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级中药士考点: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1收藏

2017年初级中药士考点: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第1张

 卫生资格考试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年初级中药士考点: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泽泻又叫水泻,芒芋,泽泻的功效是利水渗湿,泄热通淋,泽泻的作用是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遗精,泽泻用药禁忌是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泽泻。

 基本概述药名:泽泻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孙。

 性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肾经;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药材基源: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

  炮制方法

 1、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2、盐麸制:取泽泻片,用盐匀润湿,晒干,再加入蜜制麸皮,按麸炒制法炮制,每泽泻500kg,用盐6kg;用麦麸60kg水适量。

 3、酒制:在100度热锅中加泽泻片,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泽泻100kg,用酒5kg 4、麸制:取麸皮,撒入锅内,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拌炒至**,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泽泻片100kg,用麸皮10kg 5、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

 功效与作用

 1、《本经》记载:泽泻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2、李杲 记载:泽泻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3、《圣济总录》泽泻汤 记载:泽泻治五种腰痛:泽泻半两,桂(去粗皮)三分,白术、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一两,牛膝(酒浸,切,焙)、干姜(炮)各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三分。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4、泽泻治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5、《金匮要略》记载:泽泻泻水湿,行痰饮,常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配白术同用,如泽泻汤。

 6、《经验方》记载:泽泻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7、《纲目》三白散 记载:泽泻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

 8、《外科正宗》记载:泽泻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五钱。水煎服。

 9、《别录》记载:泽泻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10、《医学启源》记载:泽泻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 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11、《素问》记载:泽泻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12、《本经》记载:泽泻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13、《丹溪心法》记载:泽泻能利小便而实大便,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与厚朴、苍术、陈皮配用,如胃苓汤。

 14、《圣惠方》泽泻散 记载:泽泻治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泽泻一两,牡丹三分,桂心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榆白皮三分(锉),白术三分,赤茯苓一两,木通一两(锉)。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15、《伤寒论》记载:泽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泽泻淡渗,其利水作用较强,治疗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常和茯苓、猪苓、桂枝配用,如五苓散。

 16、《妇人良方》泽泻散 记载:泽泻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

 17、《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散 记载:泽泻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煎服三钱,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

 18、《宣明论方》泽泻散 记载:泽泻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

 19、《日华子本草》记载:泽泻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孪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20、泽泻治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21、《金匮要略》泽泻汤 记载:泽泻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

 22、《纲目》记载:泽泻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23、《圣济总录》泽泻散 记载:泽泻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

 24、《药性论》记载:泽泻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25、《小儿药证直诀》记载:泽泻治淋证,遗精:泽泻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故用治湿热淋证,常与木通、车前子等药同用;对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则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26、《千金方》记载:泽泻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两,滑石三钱。水煎服。

食用方法泽泻茶材料: 泽泻10g、花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利尿,降压。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呕吐;痰饮;脚气;淋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耳积液。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粥材料:泽泻粉1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粳米加水500毫升,煮粥。待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用文火稍煮数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3天为一疗程。不宜久食,可间断食用。

 功效: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适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下焦湿热带下、小便淋涩等。

 粥义解说:泽泻,又名建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

 中医认为,泽泻性味甘、淡、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本品甘淡渗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为水湿症常用,且本品性寒,能泄膀胱及肾热,治疗遗精,淋症等。《本草纲目》言其‘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和氯化物的排出,对血中胆固醇含量有轻度抑制作用,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此外,还有降压、降糖作用。因此,煮粥服食,除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外,对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脂肪肝等,也有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大便秘结者不宜选用。

 来源:民间方

 泽泻菖蒲茶材料:泽泻5g、石菖蒲3g、茯铃3g、花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除湿通窍。

 主治:中耳积液。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健腰茶材料:泽泻5g、茯苓3g、杜仲3g、牛膝3g、干姜3g、花茶5g用法:用400ml水煎煮泽泻、茯苓、杜仲、牛膝、干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钟后饮用。

 功效:除湿强腰。

 主治:腰痛;水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鸡骨草泽泻小豆汤材料:赤小豆80克,猪肉(瘦)120克、陈皮5克,鸡骨草80克,泽泻20克、盐3克做法:1、鸡骨草,泽泻和赤小豆浸透洗净,滴干。

 2、陈皮,蜜枣和瘦猪肉用水洗净。

 3、加水入瓦煲内,煲至水滚。

 4、放入全部材料,用中火煲3小时。

 5、加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1、此汤有清利湿热,利尿退黄的作用。

 2、在肝炎流行期间,或曾与患者接触,饮用此汤,对预防患上肝炎症病,有一定作用。

 3、如患上了肝炎病症,周身俱黄,倦怠乏力,无胃口,小便黄赤,可煲此汤作膳作食疗。

 4、身体虚弱的人不宜多饮用。

用药禁忌

 1、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泽泻。

 2、《医学入门》记载: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泽泻。

 3、《本草经疏》记载: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4、《本草经集注》记载:泽泻畏海蛤、文蛤。

 5、《别录》记载:扁鹊云,泽泻多服病人眼。

 6、《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记载:泽泻全株有毒,以地下根头为甚。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能引起麻痹。解救方法:口服或胃管注入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1:1000-l:1500高锰酸钾溶液,05%鞣酸溶液。或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300-500ml高位灌肠。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感受湿热之邪是肾病发病的直接导火索,更为重要的是,在肾

病过程中,感染湿热之邪或湿热之邪缠绵不去,常常是病情反复和迁延不愈的主要原因。

一、湿热证形成的原因

从传统的中医病因学来讲,湿热证的形成原因,不外乎有外感和内生两个方面。但更

进一步分析其成因,则可发现无论是外感所致还是内伤所为,其中湿邪的存在是最终酿成湿

热之证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因为就外感之邪来说,不仅湿热相合侵入机体才能形成湿热

之证,而且即使是单纯的湿邪入侵日久化热亦可成湿热之证。内生湿热证的形成也是先有湿

邪,然后或郁久化热,或与外感火热相抟而成湿热之证。可见有湿才能形成湿热,只是形成

的速度有急有缓,没有湿邪存在的前提条件,单纯的热邪终不能酿成湿热,外感、内伤都是

如此。明白了上述医理,我们再来谈肾脏病过程中湿热证之所以普遍存在的原因。

我们知道,肾虚是肾脏病形成的病理基础,而肾虚所造成的继发病理改变首当其冲者

则是水液运化的失常,况且这种水液代谢失常将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持续存在。既然水湿之邪

普遍存在,那么它就极有可能郁而化热、演变成为湿热之证 ,或者与外感火热之邪,内生

热毒相合而为湿热之证,或内外相引,感受湿热疫毒,正如薜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

聚,客邪再至、内伤相引,故病湿热,此先有内伤,再感客邪。”这种先有湿邪为患,然而

外邪入侵所致的湿热证在肾脏病中较为常见。在肾脏病过程中水湿之邪的普遍存在是容易理

解的,但水湿之邪最终演变成湿热之证,毕竟还需要热邪的加盟,在这里我们正想说明,肾

脏病中,热邪的来源,首先是外感热毒,其次为阴亏阳亢之脏腑之火。其实脏腑之火的形成,

固然有其阴阳双方自身的偏胜偏衰,但如果医者用药又偏于辛燥,则对火热的形成无异于火

上浇油。至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在临床长期大剂量运用类固醇药物的患者,几乎都会出现面

红体肿、头胀头痛、心悸失眠、心烦热多汗、怕热、咽干而痛、流脓涕、疮疖发作、大便粘

滞、小便短赤、舌尖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典型的湿热证表现。其原因恐怕是类固醇药物

类似于中药之纯阳之品,其性辛燥而大热,长期运用,可致阴液耗伤,水火共济失调,阳气

亢奋而化为火热之毒,再与遍地存在的水湿之邪相合,湿热证自然就形成了。不但药物之偏

性能促使湿热证的形成,就是饮食之偏也是肾脏中常能见到的湿热生成因素,如辛辣、腥膻、

过咸之品皆可使患者出现咽痛、脘腹胀满甚至会出现尿急、尿痛之证,其理大概与辛燥药药

之害一致。

总而言之,在肾脏病过程中,由于水湿之邪的普遍而持久的存在,湿热证的形成就有

了基础,而湿热证的长期顽固地存在,严重影响了肾脏的康复,因而湿热证是肾脏病过程继

发的重要病理改变。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肾脏病过程中湿热证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

同,部位各异而已,而对这种状况,著名专家刘宝厚教授就曾发出过“湿热不除,蛋白难消”

的感概,有人甚至还认为没有湿热,就没有肾病,可见湿热证在肾病中的重要性。

二、湿热证的临床特点

湿热合邪所形成的湿热证不仅具有湿和热所具有的双重致病特点,同时还具有湿热合

邪的特殊性。从热来说,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甚,火热为患,多表现为亢盛炎上的性质。

火热致病发病急、变化快,临床上往往呈现一派炽热、躁烦的证候。就湿而言,其性潮湿、

粘滞、重浊、重着,故临床症状多以粘腻浊滞为特征;再从湿热相合来看,乃是湿中蕴热,

如油入而,氤氲不散,形成所谓无形之热蒸动有形之湿之势,湿热胶着,粘滞难化。由于“热

遇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因而形成恶性循环。肾脏病湿热证患者病情常反复多变,迁

延日久,缠绵难愈,无不是由湿热致病的临床特征所决定的。

其实,湿热证只所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关键还在于人们对湿热证治疗上存在的困

难。湿热征的治疗,其基本原则虽为清热利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很难速见成效。这大

概是因为湿热相合,治湿有碍清热,治热有碍化湿。盖清热多用苦寒,不利湿之温化;祛湿

常用温燥,不利热之清除。因此在治疗湿热的选才用药上,往往是温清两难,互相掣肘;更

何况湿热证尚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之分,其轻重缓急、寒热温凉之度,难以恰

到好处。另外,肾脏病湿热证的产生,是以肾虚为基础的,所以肾脏病中的湿热证并非是单

纯实证表现,而是虚实错杂之证,如果再把扶正固本的因素考虑进去,则治疗用药的难度就

可想而知了。

三、湿热证的实质内涵

从湿热证所表现的头晕脑胀,口干而痛、脘腹胀满、小便淋沥不尽或尿频、尿急、尿

痛,大便粘滞不爽,皮肤疮疖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临床症状体征来看,湿热证确与现代

医学之所谓的感染有密切联系。别的不说,单就从尿路感染来看,如果属下尿路感染而仅表

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者,则中医辨证当属膀胱湿热;若在尿频、尿急、尿痛的同时,也出

现往来寒热、口苦者,则应辨证为肝胆湿热。实验研究亦表明,治疗膀胱湿热证和肝胆湿热

证的八正散和龙胆泻肝汤均具有明显的抗炎效应,特别是八正散能够显著抑制尿道致病性大

肠杆菌P 菌毛的表达,或使P 菌毛表达异常,从而大大降低了其在人尿道上皮细胞上粘附的

能力。至于皮肤的疮疡、疖肿,则是非常明显的毛囊感染了。可见湿热证与感染的关系是不

会有人质疑的。出现上述症状,一般在临床采用西药抗炎治疗也是有效的。但从事肾脏病临

床研究的人们都能体会到,在很多情况下,中医辨证虽属湿热之证,却并未能发现有明显的

感染病灶存在,如口苦咽燥、咽部暗红、舌苔黄腻、脘闷纳呆、小便短赤或余沥不尽等,中

医则常常称其为湿热未尽,而西医可能就属隐性感染或亚感染状态了,此时抗感治疗则弊大

于利,或者是有害无益了。可见湿热之证的实质不单指显现的感染,也包括隐性感染或亚感

染,或感染迁延期,甚至于感染后的病理损伤状态等等。

更进一步去分析湿热的实质内涵,我们还会发现,湿热所表现的还不仅仅是在肾脏病

过程中继发的各种感染征象,更重要的是,湿热证的显现与退却,标志着由感染所诱发的免

疫反应的进行与缓解,由于免疫反应是肾脏病的根源,而一切显现的和隐匿的感染,都将成

为免疫反应的导火索,或者称之为启动因子。换一个角度讲,前面已经反复讲述过因肾脏功

能失调而产生的湿邪是湿热证形成的前题,那么湿邪的实质是什么?有人用组织胺电游子透

入试验和出入液量的变化观察,发现利湿类中药的作用机理除了能促使水湿的排除外,更重

要的是能改变机体对组胺的反应性,已知组胺是变态反应的炎症因子,可见湿邪的存在即昭

示了免疫反应的不断进行,许多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命名也与湿有关,如湿疹、风湿、类风湿

等。由于变态反应的不断进行(湿邪形成)使得机体的免疫功能愈加低下,因而使机体反复

感染(热邪产生),而感染(热邪)又诱发了变态反应(湿邪形成),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湿

热互结,缠绵不去,则正好说明了这一病理特征。为什么说湿热证是肾脏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没有湿热就没有肾脏病,其根源就在于此。由感染所导致的免疫反应的表象就是湿热之证。

由此可见,感染之象显著的湿热之证则属感染对免疫反应的启动阶段和效应时期,而在病理

损伤形成之后,临床多表现为湿热未尽的隐性感染状态。研究表明,清热利湿药能增强抗感

染免疫能力,清除抗原,抑制抗体形成,从而达到抑制变态反应。如龙胆泻肝汤即能增强非

特异性免疫,调节免疫反应,显著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对异物的吞噬能力。

四、历代医家对肾脏病湿热证的论述

肾脏病外症表现主要是浮肿和尿的异常,所以历代医家有关类似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水

肿”、“溺血”范畴。《素问·厥气论》谓:“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金匮要略》也有“热

在下焦则尿血”的记载,《诸病源候论》所谓“身体虚肿,喘而上气,小便黄涩,”即是因虚

致水,水湿壅而化热的湿热之证。朱丹溪则明确地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而《医学入门》

在此基础进一步观察到即便是阴水也“夹湿热,中满分消丸……肾虚腰重脚肿湿热者,加味

八味丸、滋肾丸。”同时“阳水多兼食积,或饮毒水,或疮痍所致也。”足以说明湿热之证在

水肿中的普遍存在。再从尿液的改变来看,古代虽然没有尿检,但从尿液的外观改变也可以

辨证其寒热属性,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

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朱丹溪则进一步认识到“浊主湿热”,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所有肾脏病患者包括尿路感染其尿的改变皆是“浑浊”的,这一观点为我们采用清热利湿治

疗尿检异常疾病提供了依据。

再从淋证的发病与湿热的关系来看,其关系就更为密切了。《医学正传》说:淋证“为

病之由,皆由膏粱之味,湿热之物……清浊相混……渐成淋闭之候。”《证治准绳》也有“淋

病必由热甚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医宗必读》则更明确地指出淋证乃“湿与

热两端而已”。《证治汇补》也认为“皆因湿热浊气,渗入膀胱而为病”等等,可见湿热是淋

浊之病的发病之由和常见病机。历代医家对湿热证的诊治经验是指导我们临床用药的指南。

《医学入门》中提出了“分消”之法,所谓“分消”,即从上中下将湿热之邪消除。《证治汇

补》则将“分消”之法具体运用为清热而利湿并用,清其热,并从小便利其湿。清代薜生白

则对利湿给邪以出路之治法加以发挥。而叶天士则在总结前贤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

了“分消走泄”的治法,采用开上、畅中、导下的具体措施,以针对湿热之证的偏上、偏中、

偏下之别,他提出的“杏、朴、苓之类”之意,即指上、中、下用药有别。另外叶天士在《外

感温热篇》中所谓“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的观点,对肾脏病中湿热证的治

疗更有指导意义,如何能使湿与热分开,不致相合,叶氏采用了“渗湿与热下”的治法,只

要湿与热分开,热势必孤,必能围而歼之,古人的论述寓示着深刻的内涵,我们应该细心体

会,指导实践。

五、湿热证的诊治

1、湿热证的辨证

对肾脏病过程中并发的湿热证,从宏观的症状和体征中认识湿热证的存在是比较容易

的,而更多的情况下则需要细心察觉比较隐匿的湿热征象,甚至要从微观的检查指标中举一

反三地推求湿热证的存在。一般在临床对湿热证的辨证采用宏观症状和微观检查相结合的方

法,具体而言,首先应辨清湿热的部位。上焦湿热者一般表现为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头重如

裹,肢体困重,咽部不适,甚至干痛、咳嗽、咯痰黄稠等等,体查见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

或肺部听诊有干湿性罗音,即外感湿热伤于肌表,壅阻于肺之征象;若皮肤有斑、丘疹、甚

至并发痤疮、疖肿者,因肺外合皮毛,理应属上焦湿热之范畴。若因饮食不节、不洁,感染

湿热疫毒,出现脘腹满闷、恶心呕吐、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秽臭难闻,或仅见口粘、口

苦、食不闻香、舌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属急慢性胃肠炎、痢疾者皆属中焦湿热之证,

当然如果是胃肠型感冒者,则应属上焦与中焦合而为病。下焦湿热之证的表象,除了尿频、

尿急、尿痛、痛引腰腹、小便余沥、尿带砂石、尿中见血、小便浑浊乳糜、阴中掣痛、睾丸

坠胀而痛、肿大如核、阴部潮湿等症状体征外,尿检有白细胞、红细胞、管型等改变者,甚

至尿蛋白突然增加者,皆应视为湿热之征象。若上、中、下三焦皆有湿热表现者则称湿热弥

漫三焦。其次,辨清湿与热的孰轻孰重以及其它兼夹之邪。以湿邪为重者,因湿邪重浊、凝

滞,聚而成水,故多表现为浮肿、泄泻等脾土浸渍的病理改变;若以热为主者,则热必化火、

火性炎上,或迫血妄行,或使血腐成脓,而成有形之邪。《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诸痛

疡疮皆属于火”即是例证,可见凡是以局部疼痛结成肿块如扁桃腺化脓、皮肤疮疡、疖肿者,

不仅以是火热为主,而且已是湿热壅结而成火毒之证了。湿热壅结化毒,是湿热证之极期,

因而危害最大。上述两种情况是湿热证向两极发展的结局,但在此中间,湿热之邪到底以是

五五分成,还是四六比例,则是一个模糊学问题,恰如其分的判断毕竟要靠长期大量的临床

体会。

2、湿热证的立法用药

祛湿清热是湿热证的立法原则。既然湿热证是湿邪裹热胶固难化,那么理想的方法则

是没法将湿和热有效地分离,正象叶天士所说的那样湿“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前面我

们说过,在湿热证的形成中,湿是存在基础,所以叶天士提出了使湿与热分离的方法是分消

走泄,湿邪在上焦要宣,在中焦要化,在下焦要渗,其中“渗湿于热下”是治疗湿热证的重

要法则,适用于祛三焦之湿邪。难怪乎古人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警语。在临床上

若上焦之湿热,则以宣透为主,兼以化湿淡渗。宣透即是宣肺,使湿从皮毛而出。正如叶天

士说:“宜从开泄,宣通气机,以达归于肺,如近俗三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具

流动之品耳。”在宣透的同时根据热邪之轻重,予以清化,则湿去热退。若皮肤疮疡疖肿者,

因其壅热成毒,应以泻火败毒为主少佐宣透,方药一般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中焦之湿热,

重在化湿,燥湿清热,辛开苦降,调畅枢机。吴鞠通谓“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实质,

就是要平衡中焦的湿盛之偏,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则是常用的燥湿清热之剂。若污秽之

邪偏盛者,常取鲜藿香、鲜佩兰、鲜菖蒲、鲜荷叶、厚朴花等芳香之品辟秽化浊,再佐以淡

渗利湿之味则收获更捷。下焦湿热之证应在利湿的基础上伍以清热,利湿须使用淡渗,不宜

逐水。常用茯苓、猪苓、泽泻等,而对于湿热之证,则竹叶、萆薢、生苡仁、滑石、土茯苓、

茵陈等,利湿而兼清热,实为双管齐下之法。若有阴液不足之证者,则多选知柏地黄汤、猪

苓汤育阴利湿、标本兼顾。因瘀血之证在肾脏病中的普遍存在,故既能利水又兼消瘀之水蛭、

泽兰、益母草、琥珀、穿山龙等也常常选用。

另外,在祛湿清热治法的运用过程中,特别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祛湿清热不可能立

竿见影,须缓缓图效,不可急于求成,坚持祛邪务尽的原则,即使炉烟已熄,唯恐灰中有火,

不宜急施温补;二是把握祛 湿清热与扶正固本的火候,在湿热迁延期,当扶正与祛邪并行,

应该不会引起,不要担心。因为恰当的扶正治疗也能加快邪而不应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为吃这些会伤阴助火,加重症状。

另外,你还要注意不能喝酒,因为酒性辛热,助阳生火,而伴有湿热之象的患者,则不适宜于饮酒 。

泽泻,味甘、酸、微咸,气寒,沉而降。入太阳经,能入肾。泽泻泻中有补,能泻水湿,长于利水,但又不损真水;泽泻亦能泻邪火,却不损真火。利小便如神,为除湿去渴之仙丹。

首先,泽泻利水消湿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泻火却少有人知。肾中除了有命门真火以外,还有一种湿热邪火,是中焦所食水谷不化精而化火所成。病理邪火不去,则真火不生,真火不生,则真水不生。泽泻善泻肾中邪火,泻邪火,所以真水才能够补得进来。

泽泻用于五苓散中,也是一样。既能泻水,又能泻火,逐邪火而存真水,火去水自升,津液自润,灌注于肾宫,所以能止口渴。

泽泻用于八味地黄丸,能引火下行,泻火之有余,而不损火之不足,故能辅助肉桂、附子以成其既济之功。

泽泻咸甘之味,最适合与其他补肾药搭配使用了,六味、八味中皆是如此配伍。再譬如泽泻入于益智仁、山茱萸、五味子之内,治虚寒遗溺如神;泽泻入于元参、生地黄、沙参、地骨皮、甘菊之中,则能更快更好的起到滋阴降火作用。

泽泻亦可单用,但单用有功有过,共用则多功少过。单用只能泻水湿泛滥,不能用于肾水不足、肾气乏绝之人,即泽泻泻水盛有功,泻水虚则有过。但如果跟补药相配伍,比如用于六味、八味诸肾药中,则但补而无泻,多服、久服,身体亦会越来越好。至于有功或过,都在于医者能否善用,与泽泻本身的药性没有太大关系。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泽泻也是一种大有好处的中药材,它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但是大多数人不太了解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一篇文章带领大家了解更多的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1

  泽泻的功效

  1、利水

 泽泻生于水地,直茎向上而生,所以必定有利水的功效。作为利水祛湿的常用中药,泽泻对于小便不利、水肿、痢疾和热淋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改善呕吐、痰多、脚气、尿血这些症状。像有些人动作大的时候会听见胃内有水声,这时候就可以用泽泻搭配白术进行调理;有小便不顺畅、尿道有灼热感、尿痛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就可以与木通、茯苓搭配治疗。

  2、清热

 泽泻性寒,对阴虚火旺的人群有很好的清热功效,在中药古籍中有很多地方对此做出了说明,写泽泻能起阴气、利膀胱热、消渴、治五淋,这就说明了泽泻对下焦湿热有很好的疗效。不仅能泻膀胱之火,也能写肾经虚火,像有尿痛、小便涩痛、甚至尿血,以及由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引起的盗汗等症状的人群,都可以适当服用泽泻来达到清热通淋的效果。

  3、化浊降脂

 古籍中记载道,泽泻能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这也就说明它有化浊的功效。而对泽泻的生物成分进行药理作用的实验后发现,泽泻提取的相关物质,使得肝脏中脂肪含量大大降低。泽泻中的药物成分进入人体后,人体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了。所以对于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泽泻都有很好的疗效。

  泽泻的作用

  1、抗菌消炎

 在对有接触性皮炎的小鼠进行的药理实验中,用泽泻煮水喂食给小鼠之后,发现泽泻在小鼠体内产生了抗原特异性,并且使得小鼠的超敏反应得到有效抑制,这就说明泽泻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免疫抑制的作用。此外泽泻对其他菌种,比如结核杆菌、金**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降脂

 除了中医理论上的化浊降脂的说法,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把泽泻的脂溶性部分用于高血脂、胆固醇的实验动物身上,得到的结果是泽泻的多数成分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这一发现也使得泽泻在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方面有更多的拓展和应用机会。

  3、降压

 在对家兔注射了泽泻提取物后,发现当中的泽泻醇能对动脉有缓慢的收缩作用。即便是在家兔解剖后,动脉离体的情况下,泽泻醇还能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动脉的主动收缩。这就证明了,泽泻醇能够有效松弛血管,加大冠脉的血流量,减少心室的压力,这在高血压以及心脏手术方面将有极大的帮助。

  4、降糖

 泽泻的降糖效果最初并没有很轻易的发现,再后来通过在家兔皮下静脉注射泽泻浸膏,按照每公斤6克的药物浓度,实验结果发现泽泻提取物对家兔有轻度的降血糖作用。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泽泻的降糖作用,实验组将静脉注射改换成了皮下注射,结果就完全不同了,皮下注射泽泻提取物对血糖没有任何效果。

  5、利尿

 古籍里提到泽泻能治五淋、直通水道,这就说明泽泻有很好的利尿作用,相关成分进入人体后,尿量明显增加,体内尿素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尤其是对肾炎患者,效果更加明显。

  泽泻的禁忌

 本草经里说泽泻畏海蛤、文蛤;肾气不固、精滑、虚寒作泻、目痛者忌之,这也就是说,泽泻与海蛤、文蛤在中医理论上是不能同时使用的,中医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这泽泻与海蛤、文蛤就是一对相畏的。其次,肾虚、有滑精现象的人群,也不能使用。另外要注意的是,泽泻是有一定肝肾毒性的,不建议长期服用,以免对肝肾造成损伤。

  泽泻的用法

 泽泻作为中草药使用的话,一般是煎汤,用量大概在6-12克左右。泽泻搭配茵陈、滑石,能治疗黄疸;泽泻与木瓜、木通、柴胡、苍术、猪苓、萆薢各五钱,能治疗寒湿脚气。其他的用法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具体的用量要咨询专业的医师或者药师。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泽泻浸膏给犬和家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作用,并持续约30分钟左右。泽泻摩醇对各种实验动物有轻度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并不明显影响血浆肾素和ACE活性或醛固酮水平。泽泻醇提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兔离体主动脉条件收缩有缓慢的松弛作用。

 泽泻摩醇可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家兔主动脉条的收缩,其收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泽泻摩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可见减少心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左心室压力,但可增加冠脉流量。

  利水渗湿

 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利尿作用

 用盐水负载的小鼠或大鼠做利尿实验,小鼠皮下注射泽泻醇A乙酸酯100mg/kg能增加尿液中K+的分泌量,但口服同样剂量则无效。大鼠口服泽泻醇A乙酸酯或泽泻醇B 30mg/kg剂量时,明显增加Na+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 p="">

  抗动脉硬化脂肪肝

 家兔经泽泻治疗后肝脏脂肪含量明显降低。并可抑制大鼠肝脏脂肪的蓄积,以及其提取物家兔口服,可抑制试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斑块的生成和减轻病变程度,缩小病变范围。

  降脂减肥

 泽泻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脂蛋白,所以时候它具有降低血脂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它还可以抑制肝脏脂肪的堆积,所以也能帮助减肥。我们知道很多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人群,往往都是肥胖人士,那么泽泻正好最适合这些人食用。

 一方面能够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减轻体重,让生活更加轻松。除了对血脂的作用之外,泽泻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作用。使用泽泻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医嘱,千万不要自私乱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提升心肌供血能力

 经过大量的研究证实,泽泻还具有提升血液动力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促进血液循环。我们知道很多的心脏病患者都有心脏供血方面的问题,一旦心脏供血不足就会造成心脏缺氧,从而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泽泻能够有效提升心肌供血能力,让我们的心脏更加健康。

  降低三高

 由于泽泻本身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适当用泽泻煎汤饮服既可清湿热、利小便,又可控制体内胆固醇的升高。若坚持使用更能健脾化痰、利湿降脂,必有良效。

  抗脂肪肝作用

 泽泻水提取物及苯提取物具有抗脂肪肝作用,使血清胆固醇及肝脂肪量降低。实验证明,泽泻有抗脂肪肝作用。对大鼠低蛋白饮食 引起的脂肪肝及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害有治疗和保护作用。腹腔注射能减轻大鼠口服棉子油引起的脂血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泽泻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以及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2、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关于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3、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有啥,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4、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5、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1预防脂肪肝

泽泻对人体血液之中的脂肪含量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可以减少脂肪在人体肝脏部位的沉积,从而减少了人们脂肪肝的发病率。

所以针对预防和治疗脂肪肝,食用泽泻也是不错的选择。

2利尿

泽泻是一种天然利尿良药,人们把它煎服和制成浸膏之后对人类都很好的利尿功效,可以很好的排除体内毒素,有利于身体健康。

3抗菌消炎

抗菌消炎也是泽泻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含有多种天然的消炎成分,对人体内的金**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双球菌还有结核杆菌等多种致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消除体内的炎症,预防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4降血脂

泽泻是一种能降血压的中药材,它的泽泻醇和乙酸酯以等物质都能清理血液中的胆固醇,能软化血管净化血液,可以让人体血液中的多种有达物质排出体外,从而也就起到了降血脂的重要作用,平时的生活中泽泻更是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的常用药。

5泄热通淋

泽泻是一种性质微寒的中药材,泄热通淋是它入药,以后的主要功效它还能补益肾脏,提高肾功能,对男性经常出现的小便不利和热淋涩痛以及遗精滑精等不良症状都有明显治疗作用。

泽泻的禁忌

泽泻中含有泽泻醇类物质,可引起食欲下降,肠鸣增强,其中的刺激性物质,内服后可引起胃肠炎。

所以胃病患者也要谨慎服用。

如服用不当,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以及其他中毒症状。

服用泽泻切忌不可量太大,大剂量服用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肝功能异常、血尿等症状,对身体造成更多的伤害。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关于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1、泽泻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泽泻有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的作用,可以用一两茵陈、滑三钱石、一两泽泻这三味中药一起加水水煎药服用。

2、泽泻治虚劳膀胱气滞,小便淋:泽泻有治虚劳膀胱气滞,小便淋的作用,可以用一两泽泻、三分桂心、三分牡丹、三分炙甘草、三分白术、三分榆白皮、一两木通、一两赤茯苓这八味中药粗捣罗为散,每次用三钱散加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除药滓,在食前趁温服用。

3、泽泻治水肿:泽泻有治水肿的作用,可以用6克泽泻、75克猪苓、6克炒黑牵牛子、75克椒目、15克葶苈子这五味中药加水250毫升、3茎葱白后一同煎至120毫升,入酒20毫升服用,隔一日再服用一次。

4、泽泻治反胃,发渴:泽泻有治反胃,发渴的作用,可以用15克泽泻、9克桂心、9克甘草、12克半夏、15克赤茯苓这五味中药混合研磨成细粉末,在服用时,每次取用12克药粉加入10片生姜一起浓煎,随意服用。

5、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在使用泽泻时,可以单独使用泽泻,也可以搭配白术、茯苓、桂枝、猪苓、厚朴、陈皮、苍术、车前子、地黄、山茱萸、木通等中药来使用,肾虚滑精人群忌服泽泻;无湿热人群忌服泽泻。

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有啥,泽泻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症1泽泻甘,淡,微寒,入肾,通膀胱。

2具有利水入渗,解热的效果。

3临床上常用于痰湿郁滞,水肿,排尿不良,痰湿头晕等。

4常和茯苓,茯苓,白术等合用。

5此外,泽泻也用于湿热白带和短红尿。

6可和车前子,茯苓等配用。

7泽泻也用于肾阴虚,高热。

8常和养阴救火的药物如熟土,牡丹皮合用。

9肾虚精滑无湿热者慎用泽泻。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泽泻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

全株有毒,以地下块茎毒性较大,可入药。

主治肾炎水肿、肾盂肾炎、肠炎泄泻、小便不利等症。

泽泻有其正面的作用就肯定有反面的副作用,那么,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下面我整理的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还有食用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泽泻的副作用

1、肾虚眼花:虽然泽泻对眼睛有一定明目作用,但是一旦服用过量,或者长期服用之后,会导体内肾气流失,从而造成头晕眼花的副作用,所以应注意食用量。

2、滑精以及肝肾中毒:我们都知道泽泻有利尿的好处的,一旦人们食用过量泽泻,不仅仅会导致肾虚滑精,同时还会造成肝肾水肿以及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3、影响食欲:同时多吃泽泻还会导致胃口下降,食欲不振,这是因为其含有醇类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肠胃消化系统,从而导致胃口不佳,甚至诱发胃肠炎发作。

4、中毒表现:一旦过量食用,短时间患者表现为呕吐,恶心,腹痛,皮肤异常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以免危害到身体健康。

泽泻的作用

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

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

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泽泻浸膏给犬和家兔静脉注射,有轻度降压作用,并持续约30分钟左右。

泽泻摩醇对各种实验动物有轻度降压作用。

3、利尿作用:用盐水负载的小鼠或大鼠做利尿实验,小鼠皮下注射泽泻醇A乙酸酯100mg/kg能增加尿液中K的分泌量,但口服同样剂量则无效。

大鼠口服泽泻醇A乙酸酯或泽泻醇B30mg/kg剂量时,明显增加Na的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和P001。

4、降脂减肥:具有较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对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有降低效果,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抑制作用,还能减轻肝内脂肪的积聚,以及减轻肥胖者的体重。

5、抗动脉硬化脂肪肝:家兔经泽泻治疗后肝脏脂肪含量明显降低。

并可抑制大鼠肝脏脂肪的蓄积,以及其提取物家兔口服,可抑制试验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斑块的生成和减轻病变程度,缩小病变范围。

6、提升心肌供血能力:经科学研究发现,泽泻能够改善血液的动力,促进体内血液的流动和循环,是心脏供血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也有效地预防了心肌缺血等高危疾病。

7、降低三高:由于泽泻本身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对于中老年人,适当用泽泻煎汤饮服既可清湿热、利小便,又可控制体内胆固醇的升高。

若坚持使用更能健脾化痰、利湿降脂,必有良效。

8、抗脂肪肝作用:泽泻水提取物及苯提取物具有抗脂肪肝作用,使血清胆固醇及肝脂肪量降低。

实验证明,泽泻有抗脂肪肝作用。

对大鼠低蛋白饮食引起的脂肪肝及四氯化碳造成的肝损害有治疗和保护作用。

腹腔注射能减轻大鼠口服棉子油引起的脂血症。

9、抗炎作用:有报告指出,泽泻煎剂20g(生药)/kg给小鼠灌胃,连续5天,可显著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但对醋酸或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无明显影响;泽泻煎剂20g(生药)/kg给大鼠灌胃,连续7天,可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增生,但对胸腺、肾上腺重量及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无显著影响,提示其抗炎机制为直接作用。

泽泻的食用方法

老冬瓜鲜荷叶猪苓泽泻鲫鱼汤

材料:老冬瓜800克,鲜荷叶1/2块,猪苓、泽泻各12克(中药店有售),苡米80克,鲫鱼1条,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洗净,冬瓜连皮、籽切块;

2、中药和苡米稍浸泡;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

3、一起下瓦煲,加清水3000毫升(12碗量),武火滚沸后以文火煲两个半小时,下盐便可。

为3~5人用。

美味消脂汤

材料:泽泻,党参,车前子(用布包好),淮山,山楂,瘦肉(不带肥油的瘦肉)。

做法:

1、将全部材料以3大碗水,煮2~3小时,水滚后转小火继续炖。

2、炖好之后当中饭吃,肉可吃,这样才会饱。

这道汤的功效顾名思义,能够帮助人们消除体内多于的脂肪。

龙胆泽泻酒

材料:龙胆草、黄芩各30克,泽泻10克,山栀子,车前子、木通各,生地、当归各,黄酒各适量。

做法:热浸法制取。

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月经前1周末尾服用。

主要用于治疗女性痛经症状。

轻休虾

材料:虾仁,泽泻,胡萝卜,黄瓜,山楂。

做法:

1、将虾仁用精盐、味精、湿淀粉上浆;

2、山楂、泽泻泡后切片;将虾仁用干淀粉包匀;

3、锅中放油烧热,虾仁下锅炸至呈金**时捞出,沥去油;

4、放入山楂片、泽泻片、胡萝卜片颠翻;

5、再投入虾仁一起翻炒即可。

扁豆薏米猪苓泽泻煲猪骨

材料:扁豆、薏米各80克,猪苓、泽泻各12克,红枣5个,猪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分别洗净,药材浸泡,红枣去核;

2、猪骨敲裂,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为3~4人用。

1泽泻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2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3中药泽泻的功效与禁忌

4泽泻的食用方法

5枳壳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6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7中药远志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8泽兰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9茵陈的功效和禁忌

10附子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相信大家都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一般来说,适当进食才会对人体有好的作用,坚持食用的话其功效和作用会更加明显,下面跟大家分享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1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功效:清湿热、利小便、化浊降脂。

作用: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泄泻尿少、热淋涩痛、痰饮眩晕、高脂血症。

禁忌:肾虚滑精人群忌服泽泻;无湿热人群忌服泽泻。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1泽泻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

泽泻有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的作用,可以用一两茵陈、滑三钱石、一两泽泻这三味中药一起加水水煎药服用。

2泽泻治虚劳膀胱气滞,小便淋。

泽泻有治虚劳膀胱气滞,小便淋的作用,可以用一两泽泻、三分桂心、三分牡丹、三分炙甘草、三分白术、三分榆白皮、一两木通、一两赤茯苓这八味中药粗捣罗为散,每次用三钱散加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除药滓,在食前趁温服用。

3泽泻治水肿。

泽泻有治水肿的作用,可以用6克泽泻、75克猪苓、6克炒黑牵牛子、75克椒目、15克葶苈子这五味中药加水250毫升、3茎葱白后一同煎至120毫升,入酒20毫升服用,隔一日再服用一次。

4泽泻治反胃,发渴。

泽泻有治反胃,发渴的作用,可以用15克泽泻、9克桂心、9克甘草、12克半夏、15克赤茯苓这五味中药混合研磨成细粉末,在服用时,每次取用12克药粉加入10片生姜一起浓煎,随意服用。

泽泻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泽泻时,可以单独使用泽泻,也可以搭配白术、茯苓、桂枝、猪苓、厚朴、陈皮、苍术、车前子、地黄、山茱萸、木通等中药来使用,肾虚滑精人群忌服泽泻;无湿热人群忌服泽泻。

泽泻功效与作用禁忌症2

食用方法

1泽泻茶

材料:泽泻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利尿,降压。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呕吐;痰饮;脚气;淋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耳积液。

来源:传统药茶方。

2泽泻粥

材料:泽泻粉1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粳米加水500毫升,煮粥。

待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用文火稍煮数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3天为一疗程。

不宜久食,可间断食用。

功效:健脾渗湿,利水消肿。

适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下焦湿热带下、小便淋涩等。

粥义解说:泽泻,又名建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

中医认为,泽泻性味甘、淡、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本品甘淡渗湿,利水作用与茯苓相似,为水湿症常用,且本品性寒,能泄膀胱及肾热,治疗淋症等。

《本草纲目》言其"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和氯化物的排出,对血中胆固醇含量有轻度抑制作用,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此外,还有降压、降糖作用。

因此,煮粥服食,除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外,对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脂肪肝等,也有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大便秘结者不宜选用。

来源:民间方

3泽泻菖蒲茶

材料:泽泻5g、石菖蒲3g、茯铃3g、花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除湿通窍。

主治:中耳积液。

来源:传统药茶方。

4泽泻健腰茶

材料:泽泻5g、茯苓3g、杜仲3g、牛膝3g、干姜3g、花茶5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泽泻、茯苓、杜仲、牛膝、干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钟后饮用。

功效:除湿强腰。

主治:腰痛;水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5鸡骨草泽泻小豆汤

材料:赤小豆80克,猪肉(瘦)120克、陈皮5克,鸡骨草80克,泽泻20克、盐3克

做法:

1、鸡骨草,泽泻和赤小豆浸透洗净,滴干。

2、陈皮,蜜枣和瘦猪肉用水洗净。

3、加水入瓦煲内,煲至水滚。

4、放入全部材料,用中火煲3小时。

5、加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1、此汤有清利湿热,利尿退黄的作用。

2、在肝炎流行期间,或曾与患者接触,饮用此汤,对预防患上肝炎症病,有一定作用。

3、如患上了肝炎病症,周身俱黄,倦怠乏力,无胃口,小便黄赤,可煲此汤作膳作食疗。

4、身体虚弱的人不宜多饮用。

关于泽泻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泽泻是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为多年生沼生草本,属泽泻科。其根状茎较短,基生。泽泻夏季开白花,排成大型轮状分枝的圆锥花序,花两性。野生泽泻一般生长在沼泽地,分布于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地。泽泻(根茎)又是传统的中药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但泽泻具有肝毒性、肾毒性,服用不当,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以及其他中毒症状。

1,功能主治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1)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内停之尿少、水肿、泻痢及湿热淋浊等证。治胃内停水常配白术。治尿道涩痛、小便不利常配木通、茯苓。

(2)清泻肾火:用于阴虚火旺诸证。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②《别录》:"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 ③《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④《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挛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⑤《医学启源》:"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⑥李杲:"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⑦《纲目》:"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阻遏,气血瘀滞。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化瘀。

方名清利理化汤。

组成川楝子10克,川牛膝10克,刘寄奴1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黄柏10克,小茴10克,苡仁20克,白芍20克,败酱草30克,熟附子3克,瞿麦15克,玄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余惠民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泻浊。

方名萆 分清饮。

组成川萆6克,黄柏15克,石菖蒲15克,茯苓3克,丹参45克,白术3克,莲子心21克,车前子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心悟》卷四。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火旺,真阴不足,虚火有余。

治法滋阴清热,利水通淋。

方名化阴煎。

组成生地黄6克,熟地黄6克,牛膝6克,猪苓6克,泽泻6克,黄柏6克,知母6克,绿豆9克,龙胆草45克,车前子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肾虚水停。

治法补肾利水,泻浊分清。

方名固精导浊方。

组成萆 12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淮山药12克,车前子12克,沙苑蒺藜18克,益智仁9克,牛膝9克,泽泻9克,乌药6克,石菖蒲6克,甘草梢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杂志》。

2017年初级中药士考点: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卫生资格考试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年初级中药士考点:泽泻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泽泻的功效与作用:泽泻为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