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膏药都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5收藏

中国四大膏药都是什么,第1张

膏药从很久以前便被人们作为一种滋补品和外用的治疗贴敷剂广泛用于生活中,纵观古今,膏药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煎膏、软膏、硬膏和敷药。我们看看这几类膏药分别是如何制作和使用的:

1、煎膏:唐时称“煎”。一般是药物经过煎煮、去渣、浓缩,再加蜜或糖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供内服的制品,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便于服用等优点。煎膏剂的效用以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作用,药性滋润,故又称“膏”或“膏滋”。也有将加糖的称为“糖膏”,加蜜的称为“蜜膏”。近年风靡全国的膏方,即为此类。单纯的煎膏根据稠度分干浸膏、浸膏、流浸膏。

2、软膏:古时称“贴”。是用植物油、蜡腊、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基质,加入药物加热后,提取有效成分;或不经加热,研粉掺入所制成的供皮肤或粘膜应用的半固体剂型。习称“药膏”,又称“油膏”。具有保护、湿润、润滑或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软膏剂中的药物亦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

3、硬膏:通称为“膏药”,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匀于适当基质中,摊涂于裱褙材料上,供贴敷使用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具有局部治疗作用或全身治疗作用。根据基质组成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铅膏药:指药料用植物油炸取成分后,与铅丹化合而成半固体或固体状制品。主要为油酸铅,在加工中由于铅丹的应用比例及加热时的温度和时间不同,可以得到色泽和硬度不同的制品,色泽由白色、**乃至黑色,通常黑色者多。用章丹(四氧化三铅)制成的称“黑膏药”,加铅粉(碱式碳酸铅)者称“白膏药”。最早铅膏载于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八——成膏:“清麻油十三两,菜油亦得;黄丹七两。二物铁铛文火煎滤,湿柳批篦搅不停,至色黑加武火,仍以扇扇之,搅不停,烟断绝尽,看渐稠膏成……”由此可见,南北朝时的铅膏,就是今天所称的基质;后世逐渐发展,在基质上加入主要药物,疗效更为提高。此剂型亦为现时常用剂型之一。

②松香膏:这是一类无铅膏药,系用松香和油脂类为基质,与药物合成的硬膏剂。制作有类似铅膏药的方法,也有捣碾而成的。

③橡胶硬膏:又称“橡皮膏”,以橡胶为基质,制作而成的一类含药或不含药的外用制剂。

④巴布膏剂:这是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为骨架材料,添加充填剂、增粘剂、保湿剂、交联剂及交联调节剂制成基质,加入中药提取物后,经摊涂、切割、包装而成的现代外用膏剂。

⑤透皮贴剂:以高分子聚合物及高分子控释材料制成,药物可透过皮肤起局部及全身治疗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风伤止痛膏 1 拼音

fēng shāng zhǐ tòng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Fengshang Zhitong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022790

23 处方

桂皮 45g 八角茴香 24g 丁香 12g 苍耳子 30g 桂子 17g 蓖麻子 90g 甘松 17g 生天南星 90g 白芷 30g 海风藤 90g 大黄 30g 生半夏 90g 羌活 60g 生川乌 90g 独活 60g 生草乌 90g 细辛 30g 莶草 90g 桂枝 90g 当归 30g 麻黄 90g

24 制法

以上二十一味,取桂皮、丁香、桂子、甘松、八角茴香粉碎成细粉,过 筛,混匀,其余苍耳子等十六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48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 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 2400g,加入油内搅匀再加松香 480g 熔化,搅匀,收 膏,将膏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溶化,将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色膏药;气微。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

舒筋活络,行血止痛;用于新、久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28 用法与用量

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每隔 3~ 5日换药一次。

29 注意

孕妇忌贴腰腹部。

210 规格

每张净重 10g

211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古籍中的风伤止痛膏 《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七]治一切伤折淋熨诸方

。并四向筋急肿痛处。冷即重炒熨之。熨后便用接骨止痛膏。封贴。如是伤折骨碎。即先须依法度。排正碎骨。

《跌打损伤回生集》:[卷一]效方开后

喝住散搜山虎(即闹羊花根)人参三七川乌草乌八仙止痛膏川乌(五钱)草乌(五钱)附子(一两)肉桂(一钱

《普济方》:[卷三百十二折伤门]治诸伤折淋熨贴(附论)

痛上。并四面筋急肿痛处。冷即重炒熨。后便用接骨止痛膏封贴。如是伤挫骨碎。即先须根据法度排正碎骨。及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六]汤火疮(灸疮)

研,各一分)上为细末。凡用之时,切护爪甲,勿令中风,仍须洗疮令净,然后掺药,薄薄令遍,以软绵帛系之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七诸疮肿门]汤火疮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注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阿魏麝香化积膏 1 拼音

ā wèi shè xiāng huà jī gāo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ewei Shexiang Huaji Gao

22 标准编号

WS3B029890

23 处方

阿魏  250g 麝香 10g 透骨草 125g 千年健 60g 鉆地风 60g 川牛膝 60g 杜仲 60g 附子 60g 当归 60g 防风 60g 高良姜 60g 甘草 30g 川乌 30g 草乌 30g 白芷 60g 穿山甲 100g 细辛 60g 肉桂 60g

24 制法

以上十八味,除麝香研细,阿魏、肉桂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 过筛,混匀。将透骨草等十五味酌以碎断,与食用植物油 10000g同置锅内炸枯(透骨草 细辛后下),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 450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 浸泡于水中。  取膏用文火溶化后,将阿魏等细粉加入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摊于布上的黑色膏药;气特异。

26 检查

应符合膏药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6页)。

27 功能与主治

化痞消积,追风散寒,活血祛瘀。用于虚寒痞块,肚腹饱胀,腰 腿疼痛,筋骨麻木,脾湿胃寒,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28 用法与用量

温热软化,贴于患处。

29 注意

孕妇忌贴。

210 规格

每张净重 9g

211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古籍中的阿魏麝香化积膏 《类证治裁》:[卷之三积聚论治]附方

沉香琥珀延胡半夏曲(各八钱)巴霜(五钱)〔五积〕化积丸三棱莪术阿魏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水

《类证治裁》:[卷之三]积聚论治

,连萝丸、溃坚汤。有痞积,胁坚如石,大黄散、化痞膏。有胸痞,半夏泻心汤。有胁痞,右胁有形,推气散。

《小儿推拿广意》:[卷下附方]痞积门

。煎软硬得中。入芒硝阿魏苏合香油乳香没药各五钱。麝香三钱。调匀即成膏矣。将帛绢摊。贴患处。内服丸药黄

《儿科要略》:[第三章·儿科特征]第六节·疳证

、杀疳散。退翳丸、羚羊角丸、消疳无价散,外用蕤仁膏之属。(八)脑疳因疳热熏蒸,上侵及脑,治宜龙脑丸

《杂病广要》:[内因类]积聚

中国四大膏药都是什么

膏药从很久以前便被人们作为一种滋补品和外用的治疗贴敷剂广泛用于生活中,纵观古今,膏药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煎膏、软膏、硬膏和敷药。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