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怎么写
篆字总共分为15画,书写顺序如下图
篆字也可以说是篆书。篆书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书写篆书要注意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左右对称的其他笔画。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2、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避免整体不一致。
3、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复杂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分强求一致,只要顺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分布均匀就可。
1、李斯
李斯,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作品有《会稽铭文》、《峄山刻石》、《泰山石刻》。
《会稽刻石》是秦始皇巡游会稽时,为了祭奠大禹,宣扬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的石碑。这篇文章在文体上属于铭文,四字一句,三句一韵。庄重凝炼,是铭文文体的代表作。
《峄山刻石》传为秦相李斯所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绎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遂有此碑。
《泰山石刻》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 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
2、李阳冰
他所书写的篆书,"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甚至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作品有《缙云县城隍庙记碑》、《拪先茔记》、《般若台铭》等。
《缙云县城隍庙记碑》是李阳冰担任缙云县令时,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在本县城隍祈雨有应之后篆写刻石的。
《拪先茔记》是 唐大历二年(767年)李季卿撰文,高171厘米,宽79厘米。14行,行26字。现存西安碑林。原碑唐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刻的。拪,是迁字的古字。因为李季卿迷信风水,把他祖先的坟墓,由灞河岸迁到风栖原。碑文即记此事。
《般若台铭》是此为李阳冰留下的摩崖刻石。笔致屈曲回环,变化开阖,龙蛇盘踞,饱含苍劲之力,雄浑之气。写篆书,圆活姿媚易取,劲利豪爽难得,李阳冰兼而有之。无怪当时人求他篆写碑额,以庄严其容,壮大其势唐李阳冰般若台铭图。
3、邓石如
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作品有《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我书意造本无法》、《*读古文日闻异言》等。
4、吴昌硕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吴昌硕作品集有《寿山老坑巧色雕狮钮》、《作了天下事》、《读遍千古书》、《好学为福》、《黑青田》、《吴昌硕画集》、等。
5、赵之谦
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著《国朝汉学师承续记》、《补环宇碑访录》、《勇庐闲话》、《二金蜨堂印存》、《辑雅堂诗话》、《梅庵集》、《悲庵居士诗膡》等。
书字的篆书体写法如下图:
画字的篆书体写法如下图:
书画读音:[ shū huà ]
释义:作为艺术品供人欣赏的书法和绘画:~展览会。
出处: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一:“正屋和偏房的小堂屋,四壁全为各种木镌的书画和匾额所布满。”
书拼音:shū
释义:
1写字;记录;书写:~法。大~特~。振笔直~。
2字体:楷~。隶~。
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一部~。一套~。丛~。新~。古~。~店。
4书信:家~。~札。
5文件:证~。保证~。说明~。挑战~。白皮~。
6姓。
画拼音:huà
释义:
1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山水。~人像。~画儿。
2画成的艺术品:年~。壁~。油~。风景~。一幅(张)~儿。
3用画儿装饰的:~屏。~堂。~栋雕梁。
4姓。
5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线或作为标记的文字:~线。~押。~到。~十字。
6汉字的一笔叫一画:笔~。“天”字四~。
7汉字的一横叫一画。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看书
[kàn shū]
读书。
2草书
[cǎo shū]
汉字字体之一。字形比隶、楷简化,笔画牵连曲折,便于迅速书写。从汉代以来,体势屡有变迁,有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等。
3书本
[shū běn]
(总称):~知识。
4藏书
[cáng shū]
收藏图书。也指收藏的图书。
5书包
[shū bāo]
布或皮革等制成的袋子,主要供学生上学时装书籍、文具用。
6说书
[shuō shū]
一部分曲艺的俗称。一般指只说不唱的曲艺,如宋代的讲史、元代的平话,以及现代的苏州评话、北方评书等。有时也兼指某些有说有唱的曲艺,如苏州弹词等。
7书房
[shū fáng]
读书写字用的房间。
如果您想在毛笔篆书书法比赛中写释文,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释文的格式:通常情况下,释文会写在正文后面,也可以写在落款中。
2 确定释文的字体和大小:释文应该与落款的字体、大小一致。
3 书写释文:用与落款字体相同、大小相同的字(行书或者楷书),直接书写释文。
4 空出落款位置:在写完释文后,空出一个字的位置,以准备写落款。
例如,如果您的正文是篆书,那么释文也应该用篆书书写,大小应该与落款一致。您可以在正文后面写上释文,然后在释文后面空出一个字的位置,再写上落款。
关于寒露篆书是这么写的如下:
手绘篆书“寒露”二字,是小篆风格。“寒”,小篆字体,《说文解字》:寒,冻也,字形采用“宀、人、茻、仌”会意,表示用草褥垫盖,字形下部有“仌”表示天冷水结冰。“露”,润泽也,上苍用来润泽万物的水汽。
寒露的简介: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
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
历史渊源: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西沉。寒露后,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称为“寒露”。
在中国民间,有“露水先白而后寒”之谚言,其意为经过白露节气后,露水从初秋泛着一丝凉意转为深秋透着几分寒冷的“白露欲霜”。关于寒露的谚语还有:“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已带寒意,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
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差变化。从洁白晶莹的露气转为寒冷欲凝,生动地反映出气温的不断下降。随着寒气增长,万物也逐渐萧瑟。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
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直接书写的篆书资料。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点、直、弧三种笔法。我们以邓石如作品为例,介绍篆书的基本笔画写法如下:
1、点
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写法如下:
1、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 大致比例为3:2左右。
2、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3、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4、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识篆技巧。
篆书可分为大篆与小篆。先秦古文字为大篆,秦统一文字之后的篆书为小篆。识篆可从小篆开始,因为小篆的偏旁部首与我们现在通用文字的繁体偏旁部首是一致的。
只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了篆字偏旁部首,那么,百分之九十五的现行汉字都可以写成小篆了。当然,还有百分之五的篆字字形是要死记硬背的。
篆字怎么写
本文2023-10-25 06:59:3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