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左右的文武大臣分别有谁?如何排序的?
。《神仙传》区分仙有九品:第一上仙,第二次仙,第三太上真人,第四飞天真人,第五灵仙,第六真人,第七灵人,第八飞仙,第九仙人。《抱朴子内篇.论仙》分天仙、地仙和尸解仙(先死,再蜕变成仙人,一般认为是仙之下者,远不及白日飞升直接成仙)。王重阳等内丹家常将仙分成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五个级别。一般说来,学道者的最高追求是升至最高尊神元始天尊所居的大罗天成大罗金仙。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
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
六御
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
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
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
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
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五方五老:
南方南极观音
东方崇恩圣帝
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
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
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顺风耳|金童|玉女|雷公|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雨师|游奕灵官|翊圣真君|大力鬼王|七仙女|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玉兔|玉蟾|吴刚|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九天玄女|十二金钗|九曜星|日游神|夜游神|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武德星君|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金吒|木吒(行者惠岸)|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巨灵神|
月老|左辅右弼|二郎神杨戬|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文昌帝君|天聋|地哑
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持国天王、多闻天王与广目天王
四值功曹:
值年神李丙|值月神黄承乙|值日神周登|值时神刘洪
四大天师:
张道陵、许逊(字敬之,号许旌阳)、邱弘济、葛洪
四方神
青龙孟章神君、白虎监兵神君、朱雀陵光神君、玄武执明神君。
四渎龙神
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河神
马赵温关四大元帅:
马元帅又名马天君,又称华光天王、华光大帝
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又名赵玄坛
温元帅温琼,东岳大帝部将
关元帅关羽。
五方谒谛: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五炁真君:
东方岁星木德真君|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
北方辰星水德真君|中央镇星土德真君
五岳
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五岳帝君:东岳帝君,名金虹氏,东华帝君弟。其它四岳帝君为东华帝君的四个
儿子。)及碧霞元君
五斗星君:
东斗星君|西斗星君|中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六丁六甲:
六丁为阴神玉女|丁卯神司马卿|丁已神崔巨卿|丁未神石叔通|
丁酉神臧文公丁亥神张文通|丁丑神赵子玉|
六甲为阳神玉男|甲子神王文卿|甲戌神展子江|甲申神扈文长|
甲午神卫玉卿|甲辰神孟非卿|甲寅神明文章
南斗六星君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禄星君
第三天梁宫: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北斗七星君:(《狮驼国》中的北天七皇)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星君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星君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星君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星君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星君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星君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星君
(《狮驼国》中的北斗七星君为北斗星君的另一个称号:天枢、天璇、天玑
、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合起来又称为"斗魁"或"璇",后三星组成斗柄,称"杓")
八仙:
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庞刘荀毕、邓辛张陶,其全名为
刘俊、荀雷吉、庞煜、毕宗远;
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四目)
九曜星
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罗睺(蚀星)|计都星|紫炁星|月孛星
十二元辰
子丑寅卯等
二十八星宿
亢金龙、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
牛金牛、氐土貉、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奎木狼、
娄金狗、胃土彘、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三十六天将
蒋光|钟英|金游|殷郊|庞煜|刘吉|关羽|
马胜|温琼|王善|康应|朱彦|吕魁
方角|耿通|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陶元信|
荀雷吉|毕宗远|赵公明|吴明远|李青天|梅天顺|
熊光显|石远信|孔雷结|陈元远|林大华|周青远|
纪雷刚|崔志旭|江飞捷|贺天祥|高克
(三十六天将的版本是最多,以上仅供参考)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这“两个人”到底都是什么人,这里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西游记之中的玉帝。
首先,在原著第七回,如来告诫孙悟空时,就曾经一声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首先,这里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玉帝也曾经是人,不过经过了差不多一千七百五十X二万九千六的修炼才成就了这个地位。也就是五千万余年的时间。
而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孙悟空与太上老君坐骑青牛精对阵时,孙悟空曾经说了一句话:“绑见玉皇张大帝,曹官拷较罪该当”。
这里又指出来,玉帝姓张。
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许多研究也好,分析也罢的《西游记》“学者”认为,其中玉帝的形象就来自于一个民间传说,也就是一个叫做张友仁的人,而这个民间传说,其实脱胎于一本叫《玉皇宝卷》的书(明清时期,正好与西游记成书时候,有所接壤)在该书里,说有一个农民,叫张友仁(又叫张百忍),善于忍耐,行善积德,然后上天做了玉帝。而历史上真有张百忍此人,本名叫张公艺,见于《旧唐书》。
我们先不说此事真假,就算是真的,在时间上也对不上,因为就算真的是唐时候的人,也不过才当上玉帝,又何来五千余万年的修炼呢?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看,道教之中,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无始以来,劫数久远,圣人应号,亦复无边。上帝本自然,垂象立号教化众生而有所祷也。常住妙有无迹真境中,地位崇高,永处太玄至真上天之上.已证八身:道身、法身、本身、真身、迹身、应身、分身、化身,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最高信仰“道”的神化,被认为是道的本体。
也就是说玉帝本身就有昊天的称呼,这时候,我们再来看一下另一本古籍:
《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至昊天界,有国名光严妙乐国,其国王名净德时王,妻宝月光王后,惟以仁慈侧隐加之国人,躬行五岭未尝少懈,直使民安物阜灾害不兴……至此后,国王精神倍长,三年后王后生下一圣明王子。自幼即舍国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总执天道之神。
这里说明了昊天的出处,而且虽然数字对不上,但是其经历了许多劫数是一致的,况且,这里提了其证了玉帝,可见玉帝本身是一种类似于“职位”的称呼,也正是因为证了这个,才成了总扺天道之神,与前面都对上了。
所以说,玉帝本身就是昊天所证的一种神位,这两个人,其实也就是一个人。
据《蔚州志》记载,昔日城垣有楼阁24座,独此楼最为弘整高峻,雄伟壮观。现存玉皇阁坐北朝南,总面积2000平方米有零,分上下两院,从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小门、玉皇阁大殿。天王殿和玉皇阁大殿分布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下院由天王殿、东西配殿和正禅房组成。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系硬山布瓦顶。脊檩下题“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冬朔月旦元吉创立”。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小式硬山布瓦顶角门一座,由此可进达上院。
由十八级石砌台阶跨入小门为上院。小门两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建筑格式均为重檐歇山布瓦顶。上院正面是玉皇阁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为三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大殿正脊为琉璃花脊,两端砌盘龙大吻,脊上为琉璃八仙人,边脊砌大吻跑兽,四角脊梢装有兽头,下悬铁铎,微风吹拂丁当作响,气势非凡。整座建筑木架油饰彩绘,基本是“和玺”、“苏式”图样。
大殿外观三层,实为二层,在第二层楼阁的中间又向四外兀突一檐,下设游廊一周,游人顺游廊四顾,北俯壶流河迤逦如带,南眺翠屏山云雾环绕,西顾则山明水秀,东望则村落疏密,山川阡陌,尽收眼底。
大殿内,正面(北面)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墙壁上绘制有大型人物壁画“封神图”。在玉皇大帝塑像两侧的墙壁上,绘制着五元大帝及王母娘娘。东西两壁上绘有“三十六雷公”。帝王威严,雷公狰狞,侍者秀目,场面宏大,色彩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殿前檐廊下林立着石碑八幢,其中明、清重修碑七幢,从此阁重修次数之多,可见对其重视之程度,亦可见其历史文物价值之高。另一幢是《天仙子》词碑,这是深受后人推崇的极有艺术价值的一幢石碑。
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外族侵犯紫荆关,山西布政使司右参议、进士苏志皋奉命赴蔚州征摧粮饷,并督促大军经蔚州飞狐峪进发广昌(涞源),增援紫荆。苏进士在蔚之时,忙里偷闲,乘月夜登上玉皇阁,环视周围群山,有如众位列仙骖鸾跨凤翱翔其间,乃作小词一阕,名曰《天仙子》。词曰:青帝祠前赤帝祠,步虚声里梦回时,羽轮归去鹤书迟。山吐月、水平堤,冷冷玉露湿仙衣。
《天仙子》词石刻为行草,字大如升,用笔流畅自然,字体飘逸潇洒,风格豪放,不失为书法艺术珍品。
我高高在上时可以陪同玉皇大帝,我第入尘埃时也可陪伴收容贫民之处的乞丐。在我眼中天底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这句话出自苏轼。
“卑田院”即“悲田院”,原为佛寺救济贫民之所,后泛称收容乞丐的地方。“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意思是说在他心里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尊卑贵贱之分。
“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正是儒家仁爱、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另类表达,表现的是他仁厚宽容的博大胸怀。
扩展资料:
苏轼一生深受儒、释、道文化的熏陶,汲取并融合了三家的思想精华。
“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正是儒家仁爱、佛教慈悲为怀思想的另类表达。
苏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对自己一再构陷的小人章惇,他也没有恨,苏轼遇赦北归之日正是章惇被贬雷州之时。
苏轼便写信开导安慰章惇的老母亲,说雷州半岛虽然偏僻,但尚无夺人性命的瘴气。可见“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并不是他的矫情之语,这的确是他的心性气度。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张天师不是玉皇大帝的老师。 张天师简介: 五斗米道创立者张陵及其后代世袭嗣教者的通称。汉末张陵创教,自称太上老君降命为天师,故世称张天师,其教亦称天师道。置二十四治(即教区),其中阳平治为各治之首,类似中央教区,制“阳平治都功印”,连同“三五斩邪雌雄剑”和经箓,为象征天师掌教权威之法器,规定“绍吾之位,非吾家宗亲子孙不传”。陵传子衡,称嗣师;衡传子鲁,称系师。传说第四代孙张盛由汉中(今属陕西),徙居江西龙虎山,世代相传,子孙嗣教者均称天师,而尊张陵为第一代天师。四代以后史载较著者有:三十代天师张继先(1092~1127)、三十五代天师张大可(1218~1262)、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1316,一说1317)、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张正常曾撰《汉天师世家》,记述汉天师张陵迄四十一代张正言之谱系,明太史宋濂作序;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删校增次,并作后序。越200余年,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又增补从洪武迄嘉靖凡八代事迹,止于四十九代张永绪。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收入其奉旨校刊之《万历续道藏》。自五十代天师张国祥迄六十一代张仁晸之谱系,记于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所作《补天师世家》,傅勤家《中国道教史》曾予转载。清《续文献通考》又辑录有五十二代至六十二代天师事迹。清廷崇佛抑道,乾隆改授正一真人秩以五品,禁止真人差委法员往各省开坛传度 ,限龙虎山天师府统率本山道众,停止朝觐等。道光年间,取消正一真人称号,终止了朝廷和正一道的关系。但正一道内部仍按传统教法续演不止。 张天师生平: 汉天师,字辅汉,沛国丰(江苏省丰县人),东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吴地天目山。其为创汉功臣张良(字子房)之八世孙,史书又称其名为张陵。他七岁时即能诵《道德经》,并能达其要旨。长成后身材高大魁梧,古籍中描绘其形像为:庞眉文额,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使人望之肃然起敬!他生性好学,天文地理,河洛图纬,皆极其妙;诸子百家,三坟五典,所览无遗。先为往来吴越之地的一人大儒,从其学者有千余之众。 永平二年赴“直言极谏科”而中之,汉明帝时拜巴郡江州令(今四川重庆),不久退隐北邙山中(今河南洛阳附近),修持炼形合气,辟谷少寝长生之道。建初五年诏举贤良方正不起,复征为博士,封冀县侯,三诏不就。后入吴,又爱蜀中溪岭深秀,遂入蜀隐于鹤鸣山,修神丹符咒之术。 张道陵有弟子王长、赵升随其习黄老之道,助炼龙虎大丹,丹成,服之返老还童,且去游而参访仙源。 一日,在北岳嵩山遇绣衣使者告诉他说:“中峰石室内,藏有《三皇秘典》、《黄帝九鼎丹书》,得而修之,可以升天!”于是张道陵斋戒而入石室,果然得到丹经道书,遂赴云锦山(即龙虎山),精思修炼,而得分形散影之术。 一日夜半似醒似梦之间,忽见那太上老君下降,对张道陵说:“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矣!”乃授以“正一盟威符录”,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以千日为期,约会于阆苑。 张道陵拜领老君所授,日昧秘文,据说能集三万六千神灵,以供驱使。他随即往青城山,置琉璃高座,左供元始天尊,右供三十六部尊经,立十绝灵幡,鸣钟叩磬,布龙虎神兵,施起法力。 魔王魔鬼同声哀求,尽被折服,表示再不敢虐民。张道陵乃收八部鬼神,歼六大魔王,群妖乃灭表绝迹。他则遂与弟子王长、赵升往川中云台山卜居其地继续修炼。 既伏妖魔,老君乃命使者下降来告道:“子之功业合得九真上仙之位,但灭鬼过多,未免杀气秽空,非大道好生之旨。子须再修三千六日,吾待子于上清八景宫中。”于是道陵乃偕弟子王长、赵升复往鹤鸣山,精修二十余年。 永寿元年正月,据说太上与众真复降,为张道陵说:“北斗延生真经”及“三八谢罪法歼”。永寿二年春,会三界万神于青城山黄帝坛下,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福庭鬼狱。定三十会真坛与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命人处明阳、鬼处幽阴,各治设祭酒与男官、妇官,以赞玄化。其时,道教始有正规教团组织。 张道陵率弟子复游各地,斩妖巷孽、夺盐池,建功立德,造福蜀民。据称,功成后蒙太上老君册封为正一天师。 永寿二年九月九日至云合山,见绝岩下桃熟,命王、赵二弟子投身取之,遂亦下传其真道。后以余余丹及印、剑、都功符录。授子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是与王长、赵升天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因在蜀汉之境设二十四治,为布化行道的机构,凡入道者交五米为信,后人因称其教为“五斗米道”。因张陵为该教第一代天师,故教徒尊称“祖天师”。人们又称其教为“天师道”。张天师尊老子为教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撰《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是“一”,“二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汉祖天师在唐僖宗时被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代封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封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因嗣第四代天师张盛将天师法裔由陕西汉中迁居江西省龙虎山中。现贵溪县上清镇天师府即其遗脉。 历代传人: 顺序 姓名 简历 1 张道陵 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馀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馀岁 7 张回 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馀岁 8 张迥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 张符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 张通玄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馀岁 15 张高 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 张应韶 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 庙,年92岁 22 张善 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 张正随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干曜 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干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 张象中 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孙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着《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敦复长子,张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时修长子 33 张景渊 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宗演长子 38 张与材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 张宇清 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着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正常三子,娶王侯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後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原庆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 张彦羽页 原庆长子,娶王侯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迭山书院 49 张永绪 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 张国祥 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 张显庸 国祥长子,着《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 张应京 显庸长子,妻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 张洪任 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 攻继宗 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 张锡麟 继宗长子,年29岁 56 张遇隆 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 张存义 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 张起隆 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 张钰 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 张培源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 张仁政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张元旭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病故于上海,葬杨家山 63 张恩溥 元旭长子,善画符,1949年2月去台湾,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64代天师
西王圣母与王母娘娘的区别
西王圣母为盘古外甥女,玉帝、妈祖之女,夫玄龙,生有蚩尤,现牚管天界。王母娘娘为四海龙王之女,玉帝之妃,因受宠曾管天界,有刁名,曾降世武则天,信佛。
传说中普遍二者混淆。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并且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山海经》中,她是一个穴居善啸、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天神。在《穆天子传》中,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女。在《汉武帝故事》中,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她上寿,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写。
『《山海经》中的西王母』
有关西王母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山海经》是一部年代久远的百科全书,它以传奇般的笔法,记录了远古时代的山川、民族、物产、祭祀、神话等诸多内容。《 山海经》曾对西王母做出过这样的描述:“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乍一看,西王母简直是一个半人半兽、不伦不类的怪物,而在李晓伟看来,西王母是一个丰姿绰约的美人。
李晓伟说:“当代人考察古籍时,往往忽略了语境转移和丧失的因素,这就很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困惑。”
李晓伟为我们还原了心目中西王母的形象。他认为西王母是一位长发披肩、面带虎饰、头戴玉器、身披豹皮、善于唱歌的部落女酋长。
如果李晓伟的假想成立的话,我们不难推断,虎豹有可能就是西王母所在部落的图腾,为了显示自己威仪,西王母就把老虎作为了面部的装饰,并将豹子的尾巴垂于胯下。
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李晓伟让记者观看了上世纪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孙家寨村出土的舞蹈彩陶盆的照片。这只陶盆距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在李晓伟看来,彩盆中垂于5名舞蹈少女腰下类似飘带的东西,就是一根豹尾。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的社会文化标志,以当代人的眼光回望这种文化现象时,必然会感到迷惑,这或许正是人们难以理解《山海经》中西王母形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李晓伟甚至还认为,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於菟就是西王母时代虎豹崇拜的一种延续。
『西王母确有其人?』
近年来,学术界对西王母是神话人物,还是确有其人一直争论不休。
青海省著名学者赵宗福先生在他的《昆仑神话》一书中写道:“《山海经》里的西王母是一位会号叫而不说话的凶神。”中华书局编审陈虎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任长义博士则认为:“西王母有可能是一位以虎、豹为图腾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女性氏族首领。”李晓伟的观点显然趋同于后者。
对西王母的研究,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穆天子传》。
晋太康二年间,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纠集几个恶徒挖掘战国时期魏襄王的陵墓时,在陪葬品中发现了一部用竹片写成的书籍,这就是《穆天子传》。《穆天子传》以小说般的笔法,记录了西周五世国君周穆王的生平,专家推断,《穆天子传》至少成书于战国之前。
《穆天子传》中清晰地记载了周穆王西征时,与西王母对歌,并向西王母敬献礼物的情节。
赵宗福先生考证,周穆王是周武王曾孙、周昭王的儿子,名叫姬满。这就意味着,《穆天子传》记录的相关情节有可能是真的。
而司马迁在《史记》上的一段话,更加让李晓伟坚信,历史上西王母确有其人。《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
东晋学者郭璞也曾断言:“所谓西王母者,不过西方一国君。”
李晓伟因此断定,西王母不但是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一位氏族部落或是部落联盟的女首领。
『西王母由人到神的转化』
从《山海经》中西王母在中国文化视野中的首次登场后,有关她的记载不胜枚举。西王母不但与黄帝、尧、舜、大禹等远古时代的帝王见过面,还在此后和汉武帝见过面(见《汉武帝内传》),其间至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跨越。难道西王母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长生不老吗?
这显然是种误会。李晓伟认为,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完全是当代人对历史的误读。他说,古今中外历史和神话杂糅的现象经常发生,人类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常将历史的功绩附会给某个人,将他神化。上古时期,人们崇尚巫术,掌握巫术的人,往往就是氏族最高的统治者。西王母被神化的可能性很大。还有,历代的西王母人选是在不断更替的,但是西王母国的存在和西王母的封号却没有变,所以就造成了一个西王母长生不老的传说,也就是说,西王母很可能是氏族或是氏族联盟的代名词。
李晓伟在他的著作《西王母故地》中写道:“崇拜是一种古老的拥戴方式,而崇拜到了极致,便会产生神化。”这或可看做是西王母从人到神演变过程的内在基因。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认为,虽然西王母由人到神转化的假设还没有被认定,但的确有可以丰富的地方。上世纪,考古工作人员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西王母石前一处占地8亩的汉代遗址中,发现了两块保存完好的瓦当,瓦当上分别铭刻着“常乐万亿”和“长乐未央”的篆书铭文。我们知道,未央宫是汉朝皇帝办公的地方,宫殿上的瓦当均有“长乐未央”的篆书铭文,这是一种皇权的象征。这样等级的瓦当,出现在了离都城镐京数千里之遥的天峻,实在是一件值得人们研究的事。据考证,遗址是一座祭祀西王母的祠堂,可见早在汉朝,祭祀西王母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活动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西王母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青海』
青海天峻县西王母石室坐落在关角吉日沟一座嶙峋的小山内,石室共有外室、内室和侧室组成,内室中有一个天然的石炕,很适合居住。在时光的流逝中,石室被人们附会了各种传说,石室主人的身份也就显得扑朔迷离。
上世纪80年代,李晓伟在解放军某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他奉命采访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关角隧道的解放军战士。采访期间,他对西王母石室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做了详细考察,并结合史书中的记载,大胆地对石室的功能、来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据《论衡·恢国篇》记载,汉王莽时期,“羌献其鱼盐之地,仙海,西王母石室”等。李晓伟认为,史书上所说的“鱼盐之地”指的就是今天的茶卡盐湖,仙海就是青海湖,西王母石室正好位于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之间,地理位置和史书记载十分吻合。而这一看法得到了日后的考古印证。
当我们把西王母石室放在更大的地理背景下观望时,会为有关西王母的地理考古发现暗自惊叹。
《 山海经》中对西王母主要活动区域的描述是:“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这样的描述与青海的地理环境也是相吻合的。
李晓伟认为,西海当指青海湖,流沙在柴达木盆地随处可见,赤水指的是今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内的恰卜恰河,黑水就是发源于祁连山南脉流入河西走廊的黑河。也就是说,西王母生活的核心区域就是青海省境内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区域。
玉皇大帝左右的文武大臣分别有谁?如何排序的?
本文2023-10-24 21:44: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