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属于哪个时代?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春秋战国属于哪个时代?,第1张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期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属于东周的前半期,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时的东周王权旁落,虚有其名,实权全在势力强大的诸侯手上,诸侯争相称霸,持续了200多年。

随着七雄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我国历史走向了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在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先后有5位诸侯国确立了霸主地位,史称“春秋五霸”。

齐桓公

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周朝,两者合为东周,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加上有弑父之嫌,在诸侯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140多诸侯国。面对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边境的外族又乘机入侵,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则“尊王攘夷口号团结自卫。

扩展资料: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参考资料:

-东周 

(楚帛书)是目前出土最早的古代帛书,虽只有900多字,而内容丰富,对研究战国楚文字以及当时的神话传说、历史、天文、五行和阴阳思想有重要参考价值。

(战国)竹简全部是书籍类文献,包括《诗经》、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楚史、楚辞佚篇以及相术等,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和语言文字学等不同学科。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共十三篇,叙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

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

觉得好就采纳 吧

(^__^) 嘻嘻……·················································

春秋战国是属于周朝。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建立初期主要实行分封制,让各诸侯在各自封地上自行治理,这些诸侯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周天子则为“天下共主”,诸侯们也有服从天子命令、保护周室安全的职责。

史书又将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西周的最后一任天子为周幽王,周幽王重新褒姒,废掉了太子宜臼。宜臼逃至中国,寻求外公申侯帮助。

申侯联合曾侯、许文公及犬戎借机攻打镐京,周幽王被杀,宜臼即位为周平王,迫将国都从镐京东迁至东都洛邑,史称其为东周。

春秋战国名称的来源: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得名,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相传《春秋》为孔子修订,直至今日学术界对此说尚有诸多质疑,并无统一观点。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公元前468年)、三家灭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春秋之后,也就是周朝的后半期,进入了七国争雄的时代,在后来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中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

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扩展资料:

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

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春秋战国时代是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过渡的时代,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关系战胜落后的奴隶制生产关系的时代,在学术上是诸子蓬起、百家争鸣空前活跃的时代。

各种艺术蓬勃发展,有声有色。春秋战国持续了几百年,各诸侯国独立发展,形成不同的文化氛围,李学勤先生概括为几个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在相互兼并战争中相互融合。

秦统一后,共同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在春秋战国之交,欧洲的希腊文化也正进入发展的盛期,中西两大文化体系遥遥相对。两相比较,希腊以技艺高超的雕刻闻名于世,为后世留下无数的艺术珍品,在世界美术史上放射着永不磨灭的光辉。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则以多功能的青铜器闻名于世,青铜器是集雕刻、绘画、书法、工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品,融实用、审美于一身,既是沟通人权与神权的信物,又是区别等级名分的标记。

周礼》、《仪礼》、《礼记》是古代各个朝代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

《周礼》又名《周官》,是三礼之首,汉世初出,因与《尚书·周官篇》相混,改为《周官经》。西汉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官制及制度,以儒家的政治理想加以增减取舍汇编而成。《周礼》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汉时补以“考工记”,称为“冬官考工记”。全书共分四十二卷。

《仪礼》又称《礼经》或《士礼》,是先秦五经之一,它最初直接被称作“礼”。该书大致形成于春秋后期,有人认为是孔子编订的。孔子确实将礼作为教学的实践环节。《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朝、聘、燕享等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差的人伦礼仪。

春秋战国属于哪个时代?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期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属于东周的前半期,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自东周开始,周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