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著至教论原文及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黄帝内经・素问・著至教论原文及翻译,,第1张

启玄子王冰撰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消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班固淑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成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治训,未尝有行不由送,出不由产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无全,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田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而世雄比缨,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是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或一篇重出,而别立二名;或两论并吞,而都为一目;或问答本已,别树篇题;或脱简不书,而云世阀。

重“合经”而冠“针服”,并“方宜”而为“效篇”,隔“虚实’而为“逆从”,合“经络”而为“论要”,节“皮部”为“经络”,退“至教”以“先针”,诸如此流,不可胜数。且将升岱岳,非运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乃精勤博访,而并有其人,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恐散于求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

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冀平究尾明首,寻注会经,开发童蒙,宣扬至理而已。其中简脱文断,义不相接者,搜求经论所有,迁移以补其处。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义。篇论吞并,义不相涉,阎漏名目者,区分事类,别目以冠篇首。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错简碎文,前后重叠者,详其指趣,削去繁杂,以存其要。辞理秘密,难粗论述者,别撰《玄珠》,以陈其道。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读。庞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送,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仰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时大唐宝应元年岁农壬寅序。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 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原文)

(解读)

“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 黄帝问道:结合人的形体,仿效四时五行的规律治疗疾病,怎样是顺的?怎样是逆的 ? 其中的得 与 失 , 我愿听听 其中的道理。

“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 岐伯答说: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从它的盛衰生克变化里,就可以推知疾病的轻重,分析治疗的成败,从而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的 强弱 ,生死的日期。

“ 帝曰:愿卒闻之。 ” 黄帝说:希望更详细地听你说一下。

“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 岐伯答说:肝主春木之气,在足厥阴经为阴木,在足少阳经为阳木,春天就以这两经作为主治。肝旺日为甲乙,肝性苦躁急,应该吃甘味药以缓和它。

“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 心主夏火之气,在手少阴经、手太阳经,夏天就以这两经作为主治。心旺日为丙丁,心性苦弛缓,应该用酸味药使它收敛。

“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 脾主长夏土之气,在足太阴、经足阳明经,长夏就以这两经作为主治。脾旺日为戊己,脾性苦湿,应该用苦味药以燥湿。

“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 肺主秋金之气,在手太阴经、手阳明经,秋天就以这两经作为主治。肺旺日为庚辛,肺气上逆,应该用苦味药使其气泄。

“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肾主冬水之气,在足少阴经、足太阳经,冬天就以这两经作为主治。肾旺日为壬癸,肾性苦于干燥,应该用辛味药来润养它。( 用五味以治五脏,可以 )开发腠理,运行津液,而通气道。

今天学习了五味治五脏。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原文)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解读)

“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 风是引发各种疾病的始因 ( 对于我们会感染邪气,因为寒、热、暑、湿等都要通过风的引领,我们才会被感染,所以感受风邪的机会最多,为百病之始也 ) ,必须意志 清静 安闲,才能使腠理闭密,阳气就能卫外,从而纵使有大风苛毒,也难以造成危害。其中的关键在于顺应四时的秩序、规律 ( 对于因时养阳,我们春天阳气要少发散一点,夏天阳气要多发散一点,秋天阳气要收敛一点,冬天阳气要内藏一点,这是因时之序以养阳 ) 。

“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 病久了,就会转化为上下之气不通积阳、积阴之症,那时虽有良医,也是治不好的 ( 上下不并是指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正常情况下人体气机是升降交替的,如天气在上要下降于地,地气在下要上升于天,人体内的火为阳要下降,水为阴要上升;如果病久阳气伤到极限,上下就阻隔不通了,在上的不能降下来,在下的不能升上去,这时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交于心,若病到这种程度,再有本事的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 。

“ 故阳蓄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 可知阳气过分蓄积,也会致死 ( 人体之阳气妄动而成邪热后,蓄积不散而太盛,会给人的生命带来威胁 ) ,必须用泻法消积散阳赶紧治疗 , 粗枝大叶、水平有限的医生,就会败亡人体的正气而使病人死亡。 ( 阳蓄积会病死,“隔”是阻隔不通,是说阳气蓄积不通了。治疗方法,“隔者当泻”,要用泻法来达到通阳的目的。“不亟正治,粗乃败之”,实则泻之这是“正治”之法,如果粗枝大叶,没有认识到阳不仅有虚的时候也有盛的时候,阳盛属实证,是阳有余邪气盛实,不及时分辨出是阳虚还是阳实,是真阳还是假阳,就要出医疗事故,故曰败之 )。

“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 阳气,一天一趟向外运行。天晓的时候,人的阳气始生;正午的时候,阳气最旺盛;到了日落的时候,阳气衰退,气门也就随着关闭了。此时,就应当休息,阳气收藏,就能捍拒邪气。不要扰动筋骨,不要冒犯雾露。如果违反了早、中、晚三时的活动规律,就会生病而造成身体憔悴 ( 这是阳气一天的循行规律,就像一年四季的阳气循行一样,春天阳气升,夏天阳气隆,秋天阳气虚,冬天阳气内藏,一天之中阳气的循行也有着类似的规律,为了适应这样一个规律,因此到了晚上就要休息,不能随便的去熬夜伤身,违背了这个规律,,身体就要一天天衰弱。最终我们只要做到,白天该运动就运动,晚上该休息就要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按照阳气运行的规律来调养,身体就一定会强壮有力 ) 。

今天讲了保护阳气 的 方法 ,一天可分为四时,早晨为春天,中午为夏天,日落为秋天,夜半为冬天。早晨时人体的正气生发,邪气衰退,;中午时人体的正气盛长,正气能胜邪气;日落时人体的正气开始收敛,邪气开始嚣张;夜半时人体的正气潜藏入脏,只有邪气独盛于体内,按照这一天的自然规律,做好我们的养生,也就能少生病痛了。 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黄帝内经・素问・著至教论原文及翻译,

启玄子王冰撰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消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