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历史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是哪国人?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人,《将相和》的历史故事主人公是蔺相如,《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才是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
廉颇是赵国的武将,蔺相如是赵国的文臣。廉颇对蔺相如心存芥蒂,
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这使得廉颇很不开心。
赵惠文王二十年,秦王约赵王到渑池相会,因为渑池是秦国的地盘,赵王实在是害怕,就不敢去,这时蔺相如劝说赵王:如果你不去,那就是向秦国示弱,告诉天下人,我赵国国力弱小,胆小怕事。没办法,赵王没办法,就去了。
蔺相如陪着赵王去渑池,廉颇守国。
在渑池相会中,赵王被迫鼓瑟,蔺相如用智谋让秦王击缶。秦国的群臣说让赵王献十五座城池,蔺相如则让秦王把咸阳送给赵王。
一进一退,丝毫不占下风,在酒宴结束后,赵王和蔺相如安全退下。
又是一个大功,蔺相如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这一举动使得廉颇非常不满,他觉得自己的赵国的大将军,出生入死,披荆斩棘,而蔺相如不过是耍耍嘴皮子,就站在了自己的头上,他感到奇耻大辱,并扬言:“不要让我看见他,要不然,我见一次,羞辱一次。”
这句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蔺相如开始有意识地避着廉颇,上早朝的时候常常请假,有一次,在路上,蔺相如的马车撞见了廉颇的马车,廉颇直接把马车驾到路中间,不给蔺相如位置,面对廉颇如此无礼的行为,蔺相如什么也不说,立马掉头回避。
可是蔺相如不生气,蔺相如的门客却气不过了,他们表示:我们愿意追随着您,是因为您高风亮节的品格,可如今,您被人如此欺负,却这样害怕,窝囊,我们实在是不能接受,说罢,便要告辞回老家。
蔺相如立马挽留他们,说: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啦。蔺相如又说:秦王那么大的威视,我都敢呵斥他,难道还会怕廉将军吗?你们想啊,秦国之所以到现在都不攻打赵国,就是忌惮这我和廉将军,如果我们两个都窝里斗,那不就让秦国钻了空子吗。
我如今这样忍让,就是考虑到国家的难处啊。
蔺相如的一番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仔细想想,为了自己的一点私欲,不顾国家危难,觉得自己真实不应该。
廉颇也不是扭扭捏捏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立马改过,他脱下自己的战袍,背上了荆条,跑到蔺相如府上请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逐渐减少,周王朝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是已经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赵国、魏国、韩国进入强国之列,后来崛起的有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战国七雄”。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代,除了文化发展外,还涌现出了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今天咱们就把战国七雄当中的名将,列举出来。
秦国——白起
白起是作为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让白起一战成名的是“伊阙之战”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俘虏公孙喜,这一仗让白起升任国尉。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楚军退到陈。同年,又占领了楚国巫、黔中郡。楚顷襄王后来又聚集10万多人,夺回来秦占的江旁15个邑。然而秦国却打击楚国,使得楚国一蹶不振。
伐楚之战,让白起名震天下,白起被封为武安军。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国夺取上党,然后攻赵,爆发长平之战,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个阶段相持三年。后来,赵国把廉颇换成赵括,秦昭襄王派白起为上将军,奔赴前线。
长平之战,白起斩杀和俘虏赵军共45万人,赵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白起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多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杰出贡献。后来白起因为功高震主,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被赐死在杜邮。
赵国——廉颇
廉颇也是四大名将之一,赵惠王时期,东方六国以齐国最为强盛。《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五年,燕昭王来见。赵与韩、魏、秦共击齐,齐王败走,燕独深入,取临淄。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深入齐国境内,廉颇这一战出名,被封为上卿。
赵惠文王三十年(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满赵惠文王违背盟约,进攻阏与。赵奢率兵增援阏与,大破秦军。不甘失败的秦军有发动了几次攻击,多亏有廉颇,再破秦军。
廉颇采用固守的方式,多次抵御了秦军的进攻,长平之战的时候,也是廉颇坚守三年,后来赵括代替了廉颇。长平之战第二年,赵国几乎灭亡,多亏楚、魏两国来救助。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让栗腹进军鄗城,卿秦率军进攻代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日“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於部,杀栗腹,
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楚国——昭阳
昭阳,楚昭王后裔。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攻打越国,并杀死越国国君,使兴化一代划入楚国。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阳在攻打魏国的过程中,得到襄陵等邑,这一战威震六国。
齐国——孙膑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孙膑尝与庞滑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地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进而夺取漆及富丘两地,魏国突然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最终将兵分两路,一路进攻魏国的襄陵,另一路由孙膑、田忌救援赵国。
这个时候魏军已经攻破赵国首都邯郸,庞涓率军进攻卫国。田忌、孙膑到达了齐、魏两国的边境,在孙膑的建议下,齐军向平陵进军,然而攻打平陵的两路齐军大败,孙膑又让田忌丢掉辎重,回去救大梁,孙膑带主力军在桂陵设伏,一举擒获庞涓。
孙膑在马陵之战,表现的也非常卓越,孙膑把魏军全部引入马陵,并把道路两旁的树皮砍去,并在树上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晚上赶到马陵,结果齐军伏兵万箭齐发,魏军大乱。齐军乘胜追击,歼灭魏军数十万人,俘虏魏国太子,这一仗奠定了齐国霸主的地位。
燕国——乐毅
公元前284年,乐毅指挥燕军追击齐湣王,齐湣王逃到临淄,然而临淄孤城难守,齐湣王就逃到莒邑,乐毅攻打下临淄后,被封为昌国君,乐毅留在齐国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役,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韩国——暴鸢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八年,使将军芈戎攻楚,取新市。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取唐眛。”暴鸢是韩国的名将,曾经参与过垂沙之战、伊阙之战、救魏战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魏国——吴起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攻打鲁国。鲁穆公任用吴起,这个鲁穆公质疑吴起,吴起就杀掉妻子,表明自己的决心。鲁穆公就任命吴起为将,打败齐军。后来鲁穆公开始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就免去吴起的官职,吴起就开到魏国。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的临晋、元里。第二年,吴起再一次率军攻打秦国,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土地,并设立西河郡,由吴起担任郡守。
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吴起率领五万人抵抗秦惠公的五十万大军,结果秦军大败。后来吴起投奔楚国,吴起在楚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吴起的变法也引来的楚国贵族的怨恨,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而名声大噪,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长平之战赵军长途跋涉而至,在兵力和态势上都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此时的廉颇纵观大局,采取固守的作战方针,命令赵军筑起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力挫秦军势力。但没想到被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临时换赵括为将,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将军致使赵军损失兵力四十万,赵国几近灭亡,全靠楚、魏两国军队来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长平之战后,燕国趁机入侵赵国国境,廉颇领命率兵前往迎击。此战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利用燕军轻敌、疲劳的弱点,对燕军予以痛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公元前251年,任为相国,封为信平君。彼时廉颇成为了赵国手握军政大权的第二号人物,并于当年成功击退了前来偷袭的燕国军队。
但是,廉颇的辉煌时代并没有持续太长。至赵悼襄王,他对老将廉颇不信任也不服气。免职了廉颇,廉颇内心愤懑,一怒之下进行了回击,不过廉颇自觉自己做得不对,难逃一死,于是迫不得已才逃亡到了魏国,之后赵国也派使者前来问询廉颇,可惜使者回去说廉颇是个不中用的老东西,廉颇也只得在异乡郁郁而亡。
将相和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历史故事,其中的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是哪国人?
本文2023-10-24 17:39:1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