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脐带 4 中药·脐带 41 拼音名 42 英文名 43 脐带的别名 44 脐带的处方用名 45 出处 46 脐带的来源 47 脐带的生药性状 48 脐带的炮制 481 脐带的炮制方法 4811 脐带 4812 砂炒脐带 482 成品性状 483 炮制作用 484 贮存方法 49 脐带的性味归经 410 脐带的功效与主治 411 脐带的化学成分 412 脐带的药理作用 413 脐带的用法用量 414 脐带使用禁忌 415 脐带组方精选 4151 治阴阳两虚,精神气血皆伤,虚危之候 4152 治三阴久疟 416 古人论述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坎炁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坎炁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坎炁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脐带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脐带 已经自动替换为 坎炁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kǎn qì
2 概述坎炁:1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2中药名。
3 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坎炁坎炁(umbilical cord[1])又名脐、肚带、脐肠、命蒂[2]。见《妇人良方大全》卷十六。是指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结构,状如绳索,长约50厘米,为胎儿输送血液并传递代谢产物[1]。即连结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物[2]。长约50厘米[2]。具有供给胎儿血液和营养物质代谢,保持胎儿在官腔内的一定活动等作用[2]。
坎炁的形状如绳索。足月妊娠胎儿的坎炁长约50厘米,有利于胚体在羊膜腔中自由活动。坎炁表面光滑,包有一层羊膜,内含胶样结缔组织,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在近脐端的坎炁内有时可看到尿囊残迹。脐动脉将胎儿体内含代谢废物的血液输送到胎盘进行物质交换;脐静脉则将胎盘的新鲜血液送至胎儿体内,供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因此,坎炁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和代谢物质交换的通道。分娩时要将胎儿的坎炁从基部剪断,经消毒处理后妥善包扎,以防感染和出血。
4 中药·坎炁坎炁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人科初生健康婴儿的坎炁umbilical cord。呈细长条状,长10~15cm,直径约05cm,淡**或黑棕色,半透明,对光袖之,内有2根动脉管和1根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腥。
坎炁味甘、咸,性温[2]。归心、肺、肝、肾经[3]。具有益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2]。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2]。坎炁质地坚韧,有腥气[3]。砂炒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便于制剂,并能矫臭,以利服用[3]。砂炒坎炁用于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等症[3]。
41 拼音名Qí Dài
42 英文名omphalo;belly band, umbilical cord(《中华本草》)
43 坎炁的别名脐带(《全国中草药汇编》)
坎气(《本草从新》)
44 坎炁的处方用名坎炁、脐带、炒坎炁[3]。
45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46 坎炁的来源《中药炮制学》:坎炁为初生婴儿的干燥坎炁[3]。
《全国中草药汇编》:坎炁为健康人的婴儿坎炁。
《中药大辞典》:坎炁为初生婴儿的坎炁。
《中华本草》:坎炁为人科初生健康婴儿的坎炁umbilical cord。
《中医大辞典》:坎炁为初生婴儿的坎炁[2]。
47 坎炁的生药性状《中药大辞典》:干燥的坎炁,呈细长条状,淡黄或黑棕色,长10~15厘米,内有2个动脉管和一个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拆断。气微腥。
《中华本草》:坎炁呈细长条状,长10~15cm,直径约05cm,淡**或黑棕色,半透明,对光袖之,内有2根动脉管和1根静脉管。质坚韧,不易折断。气微腥。
48 坎炁的炮制明代有瓦上炙焦法(《先醒斋广笔记》)[3]。
清代有制炭法(《握灵本草》)、煅法(《本经逢原》)等[3]。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等[3]。
481 坎炁的炮制方法 4811 坎炁取干净坎炁,洗净,用湿纸包裹,置火中,煨软,或用文火烘软,切片或段,干燥[3]。
4812 砂炒坎炁净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坎炁片或段拌炒,至发泡、质酥时取出,筛去砂,放凉,碾为细粉[3]。
482 成品性状坎炁呈片或段状,淡**或浅棕色,切面有三个小孔,质坚韧,气微腥[3]。坎炁粉为淡**或浅棕色细粉[3]。
483 炮制作用坎炁质地坚韧,有腥气[3]。
砂炒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便于制剂,并能矫臭,以利服用[3]。用于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等症[3]。如治气血不足,毛悴精寒不育的脐带丹(《古方选注》)[3]。
484 贮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3]。防蛀[3]。
49 坎炁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坎炁味甘、咸,性温[3]。归心、肺、肝、肾经[3]。
《中医大辞典》:坎炁味甘、咸,性温[2]。入肝、肾、肺经[2]。
《中药大辞典》:甘咸,温。
《全国中草药汇编》:微咸,温。
《中华本草》:味甘、咸、性温;入心、肺、肾经。
《本草汇言》:"甘咸,气温,无毒。"
《医林纂要》:"甘苦咸,温。"
《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410 坎炁的功效与主治《中医大辞典》:坎炁具有益肾,纳气,益气血敛汗的[2]。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盗汗[2]。
《中药大辞典》:坎炁具有益肾,纳气的功效,治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
《中华本草》:坎炁具有益肾、纳气的功效。主肾虚喘咳、虚劳赢弱、气血不足、盗汗久疟。
《全国中草药汇编》:坎炁具有纳肾气,定喘咳,敛汗止疟的功效。主治虚劳,胎毒,脐疮等症。
《中药炮制学》:砂炒坎炁用于虚劳羸弱、气血不足、肾虚喘咳等症[3]。如治气血不足,毛悴精寒不育的脐带丹(《古方选注》)[3]。
《本草拾遗》:"主疟,烧为灰,饮下之。"
《本草纲目》:"解胎毒。敷脐疮。"
《本草汇言》:"补肾命,解胎毒,化痘毒。"
《本草通玄》:"充养血气。"
《饮片新参》:"治虚劳,纳肾气,定喘咳,敛汗。"
411 坎炁的化学成分坎炁含有硫酸软骨素(一种酸性粘多糖),还含糖元和脂质[2]。
412 坎炁的药理作用《中医大辞典》:坎炁提取物有坎炁激素(雌性激素)样作用,此外,能兴奋兔肠管及子宫[2]。
《中药大辞典》:坎炁激素对雌性幼小鼠有促进发惰期的作用,使子宫、卵巢肥大,子宫粘膜肥大增殖;对去势小鼠也有此作用。对幼小、去势或摘除脑下垂体前叶的家兔静脉注射坎炁激素,可使内生殖器组织肥大和增殖,故认为有性激素样作用。本品对蛙、小鼠及家兔有麻痹作用。特别对兔,用大剂量时能迅速降低血压,产生痉挛,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对蛙后肢、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离体蛙心及蛙骨胳肌有麻痹作用,对兔肠管及子宫则为兴奋作用。
坎炁提取物其作用与坎炁激素大体相似。
《中华本草》:坎炁激素对雌性幼小鼠有促进 期的作用,使子宫、卵巢肥大,子宫粘膜肥大增殖;对去势小鼠也有此作用。对幼小、去势或摘除脑下垂体前叶的家兔静脉注射坎炁激素,可使内生殖器组织肥大和增殖,故认为有性激素样作用。本品对蛙、小鼠及家兔有麻痹作用,特别对兔,用大剂量时能迅速降低血压,产生痉挛,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对蛀后肢、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离体蛙心及蛙骨胳肌有麻痹作用,对兔肠管及子宫则为兴奋作用。坎炁提取物其作用与坎炁激素大体相似。
413 坎炁的用法用量《中药大辞典》:内服:研末,2~6分;入丸剂或煎汤。
《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2条;入丸、散,1~3g。
《中医大辞典》:内服:煎汤,1~2条;焙干研末服06~18g[2]。
《全国中草药汇编》:2~6分(1~3具);外用酌量。
414 坎炁使用禁忌《全国中草药汇编》:凡风寒痰喘或胃弱者忌服。
415 坎炁组方精选 4151 治阴阳两虚,精神气血皆伤,虚危之候坎气(炙末)一两,人参一两,熟地二两,枸杞二两,人乳粉二两。上为末,酒酿白窨。炼作丸,桐子大。每服二钱,米饮下。(《医级》坎气丹)
4152 治三阴久疟坎炁九枚(烧存性),于白术二两,人参五钱。焙干俱为末,入童便煮附子一两,捣膏和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钱。(《本草汇言》)
416 古人论述《本草经疏》:"坎炁,《神农本草经》以之治疟者,应是久疟虚寒之甚,借其气以补不足也。"
《医林纂要》"坎炁补益血气,得人气之余故也。小儿羸弱及痘疮不起,用此煎汤服之,亦颇见效。"
《本草拾遗》:主疟,烧为灰,饮下之。
《本草纲目》解胎毒,敷脐疮。
《本草汇言》补肾命,解胎毒,化痘毒。
《本草通玄》充养血气。
《饮片新参》治虚劳,纳肾气,定喘咳,敛汗。
随着人们对 养生 保健的重视,食疗成为人们 时尚 生活一部分。名老中医们在日常 养生 中,也会用到一些食疗药膳,这些基本都是家常菜,没有人参、虫草等名贵中药材,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曾在 养生 节目中透露,自己养护血管的秘诀是常吃三七炖牛肉。
具体做法:准备土豆500克、牛肉500克、三七30克。烹饪时,先把三七块敲碎,将牛肉和土豆洗净切好备用再把三七、牛肉、土豆放入锅里炖熟即可。
养生 解读土豆能和胃健中,三七、土豆配上牛肉,有补脾、活血益气、保护心脏等功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孕妇忌服三七。《本草从新》提醒三七“能损 新血 ,无瘀者勿用。”《得配本草》提示:“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
国家级名中医郁加凡在坐诊时,碰到脾胃不好的病人,郁加凡会建议他们吃点清炒芦笋。用橄榄油炒芦笋,再加点大蒜,一道集多种保健功能于一身的 养生 菜就成了。
具体做法:准备芦笋500克、香菇50克、大蒜20克、蚝油适量。将芦笋洗净切段,放进温水里焯一下。放橄榄油,把芦笋、香菇、大蒜都放进锅里炒,约两分钟后,放入蚝油即可起锅。
养生 解读 芦笋有清热生津、利水通淋等功效。 芦笋有鲜美芳香的风味,膳食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干香菇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主要是因为在日光下麦角固醇转变为较多的维生素D而致。因此,将买来的干香菇放置于日光下晒后食用,可促进较多维生素D的生成。
乌鸡汤是一些女中医们的最爱。国家级名中医、妇科名医何嘉琳从少女时期便常喝黄芪乌鸡汤。何嘉琳的父亲何少山是一位妇科名家,为帮女儿调理身体,亲手配制了这道菜。
具体做法:取乌鸡1只,黄芪、当归各15克,枸杞30克,红枣10枚,料酒、食盐、冰糖、生姜各适量。将乌鸡洗净去除内脏和鸡爪,然后放进温水里加入料酒用大火煮;待锅开后捞出乌鸡,放进清水里洗去浮沫,去掉血腥味。把乌鸡、黄芪、当归、红枣、生姜片放入有温水的砂锅里,加料酒,用文火炖酥。最后加入枸杞、冰糖、食盐调味后煮沸3分钟,即可起锅。
养生 解读此汤适合气血不足、身体虚弱、月经不调、不孕、发育迟缓的女性吃。春、秋、冬三季食用更佳。黄芪,补气之圣药,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具有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补血活血等功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研究团队对当归补血汤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芪和当归进行了系统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为经典配伍药效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该研究结果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刊出。 当归补血汤5∶1的经典配伍是最佳比例 ,且具有科学依据。相比其他比例,无论是有效成分的含量、促血管新生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均较好,且药效物质基础是当归中阿魏酸、多糖及黄芪中皂苷和黄酮类成分。该研究为阐明当归补血汤促血管新生和改善内皮功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大枣具有养胃、补中、理虚的功效,红枣与生姜、黄芪配合,能补气血。
中药学专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主任宋小军和医院同事们最爱吃的菜是莲藕骨头汤。《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藕有“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的作用。中医认为,藕不仅是佳肴,还是一种良药。
具体做法:取莲藕、肉骨头(排骨、腔骨、棒骨都可以)适量、姜两片,黄酒、食盐适量,另可加花生、枸杞等。将肉骨头洗净,用沸水焯去浮沫(或者用食用油、姜片煎一下);将肉骨头放入瓦罐,一次性将水添足,大火煮开,再次撇去浮沫,放入姜片与黄酒适量,转小火煮一个小时;藕切成小块,放入肉汤中,再煮半个小时,加盐,再熬半个小时即可。
养生 解读中医认为,莲藕确实不是一般的食物,不仅是较好的食材,还是一种良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藕“ 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老 ”。《食疗本草》则记载其能“补中焦,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轻身耐寒,不饥延年”。《本草纲目》更是夸赞其“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神农本草经疏》也不吝赞美之词:“藕实得天地清芳之气,禀士中冲和之味,故味甘气平。”
清代著名的中医食疗 养生 著作《随息居饮食谱》中对藕的食疗功效记载得更为详细,称其“生食生津,行淤,止渴除烦,开胃消食,析酲,治霍乱口干,疗产后闷乱。罨金疮,止血定痛,杀射罔、鱼蟹诸毒。 熟食补虚,养心生血,开胃舒郁,止泻充饥 ”。
在市场上看到的紫苏梗,这种中药材药用功效很出色,而且食用方法也有多种,下面会带大家一起了解这些专业知识。
紫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1、解表散寒治疗感冒
解表散寒治疗感冒是紫苏梗的重要功效之一,平时人们出现胃肠型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时都能直接服用紫苏梗,能让人们的感冒症状很快减轻,如果在治疗时,能搭配薄荷,佩兰等中药材,会让紫苏梗解表散寒的功效更加出色。
2、消炎杀菌
紫苏梗还是一种能消炎的中药材,它含有多种天然消炎成分,能消除胃肠道中的多种致病菌和病毒,对人类的胃肠炎有明显预防和缓解作用,特别是夏天人们出现腹痛腹泻或者呕吐时,直接用紫苏梗煮水喝就能让症状尽快好转。
3、解毒止血
紫苏梗路要以后解毒功效也很出色,特别是人们食用海鲜导致食物中毒时,直接服用紫苏梗,就能快速解毒。紫苏梗,这种中药材的止血功效也很出色,平时人们不小心受伤,出现外伤,出血时把它研碎以后直接外敷,就能尽快止血。
紫苏梗的食用方法
紫苏梗和其他常见中药材一样,都可以加清水煎汁服用。它也可以直接放在茶杯中用沸水冲泡,然后代茶饮用。紫苏梗还可以用来煮粥喝,平时可以把适量的紫苏梗加清水煎制取出汤汁,然后再加入洗净的大米,一起煮制成粥,然后趁热食用,能清热解毒也以解表化湿。
紫苏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不仅可以入药,也可以用来做菜烹饪等,味道都十分美味,而紫苏梗也是属于一种中药材,可以发散身体风寒,由于紫苏性温,可以对身体起到消肿等功效,紫苏梗虽好但是服用也有禁忌,一般身体阴虚不宜食用。
紫苏梗属于发散风寒药,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临床上,紫苏梗主要有以下应用:
1紫苏汤,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紫苏茎叶、桑白皮、赤茯苓各30g,炒郁李仁、羚羊角、槟榔各23g,桂心、炒枳壳、独活、木香各15g。为粗末,每服12g,加生姜015g,水煎服。方中紫苏理气宽中。
2紫苏散,治风毒脚气,腹内痰恶,脚重虚肿:紫苏、木通、桑白皮、茴香各30g,枳壳60g,羌活、独活、荆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g,大腹子10个。为末,每服9g,加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服。
3紫苏茶,由于紫苏具有发汗和松弛的效果,当患上风寒感冒、咳嗽、疼痛时,喝上一杯暖乎乎的紫苏茶能有效缓解症状;当感到有压力、身心疲惫时,冲泡一杯紫苏茶,它特殊的香味能让人轻松、镇静。这种特殊的香味其实来源于紫苏醛,它与紫苏油都有补充血液营养、提高血糖含量的作用,可以减轻贫血,让身体恢复活力。
选方①治伤寒胸中痞满,心腹气滞,不思饮食:紫苏茎(锉)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二两,赤茯苓(去黑皮)一两半,大腹皮(锉)、旋覆花各一两,半夏(汤洗七遍,焙)半两。上六味,细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枣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圣济总录》苏橘汤)
②治水肿:紫苏梗八钱,大蒜根三钱,老姜皮五钱,冬瓜皮五钱。水煎服。
食用禁忌
一般来说,需要注意,紫苏里含有大量草酸,所以不宜过多长期服用,容易上火。另外,气虚体弱的人群最好还是不要服用。
肾为先天之本,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脑髓、牙齿等的形成,均与肾有密切关系,肾精充盛的孩子才会聪明。
要让孩子更聪明,健脑也要补肾大脑的营养来自肾精
肾为先天之本,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骨骼、脑髓、牙齿等的形成,均与肾有密切关系,肾精充盛的孩子才会聪明。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因为肾是藏精的,精是生髓的,所以肾功能的好坏会影响到脑的功能。髓可分为骨髓、脊髓、脑髓三部分。骨髓藏于全身骨骼中,能发挥营养骨头的功能。脊髓和脑髓是相通的,骨髓汇聚到脊髓,最终又汇入脑髓,所以中医将脑称为「髓海」。脑髓是人体的精华,是由肾精化生的。
肾精充盛的孩子才聪明
肾精充盛则髓海充盛,继而能够维持和促进大脑功能,孩子就会聪明。相反的,如果肾精虚弱,髓海不足,就很容易出现智力发育迟缓。
益智仁猪肚汤
材料
益智仁十克,莲子、芡实、山药各四克,猪肚一个。
做法
1将益智仁煎汤去渣,把莲子、芡实、山药泡入益智仁汤中两小时,再装入洗净的猪肚内。
2全部一起放进炖锅中,小火煮两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功效
益智仁可补肾固精,提高记忆力;莲子能养心安神、健脑益智;芡实益肾固精、健脑;山药则健脾补肾。
黑芝麻白米粥,益肾健脑记性好
孩子经常喝粥,可以补养气血,促进增长,还能够帮助消化,预防积食发热等病症,也是补肾健脑的好方法。
黑芝麻可补肾健脑
中医认为,黑色食物能保护肾脏。而黑芝麻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可以「填骨髓、补虚气」。孩子平时若能多吃,有利于促进脑细胞健康发育,补肾健脑的效果很好。如和白米一起煮粥,更能促进消化吸收。
儿科中医小学堂:黑芝麻压碎食用,为什么有利于孩子消化?
黑芝麻连皮一起吃不容易消化,压碎后不仅有股迷人的香气,更有助于孩子消化吸收。
黑芝麻白米粥
材料
黑芝麻十五克,白米三十克。
做法
1黑芝麻倒入滤网中,冲洗干净、晾干。
2把晾干的黑芝麻倒在炒锅中,用铲子不停翻炒至有香味即可。
3用擀面棍把炒熟的黑芝麻压碎,待用;白米用水淘洗干净,备用。
4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倒入白米,用勺子搅拌几下,小火煮二十分钟,再加入压碎的黑芝麻;用勺子不停搅拌至粥黏稠即可。
功效
健脑益智、增强专注力和记忆力。
枸杞水泡脚,护好孩子先天之本
孩子先天不足,其虚在肾,后天体弱则虚在肝。但肝肾同源,肾虚,肝就会受到连累,最后肝肾同虚。孩子肾虚,表现为手足冰冷、四肢不温、智力发展缓慢;肝虚,则会胆小、怯懦、少气乏力。如果有上述症状,可以用枸杞水给孩子泡脚。
枸杞子味甘性平,补脑益智作用强
《神农本草经疏》中说: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且作用和缓,不像其他补益药,一吃就上火,如果再利用睡前泡脚的方式,药效就能发挥得更淋漓尽致。
枸杞子泡脚
材料
枸杞子十五粒。
做法
1烧热水的时候放点枸杞子进去,每次十五粒左右就可以了,烧出来的枸杞水是淡红色的。
2泡脚前先帮孩子搓搓脚,等到搓热了再泡,约泡二十多分钟,直到水不热为止。
3泡完后,孩子脚上会沾点枸杞子的红色,不必用清水去洗,也不要马上擦乾,稍晾一会儿再擦。
功效
补肝益肾,弥补孩子先天不足。
李医师诊疗室
有个叫玲玲的五岁小女孩,平时手脚总是冰凉,个子也不高,智力发育也比同龄孩子晚一些。妈妈以为她体虚,时常准备补药和保健品给她食用。吃完补品后,孩子很快就会烦躁、口干、发热,甚至鼻出血。这种先天不足的孩子,补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而且得从根源上补,即是补肾。我没让玲玲继续吃补品,而是让她的妈妈在睡觉前给她用枸杞水泡脚。
过了一年多再见到这个小女孩,个子明显长高了。她妈妈说,现在孩子手脚已经不冰凉,也比之前活泼积极许多。
作者简介|李爱科 副主任医师
京城小儿王刘弼臣的的嫡传弟子,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委员、儿科名医工作室负责人。现任北京市健宫医院、北京东城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孩子长得高、不咳嗽、免疫力提升:3~10岁儿童脾肺肾中医养护全书》,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据记载,南北朝时的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是个业精于勤、对中医药具有执着追求的人。一日采药途中,他忽听一位老羊倌对旁人说:有种生长在树林灌木丛中的怪草,叶青,状似杏叶,一根数茎,高达一、二尺。公羊啃吃以后,阴,茎,极,易,勃,起,与母,羊,交,配,次,数也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挺,不,痿。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陶弘景暗自思忖:这很可能就是一味还没被发掘的补肾良药。于是,他不耻下问,虚心向羊倌实地请教,又经过反复验证,果然证实这野草的强,阳,作,用不同凡响。后将此药载入药典,并由此得名“*,羊,藿”。
*,羊,藿,为小檗科多年生草本*,羊,藿、心叶*,羊,藿或箭叶*,羊,藿的茎叶,主产于陕西、辽宁、山西、湖北、四川、广西等地。中,医,学认为*,羊,藿性味辛甘、温,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的功效。*,羊,藿茎叶含有*,羊,藿,甙和挥发油。经证实,*,羊,藿有雄,性,激,素,样的作用,其功效强于蛤蚧和海马。同时,*,羊,藿还可以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并能镇咳、祛痰、平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白色葡萄球菌、金**葡萄球菌等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羊,藿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生殖、骨关节、呼吸系统疾病。*,羊,藿配伍熟地、当归、白术、枸杞、杜仲、仙茅、巴戟天、山茱萸、蛇床子、韭菜子、肉苁蓉、制附子、肉桂,称为“赞育丹”,可治阳,痿、早,泄。*,羊,藿配伍威灵仙、苍耳子、川芎,可治关节疼痛。*,羊,藿不拘多少,煎汤漱口,可治牙痛。取*,羊,藿加矮地茶煎汤服用,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其祛痰镇咳作用比较明显。取*,羊,藿与黄芪、党参、附子、细辛、麻黄等煎煮同用,可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但需要提醒的是,有口干、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等症状,属中医学阴虚相火易动者,则不宜服用*,羊,藿。
*,羊,藿异名:
刚前(《本经》),仙灵脾(《雷公炮炙论》),仙灵毗(《柳柳州集》),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日华子本草》),三枝九叶草(《本草图经》),牛角花、铜丝草、铁打杵(《贵州民间方药集》),三叉骨、肺经草、铁菱角(《湖南药物志》),洋火叶、羊合叶(有些处方上会写成“火叶”)。
别名:箭叶*,羊,藿,心叶*,羊,藿,仙灵脾,仙灵毗,放杖草,弃杖草,三枝九叶草,锕丝草,肺经草,三叉骨,三角莲,三叉风,羊角风,牛角花,铁菱角,铁打杵,黄连祖,干鸡筋,千两金,刚前。
商品名:大叶*,羊,藿:又名*,羊,藿。为植物*,羊,藿的全草。
小叶*,羊,藿:又名心叶*,羊,藿。为植物心叶*,羊,藿的全草。
箭叶*,羊,藿。为植物箭叶*,羊,藿的全草。
均以梗少叶多、色黄绿、干燥、不破碎者为佳。
处方名:*,羊,藿,*,羊,火,羊,藿,仙灵脾,炒*,羊,藿等。
处方中写*,羊,藿,*,羊,火、羊,藿、仙灵脾均指生,*,羊,藿。为原药材去杂质,切段生用入药者。
炒,*,羊,藿为净,*,羊,藿段用文火微炒后入药者。
①《别录》:"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蜀本草》:"温。"
④《滇南本草》:"性微温,味微辛。"
归经:入肝、肾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
②《纲目》:"手、足阳明,三焦,命门。"
③《本草经疏》:"入手厥阴,足少阴、厥阴。"
功用主治: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
①《本经》:"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
②《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
④《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
宜忌:阴虚而相火易动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薯蓣为之使。"
②《日华子本草》:"紫芝为使。得酒良。"
③《本草经疏》:"虚,阳,易,举,梦,遗,不,止,便赤口干,强,阳,不,痿并忌之。"
治目昏生翳:仙灵脾、生王瓜(即小栝楼红色者)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茶下,日二服。(《圣济总录》) 治牙疼:仙灵脾,不拘多少,为粗末,煎汤漱牙齿。(《奇效良方》固牙散)
《纲目》:"*,羊,藿,性温不寒,能益精气,真阳不足者宜之。"
《本草经疏》:"*,羊,藿,其气温而无毒。
《本经》言寒者,误也。辛以润肾,甘,温,益,阳,气,故主,阴,痿,绝,阳,益气力,强志。茎中痛者,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辛以润其燥,甘,温,益,阳,气以助其化,故利,小,便也。肝主筋,肾主骨,益肾肝则筋骨自坚矣。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温能通气行血,故主瘰疬赤痈,及下部有疮,洗出虫。"
《本草述》:"*,羊,藿,《本经》首主阴,痿,绝,伤,《日华子》亦首言其疗,男,子,绝,阳,女,子,绝,阴,则谓入命,门、补,真,阳,者是也。盖命,门为肾中之真,阳,即人身之元,气也,其所谓绝,阳,绝,阴,不本之元,气,何以嘘之于既槁。所谓益气力,强志,并治冷气劳气,筋骨挛急等证,皆其助元,气之故。至若茎中痛,小便不利,皆肝肾气虚所致,此味入肾而助元,阳,即是补,肾,气,而肝肾固同一治也。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皆元,阳,衰,败而不能上升者也。以是思功,功可知矣。须知此味以降为升,其升由于能降也。"
《本草正义》:"*,羊,藿,禀性辛温,专,壮,肾,阳,故,主,阴,痿,曰绝,伤,者,即阳,事,之,绝,伤也。茎中痛,亦肾脏之虚寒。利,小,便,者,指老人及虚寒人之阳,事,不,振,小,便,滴,沥,者言之,得其补,助,肾,阳而小,便,自,利,非湿热蕴结,水道赤涩者可比,读书慎勿误会。益气力、强志、坚筋骨,皆元,阳振作之功,然虚寒者固其所宜,而阴,精不充,真,阳不固者,万不可为揠苗之助长也。消瘰疬、赤痈,盖亦因其温通气血,故能消化凝结。然疬疡之病,由于阴血不充,肝阳燔灼,而煎熬津液,凝结痰浊者为多,幸勿误读古书,反以助其烈焰。洗,下,部,之,疮,则辛燥能除湿热,亦犹蛇床子洗疮杀虫耳。《日华》主,丈,夫,绝,阳,女,子,绝,阴,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则辛温之品,固不独,益,肾,壮,阳。并能通行经络,祛除风寒湿痹。但《日华》又谓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则未免誉之太过。而景岳且谓男,子,阳,衰,女,子,阴,衰之艰于子嗣者,皆宜服之,则偏信温补,其弊滋多,更非中正之道矣。石顽谓一味仙灵脾酒,为偏风不遂要药,按不遂之病有二因:一为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经络,或风寒湿热痹着之病,古人之所谓痹,症是也,其来也缓;一为气血上冲,扰乱脑神经而忽失其运动之病,今之所谓中风,西医之所谓脑,经,病是也,其病也暴。"
陶弘景曾说:“服此使人好为阴,阳。西川北部有*,羊,一日百遍合,盖食藿所致,故名*,羊,藿。”
《纲目》云:“豆叶曰藿,此叶似之,故亦名藿。仙灵脾、千两金、放杖、刚前,皆言其功力也。鸡筋、黄连祖,皆因其根形也”。
坎炁简介
本文2023-10-25 05:20: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