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儿科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清代儿科学发展的特点,就是儿科医生在小儿脏腑发育未全的认识基础上,为避免用药对小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逐渐总结出的小儿推拿按摩一科,此疗法曾得到很大发展。17世纪小儿推拿以熊应雄辑的《幼科推拿广意》(1676)为代表,该书又名《小儿推拿广意》。熊应雄,字运英,云南人,以擅长小儿科疾病的治疗著称。在小儿疾病诊断上,强调视两目、听声音、视囟门、视形貌、视毛发,确属重要。他认为推拿之法有效而受苦甚少,故常留心此道以疗小儿之疾,与善于推拿的医学家陈世凯合作研讨,辑成此书。除总论小儿科疾病诊断诸法外,对小儿科疾患推拿之术、婴幼儿护养宜忌和推拿方法、图解、穴位等,均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附歌诀帮助记忆,附常用方药以防推拿不效之用。内容切合实际,所以流传甚广。骆如龙,字潜庵,安徽和县人,撰《推拿秘书》(1784)5卷,是18世纪小儿推拿之代表作。骆氏学精儿科,对小儿推拿尤其擅长,该书在儿科疾病诊法,推拿穴位、方法,诸病推拿之适应症等,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后经熊民新抄订,后世有改名为《幼科推拿全书》者,也足证明其影响之广泛。到19世纪,小儿科推拿专书则以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1885)为最。夏云集,字祥宇,又字英白,河南息县人。于学举业、制艺之余,酷爱幼科推拿,后到金陵(今南京)育婴堂,得以大展其术。并辑此书,又名《推拿精要保赤必备》。该书语浅义显,附图明晰,可据以认证,按图索穴,即可研习施治,也有多种增释、增图等。张振鋆的《厘正按摩要术》(1889),是在明代《小儿推拿秘诀》的基础上,经张氏校订补辑而成的。由于张氏征引文献广泛,不仅增补内容多,而且在编次整理上有条理有系统,所以内容十分丰富,以其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为按摩界所赞赏,流传很广。以上三个世纪的小儿推拿专著,虽有雷同之处,但又各具特色,实为有清一代之代表,小儿推拿之集大成者。现代许多流派之渊源,几乎无不归于他们的成就。
清代,由于按摩疗效显著,故在民间得到极大发展,特别是小儿推拿比较盛行。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小儿推拿专著,如熊应雄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优科推拿法》、钱怀村的《小儿推拿直录》、张振钧的《厘正按摩要术》、夏云集的《保赤推拿法》等。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琵琶骨 1 拼音
pí pá gǔ
2 注解
琵琶骨 骨名。即肩胛骨。详该条。
古籍中的琵琶骨 《小儿推拿广意》:[卷上]拿法足止诸惊。肩上琵琶肝脏络。本宫壮热又清神。合谷穴原连虎口。通关开窍解昏沉。鱼肚脚胫抽骨处。醒神止泻少
《厘正 要术》:[卷二·立法]按法右手掌心按之,治腹痛,亦止泄泻。(周于蕃)一、按琵琶。琵琶在肩井下,以大指按之,能益精神。(《广意》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六十七瘦瘤候]药方
瓮内之水,其瘿自消。或火烧烟气久吸亦可。又方∶用琵琶勒瘿瘤根,极效。《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
《本草乘雅半偈》:[第八帙]高良姜即红豆蔻之异名。其木斜斫之则有文,可为弹博局,及琵琶槽;其树大株而白;枝叶似槐;其花与皂荚花无殊;其
《急救广生集》:[卷六·幼科]孩疮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运水入土 1 拼音
yùn shuǐ rù tǔ
2 注解
运水入土 小儿推拿方法名。操作方法有: ①用运法由小儿小指指腹部的肾经穴起,沿手掌的尺侧和掌根部,至大指指腹的脾经穴。因肾属水,脾属土,故名。《小儿 经·手诀》:“以一手从肾经推去,经兑、干、坎、艮土脾土按之,脾土太旺,水火不能既济,用之,盖治脾土虚弱。”用治脾胃虚弱,食谷不化等证。 ②由肾经穴运至手掌大鱼际处(即八卦中的艮封穴)。《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名》:“土者胃土也,在(月反)门穴上,属艮宫;水者肾水也,在小指外边些。运者以我大指,从小儿小指侧巅,推往干、坎、艮也。此治能治大小便结,身弱肚起青筋,痢泻诸病。”
古籍中的运水入土 《小儿推拿广意》:[卷中]杂症门肾水(自肾指尖推往根下为清也)掏小横纹二人上马运水入土如大小便俱闭。只宜分阴阳为主。小儿眉目不开。治
《幼科推拿秘书》:[卷四·推拿病症分类]淋涩门元气为妙。法宜分阴阳。运八卦。补脾土。补肾水。运水入土。重推三关。大小便结法。宜分阴阳。运八卦。补脾
《幼科推拿秘书》:[卷四·推拿病症分类]泄泻门
阴阳。运八卦。侧推大肠到虎口。补脾土。推三关。运水入土。揉脐及龟尾讫。推补七节骨。如热加捞明月。打马
《针灸大成》:[卷十]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夜间啼哭,四肢常掣,去三焦六腑五心潮热病。一、运水入土,因水盛土枯,五谷不化用之。运土入水,脾土太旺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风症门推法清代儿科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2023-10-25 06:15: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