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先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中医治疗中风先兆,第1张

  中风先兆乃中风病之轻证,与中风病有大致相同的病机,虽错综复杂,其核心为气血亏虚,内风挟痰浊瘀血,上扰清窍,横逆四肢,致脑窍闭塞。其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眩晕、肢体麻木、一过性言语不利、偏身无力、视物黑朦、倦怠嗜卧、步履不稳等。中医辨证用药能有效治疗中风先兆,降低中风发生率,主要分以下四型进行治疗。

 肝阳化风

证见眩晕欲仆,头胀头痛,肢体麻木或一过性瘫软,急燥易怒,面赤耳鸣,舌红脉弦。治以平肝熄风,选镇肝熄风汤加减:白芍、赤芍、天冬、生龙牡、枸杞、当归、夏枯草、桑寄生、白蒺黎、珍珠母、钩籐、怀牛膝、菊花、黄芩。

 痰热腑实

证见眩晕昏厥,偏身瘫软,头胀肢麻,呕恶烦闷,倦怠嗜卧,口苦口黏,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滑数。治以清化痰热、通腑降浊,方选黄连温胆汤合小承气汤加减:黄连、黄芩、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白芥子、杏仁、大黄、厚朴、莱菔子、当归。

 气虚血瘀

证见偏身一过性瘫软、语言謇涩、头痛手麻、伴倦怠乏力,步履不稳、腹胀纳差,小便频数,舌苔薄白,舌质暗或瘀斑,脉细或沉细无力。治以益气化瘀,选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红花、地龙、桃仁、赤芍、枳实、云苓、白术、甘草。

 肝肾阴虚

证见肢体偏软、麻木,筋惕肉瞬,阵发性眩晕,瞬时性视物昏瞀,神情呆滞,口燥咽干,心烦易怒,大便不畅,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方选左归丸、活络效灵丹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枸杞、怀牛膝、菟丝子、女贞子、天麻、白芍、黄精、龟胶、丹参、玄参、制乳没、钩籐、川楝子、郁金等。

中风先兆有突发的一过性的头晕、言语不利、视物模糊、肢体麻木乏力、肢体抽搐等症状,这些症状恢复很快,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可以反复发作,并且症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中风先兆是中风之前的一个阶段,也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度提示病情已经很危险了,随时可以发展成为中风,也就是脑卒中。最终中风先兆的患者大约有三分之一会发展为中风,有三分之一继续发作,有三分之一停止发作。而手指麻木是中老年人的一个常见症状,很多人一出现这个症状比较担心自己会不会发展成为中风,单纯的手指麻木更多见于颈椎病,并且症状往往比较局限,或见于某些指尖,时间可以更长,往往伴有颈部的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并且不符合中风先兆的症状特点。 从中医来理解,颈椎病所致的手指麻木为人体外周的经络不通,经络气血失于濡养,而出现麻木不仁的表现;中风先兆的手指麻木为体内虚风内动,导致外周气血逆乱,进一步发展可为气血逆乱,蒙蔽脑窍发为中风。

(1)气血两虚型表现面色胱白,头晕心悸,少寐多梦,言语謇涩,手足麻木,肌肉蠕动,舌质淡,苔薄,脉弦细或沉细。治宜益气养血熄风。方选养血息风汤加减(经验方):黄芪30g,当归、熟地、熟首乌、桑椹、钩藤各12g,白芍、牛膝各15g,天麻10g,甘草3g。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口眼歪斜加全蝎、僵蚕;肢体麻木者加桑枝、鸡血藤;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

(2)阴虚阳亢型表现眩晕心悸,目赤耳鸣,烦躁易怒,肢体麻木或震颤,舌强语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宜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用镇肝熄风汤加减: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各30g,生麦芽、茵陈、甘草各6g,黄芩10g,玄参、天冬、川牛膝各15g。热象甚者加龙胆草、栀子;头痛眩晕重,加天麻、钩藤、菊花;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或番泻叶;语言不利加郁金、菖蒲、胆南星。

(3)风痰阻络型表现体丰面白,头晕目眩,胸闷身重,脘腹痞满,肢体麻木,语涩流涎,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濡。治宜豁痰、祛湿、熄风。

涤痰汤加减:陈皮、枳实、菖蒲、钩藤各12g,半夏、僵蚕各10g,胆南星、甘草各6g,茯苓、全瓜蒌、地龙各15g。胃纳不佳加白蔻、砂仁;痰涎壅盛加竹沥、川贝;眩晕重加天麻、钩藤;肢体麻木甚者加丝瓜络、鸡血藤。

中医治疗中风先兆

  中风先兆乃中风病之轻证,与中风病有大致相同的病机,虽错综复杂,其核心为气血亏虚,内风挟痰浊瘀血,上扰清窍,横逆四肢,致脑窍闭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