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中有哪天著名的典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中国历史中有哪天著名的典故?,第1张

01、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02、:“武陵人”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后比喻隐居的人。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求采纳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 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 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 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 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 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 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 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 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 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 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 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 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 《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 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 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 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 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 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 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 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 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 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 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 多。

4、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 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 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 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 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 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 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 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 赋》)。

5、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 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 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 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 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 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 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 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 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 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 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6、咏絮才高

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 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 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 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 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 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 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 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 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 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

7、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 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 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 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 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 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 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 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 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 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 也可。”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 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 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 《昭明太子集。陶靖传》

8、章台柳

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 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 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 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 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 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 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 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 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 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 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 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 物。

9、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 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 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 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 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 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 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 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 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 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 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 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10 、秉烛夜游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 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 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 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赶,刘 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 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 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 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 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 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 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 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 照红妆”,均袭此意。

11、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 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 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 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 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 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 生荣枯沉浮无常。“白云苍狗”,后用以比 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 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 见《杜工部集》

12、青梅竹马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 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 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 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 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 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 见《李太白集》

13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 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 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 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 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 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 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 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 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 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 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 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 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 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 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 、镜花水月

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 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 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 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 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 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 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 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 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5、闲云孤鹤

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 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 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 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 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 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 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 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 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 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 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参考用户苦味精味苦的回答。

 成语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特殊的成员,它们形式简洁、意思精辟、结构定型,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谚,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一:下笔成章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子的才气也非常赏识,但又觉得很奇怪。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的文章后,心里觉得曹植的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但也不免有些怀疑这文章是请入代写的。于是,曹操就把曹植叫到了跟前,认真地盘问道:“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请别人代你写的呀”

 曹植赶忙给父亲跪下,禀告道:“不是的,我能够言出为文,下笔成章,如果您不相信,可以当面考我,怎么能说我是请别人代写的呢”曹操听了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不是,那就好啊:”

 不久,曹操在官城建造的铜雀台竣工了,就让几个儿子都上去看看,并叫他们每人都写出一篇辞赋来,试一试他们的文采。曹植拿起笔来就写,一会几工夫就写好了。这就充分证实了曹植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释义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客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很快。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二:顺手牵羊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愬。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愬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愬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愬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愬,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愬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愬投降。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三:叶公好龙

 从前,有一个人,他最喜欢龙了。他穿的衣服上绣着龙,戴的帽子上也绣着龙。他住的房子,墙壁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这些龙都牙齿尖尖的,爪子尖尖的,很凶猛的样子。

 有一天,天上的龙听说有个人很喜欢自己,就飞下来找他了。龙来到那个人的家里,他的头才伸进窗口,尾巴已经到了屋顶上。这个非常喜欢龙的人,一看,那条龙尖尖的牙齿,尖尖的爪子,吓得回头就跑。原来他喜欢的并不是真的龙,而是画出来的假龙。

 “叶公好龙”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好”是“喜欢”的意思。有人嘴上说喜欢某件事情,实际上并不这样,甚至还害怕某件事情,可以比喻作“叶公好龙”。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四:一字之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历史著名成语典故大全篇五:天下无双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后,怕哥哥魏王追究,避居赵国。他听说毛公和薛公很有才能,便去邀请。但两人不肯来见。他打听到毛公藏在赌徒中,薛公藏在卖酒人家,便去寻访,终于结识了两人。

 平原君知道后,说:“以前听说信陵君为人天下无双,今天看来他行为荒唐,徒有虚名!”信陵君说:“既然平原君耻笑我,那我该离开这儿了。”平原君知道说错了话,向信陵君谢罪。信陵君名望更大了。

 这时秦国出兵攻魏。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怕魏王追究他的窃符之罪,不肯回国,并告诫下人:“谁为魏王使者通报,处死!”只有毛、薛两人冒死进言:“秦灭了魏,公子国破家亡,怎么见天下人”信陵君立即省悟。信陵君回到魏国,魏王把上将军的印信授给他。信陵君率齐、魏等六国兵将,大破秦军。他威震天下,被誉“天下无双”。

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能更好的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采薇

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

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

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

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

指边境敌人。

《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双鲤

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劳歌

送别歌的总称。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红豆

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献芹

自谦说法。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抱柱

坚守信约。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中国历史中有哪天著名的典故?

01、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