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医学文明最早分别是记述在哪些文献资料上的?
古埃及医学,为古埃及的传统医学,约起源于西元前33世纪,一直延续到西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入侵为止。大约写于公元前2000年的《卡昆医学纸莎草卷》大概是其最古老的医学文献了,里面包含了许多日常的药方和令人奇怪的巫医处方。古埃及医学是同时代中最先进的医学体系之一,其内容包括非侵入性的外科手术、骨折处理,以及药典等。古埃及医学影响到后来的古希腊医学、波斯医学等,但其多数内容已经失传。从19世纪开始,欧洲考古学家利用各种出土的文物与医学手稿,部份重建了它的内容。
古巴比伦时代的医学是和巫术同行的,当时医学主要分为两大派:实践派和学术派。早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就已出现了“药典”,记录了用各种生物和矿物制作的各种嗅剂、熏剂、滴剂、膏剂、灌肠剂、栓剂等,并有一些治病的处方。从这些处方看,尽管当时对许多生物和矿物的疗效已有所了解,但尚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在整个西亚,巴比伦的医学享有盛名。
古代印度人民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在医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吠陀》和佛经中都保存有不少医学知识。印度传统医学的最早形态见于《阿闼婆吠陀》,该书是约于公元前800年左右开始形成的。并以祈祷和咒语为中心,但在疾病和药物方面已达到相当的知识水平。书中已经记载了77种病症之名并开出了对症治疗之药。药物基本属金、石、草、木之类。《阿优尔吠陀》是古印度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直译为《长寿的知识》或《寿命吠陀》。通常认为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或晚些时候。充满了摆脱婆罗门祭祀万能主义的自由思想,标志着印度医学体系的形成。
医学起源介绍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
①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
如动物受伤会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
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
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
③医、巫的合与分。
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 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 ‘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
④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
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 谟 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以下这些:
1《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2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3《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
4《脉经》
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10卷。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阐析脉理、脉法,结合临床实际,详辨脉象及其主病。
《脉经》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首次系统归纳了24种脉象,对其性状作出具体描述,初步肯定了有关三部脉的定位诊断,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同时《脉经》还保存了大量古代中医文献资料。
5《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西晋·皇甫谧撰,12卷,128篇,成书于公元282年。前六卷论述基础理论,后六卷记录各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包括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取穴、治法和预后等。
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参考资料1:_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2:_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3:_肘后备急方
参考资料4:_脉经
参考资料5:_针灸甲乙经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医学文明最早分别是记述在哪些文献资料上的?
本文2023-10-25 02:05: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