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内容 有关立夏的知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3收藏

立夏的内容 有关立夏的知识,第1张

1、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阳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2、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3、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4、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有关立夏诗句如下:

1、立夏草木皆生意,立夏山川总换颜。

这句诗描绘了立夏的一个显著特点——草木繁茂,青山满眼。随着温度和湿度的上升,大地开始变得充满活力。万物都生机勃勃地生长,因此立夏被看作是花草树木开始枯萎的完美时间。

2、清明别后一阳生,立夏初,金榜题名告归来。

这句诗强调了立夏与人类生活的联系。在古代中国,立夏曾经是值得庆祝的日子。农民们会祈求收成丰收,文人们则赞颂他们的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这首诗是对立夏在历史上重要意义的表彰。

3、蝉声催人立夏至,荷花香里过渡时。

这句诗描绘了立夏的情景——在湿润,闷热的气候下,蟋蟀的叫声充斥着空气。同时,荷花也到了盛开期,它们所散发的清香在空气中弥漫。这首诗通过对声音和气味的描绘,描绘出了立夏特有的氛围。

4、立夏送别东篱菊,一径金风未肯归。

这句诗描绘了立夏转换季节的影响,在传统上,秋天由“白露”开始,延续至处子,而过程一直都是金风吹拂。等到立冬之前,大半生长在户外的植物便都被霜冻摧残,驱逐回家,万物就像人一般穿上了厚衣裳。因此,“金风未归”意味着未来的寒冷天气可能越过山间,仍未到来。

5、立夏吾庐残壁半,萧条萧索眼前丹。

这句诗(星云大师所谓“立夏”之诗)反映了大唐诗人骆宾王被赶出官场到阳羡山草庵隐居时,对于遭受的命运掌握无常以及人生意义的反思。意思是说,虽然自己的庐居在立夏之际面临半毁状态,但这并不影响他看到天空变红的那一刻,所有心境都已震动。

拓展知识: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至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

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时至立夏,万物繁茂。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经已长大,得名立夏。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

立夏时节,中国只有福州至南岭一线以南地区呈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有春天的气息。

立夏这天,许多地方有吃“立夏饭”、吃蛋、秤人和尝三新等习俗。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

八大华夏古籍是指:

《诗》(诗经)、《书》(尚书)、《礼》(周礼、仪礼、礼记)、《易》(周易)、《春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山海经》、《竹书纪年》。

其中,五经《诗》(诗经)、《书》(尚书)、《礼》(周礼、仪礼、礼记)、《易》(周易)、《春秋》(左传、谷梁传、公羊传)都具有代表性,《国语》、《山海经》、《竹书纪年》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典籍。

知识点延伸: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立夏

立夏节气的由来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拷贝了!

自己看看哈

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天地万物由生到长的转折,天地万物由此进入一个辉煌的时刻。如果没有夏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收冬藏!因此,古时候的诗人对于立夏充满了热爱,写下了无数溢美之辞。

一、立夏时节,春天开的花儿凋谢了,屋檐上的小燕子们都出壳嗷嗷待哺,槐树柳树叶开始繁盛。这样的景色下南宋诗人陆游写下了《立夏》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他的这首《立夏》,首联和颔联就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夏天来了赤帝,将那旗帜插在城头上,春天的东君整理军队走了。夏天新来的燕子们,一边衔泥修筑新的鸟巢,一边玩闹, 花朵全部都凋谢了,蜜蜂也比以前少了许多。

颈联和联尾联则是重点在写景,也让这整首诗更具有诗情画意,外面的槐树长得郁郁葱葱,非常的茂盛,外面非常的炎热,这也天是夏天最迷人的样子。每当到了日暮时分,那么就应该要沐浴了,重新换上新的夏衣,准备开始过炎热的夏天。

同样是南宋诗人的项安世也根据这样的景色写下了《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其一》:

满城杨柳绿依依,背著春风自在飞。却是杨花有才思,一时收拾伴春归。

他的这首《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其一》,也是写得很美,开篇的两句更是别出心裁,写出了新意;满城的杨构在微风中长得郁郁葱葱,看上去非常的壮观,也非常的漂亮,由于是正面迎接着风,使得杨柳在春风中自由自在。只有那杨花最有心思,到了这个季节,已经把春天给结束了,终于是来到了夏天。

也有明代的诗人吴俨写下了《立夏日郊行约介夫先生不至》:

春光才尽落花稀,追补春游尚未迟。满地绿荫如布席,扑人飞絮似撩诗。便先数日有何好,再后几时无此奇。笑杀城东草玄者,独眠高阁未曾知。

吴俨这首诗也写尽了春天走后下来刚来的景色,诗中写道春天走了很多花也开始掉落,抓住春天的尾巴春游一番也还不迟。立夏时节绿叶一天一个样,这是它们生长的主场。这样清新的绿荫,既有夏之稠密,又有新叶的新绿,投射到地面,形成最美的绿色空间,在这里游玩,如果还遇见飘飞的柳絮,零星开放的芍药芳草,幽静深美,和晚春并无两样。而且气温舒适,或坐或饮,更有一种绿色洞天的美好。

二、立夏不仅景色美丽,而且对于农人们也是个很重要丰收季,不仅仅是地里的庄稼,很多蔬果也到了最鲜美的时刻。宋代的赵友直便用诗句记载了农田里丰收景象,写下了《立夏》: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赵友直的这首《立夏》,写得也是很有趣,整首诗意境唯美,同时又有着淡淡的忧伤,首联和颔联重点是描写立夏后的天气,还有寻常的风景,一年四季四个不同的季节,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催促对方,只是一夜春风过后,便是带来了酷暑。地里的小麦已经长成长了,花园里的梅子也已经熟了。

颈联和联尾联又是描写了内心的感伤之怀,黄莺鸟啼叫过后春天就过去了,可是依旧还是有一些忧愁,蝴蝶在残花上徘徊,只恨春天逝去的太早了。睡了一觉之后,从南窗吹进来的风,还是让人有一些困意,于是只好默默地看着被槐树遮蔽的亭子。

清代诗人张英的《吴门竹枝词二十首 其七》里则是描述了立夏期间少数民族的的节日跟立夏当季的果蔬:

浴佛佳辰逢立夏,樱桃竹笋虎丘来。一声昨夜春归曲,新绿荫中缓举杯。

立夏时节是边远的南方少数民族浴佛节,张英去正好要去附近的虎丘寺庙,顺便也尝了这里早夏的时令特产。在虎丘的酒楼落座,吃的是这个季节最美的樱桃和竹笋。

那窗户外的绿荫,扑进窗帘来,酒楼中有着歌女唱着送春曲,有隐隐飘来了佛寺钟声。在这样绿色的氛围下,缓缓举杯,神思慵懒俊逸。

清代诗人孙云凤也同样用诗句记录了立夏当季水果《少年游-立夏》:

去年今日阑干外,日暖午风轻。红摘樱桃,青拈梅子,何处寄离情。

去年的今天,也是立夏,却是有太阳的,太阳明丽,午间的风轻轻吹来,诗人和家人一起在院子里摘着樱桃,吃着青梅,那欢快和清新灵动的家常美,何其生动。

三、立夏时节也有属于自己的小习俗,宋代诗人长卿在自己的诗词《立夏》里记述了立夏的小习秤人:

南疆日长北国春,蝼蛄聒噪王瓜茵。新尝九荤十三素,谁家村西不称人。

相传,立夏秤人这种风俗源于三国时的阿斗。刘备因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带着阿斗很不方便,就把阿斗由赵云护送交给孙夫人抚养。孙夫人是后娘,怕别人说她虐待阿斗,就当着赵云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此日,正值立夏。到来年立夏再称一次,如果体重增加了就证明没有虐待,后来此事传入民间就形成了风俗。

南宋诗人陆游在《幽居初夏》中还记录了另一个立夏的习俗“喝茶”。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有俗语云:“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立夏这天,喝茶是必定少不了的。相传立夏七家茶起源于宋朝,北宋时期都城的居民,每逢佳节或迁居,邻里都会献茶,或者请到家中吃茶,街坊齐聚饮茶的风俗也由此而来,后来南宋迁都,随之而来的原开封居民,又把这种传统带到了新都杭州,吃“七家茶”的习俗在江南茶乡流传。

为了便于对立夏的诗句的理解,下面扩展介绍一下关于立夏的小知识: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是传统天文时间上夏季的开始,也就是从立夏这天开始,春去夏来。立夏气温上升积累迅速,海洋往内陆带来大量的降水,正是很多树木植被进入旺盛结果期和成熟期的时候。

如果春天是花的海洋,那么夏天则是绿色的天地,山青水碧,草木峥嵘,夏果膨大成熟,田野早麦丰收,稻田翠绿,荷花满塘,阳光和绿色同在的热烈时段。

立夏的民俗活动也十分有趣,比如说秤人,观察夏季身体的变化,保持健康。小朋友们在立夏也会进行野炊活动,做立夏饭所用的米、豆、笋等都须向邻居讨要。孩子们可以随意到别家竹园里挖笋,田地里采豆子,主人家看到了,非但不会责骂,反而会笑眯眯地应允。

立夏时,人们顺时而食、调适着生活的节奏,以多姿多彩的饮食、有趣的娱乐活动等丰富的立夏习俗,投入到自然的时序中。

立夏的内容 有关立夏的知识

1、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阳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立夏在农历上的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