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关于艾灸的故事,第一个就是红脚艾!
艾灸故事一:鲍仙姑施灸治病还美颜
葛洪祖师是道教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医学家,他留下的《肘后备急方》更成为当今人们用以治疗疟疾的典籍之源。但很少有人知道,葛洪其实并不是独自修道,而他的妻子不但是一位同道修行者,更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医学家。她就是著名的中国四代女名医鲍姑,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艾灸名人。
葛洪之妻姓鲍,民间多称鲍姑或鲍仙姑。她经常跟着丈夫在罗浮山炼丹行医,给老百姓治病,岭南—带民众尊称她为“鲍仙姑”。鲍姑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广州、南海、惠阳、博罗等地。她医术精良,一丝不苟,擅长针灸,以专治瘤与疣而闻名。是医学史上记载的灸法治病第一人。鲍姑的灸法取材于当地出产的 罗浮山红脚艾 ,其对治疗赘瘤与赘疣有明显效果。
书载:“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传言,凡是鲍姑用红脚艾帮人治病后,不但灸到病除,更能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也正因为此,人们便把此种红脚艾称为“鲍姑艾”。
艾灸故事二:药王喜灸足三里年过百岁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是我国唐代着名的医学家、养生家, 由于养生得法,享年百余岁。考察他的医学思想和养生理念,是融合了古代中医(主要是《黄帝内经》)、道家思想、儒佛理论等于一身,进而创新出独具特色的养生之道。
孙思邈所着《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着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着。
孙思邈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七岁就学,日诵千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后来孙思邈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18岁开始他便立志从医。40岁之前,孙思邈的疾病经多方医治无果,因此他开始寻求艾灸疗法。经过深刻研究和验证,证实了艾灸的养生祛病功效,孙思邈开始使用艾灸为自己调理身体。
据说孙思邈经常是“艾火遍身烧”,他尤其爱灸足三里穴。到了90多岁高龄,仍能“视听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在年过百岁之时,还能精力充沛地着书立说。因孙思邈有功于医道,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多次召见了他。
艾灸故事三: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
李时珍生长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就跟父亲上山采药,耳濡目染,最终跨度几十年,写成着作《本草纲目》,一定是离不开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李延文毕生研究两种中药,一个就是人参,一个就是艾草。
研究完艾草以后就写了本专著《蕲艾传》,研究完人参后,写了一本专着叫《人参传》,写完《人参传》和《蕲艾传》之后,他把这两种中药做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意思是说,艾草有人参回阳救逆、补气补学、升阳举陷的作用,而人参没有艾草朴实惠民、普世传播的实用价值。
艾灸故事四:日本家族灸出6位长寿老人
日本《帝国文库》中有一段记载,说元保十五年九月十一日,永代桥的换架竣工仪式上,要推举几位长寿老人从桥上走过,最先走过的是三河水泉村平民百姓满平和其一家三代的六位长寿老人。
其中满平242岁,满平妻221岁,满平子万吉196岁,万吉之妻193岁,满平孙万藏151岁,万藏之妻138岁。人们自然十分惊异,纷纷询问“汝家有何术?能长生若是耶?”
满平笑而答曰:“惟有祖传三里灸耳”,三里灸,是艾灸的一种,指“足三里”穴位,据记载这种方法是唐代我国著名文化使者鉴真大师东渡后,传给日本人的。
艾灸是中华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一刻自豪油然而生,但是,有很多的病都是现在才听说有的,使用艾灸治病,我们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有待我们一起去革新去演变。将艾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艾灸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已经走过数千年,我们必将这种文化继续地传承下去。
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灸法对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
灸法是随着火的应用而产生的,并在其应用实践中不断发展。灸法究竟是何时,由何人发明的已经无从考察。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艾灸治病就已经很流行了,那么艾灸的出现就应该更早。目前可以看到的艾灸治病的医案不是记录在医书当中,而是记录在史书《左传》中。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得了一场大病,于是请当时的名医,秦国太医令医缓来医治。医缓检查晋景公的疾病后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治焉”。晋朝杜预注解,“攻”指艾灸,“达”指针刺。这段文字是说,医缓认为晋景公的病治不好了,因为病位于“肓之上,膏之下”,既不能艾灸,也不能针刺,吃药也治不了了。这也是成语“病入膏肓”的来历。虽然医缓没治好晋景公的病,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艾灸就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了。
以前,认为在医学专著中,灸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但是,随着考古发现,对艾灸的认识也在不断的修正。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这是一次颠覆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发现了3篇记载有关经脉灸法的帛书,是目前见到的《内经》以前的珍贵医学文献,也把对中医艾灸的认识大大提前了。通过这3篇残缺不全的文字,我们依然能够窥测远古先民以火治病的起源、方法和应用。
艾灸法 是一种独立的治疗保健方法,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人们利用火以后,被火灼伤,发现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
艾灸法的发明来源于北方。在医学专著中,最早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乐野处而觅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应用,同寒冷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所谓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在历代的针灸著作中,多数将针刺与艾灸并列论述,不过由于灸法对人体易产生灼伤,故逐渐失传,现在各中医院的针灸科只见针刺而不见艾灸,实属中医的悲哀。近几年由于中医养生文化重新兴起,人们又重视起具有神奇疗效的艾灸疗法。尤其是现代艾灸疗法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艾灸疗法的燃烧及污染环境,操作不便,易灼伤患者等难题,使中国博大精深的艾灸疗法的普及成为可能。
天灸为灸法名,指药物发泡法,又称“自灸”。出《针灸资生经》。是用对皮肤有 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部,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因名。今称药物发泡灸。古代文献上所载天灸法较多,如毛茛灸、斑蝥灸、旱莲灸、蒜泥灸、白芥子灸等。
另说将朱砂等药物点涂于穴位亦称天灸(《荆楚岁时记》)。
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 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又称自灸、敷灸。天灸既具有穴位 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近年来,这种治疗方法被广泛重视,现在兴起的经皮给药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天灸的种类很多,临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详见百科词条:天灸 [ 最后修订于2015/10/4 20:05:30 共143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 艾灸的基本常识
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针灸,但是很少人知道灸。其实针是针法,灸是灸法。和在一起才叫针灸。艾灸费时费力往往医生不愿意为了你一个病人浪费那么多时间,有的学院派学生根本对灸法不感冒,忙着研究小白鼠呢。但是灸法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古人云: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宋窦材
(这里的丹药我理解是内丹精气神,附子是中药),还有说一灸二针三用药。都说明灸法非常之重要。因为针法对穴位和手法非常讲究,我在这里与有缘的朋友一起聊聊灸法。我也是学生就算是读书和实践的心得体会吧。
要了解灸法,就要知道一个植物--艾叶: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春夏之末花开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后使用。我国民间自古就有“端午采艾,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的习俗。
灸法就是以艾叶作为原料,做成艾绒,用不同的燃烧方法作用于穴位,通过穴位的传导达到治病于防病保健的方法。灸解字就是,久与火,不言而喻。
为什么要找艾叶呢?神农氏,就是炎帝在选的过程中有的草也是可以用的,但是没有艾叶的性味中正,土话就是稳定性好。艾性辛、温,味苦,入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风止痒之功。这个日本人都做个实验,外国人倒是很喜欢我们的传统东西。反而我们自己不识,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难道人家科技太落后。有说:“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说明艾对维护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为什么要学习?看过我写的文章都知道,我一直强调“求”于“养”求是求己,不是肉身的己,求你真心。就是《心经》说的观自在菩萨的“自”。养是内敛、收藏,藏是为了用。不要意念飞舞,看电视上网无度,那不是养病。那也是在造病。不管是艾灸也好,拔罐、刮痧也好,经络 ,药物也罢。仅仅是为了辅助五脏六腑正常工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畅快。根本就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一吃就灵。一切都要去养去求。要有的话明朝的练丹的皇帝为什么那么早亡呢。好比拔河:你在与病魔拔河,医生喊加油。医生叫破了喉咙,你说医生你来帮我拔吧,你省点心吧,靠谁也不行。佛吃饱了,不等于你吃饱,佛也不会替你吃。佛不是不渡我们,是我们自己不吃。艾灸就是养身体的辅助方法。
说方法:
形式很多,有直接灸法(疤痕灸、非疤痕灸)间接灸法(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艾卷灸法。
我就说我们经常用到的,艾卷灸法,艾卷市面上有清艾条与药艾条。清艾条就是纯的艾绒做的,药艾条的里面放中药的。这个就要对症什么的,相对难点。我们就用清艾条。有时会遇到什么一壮,壮就是用艾绒做成金字塔状的物体,有的麦粒大,有的莲子大。这就是所谓的壮。壮与艾条只是形式不同。
灸的宗旨是:以皮热里热,热到气足为好。刚开始也不必强求,慢慢体会。功夫是要练的。一般病每日灸一次,灸后要慎起居,节房事。灸后喝杯温水,当心冷暖。灸法偏重在补,无病防身,有病提高免疫力,在能助你一臂之力。
2 艾灸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之一。
用艾炷为主熏灸学位以治病。
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
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
但在艾灸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 、穴位的准确性:
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 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
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3 艾灸之前之后应该都注意些什么
1在艾灸之前要保持心情平静,大怒、大喜、大悲之后,不宜马上施灸。
2 施灸后,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 ,勿过劳,清淡素食,
以助疗效。
3 使用灸法调理要有耐心,勿急于求成,灸从久,要有长久坚持下去的信心,
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养生保健,更要持之以恒。
4 艾灸的时间,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在晚上灸
比较好。
5 艾灸的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但由于体质和症状不同,开始施灸可
能引起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
能消失。
6 一般艾灸后,要避免着凉,秋冬季待穿戴整齐后,头上和身上的汗出去后
再出门。春夏灸后,也要注意保暖。施灸的当天不要洗澡,以免染上风
寒。
4 艾灸的正确方法,做艾灸时需要注意什么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要注意 、穴位的准确性: 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 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扩展资料
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 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5 艾灸疗法注意事项是什么
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在临床上艾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同时艾灸某两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饭后一小时内不宜艾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不要艾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手术后在体内埋钢钉或者其他东西的人,不要随便在做过手术的位置艾灸。
非精制艾绒是不能长期艾灸的,否则会引起其他方面的后遗症,劣质艾条艾灸对身体的伤害是极难恢复的:前阴者,宗筋之所聚,艾绒杂质太多的话,就象用火烤弹簧,筋会变松弛,表现就是起床、起坐无力, 、 勃起功能障碍。
更多的艾灸知识可以参考,楚医艾条的官方网站,里面有很详细的这方面的知识!
6 艾灸的烟对肺有影响吗
艾灸的时候艾条燃烧会有烟产生,你认为它是好是坏呢?有人有时候觉得呛,有人闻着不舒服,但有的人对艾烟很认可,闻了还想闻,所以人们对艾烟持有的态度也不一样,有排斥的,反感的,认可的,但是您对艾烟的作用了解吗? 艾烟是怎么产生的呢?是晾干的艾草或者艾草加工后艾绒/艾条燃烧后产生的烟气?
艾叶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复杂,燃烧后药理作用更强,艾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很多微量元素,如铁、锌、镁、纳、钾、钙等成份在燃烧后的艾烟中同样含有,而且可被人体吸收。
艾烟对交感神经有调节作用,被人体吸收后起到镇静的作用,现代人的压力那么大,每个人都有燥的情绪,如果你有福气闻到艾烟,你会有一种全身放松的感觉,有缓解压力的效果。
艾烟中含有硒,是一种抗癌成份,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有这样一个现实中的案例:孩子每年入冬都要咳嗽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经常来闻艾烟,真的很神奇,后来冬天就没有出现咳嗽。所以艾烟能平喘止咳。
艾烟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可预防传染病。艾烟净化空气的效果比现代人发明的空气清新剂还要好。
无艾不成灸、无火不成灸、无烟不成灸,也就是说有艾、有火、有烟、才能被称为真正的艾灸法。(这也是艾灸能体现出的神奇效果就在艾、火、烟。无艾、无火、无烟都不能称为灸法。(也达不到艾灸神奇的效果)
艾烟中的甲醇提取物还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防癌抗衰老。 具有抗真菌作用,艾烟熏对各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艾烟燃烧时,其所含挥发油会随烟挥发,艾叶挥发油对常见致病菌如肺炎球菌、白色及金**葡萄球菌、甲型及乙型链球菌、奈瑟氏菌、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菌作用,艾烟浓度越高对各种的病菌的杀伤力越大。
大家看到艾烟的好处多多,适量的吸收艾烟对我们的身体是有益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对艾灸产生艾烟大一点的艾条持一种排斥的态度。关注 《艾灸小知识》学学艾灸知识吧!
本文2023-08-05 02:21: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