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布兰德“文物修复理论”中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在西方文物修复界,意大利专家布兰迪(Cesare Brandi)1963年撰写的《文物修复理论》影响深远。他在书中提出最小介入、可逆性、可再处理性、可识别性等原则,代表了西方文物修复保护的主流观点。
西方建筑主体结构主要以石构件为主,强调能不修则不修,能修的绝不拆了重修,能小修绝不大修,修过的和原来保存下来的要有明显的区分和标识。而且如果需要,后添加修复的还可以拆除并复原原迹。在修复材料上,意大利主要通过精密的现代化仪器对文物材料进行分析并通过填充或填补现代化化学材料完成修复工作。对于破坏较为严重,修复量较大的文物,则采用在周边重新建造形制完全相同的复制品以供人们体会其艺术外形和文化内涵。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推荐,于2002年发行第一版,并于2004年修改和发行第二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是在中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的框架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为基础,参照以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为代表的国际原则而制定。该准则是对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的行业规则和评价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也是对保护法规相关条款的专业性阐释,同时可以作为处理有关古迹事务时的专业依据。 由于《准则》的这种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准则》制定五年来,它已被中国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者广为接受,《准则》的主要原则和精神也在中国文物古迹主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法规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即准则本文、准则阐述、案例阐释。2000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德会议上通过了准则的本文和阐述部分,并开始了案例阐释部分编写的准备工作。
2010年,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古籍遗址保护协会开始了《中国准则》的修订工作,并于2014年初终告完成。与2000版《中国准则》相比,修订后的《中国准则》既充分尊重了牵绊的主要内容,保证了内容上的延续性,又充分吸收了中国ICOMOS十多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在文化遗产价值认识、保护原则、新型文化遗产保护、合理利用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水平,呈现出一些列新的特点和亮点,更具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和权威性。
“今世可知古,后世可知今”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修复是古籍保护的一种常见方式和重要手段,古籍修复师也被称为“古籍医生”“书医”。一团团、一张张老化的古纸,一本本虫蛀、受潮、烧灼过的古籍,通过身怀绝技的古籍修复师之手,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重获新生,让岌岌可危的珍贵古籍充换新生崭新颜,由此使得其所承载的文物、文献价值得以延续。让读者借此了解历史读懂历史。
古书修复的具体工作步骤是什么呢?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1检查修复的古籍,拍照。看一下书页是否有以前修补的痕迹,有的话要先清洗去除
2拟定修复方法:根据古籍的破损、污渍、纸张、等材质,霉烂程度,纸张的薄厚、纹路,是不是曾经修复的情况来大致制定一个修复方法。
3标书页:铅笔在右下角轻轻标上书页,方便修复和整理
4拆线:拿剪刀剪去原来的棉线
5拆纸钉(书钉)
6配纸 :配与书页颜色最相近的竹纸以便修补。
第二步就是修复古书
⑴打糨糊:一般情况下用熬制稀糨糊;
⑵拆书:把书上的线拆下来,纸捻拆掉;
⑶揭书页、书皮:慢慢地快叶、书皮分开;
⑷书叶除污:用水烟法或水冲法把书页清洗干净;⑸配纸:配补书用的纸,必须要求颜色、薄厚、质地都相近;
⑹溜书口:用裁成长条的薄棉纸补破损、断裂的书口;
⑺补书叶:用与书页颜色、薄厚、质地都相近的纸修补;⑻托书叶:用与书页颜色、薄厚、质地都相近的纸粘贴在整张书页的背面;
⑼ 修书皮:把书皮的破损处修好;⑽压平:把修好的书叶喷水一张接一张压平;
⑾ 13 折叶:把压好的书页折好;⑿剪齐:把补纸依书叶边缘四周剪齐;
⒀撴齐:把整本书的书口、天头、地脚撴齐;
⒁锤平:把补纸高出的地方锤平;
⒂ 加护叶:一般情况下护叶前边加两叶,后边加两叶;
⒃压实:把折好的书页再喷水压平;⒄钉纸捻:把压好的书芯按原眼订好纸捻;
⒅装书皮:把修好的书皮上在书芯上;
⒆订线:按原来的书眼订上真丝线;
⒇ 压平:使用压平机进行压平;
(21)拍摄修复后书影;
(22) 填写修复档案;
最后,在完成古籍图书修复(脱酸、修补等)工作后,要对其重新装订成册,以完成所有保护及修复工作。
本文2023-08-05 02:25: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