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钓鱼有效果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麝香钓鱼有效果吗?,第1张

麝香钓鱼当然好,春夏无敌,但是真正的麝香是不可能用来钓鱼的,现在市面上的麝香钓鱼产品都是各种材料合成的仿麝香味道的合成剂。但是秋冬麝香味道的句不怎么行了,现在需要酒米,最好是中药酒米,现在卖的都说是什么神米 1分钟上鱼,都是假的。我给力介绍一款可以自己配一款很实用的窝料。。1包牛B鲫,200克碎玉米,200克小米,100克黄豆粉。 曲酒40毫升酒不能多。 蜂蜜10毫升。没有碎玉米可以大米或者其他小颗粒杂粮。酒、蜂蜜、牛B鲫一起搅拌均匀,然后1斤杂粮放进去拌均匀,密封最少24小时。保证你好用。绝对不比什么神米差。如果你不想自己麻烦,淘宝有款牛奔鲫鱼窝料,效果很好。中药香味,价钱也便宜,不妨一试。

一般说来,书画最怕虫蛀、发霉、受潮、水浸、火烧,所以在平时的储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在挂画、卷画、存放字画时要注意小心轻放。卷画时要特别细致、小心翼翼,边卷边注意两端的裱边是否对齐,不可用力太猛,以免纸、绢折痕断裂。可以托起画背来观画,否则绢素容易折裂,或书画坠地,造成损坏。字画平时应安放在较高的橱顶上,通风条件要好,远离地面的湿气。要轮换吊挂,既可观赏一番,又可让书画通通风、见见阳光,不至于因长期卷拢而生霉。阴雨季节,要将书画收存到窄小的木匣中封闭起来。木匣最好要用杉木质地的,匣内不要涂油漆和糊纸,以免受潮发霉。木匣外围的缝隙用纸糊上,禁绝空气流通,防止出白霉,也可以存放在真空袋里。放置书画的橱子可放些麝香、木瓜之类,这样可防止生蠹虫。一般可在5月末至8月晴好的天气,阴晒通风,然后再小心存放。

以下几点是悬挂书画时要特别注意的:1悬挂的书画可用马尾扫帚等软性的帚轻轻掸扫画面,切不可用力,以免损伤画芯;2窗户不要全部打开,避免风直接吹向画面;3悬挂书画的前面一定要放置一张小案几来保护它,但案上不要放挡住画的东西;4酷暑天气室内潮湿闷热,不宜挂画,冬天挂画室内要有保暖措施,以免冻损书画。

老式“麝香米”可与岸边泥土相混合,放置半小时后让部分香气被泥土吸收后再投入钓点,这要比用“麝香米”直接撒入钓点好多了。个中道理也许是泥中香气与麝香之‘香’一致而不会引起鱼类警觉或是小窝与重窝的原故,用量一样而效果不同。

将买回来的麝香用纱布缝裹好,埋入米中(为了防止香味会招来虫子,容器一定要密封好),一般在5天左右将米翻动一次,让想味道浸透到米中,15天左右,就可以将米取出直接用于垂钓了。

使用时、少量地加入一点塘边的干泥团,米的用量也不大,在水底,即使米被鱼掠食完了,泥团也是一样留有余香,鱼儿会久久不愿离去,给我们垂钓创造了契机。

是青步甲,通常是家中草木多招引而来。

青步甲,成虫体长16毫米左右。头部、前胸背板深绿色,具光泽,前胸背板两侧缘赤褐色。鞘翅黑色,微带绿色光泽。触角、上唇、颚须、唇须以及足赤褐色,上颚黑褐色,腹面棕褐色。头部额和唇基表面平整,刻点稀少,头顶刻点较多。

复眼黑褐色,突出。触角11节,第一、二节光滑,毛少,第三节以后被密毛,第二节很短,约为第三节的三分之一,唇须和颚须末节端部圆钝。前胸背板横宽,宽约为长的13倍,最宽处在中部,上具稀刻点。

黄斑青步甲

成虫体长14-17毫米,宽6毫米左右。头、前胸背板铜绿色,有金属光泽。头长圆筒形。上颚短宽,端部尖锐,黑色。口器黄褐色;口须端部平截。复眼突出,复眼间隆起,密被刻点及皱褶,近眼内缘有纵褶。触角黄褐色。

第1节粗,长为第2节的2倍;第3节最长;第1-3节光洁,其余各节被**短毛。前胸背板宽略大于长,前、后缘近于等宽,前缘凹陷,前角尖锐,后缘平直,后角圆钝,侧缘弧拱,中纵沟明显,基凹不深,密被刻点及横皱。

—青步甲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出处 5 红娘子的别名 6 红娘子的处方用名 7 红娘子的来源 8 红娘子的产地 9 红娘子的产地 10 红娘子的原形态 11 红娘子的采收与初加工 12 红娘子生药性状 13 红娘子的炮制 131 红娘子的炮制方法 1311 红娘子 1312 米炒红娘子 132 成品性状 133 炮制作用 134 贮存方法 14 红娘子的性味归经 15 红娘子的功效与主治 16 红娘子的用法用量 17 红娘子的使用禁忌 18 红娘子的化学成分 19 红娘子的药理作用 20 各家论述 21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红娘虫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红娘虫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红娘虫 1 拼音

hóng niáng chóng

2 英文参考

huechy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红娘虫为中药名,出自《药材资料汇编》,为《本草图经》记载的红娘子之别名[1]。

红娘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1]。红娘子为蝉科动物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短翅红娘子Huechys thoracica Distant、褐翅红娘子Huechys philaemata Fabricius的全体。黑翅红娘子虫体呈长圆形,尾部较狭,似蝉而形较小,长15~285cm,宽5~7mm。头黑,嘴红。复眼大而突出。颈部棕黑色,两肩红色。背部有2对黑棕色有膜质翅,内翅较薄而透明,均有明显的细纹。胸部棕黑色,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红色,具8个环节,尾部尖,质松而轻,部开体内呈淡**。气微臭,味微辛,极毒。短翅红娘子,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斑纹,朱红色,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后翅稍淡,翅脉深褐色。褐翅红娘子,前翅灰褐色,后翅淡褐色。米炒红娘子表面老**,臭气轻微[2]。

红娘子味苦、辛,性平,归心、肝、胆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瘀破积、解毒散结、攻毒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腰痛,不孕瘰疬,淋巴结结核,狂犬咬伤;外用治疥癣疮疡。生红娘子毒性较大,有腥臭味,多作外用,可解毒蚀疮[2]。用于瘰疬结核,疥癣恶疮[2]。米炒红娘子毒性降低,除去了腥臭气味,可供内服,以破瘀通经为主[2]。用于月经闭塞,狂犬咬伤[2]。

红娘子在《药品管理法》中收载为二类毒性中药,故要用米制降低毒性,一般不生用[2]。

4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1陶弘景:樗鸡,形似寒螀而小,今出梁州。方用至稀,惟合大麝香丸用之。樗树似漆而臭,今以此树上为好,亦如芫青、亭长,必以芫葛上为良矣。

2《唐本草》:樗鸡有二种,以五色具者为雄,良。青黑质白斑者是雌,不入药用。今出岐州,河内无此物也。

3《本草衍义》:樗鸡,京东西京界尤多。形类蚕蛾,但头足微黑,翅两重,外一重灰色,下一重深红,五色皆具,腹大,此即樗鸡也。

5 红娘子的别名

樗鸡、红娘虫[1]。

红娘、红女、红姑娘、么姑虫、灰花蛾、花大鸡、山鸡腰、红盖虫(《全国中草药汇编》)

红娘虫、么姑虫、红女、红姑娘、红蝉(《中华本草》)

6 红娘子的处方用名

红娘子、红娘、红娘虫、炒红娘、米炒红娘[2]。

7 红娘子的来源

红娘子为蝉科昆虫黑翅红娘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的干燥虫体[2]。

红娘子为蝉科动物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的干燥全虫[1]。

红娘子为蝉科昆虫黑翅红娘子 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 或褐翅红娘子 H philaemata Fabricius 的干燥虫体。(《全国中草药汇编》)

红娘子为蝉科动物黑翅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短翅红娘子Huechys thoracica Distant、褐翅红娘子Huechys philaemata Fabricius的全体。(《中华本草》)

8 红娘子的产地

分布华东、华南及四川、云南等地[1]。

9 红娘子的产地

红娘子成虫最早于3月上旬出现(《中华本草》)。

1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中华本草》)。

2分布于云南南部(《中华本草》)。

3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中华本草》)。

10 红娘子的原形态

黑翅红娘子,体较大,体长15~25mm,宽5~7mm。头黑色,复眼褐色,突起,成半球形,单眼3个,淡红色,基部全被黟以长毛。胸部黑色,中胸背两侧有一个较大的朱红色斑块,前翅黑色,翅脉黑褐色;后翅淡褐色,透明,翅脉黑褐色,腹部朱红色。

短翅红娘子,本种与黑翅红娘子相似。特征是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朱红色斑纹,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后翅稍淡,翅脉深灰褐色。

褐翅红娘子,形状与习性与黑翅红娘子相同,其特点为前翅褐色,后翅淡褐色,半透明。

11 红娘子的采收与初加工

夏季,早起露水未干时,带好手套及口罩,进行捕捉[2]。捉后投入沸水中烫死,捞出,干燥[2]。

7~8月捕捉,一般在清早露水未干前,红娘子翅湿不能飞起,用手捕捉。因活的红娘子能发出一钟类似巴豆粉的气味,故在捕捉时最好戴上手套及口罩,以免 皮肤及粘膜,还要防止 眼睛。或用蝇拍打落,用竹筷夹入布袋内。连布袋放入沸水中烫死,取出晒干。(《全国中草药汇编》)

夏、秋季捕捉,晒干或烘干。(《中华本草》)

注意:红娘子能分泌毒液, 皮肤发泡,故在捕捉或炮制时宜带防护用品[2]。

12 红娘子生药性状

黑翅红娘子,虫体呈长圆形,尾部较狭,似蝉而形较小,长15~285cm,宽5~7mm。头黑,嘴红。复眼大而突出。颈部棕黑色,两肩红色。背部有2对黑棕色有膜质翅,内翅较薄而透明,均有明显的细纹。胸部棕黑色,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红色,具8个环节,尾部尖,质松而轻,部开体内呈淡**。气微臭,味微辛,极毒。

短翅红娘子,前胸中央有一凸形,中胸中央及两侧各有一斑纹,朱红色,前翅暗褐色,不透明,后翅稍淡,翅脉深褐色。

褐翅红娘子,前翅灰褐色,后翅淡褐色。

13 红娘子的炮制

宋代有糯米炒(《圣济总录》)[2]。

元代有去头、足、翅(《世医得效方》)制法[2]。

明代有粳米炒(《普济方》);面炒(《本草原始》);去头足,水略润,同糯米微火炒透熟,去米另研(《仁术便览》)等炮制方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米炒等[2]。

131 红娘子的炮制方法 1311 红娘子

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等杂质[2]。

1312 米炒红娘子

将米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时,投入净红娘子拌炒,至米呈焦**为度,取出,筛去米,摊晾[2]。每100kg红娘子,用米20kg[2]。

拣净杂质,除去头、足及翅,用米同炒至老**,取出,筛去米粒即成(《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注意事项:红娘子能分泌毒液, 皮肤发泡,炮制后的米宜妥善处理,避免人畜中毒[2]。

132 成品性状

生红娘子为去除头、足、翅的干燥躯体,形似蝉而较小[2]。前胸背板前狭后宽,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左右两侧有2个大形斑块,呈朱红色;可见鞘翅残痕[2]。体轻,质脆,有特殊臭气[2]。味辛[2]。

米炒红娘子表面老**,臭气轻微[2]。

133 炮制作用

生红娘子毒性较大,有腥臭味,多作外用,可解毒蚀疮[2]。用于瘰疬结核,疥癣恶疮[2]。

米炒后毒性降低,除去了腥臭气味,可供内服,以破瘀通经为主[2]。用于月经闭塞,狂犬咬伤[2]。红娘子在《药品管理法》中收载为二类毒性中药,故要用米制降低毒性,一般不生用[2]。

134 贮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2]。防蛀[2]。按毒剧药管理[2]。

14 红娘子的性味归经

红娘子味苦、辛,性平;有毒[2]。归肝经[2]。

味苦、辛,平[1]。有毒[1]。归心、肝、胆经[1]。

味苦,性平,有毒。(《全国中草药汇编》)

味苦、辛,性平,归心、肝、胆经(《中华本草》)。

15 红娘子的功效与主治

红娘子具有活血化瘀,解毒散结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淋巴结结核,狂犬咬伤;外用治疥癣疮疡。(《全国中草药汇编》)

红娘子具有破瘀、散结、攻毒的功效,主血瘀经闭;腰痛;不孕瘰疬;癣疮;狂犬咬伤(《中华本草》)

红娘子功在活血破瘀,攻毒散结[1]。

1治血瘀经闭,不孕,腰痛,及淋巴结结核,炒、炙后研末入丸、散,1~3g[1]。

2治瘰疬,癣疮研末作饼敷贴[1]。

红娘子具有攻毒,通瘀破积的功能[2]。

生红娘子毒性较大,有腥臭味,多作外用,可解毒蚀疮[2]。用于瘰疬结核,疥癣恶疮[2]。

米炒红娘子毒性降低,除去了腥臭气味,可供内服,以破瘀通经为主[2]。用于月经闭塞,狂犬咬伤[2]。红娘子在《药品管理法》中收载为二类毒性中药,故要用米制降低毒性,一般不生用[2]。

16 红娘子的用法用量

05~1分。外用适量。(《全国中草药汇编》)

内服:研末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作饼敷贴。(《中华本草》)

17 红娘子的使用禁忌

体弱者及孕妇忌服[1]。

体虚及孕妇禁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体弱、无瘀者及孕妇禁服(《中华本草》)。

18 红娘子的化学成分

红娘子含斑蝥素(cantharidin)等[1]。

红娘子含斑蝥素(Cantharidin)等,又含蜡、脂肪油及红、黑2种色素。樗鸡含酸性粘多糖、粘蛋白、脂蛋白(《中华本草》)。

19 红娘子的药理作用

斑蝥素对多种移植性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延长实验动物存活时间;对皮肤、黏膜有发赤、发泡作用[1]。中毒主要伤害肾小管[1]。

20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阴痿。

2《名医别录》:疗腰痛,下气。

3《本草衍义》:行瘀血、月闭。

4《本草纲目》:主瘰疬,散目中结翳,疗猘犬伤。

5《药材资料汇编》:效用与斑蝥同。

6《山西中药志》:外用治疮癣。

7《本草纲目》:红娘子,盖厥阴。

8经药,能行血活血。《普济方》治目翳,拔云膏中与芫青、斑蝥同用,亦是活血散结之义也。《本草汇言》:红娘子,通血闭,行瘀血,破胎孕之药也。陶隐居曰,此药性味猛厉,为虫类之最酷者,方药稀用。

地必虫

地必虫有通经、镇痛之效,并是跌打创伤的重要药品。在质量上,除广东所产的金边土必虫外,以江苏崇明、启东、海门一带所产最佳,名为苏土必虫。其次产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等省。江苏土名蚂必虎,北方叫土元,土必。地必虫生长于潮湿墙灶脚松土内和草屑中,端午至中秋节为孵化繁殖最盛期。

1.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基本处方是在活动止痛汤的基础上加减。如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红花、地必虫、骨碎补、落得打、川续断、延胡索各9克、桑枝12克。片剂可用化瘀活血片,七星散等。

2.中期以和血生新为主。治疗基本以片剂为主,可用不同种类的片剂,如接骨片、接骨紫金丹等。汤剂可用续骨活血汤,如当归、白芍、主地、泽兰叶、地必虫、骨碎补、川续断、落得打、延胡索各9克、陈皮、枳壳各6克、鸡血藤、桑枝各12克。

3.后期以固本培克为主,可用健步虎潜丸,每次服5克,服二次,或用汤剂,如生血补髓汤加减(当归、白芍、川断、狗脊、补骨脂、牛藤、杜仲、生地、熟地、黄芪、桑枝各9克,络石藤15克,也可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

土虫(土虫)

中药中的土虫,指的是地鳖虫。又名土鳖虫,土元,蜇虫(蟅虫)。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蜱虫、地乌龟、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

功效分类:活血药;祛痰药。

科属分类:鳖镰科。

别名: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鳖虫、地蜱虫、地乌龟、土元、土鳖虫、臭虫母、盖子虫、土虫、节节虫、蚂蚁虎。

性味:味咸;性寒;小毒。

归经:肝经。

功能: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主治:血瘀经闭,症瘕积块;跌打瘀肿;筋骨骨折;木舌重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浸酒饮;研末,1-15g。外用:适量,煎汤含漱、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炮制方法:

1、蜇虫《金匮要略》:“去足。”《本草图经》:“暴干。”《长沙药解》:“研细用。”《本草求真》:“阴干,临时研入。”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或筛去灰屑,干燥。

2、炒蜇虫《金匮要略》:“熬(炒)去足。”《对惠方》:“微炒令黄。”《圣济总录》:“炒焦。”现行,取净蜇虫,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3、酒蜇虫《医宗说约》“用酒浸化,晒干。”《得酸本草》“或炒或酒碎死用。”现行,取净蜇虫用适量酒洗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微干,去头、足。

4、酥制蜇虫,取酥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 化开,倒入净蜇虫拌匀,炒至**时,了预见摊凉。每蜇虫100kg,用酥油5kg。

用药禁忌:

1、年老体弱及月经期者慎服,孕妇禁服。

2、不良反应及治疗:曾报道1例,过量服用土鳖虫引起剥脱性皮炎型药症。

临床应用 土鳖虫1、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瘀肿疼痛。本品咸寒入血,主入肝经,性善走窜,能活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疗伤,为伤科常用药,尤多用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可单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黄酒冲服;临床常与自然铜、骨碎补、乳香等同用,如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骨折筋伤后期,筋骨软弱,常配续断、杜仲等药用,如壮筋续骨丸(《伤科大成》)。

2、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积聚痞块。本品入肝经血分,能破血逐瘀而消积通经,常用于经产瘀滞之证及积聚痞块。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常与大黄、桃仁等同用,如下瘀血汤;治干血成劳,经闭腹满,肌肤甲错者,则配伍大黄、水蛭等,如大黄虫丸(《金匮要略》);治积聚痞块,常配伍柴胡、桃仁、鳖甲等以化瘀消症,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3、用土鳖虫、水蛭等量研末装胶囊,每粒含生药025g,每次服4粒,一日3次,治疗高血压,结果有效率为906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8)。此外,临床上单用土鳖虫或土鳖虫为主的复方用于治疗冠心病、骨折、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劳伤性胸痛以及晚期肿瘤等。

4、治疗外伤血肿取活蟅虫(干的也可以,但活的好。用量视肿块大小而定)放冷水中漂洗2次,置容器中捣烂,再加热黄酒250ml左右,加盖放饭窝内焖15分钟左右,取出用纱布过滤,渣敷患处,绷带固定。滤下之黄酒趁热饮之,以醉为度,卧床盖被,微汗为佳。经治50余例,均获卓效。

5、多囊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气滞血瘀是其发生的重要病机特点,祖国医学根据其病机特点,临床多以扶正活血、消癌导瘀法治之,对改善症状有其独到之处。研究表明土鳖虫可能具有延缓多囊肾病发生与发展的治疗作用。

6、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的多发病,其主要发病机理是肾气不足,气化不利,痰瘀互结,腺体退行性增大形成“异物”,压迫尿道而致排尿不畅。有临床研究报道以土鳖虫为主药,辅以软坚、化痰、利水及壮腰健肾的中药,共同治疗前列腺肥大,这可能与土鳖虫化瘀散结的作用有关。

常用配方 土鳖虫1、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钦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器黑。缓中补虚:大黄—卜分(蒸),黄苹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虹虫一升,水烃百枚,脐赠一升,庭虫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钦服五丸,日三服。(《金医要略》大黄圈虫丸)

2、治产妇腹痛,腹中有干血着脐下,亦主经水不利:大黄三两,桃仁二十枚,躇虫二十枚(熬,去足)。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允。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愿肝。(《金医要略》下疯血汤)

3、治折伤,接骨:土鳖焙存性,为末,每服二、三钱。(《医方摘要》)

4、治折伤,接骨:蚵蚾六钱(隔纸,砂锅内焙干),自然铜二两(火煅醋淬七次)。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袖珍方》)

5、治疯狗咬伤:庭虫七个(去足,炒),生大黄三钱,挑仁七粒(去皮,尖)。自蜜三钱,黄酒一碗,煎至七分服。(《吉林中草药》)

6、治重舌满口,不得语:图虫七被(微炒),盐一两半。以水一大盏,同煎五、七沸。含令吐,勿咽,日三、五上。(《圣惠方》煎含窟虫汤)

7、治重舌塞痛: 地鳖虫和生薄荷研计,帛包捻舌下肿处。(《鲍氏小儿方》)

8、治小儿腹痛夜啼: 魔虫半分(微炒),赤芍药一分,弯劳一分。 捣罗为末。每服,以温酒调下半钱。 量儿大小力口减服之。 (《圣惠方》)

9、治瘰疬: 鲜地鳖虫、陈瓦花(在屋上隔年者佳,瓦上煅存性)。 同捣烂。用膏药贴上,未溃即消,已溃即敛。〔《中医杂志》(21):6,1926]

10、治血鼓, 腹皮上有青筋: 桃仁八钱、 大黄五分、 蟅虫三个、 甘遂五分(为末冲服 或八分).水煎服.与膈下逐瘀汤轮流服之.(《医林改错》古下瘀血汤)

11、治跌打轻伤: 地鳖虫净末二钱(炙)、 乳香一钱(去油)、 没药八分(去油)、 骨碎补一钱 、大黄一钱 、血竭一钱.共为细末.每七、八厘 空心 好酒送下.(《伤科秘方》轻伤小七厘散)

12、治跌打损伤, 瘀血攻心: 土鳖(去足 生半夏二个同焙干)—钱 、乳香(去油)一钱、 没药(去油)一钱 、自然铜(煅)一钱、 骨碎补(焙去毛)一钱、 血竭一钱、 归尾—钱、 硼砂一钱.共研细末 磁罐收贮.每用八厘 好酒送下.(《寿世新编》八厘散)

13、治走马牙疳, 牙落鼻崩, 久不愈者: 土鳖四十九个(煅存性)、 山豆根、人中白(煅)、辰砂(飞)各二钱.上为细末.先割净腐肉 用麻油通口噙漱 觉无油气吐之 如此六七次;次以百沸汤入盐、醋漱吐三四次;再次以棉胭脂拭干 然后掺之.(《外科大成》再生散)

14、治舌肿满口不得语:蟅虫三十枚 盐一升.上二味 以水三升 煮三沸.含之 稍稍咽之 日三.(《千金要方》)

15 、治舌肿满口不得语:蟅虫五枚炙 研细末, 以水二盏, 煎十沸 去滓 热含吐去 以瘥为度.(《奇效良方》蟅虫散)

16、治小儿夜啼如腹痛 蟅虫(熬令烟尽)、芍药(炙)、川芎(熬)各等分.上三味捣末 服如(一)刀圭 日三 以乳服之.(《外台》引《古今录验》)

17、治五淋 蟅虫五分(熬 一作虻虫) 斑猫二分(去翅、足 熬) 地胆二分(去足 熬) 猪苓三分.上四味 捣筛为散.每服四分 日进三服 夜二服.但少腹有热者 去猪苓.服药二月后 以器盛小便 当有所下.肉淋者下碎肉;血淋者下如绳 若如肉脓;气淋者如羹上肥;石淋者下石或下砂.剧者十日即愈.禁食羹猪肉、生鱼、葱、盐、醋.以小麦汁服之良.(《外台》引《范汪方》)

18、治小儿脐赤肿或脓血清水出者: 干蚵蚾火煅为灰 研末 敷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9、治瘘疮肿: 干地鳖末、麝香各研少许.上二味 研匀.干掺或贴 随干湿治之.(《圣济总录》)

文献论述 冀地鳖1、《本草经硫》:庭虫,治跌扑损伤,续筋骨有奇效。乃足顾阴经药也。夫血看,身中之真阴也,灌溉百骸,局流经络者也。血若凝滞,则经络不通,阴阳之用互乖,而寒热洗洗生焉。咸寒能人血软坚,故主心腹血积,题瘕血闭诸证。血和而营卫通畅,寒热自除,经脉调匀,月事时至而令妇人生子也。又治疟母为必用之药。

2、《长沙药解》:庭虫善化疯血,最补损伤,《金医》鳖甲煎丸用之治病疟日久,结为额瘸;大黄磕虫丸用之治虚劳腹满,内有干血;下痰血汤用之治产后腹痛,内有痰血;士瓜根散用之治经水不利,少腹满痛。以其消额而破瘫也。

3、《本草求真》:魔虫,古人用此以治跌扑损伤,则多合自然铜、龙骨、血竭、乳香、没药、五铣钱、黄荆子、麻皮灰、狗头骨。以治下腹痛、血痛、血闭,则台桃仁、大黄。各随病症所因而用之耳。

4、《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瘸痈,破坚,下血闭。

5、《药性论》:治月水不通,破留血积聚。

6、《本草衍义》: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

7、《纲目》:行产后血积,折伤滚血,治重舌,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

8、《本草通方》:破一切血积,跌打损伤,接骨。

9、《本草再新》:消水肿,败毒。

10、《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消肿,吹喉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