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4收藏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第1张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孔孟(孔子、孟子)、墨翟、老庄(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屈原、宋玉等人对楚辞贡献巨大

两汉时期:擅写赋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安七子(曹操、曹植、曹丕、王粲、陈琳、刘桢、蔡琰)、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山水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等)等等

隋唐五代:初唐陈子昂、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李白、杜甫、王维、高适、王昌龄、孟浩然等,中唐白居易、元稹、孟郊、柳宗元、刘禹锡、贾岛等,晚唐小李杜(杜牧、李商隐)、皮日休等,五代李煜等

宋元时期:北宋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三苏(苏洵和苏轼、苏辙)等;南宋李清照、岳飞、辛弃疾、陆游文天祥等等元朝关汉卿、元好问、马致远等,主要是曲

明清时期:明宋濂、汤显祖等,清顾炎武、袁枚、纳兰性德、蒲松龄等

近代:龚自珍、魏源、梁启超等

孔子 “克己复礼,万世师表。”

孟子 “舍身取义,信善性善。”

屈原 “忠而见逐,情何以堪。”

司马迁 “成一家言,重于泰山。”

嵇康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

陶渊明 “富贵烟云,采菊亦乐。”

李白 “笑傲王侯,空怀壮气。”

杜甫 “耿耿星河,天下千秋。”

苏东坡 “君子之风,流泽万古。”

文天祥 “虽死何惧,丹心汗青。”

曹雪芹 “圣哉忍者,踏雪无痕。”

谭嗣同 “肩承社稷,肝胆昆仑。”

从古至今为中国文化做出贡献的有:

孔子:创办了儒家学派,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编纂《春秋》、修订“五经”,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秦始皇: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方便了文化交流。(但焚书坑儒也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张骞:他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的功业。张骞两次启程前往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在进行这些冒险行动时期,他在匈奴度过了几年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况;他注意到在大夏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粟特,甚至安息。

屈原: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司马迁: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鲁迅: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姓名:玄奘法师

性别:男

年龄:602年-664年(已经挂了)

贡献: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阳偃师市,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游学于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佛经直到圆寂。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等,664年圆寂于玉华寺,葬于白鹿原,后迁至樊川。

姓名:李雪雁(文成公主)

性别:女

年龄:625年-680年

贡献:唐朝皇室远枝,任城王李道宗之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在吐蕃被尊称甲木萨汉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第二位皇后(第一位皇后来自今尼泊尔)。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五千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文化传承人,也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134个项目。

中文名

文化传承人

定    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人

解    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作    用

作出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

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

民间杰出文化传承人——牙雕创作家李定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部分领域,如口头文学、民间绘画、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一般是由传承人的口传心授而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和发展的。在这些领域里,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着、掌握着、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类别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

民间傩面制作传承人、雕刻技师姜浩芝

传承人可能是家族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也可能是社会传承中承上启下的继承者。至少在前面所举的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手工技艺和民间知识这些类别中,传承人的传承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然不限于这几个类别。因为这些领域是比较适宜于个人技艺发挥和体现个性化创造的领域。传承人之所以成就为传承者,固然环境(家族中有传承的传统,有师傅的带和教,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当事者的超人强记博闻、聪明智慧、心灵手巧、独特匠心等的能力与个性,也比较容易在这些领域里突显出来。 [2] 

总之,这些领域里的文化传承,不是单线的延长或原质的移位,而是既有衰减又有增量,以创新达成文化的积累。积累是传承的结果,而积累的核心是传承者的创新。

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在2016年3月30日的文化部例行发布会上宣布;自2016年起,中国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标准将提高至每人每年2万元人民币。 [3] 

据了解,自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08万元,2011年补助标准提高至1万元。

重要作用

编辑

杰出的传承人应是在继承传统中有能力作出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的人物,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延续、发展中,起着超乎常人的重大作用,受到一方民众的尊重与传诵。比如古代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中,华佗、孙思邈是传统医药行的始祖,鲁班是木石建筑业的祖师,黄道婆是棉纺的祖师,范蠡被尊为制陶业的祖师,杜康被传为造酒业的祖师,刘三姐是壮族的歌仙,等等。祖师就是最早的或早期创始者或传人。

入选标准

编辑

文化传承

民间文化传承人的艺术水平

截至2004年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满足六个条件,入选世界自然遗产需要满足四个条件。2005年,这些条件被调整为一组。被提名的遗产必须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并且满足以下十个条件之一方可被收入。

文化标准

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

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

解振辉作品《慈母手中线》

独一无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别地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或是一种现存或已经灭绝的文明;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突出地代表了一种或几种文化中人类传统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当这种关系在不可逆的变化下显得非常脆弱的时候; 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委员会认为这条标准需要和其它标准和好地结合起来判别);自然标准: 具有特殊的自然美或美学重要性的极致的自然现象或地区; 突出地代表了地球历史上的主要阶段,包括生物记录、导致地形变化的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或是重要的地质或地形的特征; 突出地代表了在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的演化和发展中的重要的、正在进行的生态和生物过程; 包含对在原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那些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来看具有普世价值的受威胁的物种。

宁夏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有:

1,李彝超 五代后唐时,党项拓拔族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

2,任得敬 西夏贼臣,先叛宋降西夏,后谋与夏皇帝分国 。

3,李德明 西夏王国的奠基人。

4,野利任荣 西夏文创制人 。

5,夏崇宗 西夏皇帝。 

6,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 。

7,杨景周 清代末期曾任平罗、中卫等县知事 。

8, 王树楠 进士,历史学家,清代末任中卫县知事、庆泾固道道员。

1,李彝超 五代后唐时,党项拓拔族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后唐明宗李嗣源企图用“调防”的办法兼并夏州,受到党项首领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超的坚决抵制,明宗被迫妥协。

夏州党项的政治威望日益提高,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李彝超之前,定难节度使已经历任了拓跋思柬,拓跋思恭,李彝昌和李仁福四名党项平夏部首领。历史上,李彝超应属拓跋思柬族孙,为小说需要特改为其子。

李彝超,做过夏州左都押衙、防遏使,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二月戊午(十二日),定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朔方王李仁福去世;庚申(十四日),三军打算立李彝超为帅,以李仁福的名义向后梁朝廷上奏说:“臣疾已甚,已委彝超权知军州事,乞降真命。”(《旧五代史。一百三十二卷。李彝超传》) 

2,任得敬 西夏贼臣,先叛宋降西夏,后谋与夏皇帝分国 

任得敬:原为宋朝西安州判,1137年以城降西夏,夏崇宗命其权州事。任得敬以献女给夏崇宗为妃,而被擢为静州(今灵武市东)防御使,其女在大德四年(1138年)八月被力为皇后,任得敬升为静州都统军。夏崇宗死后,任皇后被封为太后。

后因平定萧合达叛乱和镇压讹起事,升为翔庆军(治在今吴忠市境内)并封西平公。1149年入朝为尚书令,次年升任中书令。1156年任得敬为国相,把持朝政。弟任得聪为殿前太尉,任得恭为兴庆府尹,其侄任纯忠为枢密都承旨,任氏兄弟遂擅夏政。随后,任氏势力不断膨胀。

1160年任得敬进封为楚王,还封为“秦晋国王”、太师、上公、总领军国重事等职称,出入仪从与皇帝相仿。阴谋进一步篡国。天盛十七年(1165年),任得敬于西平府(今宁夏吴忠市)兴建宫殿,企图将西平府、夏州作为其领地。 

乾元年(1170年),任得敬胁迫夏仁宗分国土之半归其统治。夏仁宗被迫答允,分西南路及西平府、灵州罗庞岭(今甘肃武威境)等地归楚国。任得敬又迫使仁宗上表金国,要求对楚国予以承认,被金世宗拒绝。任得敬结怨于金,转通南宋,约夹攻金国。后阴谋败露,夏仁宗得金国支持,捕杀任氏兄弟族党。任得敬分国失败。 

3,李德明 西夏王国的奠基人 

李德明(981~1031) 西夏王国的奠基者。李继迁之子,小字阿移。李继迁死,李德明嗣位,年二十四。对内保境息民,恢复生产;对外附辽和宋,专力向西发展。1005年,辽册封他为西平王。次年,宋授为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赐银一万两、绢一万匹、钱两万贯、茶两万斤,并允许在保安军设立榷场。李德明统治后期,西夏农业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西向进兵,杀吐蕃大首领潘罗支,夺取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又出兵攻打甘州(今甘肃张掖北)回鹘,初战失利,乃陈兵阻绝其通贡宋朝的道路。 

1028年,派子李元昊须兵消灭了甘州回鹘。两年后,又略取了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和沙州(今甘肃敦煌东)。西夏势力直抵玉门关,据有整个河西走廊。他营建宫室、馆驿、桥道,讲定礼仪制度,追尊李继迁为皇帝,立李元昊为皇太子。1020年,由西平府迁都怀远镇(原属灵州,今宁夏银川市),改名兴州。1031年死。景宗时追谥光圣皇帝,庙号太宗,陵号嘉陵。 

4,野利任荣 西夏文创制人 

野利任荣是党项族中的著名学者,学识渊博,对中国文化典籍非常精通。是西夏王朝建立初期各种典章制度的参与者和谋划者,曾受元昊委托亲自主持创制了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字--西夏文。是元昊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元昊封他为谟宁令(天大王)。 

5,夏崇宗 西夏皇帝 

夏崇宗(1084-1139),名乾顺。夏惠宗长子,梁氏生。西夏皇帝。其祖母梁太后晚年得孙,十分钟爱,常亲自提抱着顾。天安礼定元年(1086)七月,太后和秉常先后去世,乾顺即帝位,年仅3岁,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辅政。是年八月改元天仪治平。次年(1087)正月,宋朝遣使册封乾顺为夏国王。 

6, 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 

李元昊--西夏皇帝 

宋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初五,一个婴儿在灵洲(今宁夏灵武)呱呱坠地,他刚出生就啼声英弃,双目炯炯。他就是后来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李元昊。少年时代的元昊,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冠,身佩弓矢,出行常常带百余骑兵,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三盖相随,左右簇拥,煞是耀武扬威。他幼读诗书,对兵书更是手不释卷,专心研读,优倾心于治国安邦的律法著作,一向善于思索、谋划、对事物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7,杨景周 清代末期曾任平罗、中卫等县知事 

杨景周:原名兆熊,又名云浚,字景周,号佛华,行一,出生于清代末期的安徽省怀远县,学历邑庠生,南京高等学堂理科毕业,格致科举人,分部七品小京官,三年以后,主事用。后至甘肃省历任西宁、平罗、岷县等县知事。任中卫县知事曾获六等嘉禾章。 离任返里后,曾任师资养成所所长,怀远县立初中校长 

8, 王树楠 进士,历史学家,清代末任中卫县知事、庆泾固道道员, 王树楠(1851-1936年)字晋卿,祖籍热河承德直古北口小兴州,生于直隶保定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邓家庄耕读之家。王树楠七岁入家塾,八岁学做诗,“龆龄颖异,出语惊人”。十六岁入邑庠,(注:邑庠:县学堂。)次年补廪膳生。

1872年以读书优异被举荐为贡生,朝考以教职候选。当时直隶总督曾国藩聘请其祖父在省城保定莲池书院讲学,他在书院随读。曾国藩闻其名,专门召见指导读书治学、诗古文义法,训勉鼓励,谈话两个多小时,他深以为荣。后来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见其文章,拍案惊赞,十分赏识,称之为“苏长公后第一人”。

24岁被聘为通志局修纂,26岁考中举人。在志局先后任职十二年,同时继续在莲池书院攻读治学。他素好考订之学,以文会友,结识了劳乃宣、吴汝纶、曾纪鸿、薛福成、朱采、赵铭等一代名士,相互质疑问难,获益良多,但在科举考场中却屡次失意。到1887年36岁才会试中进士。初被点任户部广西司主事。 

他自感小京官碌碌无为,徒耗岁月,而地方官尚可直接为民造福,实现治国安邦抱负,于是报请外放,改任知县,从此步入仕途,开始仕宦生涯。 1886年后,历任四川青神、资阳、富顺、宁夏中卫县知事。

弘扬传统文化典型人物举例如下。

一、赵元任

赵元任,字宣重,别名妧妊。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学大师。也是天才的作曲家,卓越的翻译家。曾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讲授音韵学。期间担任罗素来华演讲的翻译,能流利准确地翻成多种方言。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语言的奠基者。著有《钟祥方言记》,《中国语语法之研究》,等著作。

二、陈寅恪

陈寅恪长期致力于史学研究工作,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西域各民族史、蒙古史、古代语言学敦煌学、古典文学及史学方法等方面作出重要的贡献。

三、王国维

王国维,作为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

四、赵孟頫

南宋晚期,元代初期官员,画家,诗人,书法家,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孟頫在绘画史地位崇高,无论是研究绘画史,还是国文人画史赵孟頫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

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住中原的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五、王阳明

王守仁,幼名云,字泊安,别号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教育家。当年明月评价说: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中受益匪浅。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孔孟(孔子、孟子)、墨翟、老庄(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屈原、宋玉等人对楚辞贡献巨大两汉时期:擅写赋的贾谊、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