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王美人对刘彻说"古书上猪就是龙".有古书记载吗?
红山文化时期有玉雕玉猪龙,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
玉猪龙为岫岩软玉,通体呈牙白色,肥首大耳,吻部平齐,三角形切口不切透内圆,身体首尾相连,成团状卷曲,背部对钻圆孔,面部以阴刻线表现眼圈、皱纹,整器似猪的胚胎。首尾衔接如环形的玉猪龙,较多地保留了猪的形象,属于早期的作品,很有可能是“猪乃龙象”这一古谚的最早源头。随着时间的推移,猪龙慢慢首尾分离,头上长出了鬣或角。而蜷体玉龙同样为岫岩软玉,呈墨绿色,短龙首,吻部前伸上噘,鼻端截平,双圆鼻孔,梭形目,长鬣扁薄,明显地具备猪首的特征。同时龙体卷曲呈“C”形,刚劲有力,显现腾云驾雾的动感,无疑又具备蛇的特征。有专家认为,古人以蛇象征土地和繁殖力,崇拜蛇。体现在玉器造型上,就把猪和蛇结合起来,出现了猪首蛇身龙的形象。至此,一条原始的龙被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了,蜷体玉龙也由此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因为彘和豕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出现了,意为野猪。
彘和豕都在甲骨文里出现的次数最多,两者是通用的,就好比狗和犬,意思都差不多。
当然,在甲骨文中,彘比豕多了一支箭,意思就是甲骨文里的彘是指有凶性的猪,彘头上多一个牙,即野猪。
直到战国时期,豕和彘才分化通译。
彘是指被圈养驯服的野猪,有时也指野性未驯的野猪。
豕则成为野猪的统称。
我们可以想象在上古时期,我们华夏的先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那时打猎捕捉的野猪,几乎都没有圈养多久,直接就煮开吃了。
事实上,那时的先民,因为生产力落后,不得不敬天地,为感恩先祖披荆斩棘为后人建立栖息地,所以自上古时期,先民们遇到丰收季节就会祭祀天地,祭祀祖宗。
如《尚书·周书·召诰》曰:“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如《周礼·天官·冢宰》曰:“牛夜鸣则;羊泠毛而毳,膻;犬赤股而躁,臊;鸟皫色而沙鸣,狸;豕盲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蝼。”
如《诗经·大雅·公刘》曰:“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如《汉书》曰:“凡言彘者,皆豕之别名。”
在这里的意思,豕是猎获的野猪,然后入牢圈养,当祭祀之用,所以豕是指祭祀用的野猪,彘是指圈养用来祭祀的野猪,也指圈养被驯服的野猪。
但是在野猪群中,野猪王比普通野猪的体型大。先民们要祭祖,自然要选体型较大的野猪。
经过人口的发展,我们华夏的先民占据的领地越来越多,不同地方的动植物,品种都不可能相同,所以先民们找到了体型非常小的野猪,味道又比以前那些大型野猪好吃。
对这种小型野猪,现在的我们称之为矮小猪种,对那些体型巨大的野猪,我们称之为大型猪种。
但是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可没有什么猪种不猪种的,小型的通通叫作豚,大型的通通叫作彘。
比如香猪、藏猪,这些小型猪种,在上古叫作豚。
如《孟子·梁惠王上》中说:鸡豚狗彘之畜。
如《说文解字》中说:豚,小豕也。
鸡豚狗彘之畜,这里把豚和彘当成两个不同种类的家畜。
那些矮小猪种,体躯矮小,四肢细短,头较直,额部皱纹浅而少,耳较小而薄,略微下垂。背腰宽而微凹,腹大丰圆触地,不足半米高,一般体重30千克,像猪多过像猫像狗。
而东北临近俄罗斯那边的地区,那里的野猪体型巨大,身躯健壮,四肢粗短,头较长,长着长毛,耳小并直立,身高一米多高,体重最大可以长到400千克,活脱脱就是一架坦克。
这两个极端的猪,在上古先民看来就是两个不同种类的动物,好比狼和狗。
所以就把大型猪种的野猪称之为彘,矮小型猪种的野猪称之为豚,而这两个种类酷似的家畜,统称为豕。
如西汉的毛亨《已经注》曰:“豕,猪[豕者]也。”
除此之外,还有豭和豨等称呼。
如西汉的扬雄《方言》曰:“猪,北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
这是因为地方不同,称呼才不尽相同,比如《晏子使楚》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栀。”
我们现代骂人曾骂过“你是猪呀!”其实早在上古,先民也有用猪来骂人。
如《左传·定公十四年》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
这娄猪即母猪,艾豭即是公猪,借指面首或渔色之徒。
在《山海经》中有很多人兽杂糅形象的出现,而其中有一种人猪结合体令人印象深刻,不仅因为我们最为熟悉的经典角色猪八戒便是如此,在黄帝的后裔中也有一人拥有如此奇特的相貌,他便是颛顼之父,名曰韩流。那么, 黄帝之孙、颛顼之父,为何会是一个猪神的形象?
关于颛顼的出生说法不一,在众多古籍记载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认为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其母为蜀山氏女。以《世本》、《大戴礼记》和《史记》记载为一类:
但是在《山海经》中却与之大不相同,在昌意与颛顼之间,横空出现了一位长相奇特的人,名叫韩流。如此,昌意便从颛顼之父,一跃成为其祖父,那么,《山海经》记载的这个韩流究竟是何来历,为何在其他古籍中完全不见韩流此人?
有意思的是,在《山海经》中还特意大书特书韩流长相:“擢首”当指长耳朵;“谨耳”即耳朵被遮的形状,谓其耳轮阔大,可以遮住耳根;“人面”,意味五官与人相同;“豕喙”就是强调猪嘴;“渠股”乃是屁股有深沟之形象,意思是说其屁股肥大;“豚止(趾)”即猪腿。
所以,这么多文字片段所拼凑出来的韩流,总体来看正是一个以猪为主体的人猪结合的形象,这就让人不得不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黄帝的孙子,颛顼的父亲,会是一头猪神的模样?
在这段记载中,除了记述黄帝—昌意—韩流—颛顼的世系之外,还提到了一个关键之处:在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着两个神秘国度,一为朝云之国,一为司彘之国。
重点便在于司彘之国,所谓司彘,便是养猪,也就是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擅长驯养猪类,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史书上著名的“豕韦氏”,这便是一个活跃于夏商周三代、以猪为图腾的部落方国。
而将司彘之国与之后的韩流放在一起,便意味着猪人形象的韩流,极有可能正是司彘之国所崇拜的猪神!人们创造神灵往往会以身边熟悉的事物为原型,然后加以改造使之超脱于凡物成为信仰的存在,正如韩流形象中人面的含义,意味着人的理性占据主导,而身体中其他猪类元素的融合,则意味着对于猪类动物神性的汲取。
说这种形象的韩流是猪神,并不是空口无凭,因为在《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从“翼望之山至几山”四十八山的神灵,其特征正是“彘身人首”的形象,与韩流如出一辙!
那么,这种“彘身人首”神灵的创造,到底是为了汲取猪的什么神性?这才是解开为何黄帝之孙、颛顼之父的韩流,被塑造成猪神模样的密码所在。
说到猪,很多人印象中都是好吃懒动、泥地里打滚脏脏的模样,实际上猪在古代先民中地位非常高,极具神性,我们熟知的“家”字的甲骨文写法,正是在猪的上方搭了个小棚子。而猪的神性,则正是与水息息相关!
在《山海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怪物,名叫“合窳”,他彘身人面,声音如婴儿,不仅吃人,还吃其他虫蛇兽类。而最神奇的是,它一出现就会引起天下水灾。
看到了吗?合窳的特性在于能够招致水患,而他的形象与韩流以及四十八山之神完全一致,均为“彘身人首”,这说明一点至少在《山海经》中:猪所具备的神性,可能正在于水!
孤证不可以为例,同样的猪与水关系还可见于《诗经·小雅·渐渐之石》:
李立《东夷族猪崇拜及其相关文化现象》:“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是东夷族故地用来描述猪与水密切关联的民俗谚语,群猪涉水,则意味着水患将多。
而更为直接的证据,则来源于屈原老夫子,他在《楚辞·天问》中有这么一句,揭示了河伯与猪的关系,更加说明猪所具备的神性在于水!
闻一多先生便认为河伯冯夷的原型就是猪,而封豨就是大野猪,是楚人对于猪的一种称呼。
此外,天上的奎宿也是一头猪的形象,极有可能就是双头猪“屏蓬”,而其神性同样是“主沟渎”!
既然猪的神性与水相关,那么我们顺理成章地找到了他与颛顼联系的深层逻辑,因为颛顼帝本身也具备水性:他为水精,地处北方、其神为玄冥!
所以按照《山海经》记载的颛顼世系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颛顼所具备主水的神性,或许正是承袭了其父猪神韩流的特性,而颛顼主北,可能有韩流、司彘之国地处北方之故,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在古人眼中,封豨是为北斗猪神!
实际上,猪与古人的关系远超于其他六畜,在史前时期的辽河流域便流行这么一种兽形玉,今人称之为“玉猪龙”。可看到,在玉一端的兽首吻部向前突出,前部并列一双鼻孔,而且吻部和眼睛周围也有多道线纹用来表示皮肤的褶皱。
此外此兽双耳肥厚,有的还有獠牙,其背部颈脊处高高耸起的长鬣,这些都足以表明,在辽河流域,原始龙崇拜的原型可能正是猪!
那么,远古先民为何如此看重猪,甚至将其作为龙图腾的原型之一进行崇拜?以考古学材料为例,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农业经济较为发达,而与原始农业相随的便是对于猪的驯养。猪又是先民最为典型的一种依赖性动物。
它不仅代表着生活富足是财富的象征,同样也具备一定的神性,古人视猪为“水畜”,所以在祈天、求雨、旱涝等祭祀活动中,自然就选择它作为够沟通人神之间的神物,这或许就是远古“猪神”崇拜的深层原因所在。
猪的历史要追溯到四千万年前。野猪首先在中国被驯化,中国养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一、先秦时期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商、周时代已有猪的舍饲。而后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对不同的猪加以区分的要求,商、周时代养猪技术上的一大创造是发明了阉猪技术。
二、汉代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养猪已不仅为了食用,也为积肥。这一情况促进了养猪方式的变化。汉代以前虽已有舍饲,但直至汉代时止,放牧仍是主要的养猪方式。当时在猪种鉴定上已知猪的生理机能与外部形态的关系,这对汉代选育优良猪种起了很大作用。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逐渐代替了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养猪经验日益丰富。
四、唐宋时期
隋、唐以后养猪已成为农民增加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1、猪在古代有很多称谓,使用频率仅次于“猪”的是“豕”,还被叫做豚 ,彘,豨,别称刚鬣。又名“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
2、“猪 ”是大家经常吃的一种肉食,但在明朝时期,朱元璋的姓氏和动物猪同音,所以当时如果喊“猪”的话,是对朱元璋的一种不尊重的行为。在古代人眼中,尊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名字和皇上相撞,就更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为了忌讳,就会改掉之前的名字,于是就把猪的名字改成“彘”。
3、猪是最早和人类有关系的动物之一,也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家畜,特别是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民间被称为六畜之首。
<蜀记>曰:羽初出军围樊,梦猪啮其足,语子平曰:‘吾今年衰矣,然不得还!’
《三国演义》第七十三节
且说关公是日祭了“帅”字大旗,假寐于帐中。忽见一猪,其大如牛,浑身黑色,奔入帐中,径咬云长之足。云长大怒,急拔剑斩之,声如裂帛。霎然惊觉,乃是一梦。便觉左足阴阴疼痛,心中大疑。唤关平至,以梦告之。平对曰:“猪亦有龙象。龙附足,乃升腾之意,不必疑忌。”云长聚多官于帐下,告以梦兆。或言吉祥者,或言不祥者,众论不一。云长曰:“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正言间,蜀使至,传汉中王旨,拜云长为前将军,假节钺,都督荆襄九郡事。云长受命讫,众官拜贺曰:“此足见猪龙之瑞也。”于是云长坦然不疑,遂起兵奔襄阳大路而来。
"汉武大帝"王美人对刘彻说"古书上猪就是龙".有古书记载吗?
本文2023-10-25 09:09: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