝虽被抽走,但玉片完整保存下来,一片都不少。

5、西汉梁共王刘买金缕玉衣 

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柿园汉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梁共王刘买是西汉第二代梁王,初代梁孝王刘武的嫡子,与梁孝王陵1800年前被曹操带人盗掘不同,梁共王的墓室直到1986年当地农民开山采石时才被偶然发现。说实话,见过各地众多的金缕玉衣后,梁共王的这件玉衣让人看了,感觉质量很低劣,况且河南博物院中陈列的还是这件低质品的复制品。

与玉衣相比,梁共王墓中出土的“四神云气图”才是名副其实的国宝,当初国家文物局破天荒的拨出专款40万来修复这幅壁画。

6、西汉梁夷王刘遂金缕玉衣

1986年出土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僖山汉墓,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其实,河南地区发现的第一件金缕玉衣是来自僖山汉墓群中一座被盗的梁王陵,与狮子山汉墓一样,玉片散落一地,但盗墓贼没带走任何一件玉片,因此玉衣成功修复。据现代学者考证,葬在这座不知名的梁王墓中的,应是西汉梁国第十代国王梁夷王刘遂。

7、西汉广陵厉王刘胥金缕玉衣

1979年出土于江苏省高邮市天山乡神居山汉墓,现藏于扬州市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天山汉墓应该是中国第一座被整体搬迁复原的汉代诸侯王陵,当时令我震撼的不是金缕玉衣,而是第一次真真切切看到了“黄肠题凑”。

8、西汉江都易王刘非夫妇金缕玉衣

2009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大云山汉墓,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大云山汉墓的主人江都王刘非与满城汉墓的主人中山靖王刘胜一样,都是是汉武帝异母兄长,七国之乱后吴国被废除,吴国故地划归江都王刘非管辖。江都王刘非史书名气不大,但是他的女儿刘细君却是鼎鼎大名的史书所载汉朝第一位和亲的宗室公主。刘非去世后六年,其子刘健因谋逆畏罪自杀,江都国被废除,这片土地上的新主人变成了汉武帝的第五个儿子,广陵王刘胥。

9、西汉中山孝王刘兴金缕玉衣

1995年出土于河北省定州市北庄子汉墓,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西汉第二中山国的初代开国中山孝王刘兴的陵墓,在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坟墓,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历代地方政府还专门立碑刻字凭吊,直到1968年真正的中山靖王陵在满城被发现后,人们才开始用新的眼光来审视这座神秘的大墓,与中山靖王墓一样,这座被考证为中山孝王刘兴之墓的墓室中,也出土了金缕玉衣。

10、东汉太尉、费亭侯曹嵩金缕玉衣

1973年出土于安徽省亳州市董园汉墓,现藏于亳州市博物馆。安徽亳州,曹操的出生地,曾经是豫州首府,这里分布着众多的曹氏家族陵墓。而董园汉墓一号墓中出土的这件银缕玉衣,属于第二代费亭侯,曾经位列三公之一的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生父。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珍贵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确定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重要文物共64件(组)。

此目录出台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六章第四十九条,即“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未曾在国内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览。” 2012年6月26日,中国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发布“关于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的通知”一文,全文如下:

文物博函〔2012〕13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

为加强我国珍贵文物出境展览的管理,切实保证文物安全,2002年,我局公布了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64组一级文物名单。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境展览也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为适应文物出境展览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保证珍贵文物尤其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安全,我局现发布《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其中37件(组)一级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

附件: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十一日 序号 名称 收藏单位 备 注 青铜器类 1 商子龙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2 商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38年湖南宁乡月山铺出土 3 商龙纹兕觥 山西博物院 1959年山西石楼桃花庄出土 4 商大禾方鼎 湖南省博物馆 1959年湖南宁乡出土 5 商铜立人像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 6 西周天亡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7 西周伯矩鬲 首都博物馆 1975年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251号墓地出土 8 西周晋侯鸟尊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 9 西周害夫簋(夫音同胡)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1978年陕西扶风法门镇齐村出土 10 西周逨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窖藏出土 11 春秋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12 战国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馆13 战国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南京博物院 1982年江苏盱眙南窑庄出土 14 西汉诅盟场面贮贝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15 西汉彩绘人物车马镜 西安博物院 1963年陕西西安红庙坡出土 16 西汉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 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陶瓷类 1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 2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舞蹈纹盆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 3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贴塑人纹双系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4年青海乐都柳湾墓葬出土 4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网纹船形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 5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彩绘蟠龙纹陶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第3072号墓出土 6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形双系瓶 甘肃省博物馆 1973年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出土 7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彩陶八角星纹豆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74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8 吴“永安三年”款青釉堆塑谷仓罐 故宫博物院 1935年浙江绍兴出土 9 吴“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5年江苏南京赵士岗吴墓出土 10 吴青釉褐彩羽人纹双系壶 南京市博物馆 1983年江苏南京雨花区长岗村出土 11 西晋青釉神兽尊 南京博物院 1976年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出土 12 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48年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 13 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 河南博物院 1971年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 14 隋白釉龙柄双联传瓶 天津博物馆15 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故宫博物院16 唐鲁山窑黑釉蓝斑腰鼓 故宫博物院17 唐代陶骆驼载乐舞三彩俑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西安鲜于庭海墓出土 18 唐长沙窑青釉褐蓝彩双系罐 扬州博物馆 1974年江苏扬州石塔路出土 19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临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1980年浙江临安水邱氏墓出土 20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衡阳出土 21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59年陕西西安中堡村唐墓出土 22 五代耀州窑摩羯形水盂 辽宁省博物馆 1971年辽宁北票水泉辽墓出土 23 五代越窑莲花式托盏 苏州博物馆 1956年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 24 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花提梁倒流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 25 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26 北宋官窑弦纹瓶 故宫博物院27 北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故宫博物院28 北宋定窑白釉刻莲花瓣纹龙首净瓶 定州市博物馆 1969年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 29 北宋官窑贯耳尊 吉林省博物院30 宋登封窑珍珠地划花虎豹纹瓶 故宫博物院31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南京市博物馆 1959年南京印堂村观音山沐英墓出土 32 元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玉器类 1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出土 2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 浙江省博物馆 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 3 夏七孔玉刀 洛阳博物馆 1975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4 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 山西博物院 1992年山西曲沃M63墓(晋穆侯次夫人墓)出土 5 战国多节活环套练玉佩 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6 西汉“皇后之玺”玉玺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68年陕西咸阳汉高祖长陵附近发现 7 东汉镂雕东王公西王母纹玉座屏 定州市博物馆 1969年河北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8 西晋神兽纹玉樽 湖南省博物馆 1991年湖南安乡西晋刘弘墓出土 9 元“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 西藏博物馆杂项类 1 商太阳神鸟金箔片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1年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2 商金杖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3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战国墓出土 4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出土 5 西汉错金银镶松石狩猎纹铜伞铤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号 名称 收藏单位 备 注 6 唐龟负论语玉烛酒筹鎏金银筒 镇江博物馆 1982年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窖藏出土 7 战国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湖北省博物馆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8 西汉识文彩绘盝顶长方形漆奁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 9 西汉黑漆朱绘六博具 湖南省博物馆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墓出土 10 吴彩绘季札挂剑图漆盘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马鞍山三国吴朱然墓出土 11 吴皮胎犀皮漆鎏金铜扣耳杯(2件)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4年安徽马鞍山三国吴朱然墓出土 12 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宝幢(含木函) 苏州博物馆 1978年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出土 13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象牙梳 山东省博物馆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 14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浙江省博物馆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 15 隋绿玻璃盖罐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16 隋绿玻璃小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17 汉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1995年新疆尉犁营盘遗址墓地出土 18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敦煌研究院 1965年甘肃敦煌莫高窟出土 19 北朝方格兽纹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968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99号墓出土 20 北宋灵鹫纹锦袍 故宫博物院 1953年新疆阿拉尔出土 21 战国石鼓(1组10只) 故宫博物院22 唐昭陵六骏石刻(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4幅) 西安碑林博物馆 1950年原陕西历史博物馆移交 23 宋拓西岳华山庙碑册(华阴本) 故宫博物院24 明曹全碑初拓本(“因”字不损本) 上海博物馆25 唐写本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 故宫博物院26 北宋刻开宝藏本《阿惟越致经》(1卷) 中国国家图书馆27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30卷) 中国国家图书馆28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1组) 陕西历史博物馆29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1组) 陕西历史博物馆30 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图(1组) 陕西历史博物馆31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宫女图(1组) 陕西历史博物馆32 战国简《金縢》 清华大学33 战国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 荆门市博物馆34 战国楚简《孔子诗论》 上海博物馆35 秦云梦睡虎地秦简《语书》 湖北省博物馆36 秦简《数》 湖南大学37 西汉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 湖南省博物馆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在这些历史文化当中,墓葬文化算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种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死后墓葬的相关事宜十分重视,很多人在生前都会提早规划好。墓地选在何处,陵墓采用哪种走向方式,下葬时需要携带多少种陪葬品……这些对于不同阶级的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我国不少古籍的记载,汉朝时期,只有帝王和王后在去世之后都会身着金缕玉衣下葬,并称该衣物具有保证肉身千年不腐的神奇功效。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刘备的祖先刘修的金缕玉衣。

发现刘修古墓

我国古代的墓葬文化对于现在的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所以不少考古专家终其一生都在探索古墓。这次之所以能够发现身穿金缕玉衣的刘修,也是因为我国相关人员找到了刘修的古墓。1973年,河北省文物工作相关人员在定州市八角廊村对中山怀王刘修的古墓进行了挖掘。其实早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河北省就已经对境内的古墓和文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搜集和勘察。由此看来,我国对古墓的探索热情十分高涨。而这位中山怀王刘修,便是刘备的一位祖先。

墓中出土金缕玉衣

在发掘刘修古墓时,最大的收获便是其尸身上的金缕玉衣。根据测量和比对,他身上的金缕玉衣长182厘米,属于玉器中规格较大的一种。上文中曾经提到过,汉朝时期只有帝王和其王后才能够穿金缕玉衣下葬,为何区区中山怀王也能够穿着金缕玉衣下葬呢?对此后人有很多看法,不少人认为,这也间接性地表达了刘修想要谋权篡位的想法。不过因为没有确切的史籍证明,所以该说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刘修的金缕玉衣

刘修墓中出土的金缕玉衣属于西汉年底的器物,据测量和计算,这件金缕玉衣的规格十分华美。光是玉片便用了1203片,而串连玉片的金丝线也足足有2567克。这个玉柙由头罩、脸盖、上衣的前后片和左右袖筒、手套、裤筒等几部分组成。而玉片的形状也不完全相同,大多数是长方形和梯形状,也有不规则的四边形和三角形状的玉片。同时,还出土了数件九窍玉塞。

由于玉片与金丝价值连城,再加上刘修的墓中还有其他值钱的文物古董,所以在相关人员对其古墓进行开发时发现,该墓早已受到盗墓贼的破坏了。据悉,刘修的这件金缕玉衣中的金丝几乎全部被盗墓贼抽走了,为了修复它,我国专家花费了不少精力。因为金缕玉衣的价值极高,所以专家猜测,刘修的古墓不止接待过一批盗墓贼,甚至从古代开始就有盗墓的人来顺过东西。根据墓中痕迹进行勘察,发现盗墓贼还对该古墓进行过火烧的处理,而这件金缕玉衣在浴火过后的色泽竟然更加动人了。为了对金缕玉衣进行修复和保护,现将其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

金缕玉衣的传统

值得一提的是,汉朝时期人们认为用玉塞住人的九窍,便能够保证灵魂不灭,身体肉身也不会腐朽。而金丝线更是对保证尸身千年不腐的一种加持,所以不少人虽然不是帝王,但仍想要在死后穿上金缕玉衣。而不同的等级和性别,在死后穿的玉衣也不相同。根据史书记载,大贵人和长公主穿的是铜缕玉衣,而诸侯王则穿银缕玉衣,皇帝才是穿金缕玉衣的最佳人选。

结语

据悉,我国现在已经出土了三件金缕玉衣,而这些文物对于我国来说并不仅仅有物质方面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价值。虽然不能确定刘修穿金缕玉衣下葬的原因,但是能够肯定的是,根据科学研究,金缕玉衣并不能保证尸身千年不腐。由此可见,我国古代人民的确有些迷信。

参考文献:《汉书》

1、《海错图》是本怎样的奇书?为何清朝君王对它爱不释手?2、奇书博物馆的书是正版吗3、奇书共赏 | 《遗言博物馆》一本专门记载名人遗言的书4、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在哪《海错图》是本怎样的奇书?为何清朝君王对它爱不释手?

《海错图》是清朝时期的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编制的,在《海错图》里面一共记录了三百多种生物,其中包括很多沿海地区才有的生物,清朝的君主本身就是满族人,对海洋几乎是一无所知的,所以他们看到《海错图》中的海洋生物的时候,都会无限感慨大自然的惊奇,这也是清朝君王对《海错图》爱不释手的原因。

在如今的故宫博物馆中挂着一本被誉为是“故宫中的海洋世界”的奇书,这本书是清朝时期的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所编制的。相传聂璜当初为了编制这本书,先后到中国的沿海城市跑了很多趟,而且还走访了许多古老的村落,见了很多曾经见过“古兽”的老人,这才编制出了这本奇书。在《海错图》中一共记录了三百多种动物,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种类都被记载到《海错图》中了。除此之外,《海错图》中还有很多海洋里的动物,好多都已经是灭绝了的,所以这本书对我们研究动物的进化也是很有帮助的。

清朝君王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没有见过的动物,还是因为这本书的编制很严谨。聂璜本身就有很强的绘画功底,所以《海错图》中的动物画像非常生动,而且聂璜还在每张底下详细介绍了该动物的信息,很多动物下面还有相关的古文献记载,所以这本书放在现代的话就是书籍版的“动物世界”。

但是,在《海错图》里记录的三百多种动物中,好多动物其实是找不到原型的,例如美人鱼、鳖身人首的海和尚等,这些动物其实是没有存在在现实世界的动物,所以说《海错图》这本书的真实性还有待考量。

奇书博物馆的书是正版吗

奇书博物馆的书,毫无疑问,肯定都是正版书籍。因为毕竟是博物馆的,能够进入博物馆的书但是经过鉴定的,所以肯定都是正版书。

奇书共赏 | 《遗言博物馆》一本专门记载名人遗言的书

书籍是人类记录见闻、延续经验的杰作,它承载着古人的殷切期望,让他们的思想穿越时空,指导着人类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建设发展。

有这么一本书叫做《遗言图书馆》,小小册子,记录着诸多名人的遗言,相信作者的初衷也是想让这些遗言获得更广泛的传播,遂付梓成册。

个人很喜欢此书的封面, 黑白占据多数,象征已故的亡魂;红橙鲜艳,象征现存的世人,他们在古人印记的包围下汲取经验,努力活着。

世人都希望离开这个世界前能留下深邃的话语,供后人瞻仰。但死神的到来从来都是蛮不讲理,不会等到人们准备好,才夺去人们的生命。

所以本书收录的遗言就更显珍贵。

它们中有精彩故事,历史洞见,痛彻心扉的柔情,以及精辟如珠的妙语。虽然有些遗言无证可究,本书收录的遗言,大都流传甚广,他们提供给我们许多有关人物品性上的洞见。

有些伟人的遗言并不能使大家满意, 比如亨利_大卫_梭罗这个伟大的自然主义者,生命最后阶段,说出零星的词是完全随机的,“驼鹿印度人”

而有些临终遗言会和死者生前的信仰背道而驰, 比如一些无神论者,因惧怕死亡而更愿意违背自己之前的观点。

也有些伟人的遗言个性十足, 如乔布斯的“哦哇!哦哇!哦哇!” 马拉被刺杀前的“亲爱的,快救救我!”

我会在接下来持续更新《遗言图书馆》中的名人遗言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

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在哪

您好;楼主这里有些资料可以给你参考天一阁西大门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月湖西岸,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

天一阁西大门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月湖西岸,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座私家藏书楼之一。天一阁博物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31000平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藏书家范钦范钦(1506----1585),明宁波府鄞县人,字尧卿,一作安卿,号东明。嘉靖十一年进士。由随州知州升工部员外郎,忤武定候郭勋,杖谪为袁州知州。三十八年,以副都御史提督南赣,三十九年升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阁集》等,刊刻过《范氏奇书》。范钦性喜藏书,自嘉靖九年开始藏书活动。他宦游四处,悉心求购。他是一位兼收并蓄、兼综四部的藏书家,不仅“喜收说经诸书”,也重视明朝当代文献的收藏。藏书达7万余卷。其收藏有五大特点:孤本多、抄本多、可与他本印证者多、明代文献多、碑帖多。

天一阁外景天一阁博物馆的藏书文化区主要包括: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司马第和宝书楼。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天一阁又称宝书楼,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书楼主人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历史上,绝大多数藏书家往往不数传而散,而范氏天一阁能十三代人薪火相传,既得益于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藏书措理之术,更得益于范氏子孙的贤孝。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天一阁原藏明代方志有400余种,现存271种,其中164种为海内孤本,为我国收藏明代方志最多的单位之一。天一阁也为收藏科举录最富者,现存370种,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孤本。解放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除此以外,天一阁博物馆内还包括园林休闲和陈列展览的区域。由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东园、南园,百鹅亭、凝晖堂、秦氏支祠、天一阁书画馆、水北阁、花轿厅和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组成。 谢谢希望可以帮帮你祝你旅游愉快

长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联成万里长城。

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从公元前7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持续了两千多年修筑过长城,今天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长城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

在万里城墙 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布达拉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布达拉宫在中国 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多米,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历世 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 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

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

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节空气。

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宫内还收藏了 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

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在此发现原始人类牙齿、骨骼和一块完整的头盖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猎及使用火的遗迹,以后陆续在龙骨山上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

周口店遗址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而又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厘米(男),150厘米(女)。

北京人属石器时代,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

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其创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北京猿人的发现,还将用火的历史提早了几十万年,他们居住过的洞穴里留下了很厚的灰烬堆。

云南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

丽江地处云南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光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是古代羌人的后裔纳西族的故乡。

丽江古城海拔2400米,是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

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

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 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

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

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

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万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

云冈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1年12月

云冈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

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

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

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

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

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12月

武当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

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

名胜区面积为321平方公里,有众多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景,武当山不但风景秀美,而且是一座重要的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山上人文景观丰富,唐、宋、元、明、清各代在此均有构筑。

如今山上现存的大量古建筑多为明代所建。

作为一座道教名山,武当山今日香火依然,那历经沧桑的宫观,悠扬的道家音乐,丰富的神话传说,连同那些虔诚的香客,传递着古老的文化气息。

北京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11月

颐和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也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

这个由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园子,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环绕山、湖间是一组组精美的建筑物,全园分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吸收了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41米高的佛香阁是颐和园的象征。

万寿山下昆明湖畔,共有273间、全长728米的长廊将勤政区、生活区、游览区联为一体。

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计有546幅西湖胜景和8000多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1992年以“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之最。

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 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横,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都江堰-青城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建于公元3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

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

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

飞沙堰是中段的泄洪道,有排泄洪水和沙石的功能,宝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进水的作用。

因而,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的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排水和引水的难题,收到了“行水灌田,防洪抗灾”的功效。

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方圆100余公里,高峰海拔1800多米,山林青翠,景色清幽。

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

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绮丽如世外桃源。

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主要风景名胜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上清宫等。

建福宫是游山的起点,始建于唐代,现尚存二殿三院;天然图画西距建福宫1000米,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是青城主庙,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其主殿——三皇殿中供有唐朝石刻三皇,殿内现存历代石木碑刻中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书碑、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等。

出天师洞,过访宁桥,是祖师殿,北面有朝阳洞、上清宫。

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

重庆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9年12月

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

安徽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宏村

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

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

古宏村人独出机杼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像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

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

西递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多。

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北京天坛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8年11月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它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的四倍。

天坛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坛,围墙分内外两层,呈回字形。

北围墙为弧圆形,南围墙为方形。

这种南方北圆,象征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

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高38米,是三重檐亭式圆殿,宝顶鎏金,碧蓝琉璃瓦盖顶。

大殿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檐顶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围两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别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时辰。

大殿建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石台上,使大殿产生出高耸云端的巍峨气势。

北京故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执政。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它显示着中国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文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有文物约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

敦煌莫高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是敦煌石窟的代表。

莫高窟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

始凿于公元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为研究4~14世纪的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7年12月

苏州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

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迩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田园生活(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

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宋等朝代达400余年之久。

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

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龙门石窟不仅佛像雕刻技艺精湛,而且石窟中造像题记也不乏艺术精品。

龙门石窟还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

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0年11月

明显陵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的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陵墓面积183平方公里,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

其“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

明显陵的建筑格局,从整体看,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高6米,宽18米,长3500余米,红墙黄瓦,随山势起伏,雄伟壮观。

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称新、旧红门。

明显陵布局巧夺天工,工艺浮雕精美绝伦。

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30公里处的马兰峪,界于京津、唐山、承德之中。

陵园大小建筑580座,是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五个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161人的大陵园。

清东陵四面环山,是清王朝帝王的主要陵寝之一,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由217座主要单体建筑组成,比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还大10万平方米。

清西陵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

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76人。

共有陵寝14座,还有配属建筑行宫、永福寺,这里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规模宏大,体系完整,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

其中崇陵位于泰陵东侧、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是中国最后一座帝陵。

北京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3年7月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陵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

群山之内,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布局庄重和谐。

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

此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等11陵分别坐落在长陵两侧山下。

陵区中部长达7公里的长陵神道(总神道)与各陵,相通。

明崇祯帝朱由检的思陵是最后一陵,此外,陵区内还建有明代妃坟7座、太监墓1座,并曾建有行宫、苑囿等附属建筑,周围曾筑有10个关城。

明末清初,陵区的部分建筑受到战争破坏,此后其他建筑也不断残坏。

为此,于乾隆五十到五十二年(公元1785~1787年)对十三陵的主要建筑进行过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葺,民国后,北平市 又于公元1935年修葺了长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对长、献、景、永、昭、定、思7陵和神道建筑进行修茸,并成功地发掘了定陵地下宫殿。

明孝陵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2003年7月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墓。

建陵工程始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前后历时30余年之久。

规模宏大,周围225公里,是中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孝陵历经沧桑,屡遭破坏,现存建筑包括碑亭(俗名四方城)、神道、碑殿、享殿(孝陵殿)、方城、明楼和宝顶等。

从起点下马坊到金水桥为导引部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历经600余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神道石刻和金水桥以北的陵墓主体部分。

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12月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

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中国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

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有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

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

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

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

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公里。

主要陪葬铜车、马坑、珍禽异兽坑、马厩坑以及兵马俑坑等,历年来已有5万多件重要历史文物出土。

1980年发掘出土的一组两乘大型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成品字形排列,面积共达2万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这些按当时军阵编组的陶俑、陶马为秦代军事编制、作战方式、骑步卒装备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兵马俑的发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20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4年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

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文化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9年12月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

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武夷山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此居住40多年,设帐授徒,著书立说,被誉为“道南理窟”。

而古越人的架壑船棺、汉代的古城墟、宋代的古瓷窑遗址和元代的御茶园等,使武夷山更成为人们访古探奇,寻幽览胜之地。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峰峦林立,原始森林茂密,景色融雄浑、古朴、隽秀于一体,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被纳 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区。

泰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87年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

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中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泰山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泰山中轴线上现存各种石刻1800余处,泰山岱庙天贶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殿内有著名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一幅模拟封建帝王封禅巡狩的大型古壁画。

灵岩寺千佛殿内的40尊宋代罗汉塑像也很有特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之说,从秦皇汉武,到清代帝王,或封禅,或祭祀,绵延不断,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千百年来,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

黄山风景名胜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0年12月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

风景区内重峦叠嶂、争奇献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

“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鼎足而立,高耸云外,称为“三天子都”。

山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森林覆盖率达866%,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

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

黄山的历史文化沉积丰厚,历代遗留的寺庙、亭阁、盘道、古桥和摩崖石刻共200多处,散布在名峰秀水之间,增添了不少古雅意趣。

黄山脚下的歙县、屯溪等地古迹繁多,尤以明代徽派古典建筑艺术著称于世。

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间:1996年12月

峨眉山

峨眉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

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

峨眉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相传是释迦牟尼身旁的普贤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

它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道场。

由于历史变迁,现在峨眉山景区内尚存十余处古寺,如报国寺、万年寺、仙峰寺、洗象池、金顶等。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乐山最著名的景观。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

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每年都会抽出一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转转,每次去一个城市,除了打卡当地著名的景点,还喜欢参观当地的博物馆。

在我看来,博物馆是历史的时间机器,那些经过长期洗礼的灿烂文化最终被收藏在这些博物馆中,让人们可以很好的了解到以前发生的事情。如果想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参观博物馆是最直接的方式。

1青州博物馆

今年上半年去过。这是我国100家一级博物馆里,惟一的县级博物馆。目前看到的是84年易地而建的新馆,建筑传统大气,带有那个年代的痕迹,与整个青州的旅游区建筑颇为融洽。

青海博物馆属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周二至周日免费开放,参观时间:夏季:9:00—17:00,冬季:9:30—16:30,周一全天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逢周一正常开馆)。里面的藏品非常丰富,足够游览半天,去青海旅游的朋友建议都去看看。

四合围的两层楼展厅,共八个展厅。专题展与编年展结合。

馆藏中,我最喜欢的是龙兴寺佛像。这批佛像,是青州博物馆在青州

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定窑

定窑是中国宋代主要瓷窑之一,后世誉为 宋代五大名窑 之首。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曲阳县 宋属定州,故名。烧瓷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