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南溪河南岸什么时候征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4浏览:2收藏

舒城南溪河南岸什么时候征迁,第1张

舒城南溪河南岸尚未确定征迁时间。截止2022年11月31日舒城县南溪河南岸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前期摸底调查中,具体征迁项目启动时间以及征迁范围尚未确定。如仍有疑问,可致电舒城县征收中心综合股。

舒县 春秋时舒国,汉置舒县,故城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今存地名城池即为舒县城故址所在),隋更名庐江,《清一统志》旧说及府县志,皆以舒城为古舒县,而以庐江为古龙舒,考之萧齐志,庐江郡舒县注,建元二年为郡治,隋书庐江县注,齐置庐江郡,梁置湘州,据隋志所云,置郡之地,与齐志合,是舒与庐江皆为郡治,而今之庐江,即古之舒县明矣,又按汉志庐江郡,所领有舒、龙舒二县,左传文公十二年杜预注,今庐江南有舒城,舒城西南有龙舒,明是舒县在东,龙舒在西,今舒城在庐江之西,则舒城之为龙舒,尤为明证,且其县唐时所置,取古舒城为名,後人泥其名,以为即古舒县,遂反以庐江为龙舒,误矣。 --------------------------------------------------------------------------------- 舒县与龙舒县考 《三国志·吴书》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这里的“庐江”指庐江郡。“舒人也”,指周瑜系东汉末年舒县人。如今地望之争,名望之争激烈,说周瑜是今舒城人,说周瑜是今庐江县人。到底周瑜是何县人氏东汉末的“舒”,是舒城,还是庐江?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依据史志记载和历史事实,对古庐江郡舒县和龙舒县进行一次研究考证,实事求是地加以辨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古舒县即今庐江县,有史实可考 舒即庐江郡舒县。舒县,县名,考其舒县,即今安徽省庐江县,其佐证有三: 其一,舒,源于古舒国,古舒国沿革为庐江(郡)舒县。 据《安徽省志》,远古时期,庐江县境内住着蛮夷民族。夏、商、周时期,为古舒国地(都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埂,以下简称“城池埂”),现今安徽庐江县西南12公里的城池埂,大城坂遗址尚存。古舒国据《春秋》僖公三年(前657年)“徐人灭舒”。注:“舒国,即今庐江(郡)舒县”。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左传》、《史记伍子胥列传》,舒国是郡舒中的人国,后来废舒为邑,属于楚国。秦王政,十四年(前223年),楚亡,舒邑属九注郡,汉置庐江郡舒县。 其二,汉设舒县,庐江郡、舒县同治。 根据《安徽省志·建罟沿革志》记载:西汉高祖十年(前196)年七月,九江郡属汉,境内设舒县(治今庐江县城池埂),地名大城坂,今遗址城墙依稀可见,30米护城河尚存。元狞二年(前121年)七月,撤销江南庐江郡,在江北以原衡山郡东部与九江郡南部地区并,组建新庐江郡(治舒县)。此时庐江郡领12个县,除境外黄山、黄梅县外,在今安徽境内设10个县,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龙舒县、(治今舒城县龙河口)、皖县(治今潜山县桐城镇)、湖陵邑(治今太湖县东)、松滋县(治今宿松柳溪乡,古名仙田)、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襄安县[治今无为襄安镇(后王莽改为庐江亭)]、临湖县(治今无为百胜乡临湖圩山临壁村)、枞阳县(治今枞阳县城南下枞阳镇)、居巢县(治今巢湖市区东北)。 王莽建立新朝,改舒县为昆乡。 东汉复名舒县(仍治今庐江县城池埂),属扬州庐江郡(治舒县),堂和二年(88年),和帝即位,复撤销六安国,并入庐江郡(治舒),在今安徽境内10个县、侯国。它们分别是:舒县(治今庐江县陈埠乡城池村城池埂)、皖县(治今潜山县城梅城镇)、居巢侯国(治今巢湖市区东北)、临湖侯国(治今无为县湖垅百胜乡临壁村)、龙舒侯国(治今舒城县龙河口)、六安侯国(治今六安市区北西汉故址)、安风侯国(治今霍邱县邵岗乡许集村)、阳泉侯国(治今霍邱县临水镇)、襄安县(治今无为县襄安镇)、潜县(治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 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庐江郡治迁皖城(今潜山县梅城镇),改六县为六安县。建安十九年(214年),吴拨皖城,庐江郡一分为二,吴庐江郡仍治舒(今庐江县城池埂、大城坂),魏庐江郡阳泉(今霍邱临水镇)。 魏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晋代魏,恢复舒县。此后,所经两晋,南北朝,近320余年,战乱频繁,朝代更替,疆土区域变异,庐江郡时废时宜,舒县时并时析,郡治亦不断变迁,时舒县,时可见,只有舒县(今庐江县)有“昆乡”、“昆山”、“矾场”,而龙舒县(今舒城县)是没有此地名的。 二、“舒县即舒城县”之说,显属谬误 从上文舒县考可知,汉舒县即今庐江县,非今之舒城县,对龙舒县(即今舒城县)考证如下: 第一,从舒城县建置沿革看。 舒城县,古为郡舒,后又分立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国。汉置龙舒县。应劭曰:龙舒县,即郡舒之邑。《辞源》:舒鸠故城在今安徽舒城县。《安徽人物大辞典》注释:“舒城县取古龙舒县为名,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置龙舒县,属庐江郡。后汉改龙舒侯国,后复罟龙舒县。南朝宋废,梁时为潜县地,隋为庐江县地。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析合肥、庐江县地始置城县”。 第二,从舒城县的现存地名看。 古龙舒即今舒城县。舒城县境至今仍存有“龙舒”名,宋《太平寰宇记》:“龙舒河,在舒城县南三里”。现“龙涧口水库”即“古龙舒河”口。舒城县不仅有“龙舒河”,而且有龙舒山。《舆地记胜》:龙舒山“在县(桐城)西北三十里,与舒城、六安接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龙舒山,在安徽舒城县西南八十里,接桐城县界,即龙眠山也”。《舒城县志》有“南溪,一名欧溪,发源县西孤冲,南入巢湖,盖即龙舒之水也”。山此可见,只有龙舒县(今舒城县)有“龙舒”二字,有“龙舒山”、“龙舒河”、“龙舒水”,而舒县(今庐江县)是没有“龙舒”地名的。 三、古舒县为庐江县,古龙舒县为舒城县,考证后无争议 考证地名、县名,“事必法古,名地者必求于古”,“地近则易核,时近则易明”。杜预(222-284年)注《左传》早《太平寰宇记》700多年,他据当时史实对《左传》加以注释,以“庐江(郡)南有舒(县)城(今庐江县城池埂),舒(县)城西南有龙舒”。 光绪《安徽通志》辩讹关于“古舒县古龙舒县考”也明确记载:“旧说及府志皆以舒城为古舒县,而以庐江为古龙舒。按,萧齐志庐江郡舒县注:建元二年为郡治。《隋书》庐江县注:齐置庐江郡,梁置湘州,据隋志所云置郡之地与齐志合,是舒与庐江皆为郡治,而今之庐江即古之舒县明矣”。“又按,汉志庐江郡所领有舒、龙舒二县,杜预注庐江南有舒城,舒城西南有龙舒,明是舒县在东,龙舒在西。今舒城在庐江之西,则舒城之为龙舒尤为明证,且其县唐时所置,上取古舒(县)城为名,后人泥其名,以为即古舒县,遂反以庐江为龙舒,误矣”。 综上所述,汉置舒县(今庐江县),龙舒县、龙舒侯国(今舒城县),隋始建庐江县,唐始建舒城县。但今人看《三国志吴书》:“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多由望文生义,见“舒”误以为今舒城县,这样缺乏考证,经讹传讹,且一误再误。诸如出现《辞海》对周瑜籍贯的错误注释。近传安徽省《史人馆》又错误地将周瑜注释为“庐江舒(今安徽舒城县)人”。 “凡史志所载之州,郡、县、邑,必详其建置,释以今地”,“甚至一山、一水、一镇、一地方位偶移或分属两邑,辄列为数名数处,钩稽考证,误者正之”。根据典籍史实与遗迹考证,今庐江县就是古舒国和舒县,今舒城县即古舒庸、舒鸠等诸国和龙舒县、龙舒侯国。东汉末周瑜亦应正之为“庐江(郡)舒(今安徽省庐江县)人也”。

三河是指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

1、丰乐河

丰乐河为长江水系巢湖的支流。发源于龙河口水库,下至巢湖入口,是巢湖的主要支流之一;流域集水面积2124平方千米。

2、杭埠河

杭埠河,长江水系巢湖的重要支流。古称龙舒水、南溪,清代称前河、巴洋河。1949年舒城县人民政府定名为杭埠河。杭埠河以晓天河为上源,出岳西县境大别山区的猫耳尖(海拔1415米)东麓,流经六安市的岳西县、舒城县,合肥市的庐江县、肥西县,在三河镇注入巢湖。

3、小南河

风景秀丽的小南河位于肥西县三河镇境内,自南向北流贯古城区,经丰乐河、杭埠河与风光旖旎的巢湖景区连成一片。三河水美,水给这个古镇带来了灵性。

作者:束文杰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孔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 ”文庙”之名更为普遍,是儒教活动的场所。历代封建王朝对孔子尊崇备至,从而把修庙祀孔作为国家大事来办,到了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治所所在都有孔庙或文庙。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庐州府文庙(复建,摄影 | 束文杰) 文庙和儒学,也常统称「 ”庙学”,实际上「 ”庙”与「 ”学”是唇齿相依的两个单位,按照传统,「 ”左庙右学”(「 ”西庙东学”)。文庙是祭祀先师孔子等圣贤的殿堂,规制基本稳定,只是难免兴衰不定;儒学是所在地区教授儒家学说的中心机关,也是主管教学官员的衙署,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儒学的教学制度、方针、内容、方式以及房舍、设施,都不断变化,其称谓也有「 ”儒学”(军学、州学、县学)、「 ”书院”、「 ”校士馆”、「 ”学校”等等变化。至少从宋代开始,文庙、书院、太学、学宫便皆以明伦堂来命名讲堂,当地的学子大多数都会在其中学习。这里作为「 ”明人伦”的讲学厅,是参加科举考试的社会精英们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庄严神圣的讲堂。士人们在此十年寒窗之后,都希望通过科举能登上朝堂,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 庐州府文庙大成殿(复建,摄影|束文杰) 舒城文庙的兴衰史 舒城文庙,又称「 ”孔庙”、「 ”圣庙”、「 ”儒学”、「 ”学宫”、「 ”县学”等。关于它的始建时间,万历志记载:「 ”旧学宫不知建于何处。元至正辛卯(1351)毁于兵,唯元虞集碑尚存。土人许荣改筑于新城之外、旧城之内,亦未详所在”。嘉庆志记载:「 ”舒建学宫,不知始何代,元至正时毁于兵,惟虞集所撰碑存。邑人许荣改筑新城门外”。对此,光绪志又将时间向前推了一百多年:「 ”不详始建,宋季毁于兵。元延祐乙卯(1315),知县杜思敬重建。天历己巳(1329),知县□理溥化改建明伦堂,学士虞集记之。至正间复毁,邑人许荣改建新城北门外。”对于「 ”宋季毁于兵”的年份,已故舒城籍著名教育家石静专于《城内庵堂寺庙考》一文中,考证为「 ”1256年”。以此年计算,舒城文庙最晚始建于七、八百年前。并且,在明代以前,舒城文庙非今址,元末迁至「 ”新城北门外”「 ”旧城之内”(更早之前地址不详),今城关镇梅河路以北。 今址「 ”县治西”,即县粮食局大院内,「 ”知县员立义”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1398)。洪武戊申(1368),建云路街。据县志记载,明代建修数次:正统丙辰(1436),建文昌、乡贤二祠。宣德乙卯(1435),增建廪次庖舍。成化中期(一说丙申,1476年),重修明伦堂。弘治16年(1505),重建大成殿、两庑、戟门、棂星、泮池,复建明伦堂、号房,立科贡二碑。嘉靖己丑(1529),重修明伦堂;嘉靖壬辰(1532),重修殿庑,建敬一亭、启圣祠;嘉靖己酉(1549),建尊经阁(一说戊申,1548年);嘉靖甲辰(1544),拓明伦堂。隆庆戊申(1572,一说戊辰,1568年),文庙加址三尺(一说二尺),重修正殿,修门庑、泮池,仪门外增龙门及名宦、乡贤二祠,门外树兴贤、育才二坊。万历甲戌(1574),重修尊经阁、号房、云路;万历己卯(1579),建崇功、尚德二坊;万历壬寅(1602),建文昌阁、修馔堂、宰牲亭,移教谕衙于仪门左;万历己丑,修殿庑。天启癸亥(1623),增建奎楼;第二年,建大成殿,重修殿庑。明代末年,学宫毁于战火,仅剩下大成殿(一说「 ”惟大成殿数椽而已”)。明代文庙建筑群有:先师庙、大门、戟门、泮池、启圣祠、明伦堂(含神库、神厨)、敬一箴亭、尊经阁、东西斋房、东西两房、龙门、仪门、仰斗门、泮池门、膳房、仓、宰牲房、射圃堂、教谕宅、训导宅、御制卧碑、御制敬一箴五箴注并谕辅臣诏□勒碑、进士题名碑、岁贡题名碑、明伦堂碑记、重修儒学碑记、重修庙学碑记、新建尊经阁碑记、重修舒城县学碑记、重修儒学碑记、重修儒学名宦乡贤祠碑记等。 舒城县儒学图(来源 | 《舒城县志(万历)》) 清代亦有多次建修记录:康熙丙辰(1676),修茸,增建两庑、仪门,乡贤、名宦二祠;后来,重修明伦堂;庚午(1690),重修正殿;癸巳(1713),大修殿庑;壬寅(1722),修两庑。雍正己酉(1729),建崇圣祠。乾隆23年(1758),重修殿庑;乾隆58年(1793),重修大成殿,改建两庑;后重修大成门。嘉庆10年(1805),修整改建了大成殿、两庑,重建乡贤、名宦诸祠。咸丰癸丑(1853)11月,再次毁于战火。同治庚午(1870),重建。光绪13年(1887),扩建。清代文庙建筑群有:学宫、东西两庑、崇圣祠、大成门、泮池桥、棂星门、云路坊、万仞宫墙、祭器库、馔堂、宰牲亭、省牲所、更衣所(亭)、明伦堂、尊经阁、奎星楼、福德祠、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儒学仪门、时习斋、日新斋、社学、射圃、敬一亭、教谕署、戟门等。 舒城县学宫图(来源 | 《续修舒城县志》) 明清时期,移迁至今址的舒城文庙遭到两次大规模的毁坏,其间历任县官重建、增建、修缮不断,致使这片宏大的建筑群矗立在龙舒大地上近五六百年,进一步促进了舒城文教事业的繁荣。 舒城县文庙(来源 | 《续修舒城县志》) 晚清至民国初期,县城内多所小学设于附近(文昌宫,在学宫东侧)。民国8年(1919),「 ”五四运动”期间,进步学生在明伦堂 成立舒城县学生联合会,开展反帝爱国运动,声援北京学生。后来,这里一直作为群众性 场所,其中明伦堂为三间两进瓦房。民国35年(1946),安徽省立舒城师范学校由晓天迁至文庙内。据石静专先生回忆:晚清至民国时期,「 ”(舒城文庙)全庙有三路三厢,后路是‘崇圣祠’,中路是‘大成殿’,前路是‘大成门’,大成门前是泮池石桥。整个建筑为红砖瓦房。正殿中立有雕刻精制的木质‘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的牌位,殿桌上祭具齐全;其它旁殿,分层摆列七十二贤人及三千弟子的牌位。庙内有钟鼓楼、状元桥、泮水池等建筑。正门前两侧树立三丈多高雄伟壮观的两座木质牌楼,两座牌楼旁均立有丈余高的石碑,上书圣旨‘大小文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正门对面有一广场,广场尽头有一座大红墙,上书‘万仞宫墙’四个正楷大字。每年孔子诞辰,均要杀猪宰羊在圣庙进行公祭。圣庙右边有一座‘明伦堂’,大门是卷椽楼阁式建筑,名为‘奎心阁’。” 安徽省立舒城师范学校(来源 | 1948年舒城县城关镇平面简图) 舒城文庙的湮灭 说起舒城文庙的湮灭,首先得从抗日战争爆发说起。1938年5月10日,日军派飞机轰炸舒城县城,炸死居民260多人,炸毁民房2000多间,这其中包括了文庙建筑群中的大成门、大成殿。 安庆府文庙大成门(摄影|束文杰) 解放后,舒城县文庙旧址划归县粮食部门使用。上世纪60年代,文庙基本颓圮,但明伦堂、奎星楼、棂星门、戟门、云路牌坊、崇圣祠、泮池尚存。「 ”文革”时期,泮池被填,棂星门、戟门、云路牌坊、奎星楼遭到拆除。上世纪80年代后期,崇圣祠逐渐颓圮。 桐城县文庙棂星门(摄影|束文杰) 至此,庞大的文庙建筑群便在短短几十年内消失,仅剩下明伦堂一处建筑。而它早已成为县粮食局加工厂仓库用房,昔日的雕梁画栋均遭到毁坏,仅外貌尚存。1980年9月,县人民 公布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舒城县明伦堂(摄影|束文杰) 本来,百年明伦堂旧址可以得到应有的保护甚至修复。然后在它成为「 ”县保”二十年后,2001年,舒城县粮食局向舒城县文化局提出申请,请求撤消明伦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经舒城县文化局向六安市文化局请示后,由六安市文化局派员实地勘查,同意了撤消县级文保单位的请求,并报六安市 和安徽省文物局备案。 舒城县明伦堂(摄影|束文杰) 躲过了纷飞战火,躲过了特殊时期,躲过了大拆大建的新世纪前几年,却躲不过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的摧残……在撤销县保十八年后的今天,明伦堂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依然坚挺,不过前几日有人却发现明伦堂北侧屋顶出现局部的坍塌,并出现一个大洞,可能是由于近期强降雨所致加之年久失修。明年,是这座晚清建筑落成一百五十周年,明伦堂能否跨过这道坎?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关于明伦堂保护方案的建议 我知道,以我的个人力量,并不能对明伦堂的未来产生多少影响。但是,笔者有一些对于明伦堂保护方案的想法和建议,想借此文说一说、谈一谈: 1、社区公园绿地。笔者注意到,近几年来,舒城县城面貌一新,除了加速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以外,更加注重城市公园和绿地的布局。目前,老城区范围内除了飞霞公园以及正在建设的南溪河公园以外,缺少社区绿地或者小型游园,或可参考二车站游园,将明伦堂旧址保留并加以修缮,小范围拆除清理四周老旧房屋,开拓空地,种植花草树木,作为社区公园(可命名「 ”文庙公园”)。社区公园方案,大大降低建设费用,即保护了文物本身,又为周围社区居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 栾城县文庙大成殿(摄影|束文杰) 以河北栾城县(今石家庄市栾城区)为例。栾城县文庙大成殿,原县委机关大院内。建国以后,原文庙建筑群大部分年久失修,并被改造成现代楼房,仅存大成殿和古柏两棵。1999—2000年大成殿落架重建。后来,县委县 搬迁新址,这里便改为「 ”古柏园”。古柏园内,旧址新貌井然有序,古柏森然,令人心旷神怡。 2、恢复文庙建筑群。对于文庙建筑群的保护修缮工作,部分城市采取对尚存建筑的修缮基础上,再将其他已消失的建筑进行恢复性重建,复原往日的恢弘气势。不过,这一方案将在建设费用和周期上消耗较大。 庐州府文庙(复建,摄影 | 束文杰) 3、移建其他地区。目前笔者去过的全国多所文庙中,河北顺德府(今邢台市)文庙大成殿为此方案。其原址在红星西街北侧,解放后曾先后作为邢台师范和邢台地区行署驻地。后来,其他建筑年久失修日渐毁坏,唯大成殿保存基本完好。1981年河北省拨款修整大成殿,面貌一新。1993年,地市合并后为邢台市 办公场所。2000年大成殿整体移建于达活泉公园内。这一方案一则与第2个方案相同,消耗费用和时间较多,二则需寻找适宜迁址的场地,实际上整体难度更大。 顺德府文庙大成殿(摄影 | 束文杰) 当然,以上仅是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其中亦有不妥或者不切实际的内容,故仅作参考。 若明伦堂一景能够保留,东近龙头古塔与飞霞公园,南望龙津古桥,西邻慈母宫,北靠玉带河。 再将西侧的乌龙井商业街赋予并打造文化主题,如此又可为舒城新增一条文化旅游路线。舒城古今,人才济济;兴教之邑,文脉流芳!希望舒城不负千百年来的盛名,将浓厚的文化积淀一代代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 1、《舒城县志》(万历) 2、《舒城县志》(嘉庆版) 3、《续修舒城县志》(光绪版) 4、《舒城县志》(1995年版) 5、《舒城文史资料》 6、安徽合肥:探访庐州文庙学宫,十七年前复建,市区首批历史建筑! 7、安徽桐城:「 ”文都”明珠百年文庙,登「 ”状元桥”忆桐群儒! 8、安徽安庆:登古谯楼观长江水,访市一中游四「 ”文保”! 9、河北邢台:达活泉公园里有座顺德府文庙大成殿,原址在红星西街北 10、安徽舒城:网友发现「 ”明伦堂”旧址,古文庙建筑群唯一尚存部分! 11、安徽舒城:「 ”明伦堂”旧址调查新进展,文庙建筑群遭遇三次毁坏! 12、安徽舒城:探秘明伦堂旧址,深藏机关大院,墙壁上布满爬墙虎! 13、安徽舒城:老城百年之殇,最后的眼泪还是涅槃重生? 14、安徽舒城:老城庵堂寺庙今何在?一堂一木急需被保护! 作者:束文杰 运营:束文杰 编辑:束文杰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三河古镇的景点介绍

 古镇三河地处合肥市肥西县境内,位于巢湖之滨,与庐江县、舒城县相邻,素有一步跨三县,三县闻鸡鸣之称,是安徽省16个著名大镇之一,合肥新十景之一。下面是我整理的三河古镇的景点介绍,欢迎来参考!

  三河古镇景点介绍:

三河古镇望月阁

 位于三河古镇景区内,三河古镇的最高建筑,是七层的国粹楼,原为忠武阁,望月阁,现三河古镇博物馆。

孙立人故居

 孙立人故居,坐落在金牛镇旁,金牛山半山腰处,坐北朝南。初建时有百余间房屋,解放后逐渐拆除,现为金牛镇中学校址,留下房屋一幢11间,约250平方米,是孙立人24岁时结婚时住处,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为明显的晚清民居建筑风格。

 三河古民居三河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身临其境,不禁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三河民俗博物馆

 三河民俗博物馆位于国家4A景区、古镇三河内,由一位私人藏家提供了约2000件藏品,为三河游客提供了一饱眼福的机会。

小南河

 南河全长2900多米,两岸以蔚为壮观的徽派建筑为主,古今合壁,自然和谐,那洁白的马头墙,黝黑的屋脊瓦,参差错落,檐牙高啄,依势而建;还有茶楼酒肆,亭台楼阁傍水而立,众多小桥掩映其间。 小南河横贯三河古镇,是三河的母亲河,历史上就是三河最为繁华的地方。特别是从望月桥到二龙桥之间,跨三县桥、鹊渚桥,河畔两岸古迹众多,酒肆林立。河岸边建设了展现三河的“十舍不得”、太平天国三河大捷故事的`大型浮雕,以此为背景,在画舫上开展各项演出,在游览区和表演区设置聚光灯、激光灯、扫描灯,画舫上配备大小花灯,设计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成为三河旅游的新亮点。

杭埠河

 杭埠河古称龙舒水、南溪,清代称前河、巴洋河。1949年舒城县人民政府定名为杭埠河,沿用迄今。杭埠河以晓天河为上源,出岳西县境大别山区的猫耳尖(海拔1415米)东麓,东北流,经白果、姚河,至南岳畈左纳龙井河;折东流至晓天镇,右纳双河、黄河;折北流至大河口,左纳救母河;折东北右纳山七河后,于石滩进入龙河口水库库区。库区左纳滑石河等支流来水,右纳乌沙河等支流来水;原中梅镇是山区商贸重镇,排筏上通晓天镇,舟楫下达三河镇入巢湖,1958年建龙河口水库后被淹入库底,拆迁至水库大坝下游重建,名新梅镇,现改名龙河口镇。

丰乐河

 丰乐河位于楠木铁索桥至丰乐桥河段,紧靠公路。河段全长11公里,21个滩口。河道落差小,流速缓,滩连碧波,挥浆拨浪,有惊无险,乐趣横生。两岸或壁立千仞、天开一线,或回峰阔岸、河水清涟,或岸沚汀兰、翔鱼浮鸳,实为游人逐滩戏水、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古老的三河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三水流灌其间而得名。早在战国时期古镇就已具雏形,因为经常有许多水鸟在这里聚集所以在那时又被称为鹊渚、鹊岸;直到明朝才被称为三河。在这三条河流中,主要的河道要数丰乐河和小南河了。镇内,河水缠绕五里长街;镇外,圩堤交错,支津回互;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占尽庐南水乡地利,是安徽著名的鱼米之乡。因为这里交通便利,本地的稻米鱼虾,上游的山货特产,下游的丝绸百货都经过此地集散后流向四面八方,故三河赢得了 装不完的三河和皖中商品走廊等美誉。

 古镇三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历史上是著名的古战场。春秋战国时期,在这里发生过吴、楚之争的鹊岸之战。明末,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利用三河为跳板攻打庐州,在三河缴获双樯巨舟300余艘,并凭借着三河的有利地形建立了水军。清咸丰八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在此歼灭湘军悍将李续宾部及曾国藩胞弟曾国华等共6000余人,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现今还保存有太平军城墙遗址、大捷门等。

 古镇三河水乡如梦,古河如画。水多,河多,行走不方便,所以桥也自然多了起来,仅在小南河上就有三县桥,望月桥,天然桥,人民桥等5座桥梁。这些桥,不但古韵犹存,而且座座桥名都有着不同的传奇故事。就拿望月桥来说吧:望月桥是古镇三河新建的风景桥,是一座拱形踏步单孔石桥。整座桥全是用厚青石铺就,栏杆上皆有青石浮雕。晚上登上这座桥,仰望空中明月,俯瞰水中倒影,会给您诗一般的感受。在众多桥梁中最为著名的还要数三县桥了。或许大家会问为什么会称它为三县桥呢,那是因为这座三县桥是三河古镇现存的古桥中历史最久的一座,横跨小南河上,位于古镇的中心,成为连接肥西、舒城、庐江三县的纽带,所以称三县桥。由于整座桥全是用大料石搭建,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石头大桥。最令人称奇的当数三县桥的建桥工艺了,当年一块块桥石都是用煮熟的糯米加鸡蛋清熬成的浆灌缝牢牢地粘结在一起的呢。

 古镇三河因水得名也因水而闻名。三河水美,水给古镇带来了灵性,但也不断遭受水患之苦。特别是1991年7月11日16时17分,丰乐河水位高达1423米,新圩段大堤溃决,古镇三河遭受灭顶之灾,被特大洪水吞没。在那场震惊全国、震动世界的特大洪水面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援助下,上下一心,军民合力,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6000余人,创造了百年不遇的大水中未淹死一人、饿死一人、病死一人的亘古奇迹。

 现如今到三河旅游,我们不仅可以参观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的旧居,欣赏如画的水乡风光,更能品尝美味的三河美食:三河米饺、油炸烧卖、油炸狮子头等等香脆酥鲜。还有三河虾糊、酥鸭元宝、八宝酥鸡等名菜,酥鸡、酥鸭不仅皮、肉、骨皆可入口,特别好吃!

;

舒城县属于六安市。

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长三角腹地、巢湖之滨,江淮之间、紧邻合肥。是合肥、六安、安庆三市交汇处。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下辖15个镇、6个乡。舒城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全国十三家梁祝文化发祥地之一。

舒城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最高点万佛山海拔1539米,最低处杭埠镇胜合村民组海拔68米。地貌大体分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和水域五种。西南山区峰峦秀丽,林木葱茏。中部丘陵起伏,盛产茶叶桑麻栗果。东北为冲积平原,沃野平畴,沟渠纵横。

舒城县的主要河流:

1、杭埠河

原称龙舒水,又称前河、南溪河。发源于岳西县石关乡同安寨西侧南界岭头,向东流至柳树湾、合平田水、经晓天镇,至毛竹园合巴王河,在龙河口汇乌沙河,过九井寺合龙潭河,经七门山、周瑜城、白马垱、将军垱、迎水庵至肥西县新河口,注入巢湖。舒城县境内长9917千米,流域面积15875平方千米。

2、丰乐河

原称后河,发源于六安县烤炉寨,经东河口、南官亭,入舒城县长冲乡沙院村,至龙嘴合后河,经三河镇至肥西新河口,汇杭埠河水,注入巢湖。全长11745千米。是舒城与六安、肥西县的天然边界线。流域面积2080平方千米。

3、晓天河

发源于岳西县南界岭头。自1958年龙河口水库建成以后,即与杭埠河割断。该河从红石嘴进入舒城县大河乡南岳村,经晓天镇合朱河,至大河沿合天苍水。经小河口乡至山七河镇双桂村碎石滩,注入龙河口水库。舒城县境内全程20千米。整个流域面积5889平方千米。

-舒城县

三河古镇望月阁

位于三河古镇景区内,现国粹楼,为三河古镇博物馆。

三河古民居

三河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白色的马头墙,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

孙立人故居

位于金牛镇旁,金牛山半山腰处,坐北朝南。初建时有百余间房屋,解放后逐渐拆除,现为金牛镇中学校址,留下房屋一幢11间,约250平方米,是孙立人24岁时结婚时住处,木架结构,青砖小瓦,走廊及房内雕梁画栋,为明显的晚清民居建筑风格。

三河民俗博物馆

位于国家4A景区、古镇三河内,由一位私人藏家提供了约2000件藏品。

小南河

南河全长2900多米,两岸以蔚为壮观的徽派建筑为主,古今合壁,自然和谐。

丰乐河

位于楠木铁索桥至丰乐桥河段,紧靠公路。河段全长11公里,21个滩口。

杭埠河

古称龙舒水、南溪,清代称前河、巴洋河。1949年舒城县人民政府定名为杭埠河,沿用迄今。杭埠河以晓天河为上源,出岳西县境大别山区的猫耳尖(海拔1415米)东麓,东北流,经白果、姚河,至南岳畈左纳龙井河;折东流至晓天镇,右纳双河、黄河;折北流至大河口,左纳救母河;折东北右纳山七河后,于石滩进入龙河口水库库区。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

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而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舒城南溪河南岸什么时候征迁

舒城南溪河南岸尚未确定征迁时间。截止2022年11月31日舒城县南溪河南岸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前期摸底调查中,具体征迁项目启动时间以及征迁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