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称80岁老人叫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4收藏

古时候称80岁老人叫什么?,第1张

耄耋

话说80岁;称谓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岁自古还泛称为“耄耋之年”,出自《礼记·曲礼》的“八十九十曰耄”。《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又称为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如果一个人健康状况还过得去,到了90岁也称“鲐背或台背、骀背之年”,意思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尔雅·释诂》;“鲐背,寿也。”也有把8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中寿”,把9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上寿”。

扩展资料:

寿称具体如下:

襁褓:初生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碧玉年华:女子16岁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男子30岁

不惑之年:男子40岁

知命之年:男子50岁

花甲之年:男子60岁

古稀之年:男子70岁

喜寿:男子77岁

杖朝: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米寿:男子88岁

鲐背之年:90岁

白寿:男子99岁(取百去“一”之意)

期颐之年:男子100

茶寿:男子108岁

中国是礼仪之邦,那是因为特别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很早就拥有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古代特别讲究长幼有序,有尊老敬老的风俗,其中对老年人的称谓上也很有讲究,只是近现代为了快速发展经济,传统文化有些衰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身修养素质的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崇拜已然在恢复。那么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都有哪些呢?今天为大家详细介绍下,别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以上是一些常见称呼及所代表的含义和古籍使用: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杜甫《曲江》诗:“清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指八十、九十岁的老人。《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日耄。”

期颐:指一百岁的老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相斌》,老宿咸称之。”

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号。《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官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待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掘。”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谦重,非老朽所敢当。”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另外男性长辈的自称有老朽、老夫、老汉、老叟等,女性长辈的自称有老身、老妇、老妪、奴婢、贱妾、奴家等。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那么60岁以后的各年龄段对老年人的称谓有哪些呢?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民间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之称。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岁。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

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指老人,古时,黄发是长寿的象征。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从“赤子”到“豆蔻”,从“而立”到“知天命”,每一个都那么美!

幼年

初度:是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皇揽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也称生日为“初度”,出自《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赤子:指初生的婴儿,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赤色的,故称“赤子”。

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襙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shǐ 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卫风·氓》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女时代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舞勺之年:少年13至15岁。《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15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破瓜、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碧玉歌》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

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刘禹锡《重答柳柳州》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陆游《梨花》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之年:30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中年

不惑之年:40岁。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心宜不动。

常思玉金枷重。无常一著可伤悲,悟时速把良缘种。鄙了惺惺,装成懵懂。修完内貌频看供。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踏云行赠张公》

知天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天干地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继粟继肉,以养贤才;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陆游 《谢致仕表》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因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

99岁的老人叫白寿。

九十九岁的雅称。因百字去年上边的“一”是“白”,“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九十岁老人的称呼“耄耋”形容的是八九十岁年纪很大的人,而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所以九十岁老人可以称为耄耋,也可以称为鲐背之年。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称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九十六岁的老人古时称呼是:耄耋,指八九十岁。

耄耋一定不是仓颉所创,它是一个典型的由组合字构成的双音节词组,应该是汉字很成熟时期采用形声组字方式创造的。

中国词汇对耄耋之年多是赞誉致词,除了民间无德者骂老杂毛之外,尊老敬贤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当然耄耋代代都有老英雄,比如上有姜太公,中有老黄忠、佘太君。

“古稀”以上,有“耄耋之年”,泛指八九十岁的老人;“期颐之年”泛指百岁老人。此外,77岁称喜寿。80岁称伞寿,88岁称米寿,99岁称白寿,108岁称茶寿,140岁称双稀或者双庆。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3、龆龀:(tiáo chèn)儿童换齿年龄。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4、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5、幼学:十岁左右。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6、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7、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舞勺之年:男孩子十三到十五岁期间。据《礼记》记载:勺,一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

10、及笄:女子十五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年龄称谓

在古代90岁的老人被称为耄耋,耄的意思是年老,昏乱,而耋的意思也是年老。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很形象的描绘出90岁的老人的神态,有点糊里糊涂的样子,头发也有些凌乱,毕竟到了这个年纪,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老年人都有些神志恍惚,而这两个可以说表达的实在是很传神了。

古人对于年龄的称谓可以说是非常的形象贴切,让人不经意间就被汉字之美所感染,比如说对于未满周岁的婴儿称作是襁褓,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小宝宝,被包在小被子里的样子,让人不由的心生爱怜,想要伸手去抱抱。长到了八九岁时,头上开始梳起两个可爱的小发髻,就像是两个小犄角,就被称作总角。

女孩子长到了十三四岁被叫做豆蔻,这时的少女真的像极了尚未大开的豆蔻一样,而长到20的男孩,就被称作是弱冠,很形象的形容出这个年龄段的男孩,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没有变得强壮起来,这个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玉树临风的翩翩少年站在我们眼前。及至长到了中年时,经历了人事变迁,对很多事都看开了,不再像少年时那样过于执着,所以叫做不惑之年。

等到儿女长大,自己逐渐变老,到了花甲之年,头发变白,脸上的皱纹已经像是沟壑一般,背也坨了,拄着拐杖,到了70岁,真的是很多人都离去了,身边的同龄人越来越稀少,真的是古稀之年了。好容易到了九十岁,这个年龄古人也叫做鲐背,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鲐背上的斑纹一样了。由此可见古人对这些细微变化的观察是多么的仔细,形容的又是那样恰当,而使用的文字又是那样的美,让人都觉得老去也是件美好的事!

白寿:九十九岁的雅称。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是“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

古人给高寿老人确定雅称时,巧妙地借用了汉字的字形,用喜、米、白、茶来表示年龄的数字。把77岁作为高龄老年人的第一个档位,并且给它一个雅称,这便是喜寿。88岁是老年人高寿的第二个档位,它的雅称是米寿。99岁高龄老人的雅称是白寿。108岁高龄老人的雅称是茶寿。

古代老人的别称

1、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

2、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

3、古稀:指七十岁的老人。

4、耄:指八十、九十岁的老人。

5、期颐:指一百岁的老人。

6、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

7、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

8、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

导语:在古代,人们对很多事物都有特殊的称谓,如人的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称谓。最近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八十岁称为什么?古代八十岁老人称作什么

八十岁称为什么

八十岁称为耄耋之年、杖朝之年。在古代不同的年龄段,别称是不同的。杖朝之年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杖朝之年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

杖朝之年是什么意思?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首先,杖朝之年的意思是人到了可以拄着拐杖入朝的年纪了。人在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身体大不如前,需要借助外力才能自由活动。所以,对于一些不得不入朝的老臣子来说,唯有拄着拐杖。

古时年龄称谓汇总

1、襁褓:

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原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旧说长一尺二寸至二尺,阔八寸左右,后亦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

指2-3岁的儿童。出自《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也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

3、总角

借指幼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语出《诗经》,“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婉兮娈兮。总角丱兮”,以后称幼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4、垂髫、髫年:

借指幼年。髫,儿童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豆蔻:

指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6、束发、成童:

指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也指束发的头饰。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汉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

7、及笄:

女子十五岁左右,亦作“既笄”。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8、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类似的表述还有: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命、半百:五十岁;耳顺:六十岁。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9、花甲:

六十岁,也说六十甲子。古时在计算年龄时,以天干地支的顺序来表示。一个循环从甲子开始,接着是乙丑、丙寅……依序共有六十个组合,因此,干支每六十年就会循环一次,即一个人到61岁(出生时1虚岁)时,就逢一甲子。所以,六十岁又名“花甲”,与天干地支有关。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0、古稀:

七十岁,亦作“古希”。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11、耄耋:

指七十到九十的老人。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2、期颐:

一百岁。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古时候称80岁老人叫什么?

耄耋话说80岁;称谓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岁自古还泛称为“耄耋之年”,出自《礼记·曲礼》的“八十九十曰耄”。《尔雅·释言》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