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真的也叫食铁兽吗?
四川省的《北川县志》把大熊猫称之为“食铁兽”。早在古籍中也有不少这样的记载。汉东方朔(公元前153年至前93年)在《神异经》中说:“南方有兽,名曰啮铁。”晋朝郭璞注释的《尔雅·释兽》中,对大熊猫这样描述:“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明代袁牧的《新齐谐初集》,有更详细的记述:“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
你知道食铁兽和大虫哪个曾是大熊猫在古代的名字吗?答案是食铁兽,这是因为古籍中是这样记载的:大熊猫毛色黑白,牙齿锋利,专吃铜块和铁块,因此被称为“食铁兽”。没想到吧,你印象中那只国宝,黑白软萌,看起来就很好摸,只知道啃竹子,听得懂四川话的崽崽,居然曾经是如此威武霸气的样子。其实,几千年前,还有许多动物的名字和现在人们所熟悉的不同,下面就来看看吧。
1蚯蚓
蚯蚓很小,喜欢生活在潮湿黑暗的泥土中,它是典型的地底生物,穿梭在土层之间,可以让土壤变得疏松,具有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的功效,因此有蚯蚓在的土地,那一定是一块宝地。蚯蚓虽然看上去柔软脆弱,在古代却有着“地龙”的尊称,因为它以柔弱的身躯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通常会将植物的腐烂茎叶连同泥土一同吞入腹中,帮助增加土壤的肥力,是我们人类的好帮手。其志高远,非一般人所能及。
2兔子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高中课本中,木兰辞中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一句话,因为将兔子提起来时,雌兔的眼睛会迷离,雄兔子的双脚会扑腾不停,可以借此机会,区分他们的性别,但是将两种兔子放在地上,就无法辨认兔子的性别了。兔子常趴在地上,因此兔子的别称又叫"扑卧"。
3蝴蝶
蝴蝶在古时候又叫作“玉腰”,因为它小巧可爱,腰很细,如同美女的腰一样。 还有鸽子叫作“飞奴”,燕子叫作“玄鸟”,蜜蜂叫作“金翼使”, 狼,叫“当路君”。
4熊猫
熊猫身上有黑黑的毛,尖尖的牙,乖巧的外表下有一颗猛兽的心,别看它现在吃的是些水果竹子之类的东西,可是野外的大熊猫可是会吃生肉的。古代人觉得熊猫还会啃铁呢,因此,它还叫做“食铁兽”。
在沙特阿拉伯的北部森林里,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
一天,两个商人凑了一笔钱,买了两口袋铁钉,到附近村庄去贩卖。因为天气很闷热,他们走得满头大汗,又累又渴。前面正逢一大片树林,他俩就到树阴下歇凉。大概是太累的缘故,两人不知不觉地背靠着树睡着了。
过了很长时间,高个子先醒过来了。突然,他发现两只袋子都空了,连一只铁钉的影子也没有。是谁偷了钉子呢?他四处张望,找不到一个人影。这次出来他们是指望这两袋钉子赚大钱的,可现在连钉子的影子都不见了,怎么办呢?高个子忽然怀疑同伴做了手脚,气得跳起来朝睡在一旁的矮个子扑过去,狠狠地对他打了一拳。矮个子被打得从梦中惊醒过来,还没等他回过神来,胸口上又挨了高个子一拳。
矮个子用手挡住高个子打过来的拳头,气呼呼地问:“你……你……你干什么?”
“干什么?打你这黑心鬼!你把铁钉藏到哪儿去了?”高个子连打带骂地说。
矮个子莫名其妙地问:“什么?我藏你什么东西?”
高个子一听,还以为矮个子装样,一把揪住矮个子的衣领,指着地上两只已经破破烂烂的袋子说:“这钉子不是你偷藏起来的,怎么会不见了呢?”
“你问我,我还问你呢!”矮个子明白了挨打的缘由,火冒三丈,狠狠地挡开了高个子的手,说:“哼,倒打一耙!我倒要问你,两袋钉子藏到哪儿去了?”
两个人大眼对小眼,吵了一阵,吵累了,只好坐下慢慢商议。
过了一会儿,两人开始寻找,找了半天也毫无结果。
“真是太怪了!”高个子自言自语地说:“这个贼偷了铁钉,却把袋子留下,难道是存心气气我们?”
“可不是,这贼太可恶了!”矮个子附和道。
他俩边骂边找。这时,矮个子从一棵树下走过,突然,头上被掉下来的东西敲了一下。他惊叫一声,低头一看,却见地上有一颗钉子。
矮个子以为附近树上躲着小偷,用钉子砸他,有意挑衅。他气得抬头搜索,可是,附近树上根本没人。
“这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矮个子觉得不可理解。
“从天上掉下来的?有这等好事?”高个子不冷不热地说。
突然,高个子的头上也被掉下来的东西砸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又是一颗钉子。
两人抬头朝树上望去,发现树上有一个鸟巢,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
会不会是小鸟偷了铁钉?他俩猜疑起来。高个子说:“我爬上去看看,如果鸟巢有铁钉,就说明小偷是小鸟。”他“噌噌”地爬了上去,惊飞了几只小鸟。
高个子往巢里一看,只见黑糊糊、亮闪闪的一片,竟是一两百颗钉子呢!
小偷找到了,原来是这些小鸟!可是,小鸟为什么要偷钉子呢?他俩感到纳闷。
他俩不知道这些小鸟喜欢吃铁,就像猫爱吃老鼠一样。这种鸟胃里分泌出含盐酸成分的液体,能把铁器慢慢溶化,又经过肠子,转化为它所需要的养分,并加以吸收。
把铁转化为养料,这个过程相当复杂,至今科学家都无法解释。自然界中,吃铁的动物十分罕见,我国的大熊猫也有“食铁兽”的别名,不过,没有这种小鸟那样“爱铁如命”罢了。
吃铁的小鸟嗅觉特别灵敏,哪里有铁,它们就可以从老远赶过去,并一路招呼同伴前往。
像铁钉这样的小铁物,吃铁鸟能一口吞下去。吃饱了,有多余的,就衔回巢里储藏起来。碰到大的铁物,它们先往上吐唾沫,这种唾沫中含的盐酸比它的胃液含的盐酸成分更高,能很快使铁软化,然后,它们用尖锐的喙,把软化的那部分叼下来吃掉。
两个商人本想赚钱发财,谁知半途中遭到吃铁鸟的打“劫”,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熊猫在远古被称为貔貅,这是有历史记载的,诗经、庄子、尚书、本草纲目都有记载,最出名的莫过于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的记载了,司马相如作《上林赋》也有描述,都曾提过大熊猫貔貅这一古称。至于五大瑞兽之一的貔貅,是根据大熊猫的原型展开想象造就的,已经不是一回事了,就像凤凰的原型是长雉鸡道理一样。
各朝代大熊猫的名称不断变化,考证出来的有几十个,抄几个有权威的吧。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记》中记载,远在4000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貔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汉代(2000年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县、户县界)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之,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幽室静养,感觉冷风飕飕,肤寒头疼,有人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果然有避风祛邪,驱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饥荒。
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可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分珍惜。还可以确认,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南,西北地区的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等地。
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领袖,据说是苗族的祖先。在汉族神话中的他是武战神。
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骁勇善战,势力强大。
关于他的传说也有很多,传说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共敌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与黄帝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
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
关于大熊猫是否是蚩尤坐骑的说法,笔者认为是假的。传说大熊猫叫石铁兽,光看这个食铁兽的名字,如果是蚩尤时代熊猫就叫食铁兽的话,那肯定是假的,蚩尤是上古氏族九黎族部落联盟的首领,那个时代更在尧、舜、禹之前,而中国最早的铁器大概在商朝时期出现,食铁兽这个名字肯定是不存在的,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铁的产生,食铁兽的说法也就无从考据。
大熊猫的近代名称(即中国国内通行的中文名称),最初定名本叫猫熊或大猫熊,意思是它的脸型似猫那样圆胖,但整个体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隶属于熊科。
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前,中文的书写方式是直书,认读是自右到左,而改为横书后则从左到右,当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馆展出时说明标题用横书,名猫熊,而当时参观者习惯了直书自右到左的认读,误认为熊猫。
自此,首先在主产它的故乡(四川),长此以往向传讹误,久之也就习以为常的把猫熊更名为熊猫了。以后,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猫,也就被人们所公认。
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乡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在岷山藏族地区叫荡或杜洞尕(gǎ),平武白马达布人则叫洞尕;凉山彝族叫峨曲。所有这些地方名,虽称呼不同,而其含义与古籍中叫的貔貅或貘,无非都是说明它的体色白,或黑白,或体型似熊。
大熊猫的别名还有华熊、竹熊、银狗和大浣熊等。银狗,这是因为小熊猫的地方名和商品名叫金狗,相对应的熊猫体色白而叫它银狗。竹熊则以它主要食性为竹子而似熊命其名。华熊说明它是中华民族所特产的珍奇异兽。
西方世界认识它后,最初将它翻译成“大猫熊”或“猫熊”,但又一传说,在20世纪报上初次发表新闻时,偶然被颠倒成“熊猫”,未料到竟成为通用的名称了。若沿着这些名称为线索,可以追溯出许多充满神奇的记载。
扩展资料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大熊猫
-熊猫
是
蚩尤的坐骑是熊猫,据说他在当时养了两只熊猫,一只当坐骑,一只当宠物。可能国宝熊猫在很多人眼里只会卖萌,战斗力很弱,其实这都是假象。
黄帝与蚩尤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涿鹿之战”,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此战后正式出现,黄帝、炎帝、蚩尤也就并称为“中华三祖”。由于年代久远,如今有关“涿鹿之战”的记载和传说充满了神话色彩。
历史
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志怪古籍《山海经》将大熊猫的祖先称为“食铁兽”,而在很多神话传说中,大熊猫的祖先更曾是蚩尤的坐骑。更早的话800万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大熊猫祖先很小,它就跟今天的一个松狮(犬)或者一条狗那么大。
虽然体型不大,但研究表明,远古时期的大熊猫可是纯粹的肉食动物。且作为最古老的一种熊,大熊猫堪称战斗力满格。
大熊猫真的也叫食铁兽吗?
本文2023-10-24 20:40: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5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