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2收藏

煎煮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第1张

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乃是我国人民常用的治病方法。在煎煮中药方面,也有许多讲究。

盛器的选择往往是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中药里含有不少鞣酸或其他生物碱,遇到铁或其他金属时,可使中药成分发生生物化学变化,轻则减轻药的效力,重则生成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应选用砂锅煎药为最好,或用搪瓷器具也是可以的。对于铁器则要忌用,铝制品也要避免应用。

煎煮中药前,通常要检查一下,认清哪些是先煎的,哪些是冲服的,不能混在一起煎煮。有些中药,如磁石、龙骨、牡蛎、龟板等较为坚硬的中药,要敲碎后再煎。

祖国医学曾讲究用井水或泉水煎煮中药,而现在普遍认为,用干净的凉水即可,不清洁的河水与池塘水不可应用,有些人爱用开水煎药也是不妥当的。

中药煎煮前,通常要浸泡一下,用于慢性疾病的滋补药品,常要先浸泡半小时至1小时,对一些急性病症,尤其是一些风寒表证的用药,常常是随泡随煎,夏天或气温高的地方,中药也不能久泡。

每剂中药的加水量要参考中药配方数量的多少、煎煮时间的长短灵活掌握,一般加水要超过药面2~3厘米为好,使煎成的药汁为150~200毫升。煎煮中药的火候也很重要,总的原则是小火慢煎,家用电炉煎药,常常不易掌握火候,不宜选用。煎煮的时间通常根据医嘱来定,一般地说,不同的中药或不同的疾病,所要求煎煮中药的时间而不尽相同,风寒解表药、急症,要急火快煎,一般5~10分钟;强壮滋补药,慢性病症,煎煮中药时间要长,可达1~2小时。例如应用中药金银花、菊花、紫苏叶、地丁、鱼腥草、大青叶、马齿苋、车前草等以花、叶为主的中药,或者是肉桂、陈皮、砂仁、藿香等含挥发油较多的中药,不宜久煎,约10分钟左右即可,而黄芪、党参、当归、龟板、鳖甲、巴戟天、肉苁蓉等药品,应煎半小时至1小时。有的老中医认为,人参应以微火煎蒸,长达2~3小时更好;有些中药如南星、半夏、附子等含有毒性,要先行煎煮,可以减少毒性;有些粉剂(青黛)、小颗粒药品(车前子、莱菔子)要选用纱布包好,才能煎煮。一般的中药均需分煎2次(头煎和二煎),有人早晚各煎1次,随煎随服,有人连煎2次,将药液兑混在一起,分2次服用。

煎煮中药的要求,应结合地区、季节及家庭的具体条件,还要遵照中医师的嘱咐,以保证中药得到合理的应用,发挥应有的效力。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介绍-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

 煎药是一门大学问,很多人拿着中药包,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煎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煎中药的正确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煎药时间

 煎药的时间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2、煎药的次数

 一般一付中药煎煮2次为宜,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失大;煎煮次数太多,有效成分含量将减少,达不到疗效。解表药煎煮一次即可。如一付药的量较少,可以在多放些水煎煮一次。一付药的量很大也可以煎煮三次。要注意的是:不论煎煮几次都应该将每次煎好的药液混兑在一起后再分开服用,这样可以使得每次服用的药力均匀。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介绍 教你如何科学煎中药

 3、煎熬中药用什么锅

 煎煮中药,选择器皿是很重要的。熬药首选砂锅、瓦罐,接下来是搪瓷器皿、不锈钢锅,最忌讳使用铁锅和铜锅。砂锅、瓦罐的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水分不容易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渍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不锈钢锅传热太快,煎药时要经常搅拌,否则药材黏在锅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糊锅。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用铁锅和铜锅煎药。因为铁和铜是活泼元素,容易与中药里的多种化学成分发生反应,产生毒副作用。

 4、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大家已经了解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此外煎药时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大家学会了吗正确合理地操作能让让药材发挥最大药效。

;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 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只是煎药要讲究方法,以利药到病除。煎药器具一般选用有盖的陶瓷砂锅或搪瓷锅,因其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药用水也很重要,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如纯净水,井水、自来水,以不含消毒剂的优质天然水为佳。加水量,一般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饮片2—3厘米为宜。加水量则应根据饮片重量、体积、吸水能力及煎煮时间而定。药味多、体积大、吸水强、煎煮时间长的中药加水宜多些,否则宜少些;头煎加水量宜多些,二煎宜酌减;煎煮滋补药加水宜多些而解表药宜少些;用于少儿的汤剂可适当减少加水量。中药适当浸泡湿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中药在煎煮前宜在室温下加水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使水分子充分浸入药材组织。 煎煮火候、时间等也直接影响汤药质量。火候,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状态,直至达到煎药要求。每付药一般煎二次,煎煮时间依药方不同而有所区别。滋补类药,一般头煎煮沸后再煮30分钟左右。解表药气味辛香,富含挥发油,煎煮太久易使药材有效成分挥发逸去,降低药效,宜急火煮沸,再煎5—10分钟。一般药煮沸后再煎煮约15分钟即可。二煎药宜比头煎时间短些。煎液量,以每次煎煮后趁热滤取煎液100—200ml为宜。药味多的煎药量宜多些,药量少则宜少些。注意第二次煎煮后,应挤榨药渣,避免煎液的损失。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后分两次服。 祖国医学非常重视中药的服用方法,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普通一剂中药,可煎煮2~3次,即头煎、二煎、三煎,分服或合并后再分次服用。具体服法有:

1食远服 即饭后较长时间服药,本法适用于脾胃病或服用泻下作用的药物。

2空腹服 即晨间未进食前服药,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四肢血脉病和服用驱虫作用的药物。

3睡前服 即在睡眠前服药,本法适用于心肾病和服用滋阴补肾健骨的药物。

4饭前服 即在开饭前20分钟服药,本法适用于下焦病症和服用补肾之品。

5饭后服 即在进食20分钟以后服药,本法适用于上焦胸膈病证。

6发病前服药 如已掌握疾病发作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时间服药,如疟疾、癫痫等。

7热服 即乘热服下,本法适用于服用治疗寒症、外感的药物,临床出现的真热假寒证也可采用热服法。

8温服 即药液不冷不热时服用,一般服药皆用此法。

9冷服 即将药液放凉后服用,本法适用于热证或临床上出现真寒假热证。

10顿服 即多量一次服完,本法适用于病情危重者。

11频服 即多次服用,本法适用于上部病证,如咽喉病,或服药不受者。

12冲服 即用药液将不易溶于水或不易煎煮药末冲服送下

1煎煮中药材应注意什么

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

煎一般药宜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煎解 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应先用大火迅速煮沸,再改用小火煎10〜15分钟即 可。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宜 用小火久煎,以使有效成分更充分地溶出。中药材的煎煮方法很重要,一般药物可以同时煎,但部分药物需作特殊 处理。

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 制中药汤剂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先煎:如制川乌、制附片等药材,应先煎半小时后再放入其他药同煎。 生用时煎煮时间应加长,以确保用药安全。

川乌、附子等药材,无论生用还是制用,因久煎可以降低其毒性、烈性,所以都应先煎。 磁石、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药材,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也应先煎30分钟左右再放入其他药材同煎。

后下:如薄荷、白豆蔻、大黄、番泻叶等药材,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分解破坏而不耐长时间煎煮者,煎煮时宜后下,待其他药材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 包煎:如车前子、葶苈子等较细的药材,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材,辛夷、旋覆花等有毛的药材,这几类药材煎煮时宜用纱布包裹入煎。

另煎:如人参、西洋参等贵重药材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渣吸附,造成浪费。烊化: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胶类药,容易熬焦,宜另行烊化,再与其他药汁兑服。

冲服:如芒硝等入水即化的药材及竹沥等汁液性药材,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

2怎样掌握煎药时的火候

煎药温度的高低,一般称之为煎药的火候。

家庭煎中药一般用直火加热,加热时火力的强弱、时间的长短,与汤剂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火力过强,水分蒸发得快,使 药材的煎煮时间不能保证,药中所含的成分不易被煎出,而且容易把药煎干煎煳;火 力过弱则温度不足,不容易达到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煎出的目的。

为了保证汤剂的煎煮质量,一般采取先用武火煎后用文火煎的办法。可根据药物性质来选用以下不 同的火候。

武火:武火是指旺火,具有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的特点,武火适用于以下性质药物的煎煮:(1) 散寒解表药、清热芽香类药宜选用武火煎煮,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因煎煮时 间过久而丢失。 (2) 矿物类、质地坚硬的药物宜选用武火,以充分煎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3) 大多数饮片煎煮时,在沸前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文火:文火是指小火、弱火,具有温度上升得慢,水分蒸发得也慢的特点。

文火适用于以下情况:(1 )滋补类药物应选用文火慢煎,使所煎的药物保持微沸状态,以便使药中的有 效成分被充分地煎出。 (2) 用武火煎沸后多采用文火煎药,汤剂的第二煎也多用文火。

先武后文:所谓煎药的先武后文,是指所煎药物在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绝大多数汤剂都是采用这种火候煎煮。

因为先用武火加热,能增加药物的溶解 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此时药物溶出主要与温度相关。 待煮沸后,温度恒定时,药物成分的溶出主要与水量和煎煮时间呈正比例关系,所以这时就用文火煎煮。

3怎样掌握煎药时的火候

武火武火是指旺火,具有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的特点,武火适用于以下性质药物的煎煮。

散寒解表药、清热芳香类药宜选用武火煎煮,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因煎煮时间过久而丢失。矿物类、质地坚硬的药物宜选用武火,以充分煎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大多数饮片煎煮时,在沸前用武火,沸后改用文火。文火文火是指小火、弱火,具有温度上升得慢,水分蒸发得慢的特点。

文火适用于以下情况。滋补类药物应选用文火慢煎,使所煎的药物保持微沸状态,以便使药中的有效成分被充分地煎出。

用武火煎沸后多采用文火煎药,汤剂的第二煎也多用文火。先武后文所谓煎药的先武后文,是指所煎药物在未沸之前用武火急煎,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

绝大多数汤剂都是采用这种火候煎煮。因为先用武火加热,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促使有效成分的溶出,此时药物溶出主要与温度相关。

待煮沸后,温度恒定时,药物成分的溶出主要与水量和煎煮时间呈正比例关系,所以这时就用文火煎煮。

4煎煮中药常识有哪些

煎药的正确程序

先把药物放入锅里,然后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锅放在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这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去做。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为什么某些饮片在煎煮时要“后下”

芳香类药物,含有容易挥发的成分,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

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如大黄煎久了,所含的蒽醌类化合物就会被破坏,而降低了泻下的功效,而钩藤如果煎煮的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其降血压的作用明显降低。

5煎中药需要注意什么

煎器的选择:中药汤剂的质量与煎煮器具有密切关系,应选择沙锅、瓦罐、玻璃或搪瓷的煎煮器具。

不可用铁、铜、铝具煎药。 煎中药的加水量: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汤剂的质量。

药多水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正确的加水量为第一次煎加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为度。

第二次煎加水在超过药物表面1---2厘米即可。或按1克中药加水10毫升计算,然后将计算的总水量的70%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用。

煎药方法:取药包好后加水浸泡50---60分钟,用武火(大火)煎开锅后用文火(小火)煎30分钟左右滤出药液,然后继续第二煎。 若无注明,则通常煎药时无需加盖,不锈钢锅也是的,不过可以用包药的纸折好盖在上面防止水汽散出。

自己手工煎药过程也一般不需要搅拌,所以不存在一个方向和多个方向。

中药煎煮法因其变化灵活、效果明显、炮制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中药使用方法。只有采用以下方法,才能使中药获得最大效果。煎药器皿的首选是砂锅。砂锅材质稳定,与中药无化学反应,传热均匀,传热适度,自古以来就是煎煮中药的首选。可以使用搪瓷POTS和玻璃容器。最好不要用金属容器煎药,因为在煎药过程中可能与金属容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中药的疗效。

加水的量也有讲究。加水量约为中药量的5-10倍。煎药前先将中药浸泡半小时。大多数中药需要煎煮两次才能充分熬出有效成分。中药煎煮的温度也要注意,先大火煎煮,再改成小火煎煮。寒性治疗药物比较容易挥发,煎煮15分钟左右,普通中药煎煮30-40分钟左右。中药所用的水必须是冷水(至于是用自来水还是纯净水。

要看你的条件,建议用纯净水或自来水泡半天再用),不要用开水,加3~4碗水(一般浸泡在药面的1个中指左右),将中药完全浸泡,最好浸泡半小时再煮。至于古人根据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水煮药,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参考一般的心情药煮的时间为20分钟左右。如果观察到煮沸的水有很多,可以适当多煮一会儿;解表药煮沸后再煎8~10分钟;滋补类中药应煎30分钟以上。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分享来自:范怨武中医

我的新版煎煮法,此条主要用于 湿热外感 的方剂。

以加减柴胡杏仁汤为例:

如果遇到一个发烧、身热不扬的患者,他又关节酸疼,或者肌肉酸疼,同时舌苔厚腻,他伴有咳嗽,伴有咯痰,咯那种**绿色浓痰,发烧咳嗽,那么可以断定他的湿热在肺。

痰湿在肺的时候,我在前文已经讲过了,我最常用的一个方子就是柴胡杏仁汤——肺的功能就是宣发肃降,无法宣肃就会咳嗽。

其实我不管你有没有发烧,只要有咳嗽、肌肉酸楚、舌苔厚腻(也可不腻),总之通过分泌物的粘性,你有办法判断为湿热的,即可便用。

柴胡杏仁汤 (以下为我个人用药用量)

苦杏仁打碎10 桑叶10 连翘10

黄芩10 滑石10 白豆蔻10 茯苓10 柴胡10 法半夏10

麦芽10 神曲 10山楂10

三剂

每一剂是一天的药量;三剂,即抓三天的药量。(数字的单位为克)

以上所有药物,放到药罐中,倒入适量的水,以水刚淹过药材表面即可,泡半小时,看看药材是否吸了水,如果吸了水,水位会下降,此时再添水至刚淹过药材表面即可。

开盖煮即可(沸腾时若加盖,水容易溢出来),用大火将水煮开,看到冒泡了,赶紧转小火,再用筷子搅拌一会,保证所有药物都能在水面下滚一会儿,再滚 1 3 分钟,即可关火。里面的 白豆蔻不可久煮 ,久煮就失去芳香化湿的作用了。

关完火后,马上把盖盖上,就这样焖着就可以了。焖到水温刚好可以喝时,差不多是半小时后了,就可以把药倒出一碗来喝了,药罐里应该还剩一到两碗水,都倒在碗里备用,一般这种咳嗽,可以 一天喝两三次药

要是想再煎二道的水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再添一点水,一煮开即关火,再倒出来,放温即可饮用。

在儿科中,方子的药量其实并不是太关键,最关键是喝进去多少,年龄小的,喝少一点,比如:

1月龄以内的,每天总量喝个10毫升以内;

1 3月龄每天总量喝10 20毫升;

4 7月龄的每天总量喝30 45毫升;

8 12月龄每天总量喝50 60毫升;

1岁 15岁每天总量喝60 90毫升;

15 2岁每天总量喝个90 120 毫升;

2岁 3岁每天总量喝个120 150毫升;

3岁的每天总量喝个150 200毫升;

4岁以上儿童的每天总量喝个200 300毫升

都是大约数,长得瘦小的喝少一点点,长得胖壮的多点一点点

小贴士: 这个方子超级好用,也超级重要,尤其是在儿科上

一般我们去看中医的话可能就会开些中药,而中药主要的用药形式就是煎煮汤剂,但是煎煮中药其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直接煮开就够了的,煎煮中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有火候、水质等等。那么,一般煎煮中药的具体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1、中药煎煮的方法

1用具

煎煮中药的用具最好是砂锅。砂锅传热性能好,受热均匀,不易爆沸,兼有保温、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更重要的是砂锅为硅酸盐成分,化学性能稳定。煎煮中药忌用铁、铜、铝等容器。因为这些容器的金属化学性质较为活泼,易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影响中药成分的含量,使中药的效应减低或消失。

2水质

煎煮中药,取什么样的水非常重要。古代医家的经验是,肢体的病变取长流水,二便不通的取急流水,痰饮郁滞的取逆流水,发热阳证的取雪水,中气不足的取春雨水。但现在很难依次法取水,多是用自来水,偏远地方还有用井水的,如果用矿泉水更好。

3水量

用水量直接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度。原则上第一煎加水要超过药面3~5厘米,第二煎超过2~3厘米即可。但也要看药物是否吸水,如植物的枝叶花茎等容易吸水,可以多加一些水;而植物的根、矿物质、动物甲壳等,不易吸水,可以少加水。

4浸泡

煎煮用水,一般以生水为主,冬季也可以用常温水,但不可用沸水;浸泡时间以30分钟为宜,但具体浸泡时间也要依据药材而定。如植物的根、茎、果、矿物药、动物内脏等,浸泡时间可以长一些。而花、叶等,浸泡时间短一些。

5时间

现在煎煮中药一般是天然气,掌握火候非常重要。一般火候是“先武后文”,即煎开前用较强火力,煎开后用较弱火力。要做到武而不烈,文而不缓。按照常规,第一煎煮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第二煎煮时间以15~20分钟。煎好后将两次煎出药液混合,一般分2~3次服用。

6先后

由于药材的特殊性,有的要先煎如金石类、甲壳类药物;有的要后下,如叶、花,钩藤等;有的要包煎,以避免刺激咽喉,或以利于药物成分的渗出,有的胶类药物要炖化后加入药液中服用。而贵重药物要另煎兑入服用,以免药物的浪费。

中药的煎煮很有讲究,在古代专门有煎药的药童。现在我们煎药就显得有点随意了。煎煮时有些中医应该先煮,有些后煮,以免有效成分丧失。煎煮的时间要控制好,并不是煎煮越久越好。

2、煎煮前为什么不能洗

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能随意清洗药材。

煎煮中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乃是我国人民常用的治病方法。在煎煮中药方面,也有许多讲究。盛器的选择往往是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中药里含有不少鞣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