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曾国藩,清朝名臣,其生前死后的功过是非,迄今为止尚无定论。但曾国藩的为官从政之道、识人用人之法,却始终受到追捧,就连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这些叱咤中国的风云人物,也是曾国藩的“粉丝”。 曾国藩身上有一股坚韧之气。有一件著名的光屁股事件,精彩地为其坚韧增添了佐证。38岁的曾国藩为表清白,堵住政敌的恶言诽谤,当众把自己脱个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真相。 自此,曾国藩赢得道光皇帝的空前信任。 在仕途的初期,曾国藩竟能在九年内连升十级,为人所称道。咸丰帝即位不久,就将大清帝国的五部大权交给了42岁的曾国藩。曾国藩以学养和人格魅力,为自己大展宏图谋篇布局。 这一路的升迁,为曾国藩提供了丰富的阅历和见识,而他的坚韧品性更是为他增加了不尽的胆魄。曾国藩一生处变不惊,遇人无数,从书中悟得的观人术,也给他成就大业帮了忙。哪怕是小小的管家,他也是就事论事,赏罚分明。渐渐地就形成了他识人、用人、待人上的曾氏妙法:尊上不媚上、使下不欺下。《曾国藩日记》和《曾国藩家书》是后代人修身教子的重要典籍,体现了中国传统士人正直的灵魂,也是传统道德延续的见证。 曾国藩可取的一面,是他给后人树立了这样一个榜样: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人人都可以成功。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固然伟大,但离普通人却很遥远,可以瞻仰却无法模仿。曾国藩则可以被一般人学习。他成为圣贤,他建立功勋,他娶小老婆而被骂,凡此种种,他的优点与缺点,在一般人身上也能看得到。他的自我鼓励精神、小心谨慎作风,他的识人用人方法、良好大局观,以及坚韧执著等成就大事的品质,我们似乎都可以通过向他学习来获得。 我总结了一下,曾国藩在发迹阶段,做事、做人、做官有以下原则:做人要像人,做官不可太像官;把所有人得罪了,就谁也不得罪了;有油水的地方往往最滑,站稳都难,所以不去沾染;不怕群众骂你,就怕群众不找你;可以得罪忙人,但不能得罪闲人;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不能把钱带进坟墓,但钱可以把人送进坟墓。这或许对现代人有某些启迪。
首发豆瓣
书是熟识的图书管理员推荐给我的,本意是拿来顺着目录查阅、搜集一些资料用于备课,并没有打算细看,却不想只简单的翻了几页便被书中详实的资料与清晰的讲解所吸引,一个专题章节读完,已经要返回头去再看看封面,怀疑着这本书到底是不是成语解析。
对,成语解析。
白纸黑字书法飘逸,“为官之道”四个字摆在封面上,很容易让人忽略后面紧跟着的“王立群智解成语”几个字,从而误认为这本书在讲述官场的成功或生存之道。而实际上,这本书实实在在的是在讲成语,讲成语的来龙去脉、讲成语的深刻内涵、讲成语背后真实发生过的点点滴滴。
尤其是作者王立群老师,一个儒雅而学识丰厚的学者。从当年的《百家讲坛》到近来的《诗词大会》,都让我在听到这个名字的一瞬间,就能想起他清瘦而笑又侃侃而谈的模样,此刻他将多年的学识积养于此书把成语细细道来,能获得的除了阅读的沉醉之外,更是知识的积累与开阔。
纵览全书,这本成语智解有三处让我十分惊叹。
一是成语分主题,知故明理。
“用主题串联成语”,这是我读王立群老师这本“成语智解”时最为直观的感受。
不同于曾经读过的一些成语典故集锦,王立群老师采用全书一个大主题、每章一个小主题的方式对相关的成语及典故进行了分类集中:比如书名既是《为官之道》,那么十五个章节便从当官应该具备的品行能力来阐发,有“廉生威 公生明”的为官守则,也有“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为官意识等;而每章节也同样,用小标题层层递进、周全而详细的将章节主旨阐发清晰,比如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一章节中,他就用“夕惕若厉,战战兢兢,临渊履冰”三个成语来串联忧患意识中的危机感,用“居安思危,临渴掘井,患至呼天”三个成语来阐发“明确的预见”是忧患意识必不可少的,最后用“忧国忧民,匹夫有责”两个成语来将忧患意识提升到官员、提升到每个人应该挑起的责任感中。
由此,成语解析就并非只是单单的为了明确词语含义而讲定义、为了知道典故而讲典故,而是用一个共同的主题将不同的成语分层次、分角度串联起来,用成语典故背后所蕴含的千年文化传统与承载的真实历史相结合,以古论今,令人在识得成语、联想记忆的同时,更能明白些许人生在世不可忽略与罔顾的道理。
二是历史与时间为线,体现传承之感。
在主题的凝聚之下,王立群老师的成语解析依照时间和朝代顺序展开,更像是一副缓缓展开的画卷,将五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中国传统精神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真正让人从成语中明白,什么是一个民族的“传承”。
以第六章《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为例,在讲述以“清醒的危机感”为主题讲述“夕惕若厉,战战兢兢,临渊履冰”三个成语时,首先从我们祖先诞生之初讲起——
“我们的祖先在风高月黑之夜,在面对洪水猛兽侵袭之时,心中畏惧情绪顿生,这种畏惧情绪便是忧患意识的起始,……忧患意识是由责任感的推动在畏惧情绪基础上自觉出现的。”
没有直接讲定义,也没有直接讲成语,而是将读者带回到时刻置身于危险中的祖先时代,以人类趋利避害本能和预防伤害产生的责任,让读者产生“共情”,以更好的从本质上理解“忧患意识”产生的根源及必要性。
接着便追本溯源,从“忧患”一词最早独立出现于《易传》和《孟子》讲起,援引了《易传》中对《周易》成书的评价: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既指出了最早的出处,又借它说出周文王作《周易》时(此处援引传统说法)的忧患之心。这颗忧患之心垂法后代,令周武王因忧患国事而夜不能寐,即《周易·乾》三爻辞中所说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清晰顺畅的将第一个成语“夕惕若厉”和概括的成语“朝乾夕惕”引出并讲解清楚,没有逻辑的断裂,也就没有阅读的停顿。
继而是《诗经》中的“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继位后,面对仍然纷乱的天下,下昭中的“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朝代更迭、人物交替,却串联起中华民族从始而终的“忧患意识”,让读者在深刻理解忧患意识与成语的同时,更体会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传承”——
不是“忧患”这个词语被时刻念在口头、贴在床前、挂在堂屋,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从早到晚的勤奋谨慎,是如同走在薄冰之上、深渊之边的战战兢兢,无时无刻,不是忧患意识在心,无时无刻,不是精神传承。
三是由点及面,扩展丰富。
讲成语典故,又不全是在讲成语典故。
王立群老师的这本书,总让我想起大学的课堂上那些讲着讲着忽然不好意思挠挠头,自言自语一句“哎呦我怎么讲到这里来了”的可爱老师。
不知道是不是学识丰富之人特有的“习惯”,很容易从某一点阐发引申开去,他讲得兴味盎然,甚至浑然不觉自己的拓展,而听的人也津津有味,思绪逻辑没有丝毫的断裂与牵强。
王立群老师的这本书读来同样如此。
从成语的某个点阐发引申出去,浩浩汤汤,让你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面,却又在最后不留任何痕迹的重新回到这个点,完整的环形链条,囊括了丰富阔大的知识。
依旧是拿第六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例。
在讲到“忧患”一词最早出现在《易传》和《孟子》中时,王立群老师并没有急着将两处原文从书本里拽出来摆着讲内涵,而是从《易传》宕开一笔,先讲清楚《周易》、《易传》、《易经》之间的关系,又将传统说法中周文王作《周易》的背景故事、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并异常严谨真诚的将“假托周文王之名而作”的说法摆出,没有丝毫为了验证自己的说法而罔顾学术真相的低劣之举,坦坦荡荡,令人钦佩。
而这种“宕开一笔”又“圆满收回”的写法在书中随处可见,让人在读成语、学成语的同时,读到、学到的不仅仅只有成语。
读到的不止是成语——由查阅资料始,认真研读终,从未想过读成语解析也能读出一片别样的天地。
秦朝和大一统的秦朝非常重视治吏。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秦律对官员的选拔、职责、考核和奖惩都有严格的规定。
做官需要德。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官?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有详细的描述,具体要求是:
清正廉洁,谨慎严谨,心中无私心,有立功表现,适当惩处。即“凡官之道,必清正廉明,慎而坚定,慎而慎之,慎而不慎,静而不苛,判为赏罚。”
善待他人,坦诚待人,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也就是说“颜刚不暴戾,廉而不撅嘴,不将来胜,不生气。”宽容,忠诚,和平,没有怨恨,忏悔。不要善良,不要犯罪,不要听建议。"
勤于政事,摒弃私欲杂念,多多反省自己,即“审人之能,善用人之力,努力做好。”转过身去,别再许愿了。"
要尊贤善待接君,朝野一致,即“尊贤养恶,元野如庭”
能够刚柔并济,忍让仁忍,让一个不讲理的人对你无计可施,也就是“喜而悲,智而愚,强而弱,勇而柔,忍而强。”
对听到的和听到的要谨慎。听十遍,不如亲自去看看,也就是“耳听为目,耳听为同”。
戒掉安逸享乐的思想,要忠诚,不要为了富贵而当官,要修身养性,即“乐必禁”,“忠必行”,“太想富,不能穷;太贵了,太便宜了。不喜富人,不恨穷人,只要修身养性,祸福临头。”
做官除了这些要求外,还有五大善举,即“忠信恭敬,廉洁不谤,记案得当,乐善好施,恭敬多施”。如果能做到这五点,就会得到朝廷的称赞,得到百姓的拥护。
做官要避免五大错误,即“夸、重泰、擅伐、犯知害、贱贵之罪”,大意是避免“骄奢*逸、贪污奢靡;以财富为荣,目中无人;独断专行,擅自决策;顶撞得罪上司,不顾后果和危害;鄙视人才,看重赚钱。”
要避免的五大错误是“见民倨傲,不安其朝,占官利,受命不卑,安身忘政”,意思是“见民骄;在法庭上有失公正;在任期间,他特别能求地位、求名誉、求金钱;不听命令,做自己的事;我只想着损害公私利益。”
还有五大过错,避免“不重视亲人就抱怨;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会为了利益而做出取舍;事不当,人指;如果你懒,你就比不上别人。不,身与死”,大意是“保护亲近你的人而不仔细调查,会引起各种怨恨;不了解下属,下属就有了以权谋私的机会。设立的东西不符合国情民意,会造成民众不感兴趣,不重视法律和指示;光说不做,导致有才华的人不靠近你;对老板的批评,造成自残甚至死亡。"
所以,官员要“戒而不舍,钱而不还”,“慎而不谋”,“慎而不究,言而不追”,“不吃不赔”。如果官员们能够谨慎行事,他们就有能力管理官职,他们的抱负就能得到充分实现
上面的列表表明,秦朝对官员的要求无疑集中在道德标准上,其中包括宽恕、忠诚、尊重等。与儒家的“仁、礼、智、信”是一致的,“刚柔并济”与道家的思想是一致的,这显然颠覆了后世认为秦朝治国重“法”轻“仁”的错误观念。应该说,秦朝的治国理念不仅包括法家,还包括儒家、道家等思想,只要是对人民、对国家有益的,都会为他们所用。
如何做一个好官?
以上要求似乎还不够明确,《为吏之道》不厌其烦地详细列举了官员如何才能当好官员:
对人民要有仁慈和爱心,不要给无辜的人或可以被原谅的人增加罪恶感。要救济贫弱孤寡,扶助老弱病残,平均分配徭役,赏罚分明,严厉打击凶恶残暴的小人,鼓励人们耕种田地自给自足,适当而有限度地征收赋税,按时修复城墙和府衙,把守城门,保持交通要道畅通,按规定按时发送信息,做生意不耽误,不轻易借钱,经常维护道路桥梁,保护粮仓墙壁,以应对突发事件。
看管好公共粮仓,武器盔甲齐全,坚固的城墙和城楼,武器盔甲齐全,收好官印和膏药,时刻提防水火盗贼,看轻钱财等。人口增长是要重视的大事,犯人服满释放,工匠按规定使用,老弱病残要特别照顾,缺衣少食的要多给抚恤金,对人民要仁慈不贪钱,破房子要及时修缮。
遇事不懈怠,待人傲慢自大,让人难堪。你要改变不好的民风,及时改正自己的过错,按农时做事。你们不应该拖延紧急要求,不应该受贿,不应该贪污,不应该谋取私利。
活着要像斋戒一样庄重严肃,说话要像誓言一样诚实守信,进出要谦恭有礼,不要失去应该遵循的规矩。言谈举止要像璀璨的光华。
实施的措施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要以恩赢得人心,以宽治一方,以严要求而不是轻易处罚。与人民一起工作,以满足商定的期限,就像一个骑士在一辆汽车前稳步前进,这不能让人民感到恐惧。做事要快,但怕出错,要简洁不俗。
勤于政事,才能有政绩,才能按时完成工作。善治和政绩必须尊重和信任老百姓,善治才能平息他们的抱怨。只要社会稳定,其实很好管理;了解人民的疾苦,倾听他们的陈述,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评估形势,促进善政,倡导善行。看看人民的工作,明白就像轮子和马车的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为官为政,敢于坚守准则底线。处处树立榜样,只有这样,人民才会效仿,才会像榜样。如果模式本身不正确,那么人心也会发生偏移,很难亲近政府。
秦朝怎么会有暴政,选这样忠孝节义、清廉宽厚、平和执法、勤政的官员?难怪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没有屠城,也没有杀什么英雄。《史记酷吏列传》年的秦官员无一入选。由此看来,后世对秦朝“暴政”的误解。
选官方法
秦朝怎样才能选出德才兼备的官员?历史上秦朝采用考察制、募兵制、任命制选拔官员。官吏考核任用制度,即自下而上的举荐人才为官的方式,由朝廷或主管官员进行。为了保证被推荐人真正德才兼备,秦朝规定了“任期制”,即推荐人要对被推荐人的不称职和犯罪承担连带责任。例如,范雎是秦国赵浩棋的宰相。当他推荐的将军率军伐赵时,他战败投降了。范雎也被调查并被撤职。
募兵制是指朝廷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招募方式,让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到政府任职。任子制,又称“保子”,是指某一级别的官员可以保护其子女为官,“保子”在云梦秦简中多次出现。
应该说,这样的制度尽可能地保证了被选拔官员的质量,同时也让手握大权的官员不敢乱作为,不敢无所作为。
官员考试
秦律对官员的封爵、秩次、任免、调动、考核、奖惩等制度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分为中央定期的地方制度和结合具体管理对曹官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两种。
根据考核结果对官员进行奖惩。《梦乡秦简》中有关官员治理的法规至少有28种:《置吏律》《除吏律》《除弟子律》对官员的任免、赔偿,以及官员的不审或违抗命令、不称职等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其他如《田律》《仓律》《工人程》《工律》也明确规定了对相关部门官员的业绩要求。
对官员的惩罚
秦律还规定了如何惩罚官员的违法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规定了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根据秦律,所有不履行职责和义务的官员都应受到行政处分,包括申斥、罚款、撤职和永不录用。官员在执行公务时,造成国家财产损失,除承担相应的刑事和行政责任外,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此外,秦始皇继承了西周的御史之名,但将其由掌管文书改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秦朝的中央监察机关是御史,御史就是御史。他全面掌握诸侯奏疏,发布诏令,监督文武百官。秦朝地方政府里还有一个御史,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官员。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所在县的官员,并参与监狱的管理。可以说,秦朝开创了中国的官员监察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影响深远。
从秦朝重视吏治的一系列做法来看,秦国强大,秦始皇能够统一,秦朝能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绝非偶然。虽然短命的秦朝和伟大的秦始皇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宝贵的财富,但我们对网贷之家的牛计划还是了解太少。
曾国藩的为官之道。
本文2023-10-25 06:43: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