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龙舟节的历史记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独木龙舟节的历史记载,第1张

据民国《施秉县志》记载:“船用长木制成,首尾具备,施以彩色,荡漾波心蜿蜒有势,颇足观赏”。清光绪《苗疆闻见录稿》曰:“其舟以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清乾隆《镇远府志》记载:“苗人于五月二十五日,亦作龙舟戏,形状诡异,以大树挖槽为舟,两树合并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

说到为什么端午节要举行龙舟比赛,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有人问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也有人想问为什么端午节要赛龙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呢?下面就来看看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赛龙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为什么要赛龙舟

战国时期的一个周末,楚大夫屈原怀恨在心,投江自尽。因为楚人不忍贤臣屈原之死,许多人划船赶去救他们。凤凰古城赛龙舟的人数是多少?

为什么要在端午节进行龙舟比赛?Xi安有50字以内的龙舟比赛吗?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沟。一天,一个渔夫在一条沟里抓到了一条小蛇。这条小蛇很奇怪,尾巴上有九个闪亮的鳞片。

渔夫一摸鱼鳞,蛇的眼睛里闪出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怜。渔夫动了恻隐之心,摸了摸它的鳞片,又把它放回了沟里。谁知九鳞骤落,小蛇舞龙,化为小龙。端午节赛龙舟的意义。

原来,它是一条天龙。因违反天理被玉帝惩罚,变成这样。它的尾巴上加了九绺也就是一条小蛇的尾巴上有九个闪亮的鳞片。

玉曾说:“这把锁,除非得人之阳,否则是要开的。”刚才渔夫不小心打破了小龙的千年枷锁。为了感谢渔夫,小龙不停地在沟里翻来翻去,从嘴里喷出水,灌进沟里。

慢慢地,小沟变成了一条大河,这条河给西岸带来了丰收。为了纪念这条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庄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龙升天的那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来庆祝。

端午节,先民们以划龙舟祭神自娱,以舞龙灯祭神自娱,所以端午节在古代也被称为“龙舟节”。端午节的象征性饮食习俗是吃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和竹叶、竹壳、茭白叶等。大米和竹子的主要产地在南方。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会举行盛大的图腾祭祀。端午节抛竹筒食物,划龙舟,其中有类似今天赛龙舟的游戏。这就是端午节习俗的由来。画关于端午节的图画。

在古籍对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据《事物原始》年记载:“渡舟之事始于勾践,今龙舟也。”汉代的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民子徐志忠所造”。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为什么要赛龙舟

战国时期的一个周末,楚大夫屈原怀恨在心,投江自尽。因为楚人不忍贤臣屈原之死,许多人划船赶去救他们。端午节赛龙舟信息。

你为什么在端午节吃粽子?你为什么赛龙舟?

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两种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一节、初五节、艾节、端午节、崇武节、午日、夏节、蒲节。最初,它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夏季节日。后来,楚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自杀,端午节就成了纪念屈原和春节、中秋节的节日。下午的龙舟比赛号码。

端午节的民俗: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1赛龙舟:端午节赛龙舟的英文作文。

赛龙舟是龙舟节的主要习俗

后来,除了纪念屈原,在不同的地方,赛龙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江浙一带划龙舟,有纪念本土出生的现代女性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晚的龙舟上,灯火装饰,它来回穿梭,水上水下。场面感人,有趣。贵州苗族在农历5月25日至28日举行端午节,庆祝插秧胜利,祝愿丰收。云南的傣族同胞在泼水节比赛划龙舟,纪念古代英雄燕红沃。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是不同的。直到今天,在南方许多江、湖、海接壤的地区,每年都会举行各具特色的龙舟赛。

乾隆二十九年,台湾省开始举行龙舟比赛。当时的台湾省知事江在台南市鹤溪半月池主持了一场友谊赛。现在每年五月五日在台湾省举行龙舟比赛。在香港,也有种族。

此外,龙舟赛艇首次传入日本、越南和英国等周边国家。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全国性体育比赛项目,每年都举办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第一届国际龙舟节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举行。轮渡比赛前举行“龙头祭”,既保留了传统仪式又注入了新的现代因素。“龙头”被抬进曲子庙,运动员给龙头“涂色”后,祭司念颂词,为龙头“开灯”。然后,所有参加龙舟节的人都鞠躬三次,把龙头抬到古洛河边,赶去赛龙舟。60多万人参加了这次竞赛、博览会和联欢会活动,这是前所未有的。从那以后,湖南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龙舟比赛将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

2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粟米”、“桶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小米就用茭白叶包裹成喇叭状,称为“粟米”;大米装在竹筒里,密封烘烤,称为“筒饺”。东汉末年,将小米浸泡在草木灰水中,因水中含碱,用茭白叶包裹成四边形,煮熟后成为广东碱水饺子。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饺子的原料除了糯米,还有中药益智仁。煮熟的饺子被称为“益智饺子”。《人民周刊》《岳阳风土记》记载:“用野树叶包小米是常事,熟了就是熟了。从五月五日到夏至,有一个饺子和一个小米。”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子。米饭混合了动物肉、栗子、红枣、红豆等。且品种增加。粽子也被用作社交礼物。端午节的由来。

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出现了圆锥形和菱形。日本文献中有“大唐粽子”的记载。到了宋代,已经有了“腊味粽子”,也就是把水果放进粽子里。诗人苏东坡有一句诗“饺子里见杨梅”。此时也出现了粽子堆成亭台楼阁、木制车马的广告,可见宋代吃粽子是一种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材料由茭白叶变为茭白叶,于是出现了用芦苇叶包裹的粽子。添加材料有豆酱、猪肉、松子、枣、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家家户户都要蘸糯米,洗粽子叶,包粽子,花色品种更多。从馅料上看,北京红枣汤圆,北方小枣多;在南方,有豆沙,鲜肉,

  划龙舟也叫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赛龙舟起源有以下四种说法:

  1、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2、沅陵盘瓠招魂: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3、纪念曹娥:

  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4、纪念伍子胥: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划龙舟,又称扒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习俗活动,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春秋战国时期,划龙舟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 ,后来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也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扒龙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划龙船,叫做“趁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轮流在各乡举行,从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几乎天天有“景”(龙船景);另一种形式是斗龙船,比赛夺标,又叫“斗标”。龙舟不仅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团结、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和理念。目前,划龙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区的吴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两种说法。

历史渊源

划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了。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明代万历《温州府志》记载:“竞渡起自越王勾践,永嘉水乡用以祈赛。”南宋叶适诗:“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可见温州一带的竞渡,渊源于古代越族龙图腾崇拜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用于祈求平安和丰收 。目前,划龙舟的起源有江浙地区的吴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两种说法。

江浙地区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的记载。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特色。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事实上,我国南方吴越一带直到东汉时才开发,端午的习俗最初只在长江下游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端午节早期源头是对龙图腾的崇拜,这主要源自原始部族的信仰。因此,原始先民在端午节,以划龙舟敬神而自娱,舞龙灯祭拜而自乐。因而古代又称端午节为“龙日”。端午节标志性食俗是吃粽子,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稻米和竹叶、竹壳、茭白叶等,稻米与竹主要产区在南方地区。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指出:古代的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是“龙子”的身份,借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他们不仅有“断发纹身”的风俗,而且每年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抛竹筒食物,划龙舟祭龙,其中便有类似今日竞渡的游戏,这便是端午习俗的由来。

湖南沅陵

划龙舟源于湖南西北部沅陵之说,在反映中华龙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沅陵龙船历史渊源的《沅陵千年龙船》一书里,收编了104篇作家、学者对沅陵龙船的精辟论述。这些文章科学、系统地论证了沅陵传统龙舟的起源,记录了沅陵龙舟活动的参赛规模、船建等情况。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船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下6儿6 女,儿女互相婚配,繁衍为苗、瑶、侗、土、畲、黎6个民族。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林密,巫师不知他魂在何处,就让各族人打造一 条龙船,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沅陵龙舟起源于5000年前,所以比纪念屈原的说法要早3000 多年。

龙舟竞渡最早是春秋战国时期。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传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春秋战国时期,龙舟竞渡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端午节早期源头是对龙图腾的崇拜,这主要源自原始部族的信仰。

扩展资料

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特色。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

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

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

-龙舟竞渡

1、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北方河流少),据专家考证,它最早起源是江浙地区吴越民族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龙舟,是端午节竞渡用的龙形船。赛龙舟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江浙地区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龙舟竞渡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后来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也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扒龙舟分为起龙、游龙、竞赛、收龙等几个环节。扒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一种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现流行于中国及世界上一些国家与地区。扒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龙舟运动溯源

舟的起源

自从人类能够直立行走,懂得使用工具劳动开始,人类文明就开始萌芽。远古代东西方的神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文字还没有诞生之前,凭借百姓之口代代相传,诉说着古老的历史故事。关于舟的起源,在西方,《圣经·旧约全书·创世纪·五经总论》中记载了神命挪亚造方舟的故事。“神对挪亚说,……你要用歌斐木造一只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挪亚和他的三个儿子、妻子、三个儿妇,都进入方舟;他们和百各从其类;一切牲畜,各从其类;爬在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一切禽鸟,各从其类;都入方舟。”洪水泛滥40日;过了150日,挪亚人等和所有动物才全部出来。按照历史学家计算,圣经记载挪亚造方舟的时代大约相当于中国古代殷商以前尧舜时期,距今5000多年的历史。

而在中国,古籍《世本》记载,“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我们的祖先善于取诸万象,为我所用,把舟造成落叶的样子;《易经》记载“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我们的祖先懂得,要顺利通过大江大河,非造舟不可;《易经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刳(KU,挖空)木为舟,剡(YAN,削尖)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HUAN,涣卦。此卦上为木,可以作舟楫;下为水,可以通航)”。除古籍记载外,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时期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木桨,更具体说明了最迟大约在7000多年前就有了独木舟一类的原始船了。

从史料记载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在能使用铁器之后,为了交通、为了在江河湖海中捕鱼求生,发明创造了舟,可以说人类最早造舟的动因是为了满足生产劳动和交通的需要。人类的智慧有了发展,文明在舟的创造时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