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简体繁体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为什么会有简体繁体字?,第1张

随着目前全球汉语热的兴起,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使中华文化中的大量古代典籍至今仍然能为人们阅读和理解。汉字作为共同的书写体系,也是联系中国各方言区的工具,在当今也成为世界华人联系的共同纽带。 目前的汉字大体上可分为繁体和简体两个系统,这其实是自汉字产生以来就有的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教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汉字产生,简体字、繁体字之分就一直存在,同一个字可能有两种字体,特别是宋、元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俗字”,即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在严格意义上,我们现在所说的“简体字”实际上应该被称为“简化字”。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就公布了《简化字表》,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计划并没有得到实施。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政府分阶段公布了《简化字表》,并在大陆范围内加以推广。 许多专家表示,现在公布的简化字大多数是收集民间流传已久,比较认同的简化字体。中国以前曾经试行过一些简化过头的生造简化字,有的甚至失去汉字原有结构意义。上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批简化字,如“展”字曾被简化为“尸”字下面加上“一”,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尸横遍野”,但如今这样的许多字都已经被废除了。目前,中国在实行简化字时非常慎重,通常都要先试行一段时间,在报上刊登,反响好的才保留。 专家们认为,其实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有各自的优点。从几千年前的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进趋势基本上是由繁入简,可以说汉字的历史就是一个简化的历史。在1949年前,大部分中国民众不识字,现在大陆民众的识字率约90%,除了普及教育的作用外,简体字的推广也功不可没。 郭锐教授认为,从大众文化的使用角度讲,简化字更能适应社会需求。世界上一些使用汉字的国家也因此进行汉字简化。比如,早就有自己的简化字,中国上世纪50年代的简化字中还部分地吸收了的简化字。新加坡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开始正式推行简体字。即便是一直使用繁体字的台湾地区,在民间也有不少使用简体字的现象出现,比如台湾的“台”字,大部分台湾人约定俗成使用简体字的“台”,而不是繁体字“台”。 郭锐教授说,当然,繁体字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在书法中。更重要的是,繁体字是对汉字演变的一种记录,如果繁体字消失,汉字的演进链条中就会缺失一环。另外,繁体字的识别能力还是阅读经典古籍的前提之一,如果不识繁体字,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必然受到影响。

百家争鸣:繁体字教育进校园有必要吗?     

中广网 3月14日消息 新闻背景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支持!要像保卫黄河一样保卫汉语

aladeng:建议在生字表里简化字的后面加上相对应的繁体字,作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样还能增加孩子对学习文字的兴趣。只要达到能识别的要求即可,不必会写,更不要作为考试内容,否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晓海伦:建议不错!但鉴于现在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实,可以考虑设为一门选修课,不算成绩。

海棠晓月:我支持使用繁体字,因为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现在比我年纪小点的人,大多都不认识繁体字了,在很多与台商合作的场合闹了不少笑话。

吃嫩草的牛牛: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星,伴随国家实力的强大,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那时汉语的普及可能比英语更广泛。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汉语,传播民族文化,向外国人拽几句孔夫子的话,写几个繁体字,让他们看看中国的书法,是件很令人骄傲的事。当然,我们学习繁体字不要形式化,需要多数人来参与,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要给孩子肩上多放一个箩筐。 

反对!这是开历史的倒车

刁郎:此举不妥,变相加重了学生负担。今天要求掌握繁体字,是否以后又要学甲骨文?删繁就简是进步的表现,当初简化文字是为了提高书写效率,使人们对汉字的学习掌握更加容易。现在小学生的负担已经很重,再增加繁体字几乎相当于增加一门外语,将其作为大学中文系的内容倒还行得通。

闹心姑娘:我们80后这一代没有专门学过繁体字,但用繁体字还是能看懂的。况且,平时读繁体字的机会不多,就我个人来说,二十多年读过的繁体字书很有限,我觉得单设繁体字教育不是很必要!

晓凌:国家提倡简化字,现在却要提倡在小学普及繁体字教育,这不是唱反调吗?繁体字可以为需要进行专业性研究的人群使用,如书法爱好者,古文字研究者等等,不宜在普通人群中加以推广。

江上清风明月: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学生需要学的东西太多,需要懂得的知识太多,还是不要灌得太多吧!社会进步发展到知识经济的今天,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已经提升到了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度,而不是亦步亦趋的“乖娃娃”。文字的多次改革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强化繁体字教育,会进一步增加学习负担,不利于现代科学知识的较好吸收,不利于学生视野的扩展,不利于学生轻松学习心态的调整。

繁简不重要,关键在于传承传统文化

jinxingrong:设想一下现在我们有多少人认识多少繁体字?学习繁体字可以让大家知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由来,由于忽略了繁体字的学习,缺乏交流,使得大陆和台湾又多一层文化差异,甚至拉大了与海外同胞的距离,这不仅是增加一门课程的问题。

lf41lf41: 念三字经、唱京剧、识繁体字,这些只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旁枝末节。传统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念才是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的精华。让孩子从小了解历代英雄人物的事迹,接受诸子百家思想的熏陶,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无畏勇敢等优良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dtnl: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去钻进故纸堆读原本的古籍,即使是已经转化成简体字的现代版式古籍,相信大多数人也不会去读,因为没必要,所谓“会识繁体字才能留住文化的根”是站不住脚的。古人也不见得人人都认识甲骨文和篆书不也把古代文化传承下来了?真正有活力的传统文化,已经走出书本,溶入到民族的血液和日常的生活习俗中了。

滑力加:应当正确理解传承传统文化与学习世界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比如说繁体字是传统文化,但相比较于简体字,由于其笔画多,书写麻烦,就不如简体字使用方便。让小学生去学繁体字,由于其使用范围有限,学习的实际意义不大。有些东西不必刻意去搞,比如我本人,从来就没有学过繁体字,但由于从小喜欢看古书,看多了就认识了。所以,像学习繁体字这样的事,应当顺其自然,谁需要或喜欢,谁就可以自学。让学生多学习世界的先进文化,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才是当务之急。

还好你不是说繁体字没用。中国古典文化是用繁体字记录的,我们经常以五千年的文明自居,繁体字也是文明的象征,虽然现在提倡简化字,越来越追求简洁,但它是由繁体字而来的,终离不开繁体字,如果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繁体字都有象形意义,很有趣的。我们应该真爱自己的文字,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掌握,如果若干年后没有人再读得懂前人的真迹,应该是很可悲的。

渔繁体字如图所示:

一、渔:

渔是一个汉字,读作yú,本意为捕鱼,一种海边捕鱼者所进行或从事的生产劳动,也指捕鱼的人,捕捞鱼或获取其他海产品的场所。

二、笔顺:

点、点、提、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横。

三、组词:

渔民:1掠夺百姓。 2以捕鱼为业的人。

渔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渔船:利用渔具捕捞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的船。

渔业:捕捞或养殖水生动植物的生产事业。一般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今也用以称水产业。

繁体字的作用:

一、文化传承:

繁体字在一些地区仍然是正式文件、历史文献和传统文化的书写形式。它们被用来保存和传承古代文化、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录。繁体字的书写具有更多的艺术性和美感,因此在书法艺术中广泛使用。书法家经常使用繁体字来创作优美的书法作品。

二、宗教文化:

在一些宗教文化中,繁体字仍然是神圣文本和经典的书写方式。例如,佛教、道教和儒家经典通常以繁体字书写。

三、地区特色:

一些地区或国家,如台湾、香港和澳门,仍然使用繁体字作为正式的书写形式。这反映了地区文化和历史的特色。繁体字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音乐和广告中,为作品赋予一种古典和文化的氛围。

四、汉字学习和研究:

对于汉字学习者和研究者来说,繁体字是重要的学习资源。通过研究繁体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历史。

五、保留文化多样性:

使用繁体字有助于保留汉字书写的文化多样性,避免文化同质化。它们是汉字书写系统的一部分,为不同文化传统提供了选择。

表面上看,这种主张两全其美,既坚持了简体字,又保留了繁体字。仔细想来,殊无必要。

 试想一下,如果大家写的都是简体字,书刊报纸也都是简体字,认识繁体字又有何必要呢认识了不使用,如同买了一个工具却闲置,久而久之,只能被忘记或者丢弃。有人说,认识繁体字可以读古书,可以传承文化。其实,读古书读的是古人书中道理,而不是他书写的文字。现代人读不懂古人的书不是因为繁体字还是简体字,而是因为不懂古代汉语,包括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还包括古代文化知识等一大套学问。因此,北京大学著名教授苏培成曾说过:读古书的门槛不在文字,而在语言。语言文字是向前发展变化的,在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情况下,以为认识繁体字就能读懂古书的思路未免简单了些。相反,如果一个人懂得古代汉语,即使简体字版的古书,理解起来也不会有阻碍。说到底,能不能读懂古书,关键在自己的学问,不能读不懂就归咎于简体字。

 

当然,我们说汉字应用无需强调“识繁”,并不是反对识繁体字,识字,无论繁简,当然是越广博越好。如果从个人文化修养的角度来讲,认识繁体字,甚至认识小篆、大篆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在日常语言生活应用中,则无需强调必须认识这些,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汉字是一种交流工具,工具必然追求更方便合理的使用。简化是汉字自身发展演变的一个客观规律。新中国建立之初,成人文盲率占80%以上,汉字繁难,应当改革,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推行简化字成为必然。据统计,《简化字总表》第一、二表繁体字的平均笔画数是每字16画,简化后平均笔画数每字为8画。笔画减少后,书写效率明显提高,为当时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说,简体字在国民教育水平提升及社会生活便利方面功莫大焉。现在,在简体字通行、稳定的使用状况下,提出恢复繁体字或者退一步提倡认识繁体字都是没必要的折腾,除了给学习者带来负担外,还会影响交流,进而可能会对国家的经济、文化、教育、国际交流、信息化等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简化字和异体字的干扰,使得繁体字学习的难度增大。但不要怕,我们只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规范,这里的规范有三种:古代书刻、港台规范、大陆规范(其实港台也各有标准),以大陆规范为学习对象即可。网络上的信息驳杂,要甄别,不可轻易便学,否则以错为对,要走好久弯路。

为什么会有简体繁体字?

随着目前全球汉语热的兴起,用繁体字还是简体字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传承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