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是什么意思
表示天气的节气。
惊蛰,古代称启蛰节气,惊蛰节气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到了惊蛰节气也就标志着仲春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温度开始缓步上升,渐有春雷,到达了全年中气候最为宜人的时节。
惊蛰是春季节气。
惊蛰节气时正逢数九寒天中的“九九”,此时,寒冷的天气逐渐远去,气温开始回升,此前,昆虫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的含义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回暖,春雷始鸣,一声声春雷惊动了冬眠的蛰虫。惊蛰节气,标志着“仲春卯月”的开始,这里所说的“卯”是“冒”的意思,代表着草木生长,昆虫苏醒,代表着生命力,也代表着生机。
今年的3月6日是惊蛰,自古就是一个非常百姓重视的节气,它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大集万物出现萌芽,也代表着一年的春耕要开始了。其实,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唯一一个不讲究食补的节日。不讲究食补,并不就是意味着可以随便乱吃,饮食应当以清淡温和为主。
惊蛰吃梨的习俗:
在不少节日忌讳吃梨,比如中秋、除夕晚上、结婚纪念日等喜庆节日是不摆梨的,忌讳“离”字。惊蛰吃梨,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在气候多变的春日,让疾病远离。在“草木纵横舒”的惊蛰时节,晋地乍暖还寒,阳气升腾,肝火旺盛,天气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咽喉肿痛。
另外,此时细菌开始活动繁殖,易患呼吸道疾病,咳嗽咳痰。梨,味甘汁多,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之功效,此时于人们如自然甘露,去火怡神。梨还含有丰富的果酸、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此时食用。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开始;卯,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
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
扩展资料:
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八卦以及干支时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当斗柄指向正东方,卦在震位,是为卯月(仲春之月),万物之所出达也,万物出则天地变化可现矣。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
1、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是二月节气,其时间通常为每年公历的三月五号或者六号。
2、惊蛰过后,天气会慢慢的变暖,雨水也会变得多起来,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伴随而来的春雷能够惊醒冬眠的动物和昆虫等生物,这就是惊蛰的由来。
[闽南网]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为惊醒,“蜇”为蛰伏,“惊蛰”就是惊醒入冬藏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是哪天 2019年惊蛰节气几月几日具体几点几分开始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拼音怎么读
惊蛰[ jīng zhé ]
惊蛰有哪些民俗习俗?
“打小人”驱赶霉运
“打小人”在广东和香港地区比较流行,通常在惊蛰这一天流行打小人,打小人并非诅咒,而是另外的一种祈福形式,求一个心里安慰,打小人的最佳时间是惊蛰日傍晚七点,地点则一般在阴暗的地方进行,例如桥底。香港民间传统会打小人,在铜锣湾鹅颈桥“打小人胜地”生意最好的梁婆婆燃点香烛,将纸小人放在砖头上,手执一只旧鞋,口中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地走……”。手起鞋落打得拍拍响,再放入元宝盆烧为灰烬。
祭白虎化解是非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吃梨
古时生物类别比较多,有些传染病也没有100%的特效药,而惊蛰这一天正是万虫苏醒的时候,吃梨是提醒大家小心并预防。在陕西、山西及苏北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个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惊蛰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古代走西口者也取“离”的谐音,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后来,山西的人们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惊蛰至、春雷始、万物生。北京时间3月6日4时36分迎来惊蛰节气,标志仲春时节开始。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从惊蛰起为卯月,卯者,茂也,言阳生而滋茂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春雷预示着生长的季节开始了。至此,天气回暖,阳气上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中医认为,春季是肝脏机能活动的旺盛时节,惊蛰养生就要重视对肝脏的保养。《黄帝内经》载:“春气者病在头”,“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头颈部为肝胆经脉所过,可见有颈项不适。此时如果肝气欲升而不得升,会出现肝气郁结,或肝热内郁,临床可见烦闷、胁肋不适、口干口苦、抑郁、焦虑、失眠等现象。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起居、精神、饮食的调养。
惊蛰后气温逐渐回升,但阴寒未尽,仍要注意防风保暖,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
※节气起居※
晚睡早起,调畅情志
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风木之脏,肝性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喜欢舒展。《黄帝内经》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既是指春季万物复苏,可以晚睡早起,保持恬静、愉悦的心态,使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节气运动※
散步缓行,极目远眺
惊蛰后适宜选择舒缓的户外运动,比如晨起散步,外出踏青,欣赏春光,极目远眺。也可练练八段锦、太极,以舒展身体。
※节气饮食※
顺肝之性、助益脾气
饮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性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如春笋、鸭血、菠菜、芦荟、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少食动物性脂肪类食物。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
1、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2、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万物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3、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惊蛰节气是什么意思
本文2023-10-25 06:57:4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