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是什么
单位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指数学方面或物理方面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
单位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指数学方面或物理方面计量事物的标准量的名称,一般有米(m)、千米(km)、牛(顿)N、帕Pa等单位;在佛教传统意义上讲单位,特指长度、质量、时间等的定量单位,也有专门的术语如:刹那、一瞬、弹指、须臾等。
准确的说,单位就是将一定数量物质的集合规定为1,成为一个单位。从广义上讲单位是一个相对概念,其为事物坐标系中的坐标轴中能构成个体的抽象概念。事物的最小单位为零。
单位,是很常见的词,也是度量中规定的标准量,如长度米、重量千克、容量升等,也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说单位是床,可能会招来板砖,就如马未都说古时床是马扎一样,但是确有出处。
单位,在佛教中有两个意思。一为数量的数词,即用以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的定量。佛教中的数量单位比现实中的数量单位复杂得多,以时间为例,我们俗人说刹那是指瞬间、极短的时间。
佛学就丰富多了,刹那是指一个心念起动的极短时间即为一念,20念为一瞬,20瞬为一弹指,20弹指为一罗预,20罗预为一须臾,30须臾为一昼夜,如此算来,一刹那就是0018秒。刹那、一瞬、弹指、须臾等模糊不清的时间概念。
现在家庭由于人口少,饭量也少了,所以一般年轻人家里很少有用八印锅的。过去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家里孩子多,谁家都是大家大口,那时候的人又特别能吃饭,使用小锅的话,根本不够吃的,所以基本上都是用八印的大锅。俺家老爹当年在村里翻砂厂干过,他说过去铸造一口八印的成品锅,锅口直径是二尺二,净重是22斤,现在去土产公司买一口八印的铁锅,不再有那么厚的了。市场上卖的铁锅更薄,二十斤都不到,不过锅口的直径还是二尺二,所以现在的铁锅很不耐用,因为铁皮太薄。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奶奶围着八印的锅圈糊玉米面饼子,奶奶做的饼子要比一般人做的好吃,她做的饼子里面,都多多多少少掺杂一点豆面,所以做出来的玉米面饼子特别好吃。或许是使用习惯了的缘故,也或许是家里的灶口已经定了那么大的尺寸,现在的农村老人,还是喜欢使用八印锅。就拿我们家老爹来说吧,现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我一直劝说他换上一口小锅,可是他不听,多少年来一直用着一口八印的大锅。
我只知道“印”是一个数量单位,究竟多大为一印,我也说不好。因为我老爹曾经在翻砂厂里干过,也铸造过铁锅,所以我以为他能明白一些。就问他多大为一印?老爹说他年龄大了,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八印的锅是二尺二,而且他们那时候,为了清楚的分辨锅的大小,铸造的时候,六印的锅就同时铸造六个印记,八印的锅就铸造上八个印记,以此类推。
锅,在农村人眼里有着另一层不同的含义,锅就是过日子的象征。家里乔迁新居以后,我们这里有一个习俗,就是亲戚朋友都要去稳锅。稳锅的意思就是,从今天起要在新房子里面开始生活过日子了。特别是刚成家的新婚夫妻,自己单独另起锅灶的时候,双方父母是一定要来稳锅的,一般由女方父母买一口新锅,再买几张大饼,寓意以后的日子兴旺发达。
农村人无论有多么大的仇恨,砸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给人家砸锅,砸了锅就是不让人家过了的意思。我们村有个老头很倔,对儿子媳妇也特别苛刻,就因为媳妇说的一句话不中听,去儿子家里给把锅砸了,媳妇大哭着说,这是不怕他们家过了。老头砸了锅以后,却扬长而去。
你好!飞火流星为你解答。
想知道农村土灶用的老式大铁锅多大为一印和这个“印”字是啥意思,那就赶紧点进来,听我这个35年前在供销社卖过老式大铁锅的人和你慢慢说说吧!
“印”是一种非法定计量单位,是以锅的口径来说的。如果非要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的话,那么一印就是一掌,相当于8-12厘米。将老式铸铁锅用印来称呼,更多的是为了尊重农民的民间习惯。
原来供销社出售的老式铸铁锅,主要以二至九印为主,最大的十二印。无论那种型号的印锅,都是有大小号之分的。以七印锅来说,大七印是68厘米,小七印则是66厘米。要是用非法定的民间说法,大九印锅的直径是26木尺,大八印是24木尺。
老式铸铁锅为什么要用印来作为计量单位呢?因为,“印”与“仞”在读音上非常相近。而“仞”字不仅最早出现在小篆里,而且后来还成了古代的一种长度计量单位。《说文》中曾有“仞,伸臂一寻,八尺,从人,仞声。”的记载。在老时候没有什么方便携带的计量工具,农村群众又普遍缺少文化的情况下,好多需要丈量的时候,农民都是用腿和手解决,以“步”、“揸”、“指”、“掌”或“印”来称呼的。“揸”是为拇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一揸约为14-18厘米。“掌”和“印”相同,都是手掌的宽度,一掌即为一印,约为8-12厘米。
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是从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后开始的。但规范并不能强制农民在日常交流中改变过去已经使用多年,也形成了习惯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比如说农民讲播种深度,绝不会说厘米,而是说三指或者四指。也是因此,“印”这个对农村老式铸铁锅的称呼和计量方法,至今还在农村和行业中约定俗成地使用着。
问:农村土灶用的大铁锅,有六印八印的,多大为一印?这个印是啥意思?
过去的锅和盆不是在商店卖,是由走街串巷做行走买卖的吆喝着卖,也有串乡铸铁锅的。
卖锅的不是担着挑儿就是推着木独轮车,担挑儿卖锅卖的比较小,最大就是八印锅,推独轮车卖锅就能大到十一印锅,如果是赶牛车卖锅,锅还可以大一些。
无论怎么卖锅,运锅的时候都是大锅套小锅一个个和套娃一样,这样摞起来运走,那就是八印锅套七印锅,七印锅套六印锅,六印锅套五印锅等。
出来买锅的用哪个尺寸的锅,他就给你拿哪个尺寸的锅,你用最小的锅,他就给你拿套在最里边的一印锅,你用口大一些的锅,他就给你拿第二第三第六或第八,真到你满意为止。这一口套一口就是从一印到十一印或更大。
家庭用锅就是根据屋里垒的灶台安锅的,一般家庭的灶台只能安五印到八印锅的,再大了灶台安不下,再小了不好看,有的人家是一个灶台上并排安两口锅,一口大锅是七印锅,另一口小锅是一印到三印的小锅。三印到五印的锅一般是在地里瓜棚下安的。
夏天院里的凉灶一般都是五印锅和六印锅。
十一印以上的锅,就不是家庭用锅了,那是吃大锅饭,和磨豆腐,磨香油的作坊用锅了。
锅的"印″并不是一个计量位,它没有准确的长度,就是一个套一个。
可这个印也有一个说法,那就是从六印到十一印说的。这里说的"印″,就是刚出生的婴儿的脚印,最长就是古尺的二寸八,这样算每印二寸八,每印二寸八,六印大约就是一尺七,七印大约就是二尺,八印大约就是二尺二。
五印以下和十一印以上就不是按二寸八算的了。
说到六印锅,想起过去一个故事,说是过去有父子二人到大清河里去摸鱼,儿子摸着摸着,突然喊他爸:"爸,快来,这里扣着一个六印锅″!他爸跑过去,二人使劲翻过来,原来是一只二三百年的大王八,长成了一口六印锅那么大!
做饭要有锅灶,灶上就有铁锅,这是古来如此。而一个灶,往往相当于一户人家。所以古代人分家,也叫分灶吃饭。晏子小时候在农村,家里一直是土灶大锅,结婚后在城里安家,起初租房子,以及后来分到楼房,也都有土灶土炕。记得刚分到楼房时,锅灶要自己砌,砌多大的灶,就与多大的锅有关系了。当时,父母送我一口锅说,你们就三个人吃饭,家口小,就用六印锅吧。我发现这锅比小时候家里用的锅小一些,就问,咱家里用的,是几印锅?母亲说,农村家里都是八印锅。后来这口锅坏了,晏子自己换上一口,因为那个店里没有六印的,晏子就只能买一口七印的,结果安到灶上,锅露出灶台的部分较大,不过也将就着用。所以,这几印锅,直接说明的是锅的大小,如果细究起来,一般与锅上口的直径有关。印,应该是一种度量单位无疑。
我们农村家庭,通常做饭用八印锅,熬猪食的是十印锅,个别人家人口较小,也有用六印锅和七印锅的,有些单位食堂用的锅会比较大,农村最大的锅有十二印的,单位食堂里有二十印的,但都用量较少。那么,印,既然做为度量单位,这一印这究竟是多大呢?相信大多数像晏子一样非常好奇。不过说真的,对于这个事,晏子问过不少专门卖锅的人,也咨询过计量部门,没有人能准确印之间的换算关系,也没有知道一印到底是多少。
晏子是一个较真的人,弄不清还真有点难受,现在有了互联网,所以会上网上查找,结果度娘不知道,搜狗搜不着,360转了360圈,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所以,晏子只能把各种说法陈列一遍,大家自己去判断吧。
有一种说法,“印”应该为“仞”的演变。我们知道仞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有成语叫“壁立千仞“,武侠人物里的仇千仞和仇千尺,都是根据这个意思来的。山东人也好,东北人也好,往往方言中缺少卷舌音,仞印同音,慢慢演变成印。但是,查查资料, 古代的仞,周制八尺为一仞,汉制七尺为一仞,周尺一尺约合23厘米,那么八尺应该是184厘米,8印的锅相当于8个8尺,也就是直径1472厘米,那就与事实出入太大了,而我们通常说的八印锅,直径只有72厘米。并且,由于各地标准的不一,这个误差也相当大,比如东北某些地区的八印锅,直径只有68厘米。
由于“印”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并没有明确标准,只能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习惯。在民间通用,大家都明白,也没有人去深究。老百姓通用的锅,也不是什么精密仪器,标准并不严格,谁也不会带着尺子去量一下。但大体尺度是有的。而老百姓量东西,通常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用手去比量,把手指张开,母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老百姓通常称为一捺,有的地方叫一揸,也有的地方叫一张,通常是14-18厘米。所以有人说,老百姓就是根据手指比量的长度来确定锅的尺寸,所谓几印,实际上就是几捺或几揸。还有一种说法,这一印是成年人手掌的宽度,手按下去的印迹叫一印,约8-12厘米。 更有一种离奇的说法,说这印是刚生的小孩子脚印的大小,通常10-12厘米,这就有点离谱了,谁也不能抱着月孩子去市场,用孩子的脚来比量大小。母指和食指张开的长度也好,成年人手掌宽度也好,都不是固定的,所以,这几印锅的直径尺寸,实际上也并不通一。但是,做为锅来说,总要是和锅灶相匹配,所以在民间慢慢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尺寸,按现在的说法,六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0厘米,七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66厘米,八印锅的锅口直径一般是72厘米。如果按六七八印锅的差别,一印是6厘米,但如果这样算也算不通,一印6厘米,六印何来60里米?难道还有打底的?
而晏子自己琢磨的一种说法,由于这个印并不规范,也并不统一,所以只是民间铸锅的一个内部说法,至于几印锅多大,还要靠铸锅人的技术掌握,误差应该不少。而铸锅人所说的印,实际上应该是人或者饮的音变。几印锅,实际上是说一次性能做几个人一顿饭。大家都知道减灶诱敌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韩国受到魏国的攻击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主帅庞涓急忙撤军救援。孙膑得知师兄庞涓撤军,就建议田忌采用减灶计来麻痹魏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狂妄自大而轻敌,进入孙膑的包围圈被逼自杀。所以,锅灶和几个人吃饭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
综上,“印”不是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所以“印”究竟是多大并没有明确标准。使用“印”作为计量单位,更多的是一种习惯。正式的计量场合还是应该严格遵守法定计量单位,所以现在卖锅的人,都明确地标明直径尺寸。不过,做为农村人,我们还是习惯地说成几印锅。
在我们东北,现在绝大部分农村家庭仍然有使用大锅的习惯。大锅饭、铁锅炖大鹅、大铁锅炒菜都有与众不同的好味道。
铁锅的大小以“刃”区分。东北农家的铁锅一般分为6印、7刃、8刃、10刃和12刃。那么铁锅的一刃到底有多大?
有人说“刃”指的是铁锅上口的直径。成年人一手宽为一刃。也有人说以新生儿的脚长为一刃。一刃长约008~01米左右。这种说法显然不对。6刃铁锅上口直径近057米,8刃铁锅上口直径在065米左右,10刃铁锅上口直径在07米左右,70刃铁锅上口直径在12米左右,100刃铁锅上口直径在13米左右。以上数据根本没有规律所循。按以此种说法6刃~10刃铁锅还免强说得过去。按此种说法100刃铁锅上口直径岂不要达到10米?与实际13米左右差距太大。
还有人说铁锅的“刃”指的是锅的深浅,这种说法更不值得一驳。
所以我认为区别铁锅大小的“刃”不可能是长度单位。
还有人说铁锅的“刃”其实是“人”字读白了,6刃锅是六个人吃饭用的,8刃锅是8个人吃饭用的……依此类推。实际上8刃铁锅煮满饭足够30人吃一顿,这种说法也无规律所循,显然说不通。
也有人说,铁锅的“刃”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并无规律所循。我不认可这种说法。凡事皆有因。铁锅按“刃”区别大小一定有规律所循。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铁锅的“刃”是不是容积单位呢?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做了一个试验,分别将6刃、8刃、10刃铁锅加满水,称得三口锅中水的重量分别为21千克左右;28千克左右;35千克左右。从中找出规律,铁锅每“刃”可盛水约为35千克。按照这一规律可知100刃铁锅盛满水约为350千克。
虽然找到了规律,但这一规律的约定是怎么来的?从何时开始?这些都无从考证。希望网友们指点迷津。
在农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这里还是保留了过去的传统,家家户户还是依然使用着大铁锅做饭菜的,我们这里还是用柴火烧菜,所以大铁锅是必不可少的。
用土灶烧柴火做菜特别香,我也很喜欢用用这种方式做菜,特别是春节的时候,家里来的客人比较多,用大铁锅炒菜最合适了,而且做出来的菜特别香,记得城里来大伯娘,他们都称赞我们农村土灶铁锅做菜真的很好吃,在我们这里,很多农家乐也是用大铁锅柴火炒菜的,很多城里人都喜欢吃我们这里的农家菜,所以我们村里农家乐生意也挺好的。
至于说农村大铁锅用印来计量的,我还第一回听说的,我也问过我奶奶,她说每个地方农村的叫法不一样,奶奶说过去去外地探访亲戚时,确实听说用印这回事,用印来计量铁锅的说法是个别地方的风俗习惯,而且各地不统一,有人说是一印是一周岁孩子的一个脚印,或者是一掌,或者是古代的计量单位:仞。因为把印说成仞了。
奶奶说听得最多的还是这个说法,就是一印是一人的意思,比如我们用的5印锅意思是说够5个人做饭的铁锅,则6印就是6人锅,8印就是8人的锅,以此类推。所以说一印为多少?这个印是什么意思?可以说各地的说法都不一样,也不好做过多的解释。还是遵从你们当地农村的风俗习惯比较好吧。
最常见的说法是“印”就英语“in”的谐音,一印就是一英寸,换成公式制是1英寸等于254厘米。 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小时候农村家里做饭的大铁锅是12印,还有一口大铁锅是18印,那个18印的铁锅比12印的大多了,经常用来煮猪草用的。一般做饭用不到。这些都是多大的锅都是妈妈告诉我的。
按照1英寸等于25厘米的说法,我计算了一下,我家12印的大铁锅应该是300厘米的直径,所以说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最正确的。这个尺寸和我家12印的大铁锅刚好吻合。
还有一种说法,“印”是农村约定成俗的说法。“印”是“仞”的谐音,东北人咬不清字,就说成了“印”。大概一印就是10到12厘米的样子。 我觉得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按这个说法我家12印的大铁锅就是120到140厘米,这显然和实际上差别太大,我记忆当中我家那口大铁锅直径一米左右,上下差不了几厘米。
现在的人们一般不用大铁锅做饭了,电饭锅,高压锅,电磁炉,早已抢占了做饭市场。只有很少的农村家里还保留着大铁锅。每逢有人多做饭时还是大铁锅最给力,农村的大铁锅是烧柴火的。一个简易的灶台上面放上一口大铁锅就可以生火做饭了。
大铁锅做出来的饭菜和电饭锅做出来的饭有不一样的味道。大铁锅炖出来的肉,格外香醇。没有吃过的自然体会不到,炖肉用啥锅肉里就有啥锅的味道。大铁锅煮出来的豆角,和高压锅煮出来的味道绝对不一样。大铁锅贴饽饽,这些饭菜的味道是电器饭具不能代替的。
每次回老家,我都会用家里的大铁锅做一次饭吃,看着大铁锅,好象又回到了小时候,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围在大铁锅周围,看着锅里的 美食 口水流下来都不知道。看到大铁锅,我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有父母兄弟姐妹围在一起的家。
说实话,小焦还是第一次听说农村土灶大铁锅几印几印这样的叫法,因为在我们这里除了老人以外,我老爸老妈这辈的去买锅,一般都会说是买几尺的锅,很少会讲几印几印。那么,农村里铁锅按印算,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一印到底是啥意思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小焦问了问村里老人,又在上网查了查资料,发现这个“印”,其实并没有准确的说法,有的说印是度量单位,有的说是数量单位,反正国家并没有把这个“印”作为正规的单位进行说明,各大搜索引擎也没有对这个“印”作出一个具体的解释说明。
小焦查阅了《说文解字》等古籍,书中对“印”字的释义也没有度量、单位等的记载。所以,可以断定的是,这个表示几印几印锅的这种说法是民间的叫法。
第一,“印”是方言的谐音。 在山东、东北地区的方言中往往缺少卷舌音,尤其是山东地区,“油”和 “肉”发音接近,“人”和“银”发音接近。而以前的时候,做饭是按照家中人口做的,所以说锅基本上都是“一人锅”、“两人锅”、“三人锅”等等。如果方言不分的话,就有可能把“一人锅”说成“一银锅”,再经过方言的演变,就很可能变成“一印锅”这样的叫法。
所以,在这里这个“一印锅”中的“印”应该指的是“人”,即“一人锅”。
第二,“印”是民间度量单位。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长度单位叫“仞(读作rèn)”,而周制一仞为八尺,汉制一仞为七尺,这个仞,主要是测量高度和深度的。我么最熟悉的莫过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诗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个仞其实就讲的的是山的高度。
那么,加上第一点的方言谐音,这个“仞”最容易谐音成“印”。但是让人不解的是,周尺一尺约合23厘米,也就是说按仞来算的话,这一仞锅难道是575px乘以8尺的深度吗?那可就得是184厘米深了,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印”是指锅上的印记。 这种说法是,其实锅的大小是一定的,但是造锅的人一天得造很多锅,大大小小的都不一样,有些锅尺寸相差不大,分辨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就在锅上做下印记,比如说六个印的锅是1尺8,八印的锅是2尺2等等,这样要好分辨一些。
综上所述, “印”并不是国家统一的度量衡,民间对它的解释也不一致,所以这个“印”到底指的是啥,现在农村里也没有多少人清楚。不过,现在很多地方买锅基本上都是按“尺”算,比如说一尺八的锅等等,可以不用再纠结几印几印锅的这个概念了。
农村土灶用的生铁锅现在仍有用的,只是当停电时或者家中人多时用,比如煮羊肉汤,猪肉汤,炸丸子等。至于生铁锅如何以印为单位,本人浅谈一点认识。大家知道,过去蒸馍除了用锅盖,锅口与锅盖之间还要有加一个盖苫子。所谓盖苫子,就是用高粱稭外层硬皮编制的。过去我村多数男人以编席打篓赚些零花钱,耳闻目睹,笔者也不例外,自编自用。编锅上用的盖苫子以锅口大小为依据,一般是外口大出二寸,即:5印锅口直径16尺,6印锅锅口直径18尺,7印锅2尺,8印锅22尺,9印锅24尺,10印锅口径26尺。至于一印是多长,笔者学识浅薄,不敢妄谈。
农民过日子,从古至今,你可以家中缺吃少穿,你可以饥荒债务一屁股,但家里决不能少一样物件,哪怕是家徒四壁,只要是有个家,无论什么样的家,家中必须有一口大铁锅。
“印”是一种非法定计量单位,是用来特指锅的口径,在过去农民们认为一印就是一掌,相当于56-84厘米,因此即便都是买八印锅,只要不是一起买的,那么铁锅大小也是有出入的。
那些年听到最多出自农民口中的一句话:若是孩子读书,那么家里哪怕是需要砸锅卖铁,也一定供养孩子读书。这话咱不是强调农民对孩子能够学习知识有多看重,咱说的意思是,锅是农民心目中的最重要的家产。
我们村里目前为止,村民几乎家家户户有八印大铁锅,我家里有两口八印大铁锅,对了,老家农民称呼锅用的单位是口:一口锅,两口锅。虽然现在农民家里都有大铁锅,但使用频率低,除了蒸包子、蒸馒头和煮红薯、煮老玉米,大铁锅一般情况下被闲置下来不用。
过去农民们买锅,最初是根据家里人数来买锅的,家里人越多,买锅越需要印数大的锅,因此有人索性把几印锅看成是几人锅,比如六印锅能做出六个人的饭,八印锅能做出八个人的饭。
而印在我们农村是一个数量单位,是我们山东人对锅的型号用的单位,印数越大代表锅越大,通常农民们会根据家中使用的铁锅大小来盘锅台,我们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是两口八印大铁锅,在厨房一角盘正方形锅台,八印锅的锅台比炕面稍微矮一点。
记得我小时候,听老人们讲了村里最缺德的儿媳妇,这个被老人们认为最坏的儿媳妇就因为一口锅,落下了一辈子的缺德名。
据说当年邻村第一孬老杨的闺女小杨嫁给了我们村的二混子小周,结婚第六天,小两口吵架,俩人一个比一个脾气大,小杨臭脾气随了她爹,不讲理的倔强,只不过小杨毕竟是女人,没力气。两人吵着吵着竟然动手推搓起来,当小杨被小周一把推倒在沙发上时,小杨彻底爆发了。
被小周惹乎疯狂了的小杨从院子里抱来磨家什的大磨石,返身回屋,那时候锅灶都在正间,一进门俩锅灶一边一个,小杨推开了一个锅盖,举起磨石砸进了锅里,八印大铁锅当场被砸了个稀碎,然后把自己头发扯乱了以后,转身跑出了老周家,大街上边跑边哭边喊:老周家打死人了,刚娶了媳妇就往死里打啊!!
瞬间老周家的儿媳妇在村里成了村里名人,敢给婆婆家砸锅的人还是头一遭听说,不管小杨有理没有理,砸锅这个行为让村里人对她刮目相看,大家对她的议论是一边倒的趋势,都认为这闺女没被老家教育好,缺了八辈子德的人才会砸人家锅,后来小周和小杨离了婚,再以后小杨没能找到婆家,没人愿意娶敢砸锅的女人。
我们老家到现在还是说六印锅,八印锅,没多复杂,就是农民们自己使用的数量单位而已。
数量单位中,“兆”(M)再往上就是“京”(T),即1京=1万万兆。
注意,万以下数量单位的进率和万以上数量单位的进率是不同的。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万兆为京,万京为垓,万垓为秭。即:1万亿=1兆;1万兆=1京;1万京=1垓;1万垓=1秭。
10^4=万,10^8=亿,10^12=兆,10^16=京,10^20=垓,10^24=秭。
在古代中国文献《孙子算经》中记载:“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垓(ㄍㄞ),万万垓曰秭(ㄗˇ),万万秭曰穰(ㄖㄤˊ),万万穰曰沟,万万沟曰涧,万万涧曰正,万万正曰载。”,由小到大依次为一、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极、恒河沙、阿僧只、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大数,万以下是十进制,万以后则为万进制,即万万为亿,万亿为兆、万京为垓。
1。春、春天、夏、夏天、秋、秋天、上午、下午、晚上”等即是从名词借用来的“时量词”。
2“五分钟”的“分”、“三点钟”的“点”、“三年时间”的“年”、“两月工夫”的“月”等。表示时间的量词。
3“俄、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副词。
4“立、即”意思是“立即”,副词。例如:“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5“遽、亟”意思是“急忙”、“赶快”,副词。例如:“遽扑之”(《促织》);“趣越兵亟入关”(《陈涉世家》)。
量词解释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量词 liàngcí,与代表可计数或可量度物体的名词连用或与数词连用的词或词素,常用来指示某一类别,为名词所指派的物体可按其形状或功用而被归入这一类别(如汉语"三本书"中的"本")。
古代时间量词
中国先民最早还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时间点。如《两小儿辩日》中有所谓“日初出”、“日中”,就是指早晨和中午时分;此外还有“未明”(太阳未升起)、“昏”(太阳将落未落)、“夕”(太阳已落)、“霄”(夜晚)等词语。但这只是用来标识时刻,还不是将一日时间等分多少段后产生的“单位时间”。
古籍中最早记载的计时制是“百刻制”,即将一日的时间长度均分为一百刻,“一刻”即为单位时间,约合 144 分钟。
秦汉之后,刻漏仍是主要的计时工具,《汉书》中常有“夜漏未尽一刻”、“夜漏下十刻”的记载。南北朝后十二时辰制大范围普及,与百刻制融合,因一百不能被十二整除,一日的刻数偶有变化(一百零八刻、一百二十刻、九十六刻),但最终仍稳定在一百刻。
清代西洋钟表大规模传入,二十四时制与百刻制结合,一小时四刻,一日才确定为九十六刻。而计时工具盖遍也让百刻制最终被二十四时制代替。
周秦汉,一里=4158米
清光绪,一里=576米
1929年,一里=500米
中国里的长度及其演变,无论今人关于度量衡的著作和古籍记载,都很少谈及。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先生在所著《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中说:“自汉代以后,历代计算长度,都是自尺以上,到丈为止。至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制时,……才明文规定于尺之外,另立里制。①所以,中国里作为计算道路等的长度单位在制度上确立得是很晚的。但这决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里这种长度的概念,相反这种概念当时应用很多。如《汉书·西域传》所载数十个方国中,大多数方国到长安有多少里的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且末国,……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等等。这说明里这种长度概念在当时是常常用到的。虽然如此,正史讲度量衡时却没有里的长度。如《汉书·律历志》谈到长度时说:“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此处讲的五个长度单位,是分、寸、尺、丈、引,就是没有里。这里没有讲里的长度,不是没有里的长度,而是由于种种原因缺少记载造成的。
探讨中国里的长度演变,不仅要探讨里本身的长度,而且还要牵连到其他长度的演变问题,如尺的长度。有时,同一个朝代就有几十个不同长度的尺,与此相应,可以计算出几十种里的长度。但这些里的长度,并不一定是法权认可的现实应用的里的长度。因此,这里仅计算社会公认的里长度的演变,供关注此问题的人们参考。
一、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
《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l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
①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第527页。
②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赋统计》,第540页:古今尺度的比较表。
二、以商尺(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里长度的一次重要演变。商尺,传说为商朝的尺,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这种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步为五尺。一尺的长度为秦尺的1.25尺。《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度量衡》:“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盖自鲁般传至于唐,唐人谓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曰今尺,又名营造尺。古所谓车工尺。”由于营造尺是历代工部用的尺度,公信力强,应用广泛。随着社会发展,以营造尺计算里的长度是一种合理的选择。然而这一点来得毕竟太迟了。清光绪34年(1908年)重定度量衡时明确规定里制为:“五尺为一步,二步为一丈,十丈为一引,十八引为一里。”在“新制说略”中指出:“长短度分为两种:一曰尺度,以尺为单位,所以度寻之长短也。一曰里制,以一千八百尺为一里,用以计道路之长短也。里制即积尺制而成。盖道里甚长,若仅以尺计,则诸多不便,故必别为里制。”①这里把尺制、里制作为基本长度单位列出,在当时是有新意的。
据上述清光绪末年所立里制可知:一里为营造尺1800尺。营造尺一尺等于0.32米,所以1800尺,等于576米。因今市里一里为500米,所以以营造尺计里则一里为今市里的115.2%。
三、第三次中国里制的变化,发生在民国时期,“公元1929年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这次制定的里制一直沿用至今,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里制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米制,并与其结合。所谓继承中国里制特点表现在:从周代开始中国传统里制为一里300步,这次里制为一里150丈,而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二步为一丈,则150丈恰为三百步。所谓吸收西方米制与之结合表现在:“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则是以西方的米制表示中国的里制,而中国的市尺则变为西方一米的三分之一。这样二者融为一体。由于这次制定的里制,适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所以沿用至今。
上述三种里制,是中国历史上里长度变化的三次演变,今列表如下:
中国历史上里长度的三次演变
从上述三种里长度的演变来看,里的长度演变是很慢的。如与尺的演变相比较,这点尤为明显。从周代开始历代都有长度不同的尺存在,其发展的趋势是尺越来越长,这明显是由于统治者为多剥削民众造成的。里所以演变得慢,可能是由于里的长度与人们的利害关系牵连少的缘故。
兆比亿大
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右起,每4个数位是一级,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和千位,表示多少个一;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表示多少个万。
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和千亿位,表示多少个亿……小数部分的数位从左往右依次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表示多少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扩展资料性质:
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是“满10进一”。也就是说,每10个某一单位就组成和它相邻的较高的一个单位。即10个一叫做“十”,10个十叫做“百”, 10个百叫做“千”, 10个千叫做“万”,……。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兆)、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
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数位表: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兆)、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兆:代表的是10的十二次方。
京:代表的是10的十六次方。
垓:代表的是10的二十次方。
杼:代表的是10的二十四次方。
穰:代表的是10的二十八次方。
沟:代表的是10的三十二次方。
涧:代表的是10的三十六次方。
无量:代表的是10的六十八次方。
大数:代表的是10的七十二次方。
单位是什么
本文2023-10-24 17:27: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5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