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往圣,指孔孟所代表的先儒;绝学,指中断了的儒家道统。
原因:宋儒认为,孟子以后的儒家道统已然断绝,所以要把先圣快要灭绝的学术传统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该句最后一句:“为万世开太平”。
“太平”观念,源出于战国,盛行于东汉,成为后世普遍追求的社会理想。至北宋,范仲淹、李觏(gòu)等人提出“致太平”的主张。但张载不局限于当下的太平秩序,而是以更深远的视野展望万世的太平基业问题。“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后世开创出千秋万代的太平基业。
张载的思想不仅对于宋明理学具有奠基性、开创性地位,从整个儒家思想史的角度审视,张载的思想具有恢弘的思想气度、青出于蓝的创新精神和力挽狂澜的使命意义。茫茫宇宙之中,个体的人虽渺小,但每个人都可以秉承“横渠四句”,都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就是依循宇宙本体弘扬并确立仁民爱物之心。
“为生民立命”,源于孟子的“立命”思想。“为生民立命”的“生民”指民众,扩而大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都有安身立命之处。
张载(1020-1077,字子厚)是中国北宋时期哲学家。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后居横渠(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他的名言“横渠四句”广为流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天地立心”就是“学者要用精神力量(心)认清客观世界(天地)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确立坚实的理性基础。”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生民立命”就是“学者要关心人民的命运、反映人民的心声、消解人民的苦难,增进人民的福祉。”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学者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学术成果,创造新的科学理论,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推广使人类文明不断延续下去。”
用现代语言来说,“为万世开太平”就是“学者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维护社会中积极的进步的因素,抨击社会中消极的落后的东西,并向人们指明通往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
这样子的哦。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思是为了继续传递学习曾经文学圣人的深厚学说知识,为了开创今后时代太平昌盛的基础。
这句话出自张载的《西铭》,原句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西铭》反映了张载试图通过提倡孝道来整顿社会道德、稳定社会秩序的愿望。围绕着这一宗旨,《西铭》将社会秩序视为家庭秩序,整个论证由宇宙秩序到社会秩序,再到家庭秩序,致使宇宙秩序、社会秩序与家庭秩序之间一脉相承,三位一体。
深刻解读:
这四句就是以天下为己任。这就是读书人的“天命”。
为天地立心,指的是明明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万物无所分别,善恶无所分别。为天地立心,也就是“明明德”,可以理解为我心即是天心也就是道心。也就是让社会不再是蒙昧,让人们明晰光明伟大的品德。
为生民立命:亿兆生民命不由己,而吾辈当为生民请命为生民立命。当行教化,开民智,让人人如龙,人人成圣。这就是天命。以天下为己任就是读书人的天命。
为往圣继绝学: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古之道远人久矣。圣人之道已经死了。所以才叫绝学。而今人要承袭圣人,走出今人的德,今人的道。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道不远人,时时世世有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走出当世之道,薪火相传总有一天可以达到大同世界。而“开太平”必“不太平”。开太平就要用自己的不太平换取后世太平的可能。
为往圣继绝学”这个“圣”字不是仅仅讲孔孟的,那是从尧舜开始的,从华夏三代文明开始的,三代文明的精华沉淀在六经,儒家则始终自觉传承六经代表的中华文明的经典,所以说,“为往圣继绝学”,可以理解为,是要接续、继承、复兴、发扬从尧舜周孔到以后的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所以这里的“学”,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儒家文化的发展,而是我们夏商周三代以来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主流传统,就是努力复兴中华文化,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
上承我先祖披荆斩棘之功绩,下开我子孙太平盛世之基业。无数过去的过去,未来的未来,都汇聚到一个焦点——现在的我。对已知的,我了如指掌,对未知的,我成竹在胸。在历史的长河里,在过去与未来构成的太极t图之上,唯有我,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儒士胸襟何其坦荡,志气何其宏大!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吾辈存“高山仰止”之心,膜拜民族英豪,立济世之志,终躬亲而为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司马迁《报任安书》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北宋·张载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这三句是两个出处。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2023-10-24 21:57: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