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人物你最欣赏的是谁?
我最喜欢的是为大宋朝廷挺到最后一刻的悲壮文人,文天祥
公元1278年12月,广东海丰北面的五岭坡上,一群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士人被押解上船,他们将被押送到北方遥远的大都。面对呼啸而过的海风,即将北上的众人内心满是悲恸不屈。经过零丁洋时,他们中间有一个人写下了《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下这首诗的人,名叫文天祥。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公元1236年出生于江西吉安,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文天祥是一位貌比潘安玉树临风的大帅哥,就连惜字如金的正史,都不惜笔墨地描写他的外貌:“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文天祥入仕担任了宁海军节度判官。就在这一年,蒙古军队南下,南宋朝廷震动。宋理宗与群臣商量对策时,宦官董宋臣进言迁都一事。此言一出,朝廷百官几乎无人敢表示反对。只有文天祥果断表示反对,并要求诛杀董宋臣。后来在钓鱼城一役中,蒙哥战死,南宋朝廷才暂时得以化险为夷。
作为一名热血士人,文天祥并没有就此放弃进谏,他依旧直指董宋臣的各种罪行,文天祥的劝谏终究石沉大海。他被授予江西提刑,迁尚书左司郎官,离开枢纽的文天祥依旧大声批评昏聩的朝政,并将讽谏的矛头直指当朝宰相贾似道。贾似道的权力远在宦官之上,他马上命谏官弹劾文天祥,文天祥再次被贬。
公元1275年,蒙古军队再一次沿江南下,临安告急。朝廷匆忙中发布告令,号召天下兵马前来救援。当时担任江西赣州知州的文天祥接到诏文,痛哭流涕,立即散尽家财聚集了万余名士兵准备勤王。有朋友对他好言相劝:赶到临安就是羊入虎口,为何不明哲保身?文天祥说:“我知道这个情况,但如今朝廷危及,如果没有一兵一卒去保卫的话,做臣子的何以为臣。因此,我自不量力为国效力,所做之事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能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希望天下有识之士知道之后,能齐心协力共保社稷。”
当年8月,文天祥来到临安,担任平江府知府。10月,蒙古大军进攻常州,文天祥发朱华、尹玉、张全等人前去救援。尽管宋军英勇,但终不敌蒙军,常州很快失守。
蒙古大军攻势猛烈,仅在一年之后便攻陷了临安。面对这种局势,朝廷只好派人前往议和。但此时的南宋朝廷已是一盘散沙:宰相陈宜中早已逃跑,张世杰因为不愿投降也带着赵昰、赵昺二王出走。眼见朝中无人,宋廷只好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与元朝丞相伯颜议和。元相伯颜,将文天祥扣下。
他扣押的想法是元军虽然占领了临安,但还有许多地方未攻克。伯颜便希望利用文天祥,劝这些人投降,但文天祥毅然拒绝。伯颜将他押往大都,行至镇江时趁着守军不备,文天祥得以逃脱。
几经波折,文天祥终于到达福州,拥立赵昰为帝。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不久之后,因与张世杰等人政见不和,他以同都督的职位继续带领军民在福建、江西等地抗击元军。
公元1277年,元军攻汀州,文天祥从漳州出发,移驻梅州等地、并攻入江西。这次反击,他在江西南部大败元军,并成功收复了十四个州县。此时,元军主力大举围攻文天祥所在的兴国大营。宋军大败,妻儿被掳走的文天祥也只好撤退到循州。
次年,宋端宗去世,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拥立赵昺为帝,移兵崖山。文天祥则移兵潮阳,以作为崖山的支援。12月,元军进攻潮阳,文天祥向广东海丰一带撤退。途径五岭坡时遭遇元军包围,文天祥在突围的过程中再次被俘。
公元1279年,元军在张弘范的带领之下进攻崖山。被俘的文天祥在元军的战船上目睹了南宋的灭亡,他内心的悲苦可想而知。
文天祥被押解北上,深秋季节途经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他挥笔写下了沉郁苍凉泣血千古的《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对于文天祥,忽必烈有意延揽,甚至允诺让文天祥为相,也体现了难得的耐心。他在大都被关押三年,三年多的时间元朝使用了各种招降手段。
平章政事阿合马、丞相孛罗先后都来劝降文天祥,但均遭到拒绝。在于孛罗的对话中,孛罗问文天祥明知宋朝将亡,为何还要坚持。文天祥说:“一个人对待国家,就像对待父亲一样,明知父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但能眼铮铮的看着父亲死去,不给他服药吗?这无非是尽心而已。救不了,那只能怪天命了。”孛罗听了之后,黯然离去。
忽必烈让南宋投降的人员前来劝降,无一例外,全都碰了壁。就连投降的皇帝来劝降,文天祥也只是对他说了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陛下,请回吧。”
文天祥被关进了环境恶劣暗无天日的监狱里,他在狱中完成了流传千古的《正气歌》。
1282年11月,元朝廷得到消息有人起事,要救文天祥。他们一方面将赵宋宗室转移,另一方面由忽必烈亲自出马,最后一次劝降文天祥。面对忽必烈,文天祥毫不屈服,他说忠臣不事二主,现在自己的愿望是只求一死。
公元1283年的1月9日,时值隆冬,这一天寒风凛冽,元大都的街上站满了人群。
文天祥从容走向刑场。
刑场设在柴市口,文天祥被押解至刑场,由于在阴暗的牢房中被关押太久,他已经分不清方向,便问左右执事的人说:“哪边是南方?”旁边的人指了方位,文天祥便向着南方拜了又拜,并说“臣报国到这里了!”言毕,慷慨就义。
这一年,文天祥47岁。
1、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1、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 对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作为五年级学生的我们可不陌生,谁能大声、骄傲地告诉我们大家这四大发明是什么?
二、交流话题
这是我们五千年历史的辉煌,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今天,我们将走近它们,一起来聊一聊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我知道很多同学通过阅读各种资料对四大发明都有了解,谁能带我们先去认识认识?
(随着学生的交流,切换到以下任一知识点)
(一)造纸术
是啊,我们每天用的课本、经常看的课外书,以及书店里各式各类的图书、报刊杂志,可都离不开纸张。
1、请你自读课文第4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交流:
(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
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
(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前人的造纸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普通的材料来造纸,并不断改进造纸技术,使纸的质量得到提高并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
(造纸术由我国最早发明,并很快传到其他国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也因此成为纸的发源地。)
(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注:蔡伦改进了造纸)
(二)印刷术
1、仅仅发明了纸张,我们知道还不能大量地传播各种知识,因此,古代的人们受印章和碑刻的启发,发明了——
(印刷术)
2、那么,你知道有关印刷术的知识吗?
3、同学们都知道雕版印刷。那你还知道比雕版印刷更先进的印刷术吗?
(活字印刷术)
4、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雕版印刷术与活字印刷术。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活字应刷术比雕版印刷术有很大的优越性,并且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印刷术近来又有什么变化吗?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5、那么你知道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多少年吗?知道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吗?
(北宋公元1041-1048,毕升)
请你看课本人物插图,并永远记住这位曾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的中国人。
(三)指南针
1、印刷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文明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受到许多限制,比如两块大陆之间的交流在很早以前使不可能的,因为两块大陆之间的交流需要漂洋过海。在人类实现漂洋过海的历程中,中国人的又一项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知道这项发明是什么吗?(指南针)
2、你知道有关指南针的发展历史吗?
(交流指南针的发展历史、应用以及这项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教师小结:同学们讲述得很好。可以看出大家在讲述的时候很自豪。确实如此,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欧洲各国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大陆,完成环球航行,指南针都是他们航海中不可缺少的“眼睛”。这是我们中国人给了航海家们一双明亮的眼睛。就是这双眼睛让航海家们看清了来去的路,为人类开辟出海上的航线,使两块大陆之间交流的梦想得以实现。我们能不为聪明智慧的先民而感到自豪吗?
(四)火药
1、值得我们自豪的事情还有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放映与火药有关的内容,包括火药在生产、生活以及军事上的应用情况)2、这些内容都与火药有关。你们知道有关火药产生、发展的历史吗?
学生交流:利用手中组织好的资料讲述有关火药的产生、发展情况。
(早在秦汗时期,人民用硫磺、硝石、木炭等原料炼丹,在偶然发生的爆炸中得到启发,再经不断地探索实践,逐渐掌握了火药的配方。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火药发明后不久就被应用于军事,出现了用火药制成的、被称为“飞火”的火炮类武器。当然,火药也应用于生产劳动,在开山、挖河、筑路等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很好!刚才的同学告诉我们,火药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在各个领域里的应用同样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也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三、拓展延伸
1、从刚才自己的学习和与同学的交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现在心里想说的话。 (交流时注意:一项发明一项发明地说,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照片等材料,这样可以更直观。)
2、你知道我国古代还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吗?
四、小结话题
1、学了今天的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2、小结:是啊,我们祖国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古代的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有那么多伟大的发明,这些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真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1、从四大发明说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一条运河。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京杭大运河的资料,包括照片、文字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民族文化,最具说服力的便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们分别是什么?分别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你能完成这张表格吗?
四大发明 发明人 发明年代
二、走近“京杭大运河”
1、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令我们自豪的不仅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还有什么?(学生畅说)
2、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由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的财富,也有许多自然形成的著名风景,如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安徽黄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等,还有我们孕育炎黄子孙的长江黄河等等。对了,说到长江黄河,我们知道河流一般都是自然形成的,那你知道有人工开凿的河流吗?(指生说)很多同学都摇着头,是啊,河流那么长,怎么可能人工开凿啊?事实上,我们中国就有这么一条凿出来的河。它就是——京杭大运河。(出示)它还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呢!
3、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运河呢?
(因为这条河是为了运送货物才动用了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开凿的。运河也就是凿来运送货物的河。)
看图,你知道京杭大运河的“京”、“杭”指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从北京,经过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几个地区,最后才到浙江的杭州,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与钱塘江连在了一起,成为可以航行很大很大船只的运河)
你知道京杭大运河是什么时候开凿的?
(指生说)
开凿京杭大运河分为三次:第一次是2000多年前的战国,吴王派人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入淮河,运河当时叫邗沟;第二次是1000多年前,隋炀帝花了6年的时间派了大量的民工完成的,以洛阳为中心,连接着南北的大运河。最后一次是元朝时,那时候花了差不多10年的时间把大运河的弯道改直,大运河就比以前短了很多。大运河今天是我国南北交通的主要水上航道,它的作用可大着呢!
5、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航道。(录像)
比较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和京杭大运河
运河不仅我国有,远在古代的埃及和巴拿马,也分别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两条运河。出示,你知道这两条运河分别是哪个国家在什么时候开凿的?全长多少?
国名 运河名 长度 开凿年代
埃及 苏伊士运河 166千米 1869-1879
巴拿马 巴拿马运河 813千米 1904-1914
中国 京杭大运河 2700多千米 战国、隋朝、元朝
举例巴拿马运河讲解(课件)
通过比较,你想说些什么?
(指生说)
四、拓展小结
1、请自读课文第9页,你能说说下列发明创造的小故事吗?
2、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一些或小故事?能展示给大家吗?
学生交流汇报
听了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畅说)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一项项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了解和认识中国人民的这些历史功绩,我们深深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包拯、志存高远——陈胜,精忠报国——岳飞,大义凛然——徐会云,英勇无畏视死如归——李大钊。
1、包拯:
宋朝时期国家富裕,皇亲国戚自然成为收刮民脂民膏的恶人,只不过包拯的出现拯救了被欺压的百姓,包拯的仗义直言让皇帝都拿他没有办法,皇帝宠爱的妃子父亲没有本事占据高位,被包拯告的罢了官,仁宗想要弥补派他去另外的官职被包拯阻止。
对抗之后仁宗没有办法,只能听包拯的方法。包拯是宋朝官场的顶级人物,也是五千年历史中铁面无私的代表。
2、李大钊: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不幸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人的高贵品质。
1927年4月28日上午,反革命法庭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匆匆开庭宣判了李大钊等二十位革命者的死刑。当日下午秘密执行前,李大钊同志在绞刑架下,一如平日,从容不迫地发表了最后--次演说。
他面对刽子手们,严正地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3、岳飞: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岳母问:“你怕痛吗?”
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4、陈胜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胜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意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5、徐会云:
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的隆隆炮火声中,有一位年仅37岁的***员,大义凛然被敌人残酷杀害。他,终未能看到太原解放。他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在敌人魔窟中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并为之献出宝贵生命的原太原市党组织负责人徐会云。
宋朝汉景帝是谁?
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窦漪(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崩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安葬于阳陵。按周代的《谥法解》,“景”是美谥:“由义而济(获得成功)曰景”,“耆(通“嗜”)意大虑(喜欢深思熟虑,善于充分谋划)曰景”,“布义行刚(传播仁义,品德坚强)曰景”。虽有谄媚溢美之意,但还是从几个侧面反映了景帝政治及其性格特征。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诸侯王: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汉景帝平七王战争经过示意图
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文帝时,吴世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世子砸死。太子因为一盘棋竟然打死了自己的嫡长子,而且一点没有道歉的意思,这使刘濞大为恼火。当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和好的意思,反而更加骄横。
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反迹也越发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他给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晁错的父亲得知此消息,立即大骂晁错不孝,并与其断绝父子关系。在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家的远见。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前三年(前154年),以卖官等各种无理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内心却摇摆不定,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腰斩晁错于东市,并残酷地诛其九族。虽然晁错一片忠心,但削藩的方法毕竟不能使诸侯服气。这样削藩只能使问题进一步激化,并且给了七国一个发兵的理由。汉景帝
景帝诛晁错,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景帝后悔莫及,于是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周亚夫率汉军很快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到盟友东瓯国,被东瓯王所杀。
七国之乱是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一次关键性的战争,仅仅三个月就胜负分明。汉廷为何速胜叛军为何速败其答案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0:
臣心、军心、民心的向背。汉朝建立以来,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日渐好转,所以臣民拥戴汉室。如平民赵涉向周亚夫建议:汉军经蓝田出武关,即可迅速控制洛阳军械库,又可避开吴楚伏兵,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相反,吴楚等七国为了各自的私利,驱使百姓,挑起战火,犯上作乱,破坏安定,再加上勾结匈奴,更为广大人民所厌恶,所以遭到国内从上到下的反对。
包拯(999—1062),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皇祐二年(1050年),包拯升任天章馈待制,担任了谏官的职务。一上任,包拯就以唐代著名谏官魏徵为师,精心选定魏徵的三篇奏议,用蝇头小楷抄写了一遍,呈奏宋仁宗,希望皇帝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包拯在做谏官时,对朝政发表许多意见,让皇帝在许多重大的决策中避免了严重的失误。包拯对于自己的这一段经历曾做过十六字的总结:「披肝沥胆,冒犯威严,不知忌讳,不避怨仇」。
程门立雪:杨时
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人。小的时候就异常聪颖,善写文章。年纪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睡醒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德性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宋朝的人物你最欣赏的是谁?
本文2023-10-24 23:06: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