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古代有哪些称呼?
一、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二、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三、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四、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五、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六、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七、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八、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九、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十、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十一、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十二、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十三、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北京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家训》,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家训日记》,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
曾国藩:《冰鉴注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曾国藩:《曾国藩教子书》海南出版社,1994年。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海南出版社,1994年。
《曾国藩文集》(4册),九洲图书出版社,1997年。
曾国藩著、吴樵子注释:《挺经: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中国言实出版社,1998年。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2册),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曾国藩文集》(中国古典文化精华,3册),京华出版社,1999年。
《曾国藩家训》,岳麓书社,1999年。
《曾国藩传世箴言语录解读》,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
《曾国藩心述手记:心镜》,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
曾国藩:《曾国藩日记》(3册),京华出版社,2000年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全编》,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
曾国藩:《挺经》,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年。
原著出版的较少,大抵就只有上面这些了。出版书目中大多是以曾国藩为点,由后人编著而出版的。
曾以北京为首都的朝代共有10个分别为:春秋战国·蓟国;春秋战国·燕国;辽; 金;元;明;清;中华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扩展资料:
历史首都的变迁:
夏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后迁阳城(今河南登封),斟鄩(即二里头,今河南洛阳偃师),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南),又东迁商丘(今河南商丘),又迁都纶城(今河南商丘东)。
商都亳(今河南商丘),后西迁嚣(今河南郑州),后又西亳(今河南洛阳),后又迁相(今河南安阳内黄县),后又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末迁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
西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洛邑(今河南洛阳)。
东周都雒阳(今河南洛阳)。春秋时期。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郑都圃田(今河南郑州)。陈都淮阳(今河南淮阳)。蔡都新蔡(今河南新蔡)。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鲁都曲阜(今山东曲阜)。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战国时期。韩都阳翟(今河南禹州),灭郑国后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齐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
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燕都蓟(今北京)。赵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
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新朝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汉末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洛阳、许昌、邺城、长安、谯号曰五都。
三国:魏都洛阳(今河南洛阳),陪都许昌(今河南许昌),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蜀都成都(今四川成都)。
西晋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东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京古称先后有: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等。
1、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3、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扩展资料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燕郡。大业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627年),幽州划归河北道。后成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海淀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
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北京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北京这一城市也有渊远的历史,北京在古代有许多名字,比如燕都,日下,幽都,春明,燕京,汗八里,北平等。直到明成祖朱棣成为皇帝后,把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名为顺天府,建立了北京城。并且将首都迁至北京,由此才开始正式命名为北京,并且一直作为后来王朝的都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北京依然是中国的首都,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已然成为一座保留历史辉煌并且非常现代化的大都市,吸引了许多国内国外游客观光游览,甚至定居于此。
一、燕都与日下
古时候北京作为燕国的都城,故而得名燕都。战国时期,七国鼎立,燕国位居燕山附近,因此得名燕国,燕国的都城也就被称作燕都。这一名称可以从许多古籍典故中查询验证。而到了晋国时期,晋国的首都在洛阳,北京距离洛阳很近,因此得名日下。
二、春明与京城
春明这一称呼起源于唐朝,唐代的首都在长安,长安的东门起名为春明门,后来就逐渐沿用春明二字代指首都,后来北京城成为首都后,也就被人们称作春明。同时,唐代以长安为首都时,也把长安称作京城,京城也就逐渐开始泛指首都,在北京成为首都后,也被人们称作京城。
三、汗八里与北平
元朝时候蒙古族人称汉人都城为汗八里,用蒙语的意思解释就是可汗居住的地方,汉城。所以在蒙古族定都北京建立元朝时,定都城在北京后,把北京称作汗八里。到了明朝,朱元璋灭元后,为了记载他平定北京的功劳与战绩,就把当时的北京,元朝的都城改名为北平。
本文2023-08-03 15:12: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