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山海经·海内西经》原文翻译
《海内西经》
原文
海内西南陬以北者。
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
高柳在代北。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流沙出钟山,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东胡在大泽东。
夷人在东胡东。
貊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灭之。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开明西有凤凰、鸾鸟,皆戴蛇践蛇,膺有赤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囗王干琪树、不死树。凤凰、鸾鸟皆戴拔扌换盾。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一曰挺木牙交。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上穴下契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上穴下契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王干树。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蛇、虫隹、豹、鸟秩树,于表池树木,诵鸟、隼鸟视肉。
翻译
山海经卷十一海内西经
海内西南陬(z#u)以北者。
翻译:
海内由西南角向北的国家地区、山丘河川依次如下。
贰负之臣曰危①,危与贰负杀窫(zh2)窳(y)②。帝乃梏(g))之疏属之山③,桎(zh@)其右足④,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在开题西北。
注解:
①贰负:神话传说中的天神,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
②窫窳:也是传说中的天神,原来的样子是人的脸面蛇的身子,后被贰负及其臣子杀死而化成上文所说的样子——龙头,野猫身,并且吃人。
③梏:古代木制的手铐。这里是械系、拘禁的意思。
④桎:古代拘系罪人两脚的刑具。
翻译:
贰负神的臣子叫危,危与贰负合伙杀死了窫窳神。天帝便把贰负拘禁在疏属山中,并给他的右脚戴上刑具,还用他自己的头发反绑上他的双手,拴在山上的大树下。这个地方在开题国的西北面。
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
翻译:
大泽方圆一百里,是各种禽鸟生卵孵化幼鸟和脱换羽毛的地方。大泽在雁门的北面。
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
翻译:
雁门山,是大雁冬去春来出入的地方。雁门山在高柳山的北面。
高柳在代北。
翻译:
高柳山在代地的北面。
后稷(j9)之葬,山水环之。在氐(d!)国西①。
注解:
①氐国:就是上文所说的氐人国。
翻译:
后稷的葬地,有青山绿水环绕着它。后稷葬地在氐人国的西面。
流黄酆(f5ng)氏之国,中方三百里①,有涂四方②,中有山。在后稷葬西。
注解:
①中:域中,即国内土地的意思。
②涂:通“途”。道路。
翻译:
流黄酆氏国,疆域有方圆三百里大小。有道路通向四方,中间有一座大山。流黄酆氏国在后稷葬地的西面。
流沙出钟山①,西行又南行昆仑之虚(q&)②,西南入海,黑水之山。
注解:
①流沙:沙子和水一起流行移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虚:大丘。即指山。
翻译:
流沙的发源地在钟山,向西流动而再朝南流过昆仑山,继续往西南流入大海,直到黑水山。
东胡在大泽东。
翻译:
东胡国在大泽的东面。
夷人在东胡东。
翻译:
夷人国在东胡国的东面。
貊(m^)国在汉水东北。地近于燕(y1n),灭之。
翻译:
貊国在汉水的东北面。它靠近燕国的边界,后来被燕国灭掉了。
孟鸟在貊国东北。其鸟文赤、黄、青,东乡(xi4nq)①。
注解:
①乡:通“向”
翻译:
孟鸟在貊国的东北面。这种鸟的羽毛花纹有红、黄、青三种颜色,向着东方。
海内昆仑之虚(q&),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①。上有木禾,长五寻②,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ji4n)③。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④。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夷]羿(y@)莫能上冈之岩⑤。
注解:
①仞:古代的八尺为一仞。
②寻:古代的八尺为一寻。
③槛: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这里指井栏。
④百:并非实数,而是言其多。
⑤夷羿,即后羿,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善于射箭,曾经射掉九个太阳,射死毒蛇猛兽,为民除害。
翻译:
海内的昆仑山,屹立在西北方,是天帝在下方的都城。昆仑山,方圆八百里,高一万仞。山顶有一棵像大树似的稻谷,高达五寻,粗细需五人合抱。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眼井,每眼井都有用玉石制成的围栏。昆仑山的每一面有九道门,而每道门都有称作开明的神兽守卫着,是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众多天神聚集的地方是在八方山岩之间,赤水的岸边,不是具有像夷羿那样本领的人就不能攀上那些山冈岩石。
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
翻译:
赤水从昆仑山的东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东北方,又转向西南流而注到南海厌火国的东边。
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翻译:
黄河水从昆仑山的东北角发源,然后流到昆仑山的北面,再折向西南流入渤海,又流出海外,就此向西而后往北流,一直流入大禹所疏导过的积石山。
洋(xi2ng)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翻译:
洋水、黑水从昆仑山的西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东流去,再折向东北方,又朝南流入大海,直到羽民国的南面。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翻译:
弱水、青水从昆仑山的西南角发源,然后折向东方,朝北流去,再折向西南方,又流经毕方鸟所在地的东面。
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东向立昆仑上。
翻译:
昆仑山的南面有一个深三百仞的渊潭。开明神兽的身子大小像老虎却长着九个脑袋,九个脑袋都是人一样的面孔,朝东立在昆仑山顶。
开明西有凤皇、鸾(lu2n)鸟,皆戴蛇践蛇,膺(y9ng)有赤蛇。
翻译:
开明神兽的西面有凤皇、鸾鸟栖息,都各自缠绕着蛇踩踏着蛇,胸前还有红色的蛇。
开明北有视肉、珠树、文玉树、▂&)琪(q0)树、不死树①,凤皇、鸾鸟皆戴瞂(f2)②,又有离朱、木禾、柏树、甘水、圣木曼兑(du@)③。一曰挺木牙交。
注解:
①珠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珍珠的树。文玉树:神话传说中的生长五彩美玉的树。魇鳎荷窕按抵械纳ず焐袷氖鳌2凰朗鳎荷窕按抵械囊恢殖ど凰赖氖鳎朔沉怂梢渤な俨焕稀
②瞂:盾。
③离朱:即太阳里的踆乌,也叫三足乌。甘水:即古人所谓的醴泉,甜美的泉水。圣木曼兑:一种叫做曼兑的圣树,服食了它可使人圣明智慧。
翻译:
开明神兽的北面有视肉怪兽、珠树、文玉树、魇鳌⒉凰朗鳎抢锏姆锘省侥穸即髯哦芘疲褂腥阄凇⑾袷魉频牡竟取厥鳌⒏仕⑹ツ韭摇A硪恢炙捣ㄈ衔ツ韭医凶鐾δ狙澜弧
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zh2)窳(y)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①。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注解:
①距:通“拒”。抗拒。
翻译:
开明神兽的东面有巫师神医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他们围在窫窳的尸体周围,都手捧不死药来抵抗死气而要使他复活。这位窫窳,是蛇的身子人的面孔,被贰负和他的臣子危合伙杀死的。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12ng)╣1n)树①。
注解:
①琅鳎捍嫡庵质魃辖岢龅墓稻褪侵橛瘛
翻译:
有一种服常树,它上面有个长着三颗头的人,静静伺察着那就在附近的琅鳌
开明南有树鸟,六首;蛟、蝮(f))、蛇、蜼(w7i)、豹、鸟秩树①,于表池树木②;诵鸟、鶽(s(n)、视肉③。
注解:
①蛟:像蛇的样子,但有四只脚,属于龙一类。蝮:大蛇。鸟秩树:不详何种树木。
②树:这里是动词,环绕着、排列着的意思。
③诵鸟:不详何种禽鸟。鶽:雕鹰。
翻译:
开明神兽的南面有种树鸟,长着六个脑袋;那里还有蛟龙、蝮蛇、长尾猿、豹子、鸟秩树,在水池四周环绕着树木而显得华美;那里还有诵鸟、鶽鸟、视肉怪兽。
扩展阅读: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离骚》、《周书》、《晋乘》以成者”。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也记载了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1 收集关于山海经的古文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
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从东、南、西、北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其中《海外经》介绍了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子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国的风俗习惯,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赏心悦目,而且能使人增长很多知识。 《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地理书。
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全书18篇,约31000字。五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4篇、大荒经4篇、海内经1篇。
《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做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
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 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
《山海经》目录 山经 第一卷 《南山经》 第二卷 《西山经》 第三卷 《北山经》 第四卷 《东山经》 第五卷 《中山经》 海经 第一卷 《海外南经》 第二卷 《海外西经》 第三卷 《海外北经》 第四卷 《海外东经》 第五卷 《海内南经》 第六卷 《海内西经》 第七卷 《海内北经》 第八卷 《海内东经》 第九卷 《大荒东经》 第十卷 《大荒南经》 第十一卷 《大荒西经》 第十二卷 《大荒北经》 第十三卷 《海内经》大禹 第一卷 《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 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谷而黑理,其华 四照,其名曰迷谷,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 狌々,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 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 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 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 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 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 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鲑,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 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 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犭尃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 足三翼,其名曰 ,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 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 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汸水出焉,而 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其神 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 席。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
英水出焉, 西南流注干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 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 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 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
2 描写上海的古诗句1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7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3 用现代汉语描写一篇关于三峡这篇古文的文章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204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自白帝城至黛溪称瞿塘峡,巫山至巴东官渡口称巫峡,秭归的香溪至南津关称西陵峡。两岸山峰海拔1,000~1,500公尺,峭崖壁立,江面紧束,最窄处只有100公尺左右。
水道曲折多险滩,舟行峡中,有「石出疑无路,云升别有天」的境界。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
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
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地跨两省。
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
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长江三峡风光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是渝鄂两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着汉族和土家族,他们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是楚乡人民为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巴东的背娄世界、土家人的独特婚俗、还有那被称为鱼类之冠神态威武的国宝---中华鲟。 1982年,三峡以其举世闻名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4 关于山海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1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1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5水何澹澹,山岛耸峙-《观沧海》——曹操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
5 描写"水"的古文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韩非子·大体》 )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式解》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
先秦古籍《世本·卷一》云:“黄帝时,诸侯有夙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其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则称:“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宿沙即夙沙。隋代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引《世本》云:“夙沙氏始煮海为盐,夙沙黄帝臣。”上述记载表明夙沙煮海为盐之事应是发生在五六千年前的黄帝、神农时代,即中国古代农耕生活的开始时期。
近日,岳麓出版社发行新版《经典名著通俗图库》,对《山海经》、《楚辞》等名著和历史子集进行了新的诠释、翻译和导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这些传说都出自《山海经》。《山海志》记载了中国古代山河的历史传说或超现实存在,如地理、珍稀动物、神话人物等,对后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海经》被誉为“古今奇文之祖,先秦四大名著之首”。《山海经》顾名思义,是一部关于山海的古籍。这本书记录了古代的山川,一山一水一兽一鸟一株一树,一脉相承,恰似全国国土资源普查的综合结果。
1《山海经》是一本非常复杂的书。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是一本关于自然历史、文化、神话的书矿物,一切,我个人觉得都是对古代文化的总结,相当于史前文明。《山海经》是由《山海经》和《海经》组成的。《山经》以山为线索,从东到海,从西到今天的甘肃、青海,从北到内蒙古,从南到四川、广东等地,详细记录了各地的地形和产品。《海经》主要描写的是“海外”世界,描写比较随意。它主要描写神话和西部地区,但它空灵而壮丽。
2它被封存在吴县东部。
它看起来像一头猪,前后各有一个黑头。轩辕地处穷山之滨,人虽短命,却有八百岁。在这个妇女国家的北部,那里的人有人的脸和蛇身,尾巴在头上。战国时期,上层贵族崇尚养生,追求长寿之道,追求各地的独特产品、奇景和奇迹。《山海经》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成为当时的通俗读物。历史地理、神话传说的描写极大地丰富和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山海经》也是中国小说的鼻祖。
著名的《精卫填海》和《夸父追义》神话都出自《山海经》,所以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神话的源头,而中国神话的起源正是出自这本书。例如,最近流行的良渚文明已成功申请世界遗产。现在我们都知道,它印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山海经讲了哪些故事
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为主流的书,它的内容包括范围庞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而然,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此书《五藏山经》的各经后面,大量列举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鸡、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经中所见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说巫师用精米来享神。《山海经》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关于医药、咒禁、神怪等记叙。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它“盖古之巫书”,当是平情之论。
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序》中曾这样说:“《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说《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渊府”(宝库),是为历来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众所公认的。
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要》中说“盖以记神事”。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究价值的古书。
整部《山海经》大约可分如下几部份:
一.《五藏山经》,共五篇 ,约占全书二分之三以上;内容有关山川地理、祀神的典礼仪式和所用之物,间中叙写到诸山山神的形貌和神力。
二.《海外经》,共四篇;内容多记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有些古老神话零片记叙,如夸父追日、刑天断首。
三.《海内经》,共四篇;内容是记海内神奇事物,如昆龙景象、建木形态、巴蛇、雷神等。
四.《茺经》,共五篇;内又分为《大茺经》四篇和《海内经》一篇;内里记录了一些有关帝俊和黄帝(古代东西两大民族所奉祀的上帝)的神话。此经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多和最原始的;大部份重要的神话材料几乎会萃在这里,而这部份之写作时期可能比经中其他部份还早。
从 “海外南经第六” 起到最后 “海外经第十八” 止之十三篇,简称为《海经》。和前面的《五藏山经》即《山经》合起来,总名之曰《山海经》
《神话性质》
1 宗教
《山海经》书中展示之巫师所有宗教活动,真是触目皆是,多难胜举。如《山海经》中,每一小节的后面,都记载有对某系列山山神的不同礼典,不仅有如鲁讯先生所说的“礼神之物多用糈(精米),与巫术合” ,礼典中还有什么“干舞置鼓”、“雄鸡瘗之”、“合巫祝二人舞”、“聊用鱼” ……等等,不外都是巫师祠祭时的景象。如诸山山神,有身人面者、有鹿身八足蛇尾者、有鸟身龙首者、有龙身鸟首者、有羊身人者、有龙身人面者、有豕身人面者、有人面三首者,奇形怪状,种种不一,或是动物形体的拼凑,或是半人半兽的组合,也显现了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的特色。
2 历史
《山海经》书中记有孚些神谱,有帝俊、炎帝、黄帝…… 的神谱,其他历史性质的书中也记有若干帝王谱系,我们若将二者来对照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神话与历史竟是同步的。这可证明到原始初民是将口耳相传的神话视为是他们的历史。某些民族中巫师祀神寺演唱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讲述天地如何开辟,人类如何诞生,讲述祖先的事绩和英雄的战功等,在初民视为是历史的,其实也全是神话。此可证在上古时期,神话与历史同出一源。
3 地理
神话和地理的关系,在《山海经》一书中,见得更是密切。整部《山海经》,便可说是一部神话性质的地理书。以禹因治水而求贤人的记录为例。禹因东西南北所经之地,都作了神话性质的描述,文中所写的地名国名,大都不可证实,只可视为神话地理。
4 民族
《山海经》给我们展示了丰富>>
山海经中讲的是什么内容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 特点
《山海经》奇书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海经》[1]为述图之书
刘锡城在《全像山海经图比较》(1)序言中指出:“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13首》)、学者郭璞的“图亦作牛形”和“在畏兽画中”的记载和论述,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曾有“山海图”流行于世而且据说《海经》部分是图在先、文后出,因而“以图叙事”的叙事方式,至少在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一种文化传统”马倡议(2)也认为:“《山海经》的母本可能有图,它(或其中一些主要部分)是一部据图为文(先有图后有文)的书,古图佚失了,文字却流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山海经》” 刘宗迪(3)写道:“《海经》的荒诞色彩和神话色彩,与这本书的特殊来历息息相关,这本书的来历在古代典籍中是独一无二的,简单地讲,这本书是述图之作,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海经》,先有图,后有书,书中的内容是对一幅图画中内容的写照《山海经》中的文字多静态的刻画,而少动态的叙述,多记空间方位,而少间时间进程,其述图特点可谓一目了然,其实,前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最早指出这一点的是宋代学者朱熹,但前人在这一点上都有同一个误解,即认为整部《山海经》包括《山经》都是有述图的实际上,像《山经》那样包罗万象的博物学知识是不可能在图中画出来的,更何况其中还记载了很多动物的声音、习性等等,这些内容又如何能用图画表现出来呢除非古时候已经有了现在这样的多媒体技术不过,《海经》所凭借的图画早就佚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中都有插图,怪怪奇奇,琳琅满目,那只是后人根据书中的内容想象增补的,与我说的古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似乎与《山海经》由图到文字的成书过程有关例如《海外东经》记载“工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根据《山海经》先有图后有书的成书过程推测,《山海经图》上在君子国的北方画有一个彩虹的“虹”字,表示该地经常见到彩虹当时的图像文字应该类似甲骨文的虹字,是彩虹的图像,两端有首(见熊国英著《图示古汉字》)而后来古人根据《山海经图》著《山海经》时,时间已经过了几百年,而著者并不见得一定是文字学家,这时彩虹的虹字已经成为“工虫”的样子,因此将彩虹描述为工虫,并望文生义将其描述为“各有两首”,使后人无法知道到底叙述的是天边的彩虹呢,还是描写一只有两个头的怪物所以就连司马迁也说“余不敢言之也”
也正因为《山海经》的所谓荒诞不经,几千年来该书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因而也很少被后人改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书的风貌和许多珍贵的远古资料和信息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金荣权(4)在“帝俊及其神系考略”一文中指出:“帝俊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谜一般的神性人物,他的事迹既不为正史所载,也不为诸子所传,只见于《山海经》之中,尤其集中反映在“大荒”、“海内”两经之中究其神系渊源与脉略,显不属于炎帝世系,也不隶属于黄帝世系,是与炎、黄两大神系并存的第三神系”“关于帝俊在中国古代诸神中的地位,>>
山海经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刑天舞干戚,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共工怒触不周山 等等
《山海经》共18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山川、各地民俗、物产资源以及大量神异鬼怪的传说。《山经》以五方山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海经》除着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里的不少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都表现出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其中 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为后人的神话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山海经》实际上也是我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古书。中华民族童年时期的本原精神反映在以山海经为代表的各种神话故事中,无论是夸父精神,是刑天气概,还是精卫风采,或是女娲气度,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都展现出了中华民族最为本真的精神气质。从这种无意识里爆发出来的文化能量,一次又一次地在中国历史上蔚为大观。汉末党锢也罢,东林党人也罢,戊戍诸君子也罢,清末民初革命志士也罢,早期 人也罢,不管他们宣称自己信奉的是什么,骨子里所承继的恰好就是《山海经》神话里的那种文化血统。在他们身上,人们总能看到夸父、刑天那样的影子。在他们身上,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体味到了中国文化的元气,那种最为自由、最为阳刚、最富 、最具生命创造力的始源精神。这是中国文化为何经久而不衰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这样的始源精神,而绝对不是因为孔孟之道及其儒家教义,中国文化才得以在漫漫的专制长夜里顽强地生存下来。相比于中国文化的这种始源性和本真性,孔儒不过是整个民族文化历史上的一段插曲
夸父追日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
说一说,两个《山海经》中的故事
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后羿射九日
山海经主要内容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什么
《山海经》共计18卷, 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的神话故事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5卷。内容包罗万鼎,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物、植物、矿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记载了一些神话寓言故事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天、后羿射九日等。《山海经》大约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楚国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经西汉刘歆校书,才形成现在的书籍。
山海经里的故事是真的吗
山海经这部古书世人大多数认为都是一部神话故事但是经过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实里面有很多故事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事`
比如前段时间考古界争论很激烈的,到底谁先发现了美洲
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下,发现山海经里面有许多描述美洲的风土人情的段落
看待这些,我们需要把握的是---任何神话 传说都是建立在古代人民生活工作的现实基础上的在未被证实之前,谁能说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呢
再比如说,圣经里面的挪亚方舟当初很多学者都认为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后面发现,不止圣经,在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里面几乎都能找到那场大洪水的踪迹这才引发学界重视经研究,很有可能是第二次冰河纪的消融才引发了那场席卷全世界的洪水
所以说,不能武断的说不是真的```
在我国的古书《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关于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的诗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还有哪些古籍记载了海市蜃楼?
史书记载《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
《海市蜃楼》——选自《梦溪笔谈》(沈括)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南宋遗民林景熙的《蜃说》,全文一百多字,是描写海市蜃楼最好的一篇散文之一。
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蜃气楼台之说,出天官书,其来远矣。或以蜃为大蛤,月令所谓雉入大海为蜃是也。或以为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海滨之地,未尝见有楼台之状。惟登州海市,世传道之,疑以为蜃气所致。苏长公海市诗序谓其尝出于春夏,岁晚不复见,公祷于海神之庙,明日见焉。是又以为可祷,则非蜃气矣。”
明朝方以智《物理小识》:“睢阳袁可立为抚军,时饮楼上。忽艨艟数十扬帆来,各立介士,甲光耀目,朱旗蔽天,相顾错愕。急罢酒料理城守,而船将抵岸,忽然不见,乃知是海市。”遂诗兴大发,在蓬莱阁上留下千古名篇《观海市诗》。
袁可立《观海市》诗并序(《蓬莱阁诗》中记述海市最真实得体的文章)
刘献廷《广阳杂记》
莱阳董樵云:登州海市,不止幻楼台殿阁之形,一日见战舰百余,旌仗森然,且有金鼓声。顷之,脱入水。又云,崇祯三年,樵赴登州,知府肖鱼小试,适门吏报海市。盖其俗,遇海市必击鼓报官也。肖率诸童子往观,见北门外长山忽穴其中,如城门然。水自内出,顷之上沸,断山为二。自辰至午始复故。又云,涉海者云,尝从海中望岸上,亦有楼观人物,如岸上所见者。
《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海经·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
有大泽之长山。有白氏之国。
西北海之外,赤水东,有长胫之国。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有虫状如菟,胸以后者不见,青如猨状。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璇瑰、甘柤、瑶碧、白木、白柳、视肉、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大荒之中,有龙山,日月所入。有三泽水,名曰三淖,昆吾之所食也。
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
有女子之国。
有桃山。有虻山。有桂山。有于土山。
有丈夫之国。
有弇州之国,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爰有百乐歌舞之凤。
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弇兹。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行玄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鏖鏊钜,日月所入者。
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有巫山者。有壑山者。有金门之山,有人名曰黄姖之尸。有比翼之鸟。有白鸟,青翼,黄尾,玄喙。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阳之山,日月所入。
有寒荒之国。有二人女祭、女囗。
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有人名曰吴回,奇左,是无右臂。
有盖山之国。有树,赤皮枝干,青叶,名曰朱木。
有一臂民。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有青鸟,身黄,赤足,六首,名曰鸀鸟。
有大巫山。有金之山。西南,大荒之中隅,有偏句、常羊之山。
本文2023-08-05 02:19: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