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在肩关节稳定中的作用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肩胛骨在肩关节稳定中的作用是什么?,第1张

我们在健身训练中经常听到稳定自己的肩胛骨,不要动!不过有些小伙伴还是不明白什么是肩胛骨如何对去稳定它!

为什么要稳定肩胛骨?

今天给大家讲讲如何在训练中稳定住自己的上半身,尤其是肩胛骨,如果你的肩胛骨不稳定,那么你的训练将会大打折扣。我们先来看下图的肩胛骨:

肩关节是人体居于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但也是稳定性较低的关节。无论是发育的原因,还是运动损伤所致骨结构缺损,关机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关节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都会导致肩关节不稳定。

怎么稳定肩胛骨?

当我们练胸和练背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遇到胸椎活动性受限制的问题,无法回缩自己的肩胛骨,尤其是在水平面上。

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伸展自己的胸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挺胸),并将肩膀后收,下沉,这是就是在回缩和下沉自己的肩胛骨。当胸椎达到完全地伸展式,收紧腹部,保持胸椎伸展,但腰椎应处于中立位,保持肩胛骨回缩下沉,然后侧平举双手过头,全程保持肩胛骨位置不变(这样做的目的是激活斜方肌连接肩胛骨的部分)。

如果第一次做这个动作或者本身就缺乏肩胛骨稳定性的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你将中背对齐。从背后来看,记得肩胛骨一定要保持下沉,伸展胸椎,收紧腹部。

如果还想提高动作难度,也可以适当加点儿重量,随着重量越大,难度也会越高,对你的肩胛骨稳定性的考验也会越大。

如果你在每个上半身训练前都做这个动作,你的肩胛骨稳定性就会大大提升,让你能更好地训练上胸,整块胸大肌,背阔肌,肩部,胳膊。

匙仁是牛肩胛骨上托着的一块嫩肉的中心部位,即肩胛里脊肉的内层。

因为连着脖子,筋肉结实,肉中间常穿插着细筋,脂肪含量较高,肉质鲜嫩。日式烤肉中称为上级肩肉,英语称作Chuck flap。

牛肉是经常所见到的一种肉食,牛肉的蛋白质较高,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丰富,经常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多种多种食物纤维。

扩展资料

牛肉最嫩的部位

牛脖肉

特点:脂肪含量低,肉质较粗。

位于牛的劲椎部位,表面附有筋膜,肉中有大量的颈韧带,主要用于制作熟食当中的酱牛肉、低温烤牛肉。

脖仁

脖仁,也叫雪花肉。所谓“脖仁”就是牛脖子上那块微微突起,最经常活动的肉的核心部分。脖仁的产量非常稀少,一头1千斤的牛,往往只能切出一两斤的脖仁。

牛颈肉

特点:肥瘦兼有,肉质干实,肉纹较乱。

适宜制馅或煨汤,比嫩肉部分出馅率高15%,此部位通常会被用于制作牛肉丸。

肩胛肉

特点:纤维较细,肉质紧实,含筋较多。

牛肩胛肉,位于牛的前肩胛部,肉质比较紧实,且在连接处含有丰富的胶质,比较适合炖、煮、卤,在这个过程中胶质会慢慢融化,使肉质更可口。

匙仁

匙仁实际上是指牛肩胛骨上面托着的一块嫩肉的中心部分,其脂肪含量比脖仁更高,肉质极为柔嫩甜美。

读: jiǎ 

声母:j、韵母:ia、音调:第三声

一、胛的释义:

肩胛,胳膊上边靠脖子的部分。

二、胛的组词:

肩胛 、胛骨 、臂胛 、肩胛骨 

担肩胛 、熟羊胛 、羊胛熟

扩展资料

一、说文解字:

二、相关组词:

1、肩胛[jiān jiǎ] 

肩膀。

2、胛骨[jiǎ gǔ] 

即肩胛骨。人体胸背部最上部外侧的骨头,左右各一,略作三角形。

3、臂胛[bì jiǎ] 

肩膀。

4、肩胛骨[jiān jiǎ gǔ] 

人和脊椎动物肩带组成骨之一。是肩部背侧的三角形扁骨,紧贴胸廓上部的后面。以肩峰与锁骨相连,与肱骨头构成肩关节。

5、担肩胛[dān jiān jiǎ] 

负责任。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并达到传播知识经验的目的,便形成了一部图书,图书的内容日益增多,载体趋向多元,制作技术不断改进,为了方便阅读,产生了"简册"、"卷轴"、"册页"、"线装书"等不同的装帧样式。

古籍定义,"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知识信息;著作方式;文字;物质载体;文字制作技术;装订形式。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穴名解 6 所属部位 7 肩中俞穴的定位 8 取法 9 穴位解剖 91 层次解剖 92 穴区神经、血管 10 功效与作用 11 主治病症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122 灸法 13 配伍 14 特效 15 文献摘要 1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肩中俞 1 拼音

jiān zhōng shù

2 英文参考

Jiānzhōngshū SI15 [中国针灸学词典]

jiānzhōng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1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肩中俞 汉语拼音 Jianzhongshu 罗马拼音 Chienchungshu 美国英译名 Locus in the Middle of the Shoulder 各

号 中国 S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IG15 富耶氏 IG15 德国 DÜ15 英国 Si15 美国 SI15

肩中俞为经穴名[1](jiānzhōngshù[2]SI15)。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1]。肩即肩部,中即中间,俞即腧穴,此穴在肩部,约当肩胛骨内侧缘之里,故名肩中俞[1]。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瘰疬,项强,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落枕,吐血等。

4 出处

《针灸甲乙经》:肩中俞,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也。

5 穴名解

肩即肩部,中即中间,俞即腧穴,此穴在肩部,约当肩胛骨内侧缘之里,故名肩中俞[1]。

肩,指肩背。中,有方位之意,四方之中,或左右之间均为中,并有内意,是互相比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脊柱稍远者称为肩外俞,距脊柱较近者称为肩中俞。[3]

6 所属部位

背[4]

7 肩中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肩中俞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2][5]。

肩中俞位于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正坐或俯伏取穴[1]。

肩中俞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6]。

另说肩中俞在“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

肩中俞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肩中俞穴的位置

肩中俞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肩中俞穴的位置(肌肉)

肩中俞穴的位置(骨骼、内脏)

8 取法

肩中俞位于脊柱区,第七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正坐或俯伏取穴[1]。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第7颈椎棘突下,肩胛骨上角的内侧取穴[7]。

前倾坐位或俯伏位,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督脉)旁开2寸处取穴。

快速取穴:低头,后颈部最突起椎体旁开3横指处即是肩中俞[8]。

9 穴位解剖

肩中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小菱形肌。血管、神经分布同肩外俞(深层有颈横动、静脉。分布著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皮肤由第八颈神经和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 纤维呈束状,束间有少量脂肪。针经皮肤、皮下组织, 穿斜方肌表面的背部筋膜入该肌, 依序深进其深面的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相重叠部分。前肌为副神经支配,后肌为肩胛背神经支配。

9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1]。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状肌→头夹肌[5]。

9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8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的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颈横动脉的分支分布[5]。

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及副神经,深层为肩胛背神经及颈横动、静脉[6]。

10 功效与作用

肩中俞有解表宣肺的作用。

肩中俞有清上焦、宣肺气、疏经络作用[1]。

肩中俞在肩井与大椎连线中央,主治肩胛、内脏器官疾患[3]。

肩中俞内应于肺,故治咳嗽上气[3]。

肩外俞、肩中俞二穴惧在肩下,近于督脉,督脉居背部正中,有宣肺解表、疏经活络作用[3]。

11 主治病症

肩中俞穴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瘰疬,项强,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落枕,吐血等。

肩中俞穴主治肩背疼痛、咳嗽、哮喘[5]。

肩中俞主要用于胸肺、局部疾患等:如咳嗽、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及喘息、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肩背痛、肩胛神经痛及目视不明、瘰疬等[1]。

肩中俞主治咳嗽,气喘,唾血,项强,肩背疼痛等[6]。

肩中俞穴主治咳嗽,气喘,唾血;目视不明,视力减退;肩背疼痛,落枕[7]。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吐血;

其它:视力减退,肩背疼痛等。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下斜刺03~05寸[1]。

斜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7]。

斜刺05~08寸[5]。

直刺05~1寸[6]。

注意:不可深刺, 以防气胸[7]。

122 灸法

可灸[1][7][5]。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13 配伍

肩中俞穴配肺俞、内关,足三里治支气管炎[1]。

肩中俞配大杼、附分、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治肺结核[7]。

肩中俞配大椎、后溪,委中治肩背痛[1]。

肩中俞配大椎、肩井、支沟,治肩背疼痛[7]。

肩中俞配肩髎,外关,有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疼痛,肩周炎。

14 特效

按揉肩中俞3~5分钟,可缓解颈肩疼痛[8]。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疬,目不明,咳上气,唾血,肩中俞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目视不明。

《针灸大成》:主咳嗽,上气唾血,寒热,目视不明。

云门的找法是位于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中府找法是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即为中府。

云门简介:

云门,经穴名。出自《素问·水热穴论》。属手太阴肺经。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配人迎穴、神藏穴治咳逆、喘不得息。配风门穴、热府穴、肺募穴、巨阙穴、期门穴治短气。

配中府穴、隐白穴、期门穴、肺俞穴、魂门穴、大陵穴治胸中痛。配髃骨穴、委中穴、髓空穴治四肢热。配中府穴、天池穴、支沟穴、极泉穴治胸肌风湿症。

中府简介:

中府是人体腧穴之一,出自《脉经》,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募穴。此腧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平第1肋间隙处。有止咳平喘、清肺化痰的作用。

中府的古文摘要及现代研究:

1、古文摘要:

《脉经》:“寸口脉细、发热、呕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灸中府。”

《针灸甲乙经·卷八》:“肺系急,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善呕胆,胸中热,喘,逆气,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鬲中食噎,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中府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灸中府百壮。”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上气咳嗽,短气,气满食不下,灸肺募五十壮。”

2、现代研究:

实验观察表明,针刺中府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针刺中府穴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可使肺通气量得到改善,哮喘缓解。有研究人员用同位素血管内注射法,发现针刺中府穴,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增加,可改善肝的血液循环。

腋下肩胛骨中间叫什么

在人体解剖学中,腋下肩胛骨中间的部位被称为肩胛下角。

肩胛下角的解剖结构

肩胛下角是由肩胛骨的上突起和下突起之间的部位组成。肩胛骨位于上肢的背侧,与锁骨、胸骨相连,构成了肩带。肩胛骨具有广泛的活动范围,肩胛下角的位置较为特殊,其中有许多肌肉和韧带与之相连。这一区域也是许多肩部损伤的易发区。

肩胛下角的功能

肩胛下角与其他部位一起协同工作,完成了许多身体动作。肩胛下角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肩部肌肉与骨骼之间的支撑,同时稳定肩部关节的运动。在进行日常活动、体育锻炼和劳动工作时,肩部的许多动作都需要肩胛下角的支持和协调。

肩胛下角损伤与治疗

肩胛下角损伤包括骨折、肌肉拉伤、韧带拉伤等。这些损伤可能导致肩部功能受限、疼痛和不适等症状。对于轻度的肩部损伤,一些自我保健措施,如局部冷敷、保持休息与减少劳动强度等,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对于严重损伤,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物理治疗、使用药物、进行手术等治疗方案。

正确姿势预防肩部损伤

正确的姿势是预防肩部损伤的重要措施。可以注意以下几点,避免肩部损伤:

1 保持自然姿势,不要长时间强制保持同一姿势

2 避免过度活动或运动

3 在工作或运动中,避免过度挥舞肩膀

4 使用合适的体位和姿势,在劳动、休息和睡眠中,保护肩部

5 加强肩部肌肉的锻炼,保持肩部肌肉的健康和力量

总之,肩胛下角是肩部解剖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肩部肌肉锻炼,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可预防和缓解肩部损伤。对于严重的肩部损伤,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背是后背,项是脖子的后面。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的浅层,为三角形的阔肌,左右两侧合在一起呈斜方形,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和全部胸椎的棘突,上部的肌束斜向外下方,中部的平行向外,下部的斜向外上方,止于锁骨外侧1/3、肩肿冈、肩峰。

扩展资料

斜方肌有三个不同方向的纤维,包括上部纤维、中部纤维和下部纤维。  

上部纤维向上行走,与肩甲提肌和菱形肌协同作用,可耸肩或上提肩胛骨;还可完成头和颈的伸展、侧屈和向对侧旋转。中部纤维水平走行。与菱形肌协同后拉肩胛骨。下部纤维向下走行,能下降肩胛骨。上部和下部肌纤维协同作用可向上旋转肩胛骨。

所有斜方肌纤维一起作用时,会使肩胛骨贴紧于胸廓,在承重和推举使可提供强大的支持作用。

上肢不固定时,斜方肌的不同纤维和其他一些协同肌共同完成肩胛骨的一些具体运动,如上提、后拉或下降肩胛骨。

尽管斜方肌纤维可作为整体进行收缩,但在提、拉、搬运中,下部纤维常很弱因为未被充分利用,而上部纤维常常紧张并被过度使用。因而常导致耸肩样姿态偏斜。斜方肌上部纤维和下部纤维之间力量和柔韧性的平衡有助于保持头部和肩部的适宜位置来抵抗重力。

--斜方肌

肩胛骨在肩关节稳定中的作用是什么?

我们在健身训练中经常听到稳定自己的肩胛骨,不要动!不过有些小伙伴还是不明白什么是肩胛骨如何对去稳定它!为什么要稳定肩胛骨?今天给大...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