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出具影响力的著者是什么?
杨守敬是学坛公认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学识,运用金石考古等多种方法研究《水经》、《水经注》,历经四、五十年。集我国几百年水经研究之大成,撰写有代表巨著《水经注疏》、编绘有《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
杨守敬是金石学家,又对目录版本学造诣颇深。撰著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望党金石录》等。编辑有《寰宇贞石图》、《三续寰宇访碑录》等。目录版本方面的著作有《日本访书志》、与人合辑的《古逸丛书》等等,都颇受当时学者名流的推重,至今也是少有的杰作。
杨守敬的书法、书论驰名中外,于楷、行、隶、篆、草诸书俱长,撰有《楷法溯源》、《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等多部书论专著。在日本期间,杨守敬以精湛的汉字书法震惊东瀛,折服了许多书道名家。他还应邀讲学、交流书艺,且收录弟子,在当时的日本书道界括起了一股“崇杨风”,其影响至今犹存。
杨守敬堪称近代大藏书家。在搜藏的几十万卷书中,海内外孤本有几万卷,宋版藏书有数千册。为保存国家文化古籍,他多年节衣啬食购买,或“以有易无”换来,尤其是在日本期间,大量购回古籍汉书,得书数万卷“遂盈筐箧”,运回祖国。其中有十分珍贵的六朝及唐代抄本,有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为保存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智永(生卒年不详),名法极,浙江会稽人,传为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孙,即王徽之之后。智永年幼时与兄孝宾俱入道出家,俗号[永禅师]出家后居永欣寺阁上,刻苦学书,三十余年积退笔(即写坏的毛笔头)如山,达五簏(即可容一石半的竹筐)之多,然后掩埋成一坟丘,号日[退笔琢],并自制铭志,可见他学书是非常用功的。当智永成名后,求书索字者接踵而至,将其所居门限亦踏破了,乃以铁皮包起来,世以[铁门限]而传为美谈。
智永书远祖王羲之,全守家法,历记专精,况《兰亭》真迹曾为其所藏,故深得二王遗意,尤工楷、行、草诸体,为隋唐间学书人所宗,他曾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本册所刊《智永真草千文》墨迹传为智永所书,原为罗振玉所藏,后流入日本,杨守敬曾跋谓:[真草墨迹本是唐人模刊]又据王壮弘谓此乃唐人临写本。今观此册墨迹,笔意精熟,气骨清健,一派王氏家法。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谓:[《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不足以喻之,二王楷书,俱带八分体势,此视之觉渐远于古。]所谓[远于古]者,古质而今妍是也。王羲之时代,去古未远,他虽能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开创出妍美流便的行书风格,但在楷书上依旧带有古质的隶意,而智永真草千文墨迹之用笔,似乎更接近唐人楷法,实为初学者学习楷书和草书的最佳范本。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每行十字,计二百零二行,首二行漫漶,文中除有数字残缺外余均完好,今影印成册,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宜都记》选自杨守敬书法,杨守敬是中国近代历史地理学家、版本目录学家、藏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本文整理了宜都记全文以及翻译,请欣赏。
《宜都记》翻译
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林木高而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
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
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
流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宜都记》全文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杨守敬简介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别署邻苏,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著名地理学家、藏书家、金石书画家,对近代日本书法影响甚大。曾掌教两湖书院及存古、勤成两学画。光绪六年(1880年)从黎庶昌随使日本,值维新伊始,唾弃旧学,以廉价购得无数宋以来古籍而归。事后,日人觉悟,懊悔非常。无何,日人岛田彦桢以十万元购吴兴苞宋楼藏书,价值数十万金,作苞宋楼藏书源流考,述其往事,以为此举聊足报复。生平善考证,精鉴别,治金石学卓有声誉,尤工四体书,饶有金石气。画博古小品,苍润不俗。
郦道元(~527)
中国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生年有皇兴三年(469)、延兴二年(472)之说,但都缺乏可靠依据;卒于孝昌三年(527)。
他生于仕宦家庭,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出任尚书郎,以后历任颍川太守、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孝昌三年任关右大使时,在阴盘驿(今陕西临潼附近)为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郦道元一生勤于读书和著述。《魏书》卷八十九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
《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全书 1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作者不详,其撰述年代历来说法不尽相同。《四库全书提要》推论:“观其《涪水》条中,称广汉巳为广魏,则决非汉时;《钟水》条中,称晋宁仍曰魏宁,则未及晋代。推文寻句,大概三国时。”以后多数学者同意这种说法。
《水经注》40卷,全文超过《水经》20余倍。《唐六典》说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涉及的河流近于《水经》的10倍。《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自然地理中的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农业地理等。此外,也有较多沿革地理和地名的资料。《水经注》描述的地域范围,大体上是西汉王朝的辖境,部分涉及域外,例如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南半岛以及朝鲜半岛。
为撰写《水经注》,郦道元搜集了大量资料,在注文中指名引用的文献达470余种,金石碑刻达350余种,另有大量未指明来源的地图、方志、歌谣、谚语等。他所引用的文献、碑刻等大部分已亡佚,由于他的引用方保存至今。郦道元十分重视实地考察,每到一处便“访渎搜集”,观察水道分布、水利设施及其流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全书许多卷篇中有他野外考察的成果。在注文中,他纠正了《水经》的许多错误,并指出文献引用处的正误。由于当时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势,郦道元的足迹未能到达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错误。
《水经注》成书的年代,从注文中出现的最后一个年代是北魏延昌四年 (515),和郦道元被害于孝昌三年(527)而论,必在此十余年之间。《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此书均作40卷,说明此书当时仍还完整。至北宋景□年代(1034~1038)的《崇文总目》,著录此书为35卷,已佚5卷。今本40卷,是后人按原卷数拆凑的。《水经注》(1897年新化三味书室据长沙王氏本重刊)
《水经注》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同时在历史学、金石学、语言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
杨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 对他影响很大19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20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 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25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 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42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48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 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83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 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1904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 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1200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
是资料吗?
杨守敬出具影响力的著者是什么?
本文2023-10-25 01:51: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