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纸以前我们做书的材料有哪些
我们已知在数千年前,书写符号便成为沟通的工具,用以创造理解、记录思想和协定。书写媒介的发展可从上古时代的泥板,随而演进到纸草、树材、兽皮、纸张、与其他材料。那么,在纸被发明前,书写材料的替代品也有不少。
(一)泥板
约于4000年前,上古的巴比伦时代就已使用棒子在潮湿的泥板上书写符号,然后将之晒乾或烘乾以便阅读及保留,此种符号通称为楔形文字(Cuneiform)(图3-1),我们可以从许多棱柱状、鼓与圆柱状泥土表面上的此类文字来证明。
(二)纸草
纸草(Papyrus)是超过五千年前在地中海国家中最主要的书写媒介,古埃及人最为常用。
(三)兽皮
另外的书写材料是羊皮纸(Parchment),多半是用羊、山羊与小牛等兽皮做成的上等皮纸。
(四)树材
希腊及罗马人利用涂腊的木片供作书写之用。中美洲印地安人的阿兹特克族(Aztecs)及马雅族(Mayans),用数种无花果树的树皮。如今,墨西哥的印地安族仍在使用此种材料,称为"Otami"纸。
远东同时也有类似的书写材料;苏门答腊岛的书籍写在桦树树皮上,印度则写在经特别处理后的扇形棕榈树叶上,中国则写在竹片上。
(六)其他材料
土耳其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的字迹有如图画一样的美丽,数百年来土耳其人习惯用手来书写可兰经,用特殊石头作为书写工具,所形成的书写艺术仍然维持在相当高的境地。
中国古代曾在兽骨及龟甲上刻写文字,又渐渐发展在竹片、丝绸、幡纸、赫蹄纸与树皮布纸(谷布纸)等材料上书写的纪录。
(七)中国关于书写材料的变迁
在纸尚未发明并应用于书写之前,中国人已采用种类极多的材料来写作文书档案、历史纪录、私人信函以及相互交流。这些材料包括动物的骨、甲壳、象牙、丝帛(图12013),青铜、铁、金、银、锡、石、玉、陶土等矿石,以及竹、木等植物。《汉书》记载:“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
中国书画最讲究用纸,有些书画家的书画技法,就是根据纸性演绎而来。当今,要想了解中国书画,离不开研究用纸。现根据平日积累向大家介绍几种书画用纸。
毛边纸。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嫩,色呈米黄,正面光,背面稍涩,质地略脆,韧性稍差,耐久程度次于太史连纸。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和书写书画,但纸边并不毛。因明代大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专刻书籍,所用纸张,极为讲究,用纸量大,常到江西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盖上一个篆刻的“毛”字印章,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这种纸叫“毛边纸”,并沿用至今。据载:“天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毛晋)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日‘毛太’,至今仍存其名不绝。”毛边纸的由来可能缘于此。清乾隆以后用纸,除太史连纸、棉纸外,有很大一部分书是用毛边纸印刷的。
现在我国南方产竹的地方均有生产,以嫩竹作原料,用石灰沤烂发酵,捣碎成浆,再添加适当的**染料,不施胶,手工竹帘抄造而成。毛边纸质地细嫩、柔软,韧性好,略带蛋**,吸水性强,用于书写,容易吸干墨水,字迹经久不变。较重的毛边纸又称为“玉扣纸”。江西横江出产的仿毛边纸又称为“重纸”。现在有些地方如浙江一带用碱法制浆,在竹帘丝网的圆网造纸机上造出,称“机制毛边纸”,这种纸的质地、外观与手工造的毛边纸均有较大差别。
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之纸。色白、质厚,有绵性,很坚韧,有明显的直纹。据北宋文献著录:“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此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经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时我国书写所用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清乾隆时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
玉版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宋黄庭坚《豫章集·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古田小笺惠我白,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费著《蜀笺谱》:“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绍兴府志》:“玉版纸莹润如玉。”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原产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相传是福建邵武连姓兄弟经过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们排行“老三”、“老四”而得名。
机器连史纸。机器连史纸是用机器制造的,颜色稍黄,清末民初才被采用,中华书局印《四部备要》用的就是机器连史纸。
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简,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竹简。
竹片做成的书,称做“简策”。将木片做成的书,称做“版牍”。 当时的加工工艺落后,竹简比木牍更易加工,成本低廉,制作简易,竹性阴,也不易朽腐,而且毛竹到处都有。木牍是皇家才用的起。
竹简,就是竹书,它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没有竹简,很多历史之谜,就难以解开。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竹简,就没有我国早期的历史。
扩展资料
竹简的历史渊源
在竹简图书出现的前期,我国并不是没有文字,但那些刻在金属上、石头上的东西,带有档案性质不说,因为篇幅有限和阅读、携带的不便,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严格地说,它们都不能称书。只有到了竹子作书的时代,我国的文字才有了真正的载体,才让我国的那段历史得以保存。
竹书就是将竹子劈成长条状,上面写成字。一根竹片称为“简”,多根“简”用绳子编起来就是“册”,“册”字就是竹简穿起来的象形字。如今我们说的“账册”、“书册”以及“纪念册”等,都是这个意思。册,也成“编”,或者“篇”,用丝绳编的称丝编,用皮绳编的称韦编。
编好的竹简卷成一束,就是一卷,长文可以分成多卷。篇、卷、册这些量词至今还在使用,意思也没有多大的变化。还有与书有关的字,诸如“籍”、“簿”等,都是竹字头,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我们经常使用的词语,像“著于竹帛”、“罄竹难书”、“汗青”等,都与竹书有关,汗青”一词,也是出于秦代。
竹简表面很光滑,不易写字,而且容易被“虫蛀,所以人们就把新鲜湿润的青竹片放到火上烤一烤,这就是“杀青”或者“汗青”。“汗”,就是烤青竹时,青竹上冒出的水珠,像人出的汗一样。这就是“汗青”的来历。
古人写字用麻纸。
麻纸有多种,如白麻纸、黄麻纸、麻布纹纸、桑麻纸等,但主要分白、黄两种。白麻纸洁白光滑,背面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质地细薄,坚韧。
纸纹均宽,约一指半。黄麻纸色略黄,稍粗糙,有的较白麻纸略厚。但这都是蔡伦纸出现之后的麻纸。其实,麻纸的历史非常久远。在西汉时期,用于书写的最初的麻纸已经出现。
扩展资料
麻纸的特点是纤维长,纸浆粗(纸表有小疙瘩)纸质坚韧,虽历经千余年亦不易变脆、变色;外观有粗细厚薄之分,又有“白麻纸”、“黄麻纸”之别;其抄纸帘纹间距二三公分、三四公分、五六公分不等。
有的横帘纹和竖帘纹相交,间距竖约一指半;背面未捣烂的黄麻、草迹、布丝清晰可辨;可作为可靠的古籍鉴定依据之一。隋唐五代时的图书(碑帖装裱)多用麻纸,宋元时已不占主要地位,明清时麻纸的使用更为稀少,麻纸后人伪造及难。
华夏殷商时期,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作为书写材料,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片太笨重,于是便产生了纸。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麻纸
-纸
在远古文明创造了书写系统之后,文字都被刻在用来书写的石头、粘土、树皮、金属片上。碑文或者铭文这类形式占据了历史的绝大部分。5千年前,字母出现在埃及。古埃及人在莎草上书写,这是一种生长在尼罗河边的植物,这种用莎草纸制成的书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最初词语并不分开,也没有标点;书写顺序有时候从右到左,有时候从左到右,甚至轮流着来。这种轮流书写的方式被称为耕牛书法,就像农夫用牛在耕地一样。
平板书是用坚固耐用的书写介质,适用于传播和书写。
泥板,顾名思义,是平整、干燥的泥片,易于携带,使用尖笔(可能是湿的)刻印。从青铜时代直到铁器时代,它都是书写的介质,尤其是楔形文字。
蜡板是在木板上涂有足够的腊,尖笔可以在上书写。它们在学校、会计、做笔记时都是常见的书写材料。蜡板有着可重复利用的优点,腊可以融解后重塑。把一些蜡板绑在一起可能就是现代书(如手抄本)的原型之一。[2]
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粗体文字,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着书籍的应用。直到10世纪毕升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负担的物品,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进入1990年代,随着网络普及,书已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成为未来书的发展趋向。
是纸做的
西汉时期就已经有纸了,但纸质差,不普遍。东汉时期,蔡伦改革造纸术,纸便大量使用,逐步代替竹简等,但仍有大量竹简在使用。到了隋唐,特别是唐朝时期,造纸术进一步发展,造纸业相当兴盛,纸的品种多样,用途广泛,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纸,书、画、官方文书用的纸质就有所区分,除了书写方面,生活中其他方面也在用纸,如纸灯笼等。
纸的品种方面,我们所熟知的有后世成为抄经专用纸和摹拓法帖用纸的硬黄纸、四川的十色笺和以四川名伎薛涛而得名的薛涛笺——据说这种用来写信的桃红或深红色小彩笺还带用香味呢。而且为了适应书写和绘画等不同需要,唐代已有明确的生纸和熟纸之分
唐代官府文书用纸还按官职高低和文书类别不同而不同,如朝廷行政文书通作白麻纸抄写,军事文书用黄麻纸,五色麻纸则用于朝廷致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级官员的文书。
在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应用之前,唐代的雕版印刷技术也是很发达的。唐中期时,白居易的诗歌广泛流传,以至江浙一带多“作书模勒(即刻印)”他的诗集,在街头巷尾出售。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
发明纸以前我们做书的材料有哪些
本文2023-10-25 00:48:4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