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4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8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1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1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2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2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1 关于保护河的名言,诗句,急 谢谢来回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白曰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览百川之洪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潜昆仑之峻极兮,出积石之嵯峨。 登龙门而南游兮,拂华阴于曲阿。
凌砥柱而激湍兮,逾洛汭而扬波。 体委蛇于后土兮,配灵汉于苍穹。
贯中夏之能甸兮,经朔北之遐荒。 历二周之北境兮,流三晋之南乡。
秦自西而启壤兮,齐据东而画疆。 殷徒涉而永固,卫迁济而遂疆。
赵决流而却魏,嬴引沟而灭梁。 思显卉之攸叹,何水德之难量。
关于黄河的诗词歌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黄河,它们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曰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曰圆。
(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
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黄河船工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上,漂泊在木船上。他们对黄河了如指掌,把船只视为家珍。
在与黄河风浪搏斗的生活实践中,船工们创作出了丰富多采、独具特色的黄河号子。声声号子,抒发了船工们复杂的感情,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忧、怨、悲、欢。
黄河船工号子,伴随着船工的劳动,是船民生活的旋律。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九首》诗中的第一首中的前两句。后两句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曰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曰圆。
(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
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曰落西海。
(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东坡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洲词》王之涣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黄河二首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
2 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诗词有哪些1)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2)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3)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4)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5)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农业、工业、城市的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6)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7)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当大地没有了绿,
当河流没有了水,
当小鸟没有了家,
当花朵全都枯萎……
我们会不会感到羞愧!
是谁的心灵麻木不仁,
是谁的手让灾难发威。
人啊人,不要为了蝇头小利,
向私欲下跪。
你看,树已被砍光,
沙尘暴让天空伤痛流泪;
你瞧,溪边泛滥的污水,
让自由的小鱼失去了生命的尊贵;
你闻,空气中弥漫着臭味,
它正在侵害着我们健康的肺……
多少回无节制的索取,
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植被。
多少次疯狂的贪婪,
让我们的家园面临被摧毁。
3 有那些诗句里面描写河水的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1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9、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2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21、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22、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唐·李白) 23、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2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25、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 26、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耽恋免费资源站27、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宋·苏轼) 28、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29、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30、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 (唐·李白) 3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32、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33、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34、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35、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36、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37、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3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39、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4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4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 42、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43、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44、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唐·李白) 45、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4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47、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48、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49、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唐·白居易)50、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5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52、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53、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5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5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5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2626638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呤》 5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58、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59、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60、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6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6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6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64、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6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6、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6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6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69、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 7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71、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7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7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74、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7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7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4这个应该没有。
只是与河水有关行吗?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头人。
4、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5 关于保护水句子有哪些水
水,你是地球的血液。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水,你是地球的命脉,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人类。
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从狭义上来说是指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淡水量。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6 关于写保护水的名言1、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节约水源,保护环境,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2、保护水资源,生命真永远。
3、人体的70%是水,你污染的水早晚也会污染你,把纯净的水留给下一代吧!
4、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1、节约用水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2、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
3、大力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责任。
5、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
6、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7、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8、坚持把节约用水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9、节约用水、造福人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10、依法管水,科学用水,自觉节水。
11、强化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节约和保护城市水资源。
12、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
13、保护水资源,促进西部大开发;节约每滴水,共同创建节水城。
14、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5、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
16、珍惜水就是珍惜您的生命。
17、请珍惜每一滴水。
18、世界缺水、中国缺水、城市缺水,请节约用水。
19、浪费用水可耻,节约用水光荣。
20、水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
21、节约用水,重在合理用水,科学用水。
7 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诗词有哪些1)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2)为了人类和您自身的生命,请珍惜每一滴水! (3)树立人人珍惜水,人人节约水的良好风尚! (4)认真贯彻“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的方针! (5)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农业、工业、城市的活动,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6)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7)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当大地没有了绿, 当河流没有了水, 当小鸟没有了家, 当花朵全都枯萎…… 我们会不会感到羞愧! 是谁的心灵麻木不仁, 是谁的手让灾难发威。
人啊人,不要为了蝇头小利, 向私欲下跪。 你看,树已被砍光, 沙尘暴让天空伤痛流泪; 你瞧,溪边泛滥的污水, 让自由的小鱼失去了生命的尊贵; 你闻,空气中弥漫着臭味, 它正在侵害着我们健康的肺…… 多少回无节制的索取, 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植被。
多少次疯狂的贪婪, 让我们的家园面临被摧毁。
1 关于保护环境的文言文有哪些
1,天地本为一体,气息融通,物物相谐,故有凌云飞练,千里长河,百里山林,旖旎风光,百兽灵动,光华四射,雨雪合时,众之美者,咸聚也!
2,人者,天地之所化。若反于道,坏己之境,必自灭亡也。唯有念长远之道,方可保万世之福祉也。
3,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7,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
8,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9,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
释义: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长得无比茂盛,而豆苗却伶仃得可怜。
1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释义: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遇到故人。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释义: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释义: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4,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释义: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1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
释义:田野里的小路也跟云一样黑沉沉的,只有江里的船上灯火是明的 喜的是雨意之浓,
2 关于环保的诗词或文言文,不要太长了,10句左右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3 关于环保的古文句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翻译: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4 关于环保的古文500字种树郭橐驼传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5 关于环保的古文500字种树郭橐驼传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6 关于环保的诗词或文言文,不要太长了,10句左右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
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
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
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
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7 替我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议论型文言文
天地本为一体,气息融通,物物相谐,故有凌云飞练,千里长河,百里山林,旖旎风光,百兽灵动,光华四射,雨雪合时,众之美者,咸聚也!
然,愚顽之徒,以私心毒念,毁我河山,坏我林泉,猎我百兽,浊我百物,水土不保,人灵不复,灾难频仍,天神共怒,地狱人间。今北方久熰,瀵氿甃眢,坌土坲坲,焘天幠日。土石皴崩,罅可容人。南疆霶霈,洚水肆虐,当此之滈,茅舍皆溃。斵楩焚樟,化岵为屺,睇眄之下,千山尽屼,万水皆浊。贫地徕贾,以丰其赀,玈气烰烰,上撼瑶池,下污土石。千丈方圆,莱菔不生,九天之上,星河不见。
呜呼!漫山设棙,遍地尽罘,河海黟然,浊水仍倾,翕吸沴气,终日涽涽。天不复蓝,水不复清。未有乌云,天何暝暝?值此之时,赤乌既出,焜耀不复。鸟飞不还,狉狉鲜见。闤闠所趋,不可恈恈,当思子孙后代,其后可续。然行之效,则居庙堂者当思之,媕娿之徒,弃不婟嫪,国之大蠹,除而必究。
人者,天地之所化。若反于道,坏己之境,必自灭亡也。唯有念长远之道,方可保万世之福祉也。
1 关于环保的古文句子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翻译: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与鱼鳖之类的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2 求人与自然环境相关的文言文语句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②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y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耀(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希望能帮到你,如有疑问,请追问,
谢谢采纳,(^__^) 嘻嘻
3 关于保护环境的文言文有哪些1,天地本为一体,气息融通,物物相谐,故有凌云飞练,千里长河,百里山林,旖旎风光,百兽灵动,光华四射,雨雪合时,众之美者,咸聚也!
2,人者,天地之所化。若反于道,坏己之境,必自灭亡也。唯有念长远之道,方可保万世之福祉也。
3,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7,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
8,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9,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
释义: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长得无比茂盛,而豆苗却伶仃得可怜。
1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释义: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遇到故人。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释义: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释义: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4,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释义: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1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
释义:田野里的小路也跟云一样黑沉沉的,只有江里的船上灯火是明的 喜的是雨意之浓,
1 关于保护环境的文言文有哪些
1,天地本为一体,气息融通,物物相谐,故有凌云飞练,千里长河,百里山林,旖旎风光,百兽灵动,光华四射,雨雪合时,众之美者,咸聚也!
2,人者,天地之所化。若反于道,坏己之境,必自灭亡也。唯有念长远之道,方可保万世之福祉也。
3,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4,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5,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6,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 ——惠特曼
7,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服从自然 ——埃斯库曼斯
8,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美 ——诺曼·卡曾斯
9,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
释义: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长得无比茂盛,而豆苗却伶仃得可怜。
1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
释义: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遇到故人。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释义: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1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释义: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山上白云飘浮的地方,隐约看见几户人家。我所以停车不走,是因为喜欢夕阳映照下的枫林,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4,榆柳荫后园,桃李罗堂前。——陶渊明
释义: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15,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
释义:田野里的小路也跟云一样黑沉沉的,只有江里的船上灯火是明的 喜的是雨意之浓,
2 保护环境的神话文言文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 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鰌鱣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圣王之用也∶上察於天,下错於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荀子》《王制》篇第九 很环保^^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
还是环保^^
以春日至始,数四十六日,春尽而夏始,天子服黄而静处,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发号出令曰:「毋聚大众,毋行大火,毋断大木,诛大臣,毋斩大山,毋戮大衍,灭三大而国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
《管子》轻重己第八十五
是月也。继长增高。毋有坏堕。毋起土功。毋发大众。毋伐大树。起土功发大众皆妨蚕农之事伐树则伤条达之气
3 关于环保的诗词或文言文,不要太长了,10句左右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4 急求:环保或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古文句子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当现代人大梦初醒而着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殊不知,古人自茹毛饮血的穴居时代走出、跨进文明社会的那一刻起,就重视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我们从古人立法中就可见一斑。
据《周记》记载,周代就设立“山虞”掌管森林,“司空”掌管城廓,职方氏、土方氏、庶氏等分别掌管灭害虫、除杂草等事宜。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代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法令虽然有点严苛,但可以看出古人对蓄意破坏生产资料和生存环境者是非常痛恨的。
《孟子梁惠王上》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进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生无憾,王道之始也。”孟轲巧地把环境保护上升到称王称霸的高度,不由梁惠王不怦然心动。多年后的现代人却不惜竭泽而渔,大面积砍伐山林。《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就是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思想,告诫人们要正确处理好“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不要逆“天”而行。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三》中指出,“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王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之。”正是基于以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自然的充分尊重,古人才对自然环境和人口聚居的局部环境予以立法,禁止污染。《韩非子内储说上》载:“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商鞅在秦国实行法治,也曾制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的法律,如果这条法律在今天仍行之有效,相信你我都不会再生活在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了。
秦朝《田律》明确规定:“每年从春季二月起,不准进山伐林木;不准进山采樵;烧草木灰;不准诱捕幼兽、幼鸟;不准毒杀鱼鳖。”以上禁令,至七月才得解除。其中,不准进山烧草木灰,对防止森林火灾,仍行之有效。
唐朝《唐律杂律》载:“诸部内,有旱、涝、霜、雹、虫、蝗为害之处,主司应言而不言,及妄言者,杖七十。”“诸部内田畴荒芜者,以十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罪止徒一年。户主犯者,亦计所在荒、芜,五分论,一分笞三十,一分加一等。”“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毁害人家,漂失财物者,坐赃论,减五等……”“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其穿垣出秽者杖六十”“诸弃毁官私器物及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
在后来的宋朝乃至清朝的《大清律》,也都对环境作了明确的立法。所有这些,对走向依法治国的当代人来说,仍不失借鉴意义。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朋党论欧阳修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12C 13C 14 (1)(4分)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
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克服困难。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
(大意2分,落实“益”“济”各1分) (2)(4分)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大意2分,落实 “道”“谀”各1分) 15 (5分)文章开篇指出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提出观点;接着对比分析了“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差异,然后举例阐述了用君子之真朋则国兴、用小人之伪朋则国亡的观点;最后意味深长地点明写作的意图。
解析 1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厌,通“餍”,满足。
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C项两个“以”为介词,表因果,可译为“因”。
A项第一个“其”代词,可译为“这”,第二个“其”表推断的语气副词,可译为“大概”。B项第一个“则”连词,可译为“却”,第二个“则”,副词,可译为“就是”。
D项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
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
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
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大概君子与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臣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爱所贪的是薪俸钱财。
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护。所以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
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
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前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
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
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
他们互相推举,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
《尚书》上说:“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
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
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
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
6 关于环保的诗词或文言文,不要太长了,10句左右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
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
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
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
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7 关于环保的古文500字种树郭橐驼传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中国古籍中100句最经典语录
本文2023-10-24 23:56: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