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版古医书求鉴定书名叫砂胀玉衡
痧胀玉衡》痧胀专著。三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痧胀的医学文献和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编成此书,系统全面地论述痧胀。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相当于总论。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证,末附备用要方。是为各论。书成后三年,郭氏从临床实践中意识到“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见本书续序),又作后卷一卷,补充了不少有关痧症的诊治内容。但作者根据痧症的临床表现,分症过细,显得名目繁多;在解释病因、证候等方面,或有附会的观点。本书有初刻本等多种刊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书名
《痧胀玉衡》
作者
郭志邃清代医学家。字右陶。檇李(今浙江嘉兴)人。有鉴于痧胀等疾疫流行,而疗法不多,乃推原小儿痧疹之理,采集古人之方,撰《痧胀玉衡》三卷(1674年),列痧胀证治及脉法,并结合实际治例予以阐明。如痧在肌表者用刮法,痧在血内者宜放痧,痧在肠胃经络与肝脾肾三阴则投以药,痧气肆行者可三法兼用。此书流传颇广。此外,尚撰有<治痧要略>,未见传世。
相关介绍
“痧”,据<简明中医大词典>解:又名痧气、痧胀。还指皮肤出现红点如粟,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
它作为病症名,首见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而成为专著,则在清代。清康熙十三年(1675年)医家郭志邃(十七世纪中叶)撰著《痧胀玉衡》(3卷)一书,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痧症专著。
郭氏鉴于当时痧胀病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集前人有关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而撰成《痧胀玉衡》一书。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症,未附备用要方。书成后三年,郭氏从临床实践中意识到“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见本书续序),又作后卷一卷,补充了不少有痧症的诊治内容。
郭氏对痧气胀塞肠胃、阻塞经路之痧胀有独到见解,指出此病总以攻毒开泄为主,痧在气分者宜刮之,痧在血分者宜刺之,痧在皮肤者宜淬之,痧入脏腑者宜荡涤之。特别是《痧胀玉衡》载录刮痧的方法较详,给后世留下了极宝贵的砭法资料。刮痧疗法,方便易施,治疗一些外感疾病,疗效甚佳,二百多年来在北方城乡流传甚广,是很值得发掘推广的一种用外治法治疗疾病的方法。
有。
1、《巴蜀中医文献珍本汇刊》收录巴蜀历代中医名家著作160余种,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稀见版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2、《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众多能够查询到的中医类古籍图书及其版本情况,书中记载中医典籍总数是13455种。
是的。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古籍善本是近年来古籍拍场上重要的品种,其中明清名家或现当代名人信札尤受欢迎。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真假。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序跋后还写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对于收藏者来说,主要选择好的拍卖行,并且寻找以往的拍卖成交,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赝品的风险。手工制版与原书总有差别,而扫描可以使伪书与原书分毫不差,一切细节都能很好得以体现,这无疑使得古籍善本拍卖更具挑战性,选择古籍善本,更要注重细节。
古籍善本收藏价值
2012年,在艺术品收藏越来越热的中国,古籍善本成了拍卖市场上的一个话题焦点。先是由海内外孤本、宋版《锦绣万花谷》全八十卷领衔的179部近500册“过云楼藏书”以2162亿元的高价被整体拍卖,它们不仅是传世孤本,也是目前海内外所藏部头最大的完整宋版书,储存了大量失传古籍中的部分内容。
此后,八百二十三部近万册,估价过亿元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也在2012保利秋拍亮相,其中最重要的《钜宋广韵》最终以3000万元落槌。
一时间,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价值潜力受到了不小的关注。然而目前为止,古籍收藏市场在圈内人眼中却仍是一片被低估的价值洼地。用古籍收藏家王德的话来说:“一些古本善本的价值本应是比字画都要高不少的。”
虽然医书古籍中有着无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目前市场表现来看,其价格和市场认知度均还较低。其实在过去,好的古医书在价值上本是高于书画和瓷器的,如1949年前一套宋版医书的价格就远高于宋画、宋瓷。但如今,书画、瓷器的爆炒却衬托出医书古籍市场的冷清,应有的收藏及文献研究价值也未被足够重视。
古医书称得上是潜力股,相对而言,它们的价位还是比较低的,但是升值空间巨大。专家表示,首先中医典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价值,此外,中医文献还有极强的实用性,具有重要的科研和临床价值。只有对古医籍进行全面深入整理,才能系统地推进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最大程度避免现代曲解,最有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中医古籍由于储存难度较大,很多已经收藏古书的单位和个人都把这些珍贵古文献作为医院“镇院之宝”或个人私藏珍品,越来越难收集。当然,受稀缺性影响,未来古医书是具备可观的升值潜力的。
华佗为三国时著名外科学家。华佗(?~208?)东汉末杰出的外科学家。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在医学上有很高的成就,通晓内、外、妇、儿、针灸等科,尤精于外科及针灸。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提倡外科手术治疗。根据史书记载:他曾创用酒服“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进行过腹腔肿物切除及胃肠手术等,获得较好的效果。在针灸方面,针灸不过数处,行针重视针感传导,曾为曹操针治“头风”,得效。但后又被曹操所杀。他总结创用沿脊柱两旁夹脊的穴位,称“华佗夹脊穴”,沿用至今。又主张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以活动肢体,创制了一套“五禽戏”。史料记载华佗著有《枕中灸刺经》等多种医书,均佚。《中藏经》是后人托名华佗的作品。其弟子樊阿也擅针灸之术。华佗是一位精通医术的著名医生,尤其出名的是他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他到了哪里,都会受到了人们热烈的欢迎。他不但精通方药,而且在针术和灸法上的造诣也十分令人钦佩。他每次在使用灸法的时候,不过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壮,病就好了。用针刺治疗时,也是只针一两个穴位,告诉病人针感会达到什么地方,然后针感到了他说过的地方后,病人就说“已到”,他就拔出针来,病也就立即好了。如果有病邪郁结在体内,针药都不能直接达到,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祛除病患。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是最早的麻醉剂。在手术前让病人服下麻沸散,他不久便会昏睡过去,不省人事了,直到手术后才会醒来,痛苦很小。而手术之后,他在缝合的伤口处抹上一种药膏,四五天就能好转,也不痛了,一月之内伤口便能愈合,医术十分高明。华佗还是一名能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专家。一次,一位太守请他看病,华佗认为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接受了许多财物,却不给他好好看病,不久又弃他而去,
详见百科词条:华佗 [ 最后修订于2016/4/9 20:10:54 共18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线装版古医书求鉴定书名叫砂胀玉衡
本文2023-10-24 22:01: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