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啥虫啊?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3收藏

这是啥虫啊?,第1张

这是床虱,吸人血,引起皮肤瘙痒并携带细菌病毒。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衣服,蚊帐,床单,控制臭虫孳生。棉被,床垫,床板可放到强烈的太阳下曝晒4小时,并经常翻动,使臭虫因高温晒而逃离。最好方法采用威猛士臭虫药兑水按臭虫的密度做滞留喷洒,第一次做最好按1:20倍的比例去做滞留喷洒,周围的环境也应一起做处理。

虫子:

虫是汉语常用字  ,读作chóng或huǐ。虫和它的繁体本是两个不同的字。简体“虫”本读huǐ,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的“虫(huǐ)”状似一条蛇,本义为较小的毒蛇。古籍中多写“虺”。繁体“虫”读chóng,最早见于战国 ,字形由三个“虫(huǐ)”组成,表示各种类型的虫子,又是动物的通称,也专指昆虫。后来“虫(huǐ)”被用作“虫(chóng)”的简化字。

我国古代还对白蜡虫、紫胶虫和五倍子蚜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并加以饲养,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虫白蜡是雄性白蜡虫的分泌物,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农家副产品。

宋代词人周密《癸辛杂识》记有关于白蜡虫的饲养。说江浙过去不产白蜡,后来有人由淮北带来白蜡虫出售。

其种形状如小黄果,“每年芒种前以黄布作小囊贮虫十余枚,遍挂桎树间,至五月,每一子出虫数百,遗白粪于枝梗,八月中剥取用沸汤剪之就成白蜡。又遗子于树枝间,初甚细,来春渐大,收其子如前法散育之。”

这里已将放养白蜡虫、收取白蜡的时间和方法,基本上说明了。

明代医学家汪机《本草会编》、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光启《农政全书》对白蜡虫的寄生植物的种类、性状、产地和白蜡虫的习性以及采蜡方法等都有更详细的记述。后来,我国饲养白蜡虫的消息传至欧洲。

本草纲目

2000多年前《尔雅》一书中提到“蠁”,晋代郭璞在为《尔雅》作注时说,“蠁”还有一个名字叫“蛹虫”。蠁为什么又叫“蛹虫”呢?我们看一下宋代陆佃《埤雅》中的记载,就清楚了。《埤雅》:“蠁,旧说:蝇于蚕身乳子,既茧化而成蛆,俗呼蠁子,入土为蝇。”这是说,蠁这种寄生蝇在蚕身上产卵,等到蚕吐丝成茧时,蝇卵便生在蚕蛹中孵化为蝇蛆虫,俗称之为蠁子,这种蝇蛆钻进土中,不久就化为蝇。明代谭贞默亲身观察,不仅验证了前人记载的正确,而且指出这种寄生蝇是在蚕体背部产卵的,所有的卵都要化为蝇蛆,吮食蚕蛹体组织,最后钻出,入土化为成虫(蝇)。

现在我们知道,古代人所说的蠁虫,实际上就是多化性的蚕蛆蝇。它的幼虫寄生于蚕体,便造成了家蚕蝇蛆病害。谭贞默曾经正确地指出,受蚕蛆蝇寄生为害的主要是夏蚕。夏蚕中有十分之七的蚕蛹有蝇蛆寄生,所以不能正常发育,只有十分之三的蚕蛹能正常发育成熟。可见其对蚕业生产为害之烈。

由此可以看出,郭璞之所以又把蠁叫做“蛹虫”,是因为这种寄生蝇是蚕的主要虫害之一,而它的幼虫(蛆)在离开蚕体之前,多半是生活在家蚕生活史中的蛹期。所以蛹虫有蛹中之虫的意思。

蚕蛆蝇

古书堆里的蛀虫----吃老本;咬文嚼字

蛀虫:

1、啃啮树木、衣服、书籍、谷物类的小虫。《说郛》卷二五引 宋 陈耆 《桐谱·器用》:“然而采伐不时,则有蛀虫之害焉。”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木蠹虫》:“蝎、蝤蛴、蛣蛙、蛀虫。”

2、借指混入内部的腐蚀者、破坏者。书信鲁迅《集·致李桦》:“木刻确已得到客观的支持,但这时候,就要严防它的堕落和衰退,尤其是蛀虫,它能使木刻的趣味降低,如新剧之变为开玩笑的‘文明戏’一样。”

这是啥虫啊?

这是床虱,吸人血,引起皮肤瘙痒并携带细菌病毒。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衣服,蚊帐,床单,控制臭虫孳生。棉被,床垫,床板可放到强烈的太阳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