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国 经历了八国联军。日本的烧杀夺。`究竟有多少文物的流失。。。
150多年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现存何处?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我国政府、学者和有识之士一直致力于流失海外文物的调查工作,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这项调查工作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据我国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们大多是在旧中国时流失海外的。
旧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3个渠道:一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从中国抢走的;二是当时有一些来华的外国人从中国偷走的;三是外国人勾结当时的反动军阀和奸商以极低的价格买下偷运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强就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拉开了中国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野蛮的劫掠和焚烧。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家具、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应有尽有。当时的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被掠走海外,为英、法、美、日、西欧诸国博物馆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最多。现在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多件,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摹本。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也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
同时,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掠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据统计,1856—1932年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国文物。历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掠走的文物最多。斯坦因窃取的9000多个卷子和500多幅绘画,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图书馆。伯希和窃取的6000余种经书和一些画卷,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历年的劫掠,加上国内某些军阀、奸商及无知国民的盗卖,中国文物被大量偷运出境,国外的中国文物日见丰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处在不断流失之中,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后又被西方列强的文化掮客以各种名目大量收购而去。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有近3万片流失海外,被12个国家和地区收藏。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人对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文物进行了大规模地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其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
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度告别了大量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非法利润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统计,从1982年起,江西余干县800多座古墓被盗;1987年1月至6月仅半年时间,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盗掘古墓2000余座,抢走文物1万余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盗;湖南邵阳市某县在二三年内被盗古墓的面积近全县2000平方公里的1/5。我国文物资源丰富的陕西、山西、河南3省一度竟成为海内外走私者买卖文物的金三角。又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年—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据公安部不完全统计,1993年—1997年,公安机关侦破文物案4943起,缴获文物5万余件。
近20年来,中国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象。有报道称,香港做贮装文物匣盆的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一个月挣五六十万港元不止。继伦敦、纽约之后,香港在八十年代以后,凭借大陆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
为了进一步说明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事实,兹列举部分国外博物馆重要中国文物的收藏如下:
大英博物馆:该馆东方艺术馆,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可谓应有尽有,总数达3万多件,其中绝大部分是无价之宝。
大英图书馆:中国珍贵文物和古籍6万多种,其中有中国波罗密佛经最早版本,《永乐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简、刻本古书、敦煌藏经和地图。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该馆最出色的收藏是东方文物,其中最精彩而著名的是中国文物,数量多、质量高。
波士顿美术馆:该馆以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5000余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宋、元时期名画,如保存完好的唐张萱《捣练图》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鹦鹉》。
俄国东方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从殷商到明清的青铜器、绘画和雕刻作品。绘画中有唐代明仇英的《侍女图》、清任伯年的《荷花》等杰作。
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该馆几乎一半收藏品是中国文物,包括书画、佛教艺术、铜器、玉器、陶器等。
此外,卢浮宫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仅其分馆吉美博物馆就收藏中国文物数万件,其中历代陶瓷器1.2万件,居海外博物馆中国陶瓷收藏之最,卢浮宫还收藏6000多件中国历代瓷器精品和200多件唐宋绘画。法国巴黎市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收藏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日本有上千座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其中尤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最丰,设有五大展厅展示中国文物。
面对如此光彩夺目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在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如此众多的无价之宝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近年来,我国和民间企业积极在全球各地追索和赎买流失海外的文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流失在海外百万件的祖国文物相比较,能够回到祖国的文物实在少之又少。
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日本在十四世纪处于南北朝时代,武士们相互征战,纷争不休,日本武士的制度将每一个武士归属于固定的大名藩国之下,一旦某藩大名战败,除藩,其属下的武士只会有少部分会被其他藩收编,有很大一部分中下武士将成为浪人,即无主武士,这些浪人失去固定收入,就不得不集结在一起在海上走私,劫掠,在十三世纪前,因为科技的原因,日本海船不能每次准确的到达中国海岸,导航及行船技术不够,可到了十三世纪之后,航运技术逐渐提高,两国之间的航道以无技术阻碍,于是这些浪人就开始了劫掠中国海线物资的生活,元代仅仅是个开始,以袭扰高丽为主,到了明就形成气候,肆无忌惮的抢劫我沿海各县,明代抗倭出现了许多名将,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杨文等等,由于倭寇的袭扰,也导致了明代海禁,明嘉靖年间,戚继光,俞大猷找到了对付倭寇的战术,几次大仗下来,倭寇基本上平息了;
一般来说,不属于。
但是,日本自己的一个版本的地图有明示,日本九州岛为唐朝版图。
还有明朝初期,日本曾两次称臣于明朝。一度成为明朝名义上的属国。
2019年4月1日,邻国日本公布了新年号“令和”,这一年号将自5月1日起正式启用,而现用年号“平成”则将在4月30日停用。自公元7世纪“大化”年号以来,日本历史上有据可考的247个年号全部出自我国古代经典,可见古代中国文化对该国的深厚影响。那么就让民族文化为你介绍,哪些日本年号来自我国古代典籍。
日本现新年号令和
当地时间4月1日上午,日本政府公布新年号为“令和”。5月1日开始,日本将从平成时代进入到令和时代。“令和”出自日本古籍《万叶集》诗句“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后之香。”是首次出自日本古籍的年号。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日本的《诗经》,所收诗歌主要为公元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一般认为《万叶集》经多年、多人编选传承,经数人校正审定才成今传版本。
这些日本年号来自我国古代典籍
迄今为止,日本共有247个年号,一直以中国古籍为依据来制定,除“天平感宝”、“神护景云”等奈良时代的5个例外,均由2个汉字组成,而且从未使用过平假名和片假名。
由于日本天皇在彰显自己权威和特色的同时也会加入迎来长久而美好时代的愿望,特定汉字被反复使用。其中次数最多的是“永”字,达29次。“元”和“天”字各27次,“治”为21次,“应”20次,“正”“长”“文”“和”各19次,“安”则使用过17次。
仅使用过1次的汉字有“吉”“胜”“泰”“白”“福”等30个。昭和的“昭”字也是其中之一。在决定昭和的时候,据称解释字义花了很多功夫。平成是第12次使用“平”字,“成”则是首度登场。
下面选取部分来自中国典籍的日本年号,以供参考:
养老:第44代天皇年号。出自《礼记》:“凡养老者,有虞氏以燕礼”;
嘉祥:第54代天皇年号。出自《汉书》:“是以百姓安,阴阳和,神灵应,而嘉祥见”;
延喜:第60代天皇年号。出自《尚书》:“延喜玉,王受德,天赐佩”;
长和:第67代天皇年号。出自《礼记》:“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
久安:第76代天皇年号。出自《晋书》:“建久安于万载,垂长世于无穷”;
承安:第80代天皇年号。出自《论衡》:“禹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
安贞:第86代天皇年号。出自《易经》:“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德治:第94代天皇年号。出自《左传》:“德以治民,君请用之”;
平成:第125代天皇年号。出自《史记》和《尚书》,一为《史记·五帝本纪》:“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二为《尚书·虞书·大禹谟》:“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只能说有部分日本人的先祖是古代的中国人。并不是全体日本人都是古代中国人的后裔。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利用DNA技术和其他考古及人类学手段对此展开了研究,现代日本人构成分为三部分:
本土土著,这一部分并非是指现代日本的阿伊努少数民族。而是远古时代从今阿尔泰山,蒙古和西伯利亚通古斯河谷等地渡海在日本本州岛北部登陆的,这一部分日本人血型以AB型为主,且阴性AB型高达40%,从DNA排序上和中国的满族,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等满洲地区少数民族相似度为89%。从到达日本的时间上,这部分是最早到达的,最早可推至2万前。
南方海洋移民,这一部分和东南亚等海岛地区的马来和爪哇民族相似度仅为32%,但是出乎意料地和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人则高达92%。主要集中区域是日本四国岛,本州岛东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可以认定是在距今1万年前从太平洋中部泛海而来。
大陆及半岛移民,这一部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和今日朝鲜半岛民族契合度达90%,可以认定为是古代朝鲜半岛居民渡海迁移到日本九州岛和本州岛西部。时间最早可到七千年前。另一部分和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居民吻合度为87%,最早抵达的时间大致为距今2500年前,大致为中国战国至秦汉前期。
上述三部分从构成来分,本土和大陆移民各占约40%,海洋移民约占20%。从时间来看,本土土著最早,其次是海洋移民,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南方沿海移民到达最晚。
扩展资料:
日本人基本信息:
东亚日本的基本居民。主体为大和族。另在北海道有2万5千多阿伊努族人。属蒙古人种 东亚类型。使用日语,语言系属未定,多数学者认为属独立的日本语系。受汉语影响极大。以东京话为标准语,在全国推广。信仰比较普遍,流行多种宗教 。
大乘佛教自6世纪经朝鲜传入后,迅速普及全国。固有的神道教也很普遍,明治维新以后曾被定为国教,全国城乡皆有神社。同时受到明朝儒教、阳明学的深刻影响。很多人都有神、佛并重的双重信仰,或同时兼信几种宗教。一般在生育、婚姻、节庆等现实生活方面遵照神道教仪式;对丧葬、祭祀、法事等方面则遵照佛教信仰。民间多流行祖先崇拜,信仰多神。基督教于16世纪40年代传入日本,信徒约占全国人口1%。此外还有新兴宗教二、三百种。
民族由来的其他传言: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来源,尚无定论。在中国的古代典籍特别是《山海经》中有着若干记载。《山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地理文献典籍之一,它记录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山川地形地貌、物产和民族分布,以及相应的历史故事,涉及的年代包括周朝、商朝、夏朝直至先夏时期(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其中周朝文献《海内北经》记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山海经》的其它篇章则记述着中国人多次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
参考资料:
日本人——
早期的日本由于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借助更发达的中原地区的汉字使用。
之后发现汉字与日语融合困难,干脆又用汉字造出了平假名与片假名,也就是如今的日文。
很多人其实都会有个误会,那就是觉得文字语言都是相对的,然而事实上,全球语言种类的数量比文字种类要多出几十倍的样子,大多数的语言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只能借助别的文字来进行标注书写。
补充下,唐宋时期日本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留学僧和留学生也有很多古籍流传了过去,也有通过朝鲜传过去的。其中有不少书籍在我国都亡佚了,可是却在日本保留了下来,清末和近代的时候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这点,就不断努力将这些书再传回国内。就我知道的尤其在医学本草类就不少比如<太乙仙制本草>。另外还有关于敦煌和吐鲁番文书,日本是即英美俄之后得到的精品不多,但也有很多的宝贝。日本对我们自己的历史研究的可能比我们自己都好,这有点让人遗憾呢。另外古代日本学者自己编辑抄录了不少汉文古籍,很多书在中国已经亡佚了,借着他们的编辑摘抄很多书才能让我们一窥端倪,比如丹波康赖的医心方。 还有比如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后来被他的子孙卖给了日本人,其中有很多珍贵的宋版书。
咱中国 经历了八国联军。日本的烧杀夺。`究竟有多少文物的流失。。。
本文2023-10-24 18:47: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