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9岁女孩石棺上刻着“开者即死”,考古人员打开后,结果怎样?
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口石棺,从外形来看像一座房屋。石棺的棺盖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盖下部分由六块石块镶为一体,中间开门,两侧开窗,四周刻有斗拱、门窗、瓦当,并线刻有青龙、朱雀、侍从等图案。石棺雕刻得非常精美,这是精美仿宫殿式石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石棺主人身份不凡。
万万没想到,石棺的主人是年仅9岁的女孩。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西大街施工现场,人们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很快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规格较高,是一座平面呈甲字形的土坑竖穴墓。
随着发掘的深入,一具完整的石棺呈现在大家面前。据当年参与发掘的考古人员回忆,“眼前的石棺是一件艺术品,它实在太精美了。”从出土的墓志来看,墓主名字叫李静训,是隋朝左光禄大夫、岐州刺史李敏的第四女。
李静训可了不得,家世极其显赫,曾祖父是北周骠骑大将军、河西郡公李贤;祖父是跟随隋文帝打天下的李齐,后来因在抗击突厥的战斗中战死。隋文帝念及李崇的功勋,就把他的儿子李敏召入宫中抚养。李敏长大后,周宣帝宇文赟和皇后杨丽华(杨坚的长女)的独女宇文娥英亲自选李敏为婿。
当李静训出生后,外祖母杨丽华非常宠爱她,可她年仅9岁就夭折了。李静训的去世,让杨丽华非常悲痛,决定给她修建最奢华的墓地,并陪葬了大量珍宝。从出土的珍宝来看,共有230多件,金器包括嵌珠宝金项链、嵌珠宝金翎、金戒指、金杯、金钗饰品等,还有玻璃器、玉石器、钢铁器、骨、木漆器和丝织品等。
这些陪葬品当时放在石椁与石棺中间不足3平方米的狭窄空间内,陪葬品非常精美,而且绝大多数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这是考古人员没有想到的。可真正让这座墓地广为人知的是石棺上的四个刻字,“开者即死”。
这四个字刻在棺盖东坡正面的筒瓦上,如果不是真实的考古发现,现代人根本不敢想象。考古专家表示,这是李静训亲人给盗墓者的一种警告。纵观李静训墓地出土的文物,最为精美的莫过于那条金项链。这条金项链出土时戴在李静训的脖子上,可见这是她一件心爱之物。
金项链制作工艺堪称“巧夺天工”,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左右对称各14个,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每个小环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颗,其上再各嵌珍珠10颗,璀璨夺目。金项链下面部分是一块极其纯净的鸡血石,埋藏地下千年依鲜艳如初。
参考资料:
2022年9月19日,埃及公布发现了拉美西斯二世国王时期的大祭司石棺,该石棺的主人名叫“巴塔赫·因姆·韦”,是拉美西斯二世国王时期一位高级政治家,拥有多个重要头衔,不仅是大祭司还兼任国王墓区管理。 对于考古工作人员来说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了解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拉美二世时期(约公元前1317年-公元前1251年)的相关资料,认识到该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拉美二世是古埃及最著名且在位最久的法老,也是公认的伟大帝王之一。他统治了埃及约六七十年,成就了埃及最后的繁荣昌盛,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用户和爱戴。而自拉美二世之后,古代埃及就渐渐开始没落了。故而,虽然后世对拉美二世的评价褒贬不一,却不能掩盖拉美二世带给古埃及的辉煌荣耀。现如今大祭司石棺的发掘将进一步带领考古人员了解拉美二世时期,并更好地将埃及该时期的历史展现在公众面前。
该石棺位于萨加拉金字塔墓区,是由粉红色花岗岩制成,石棺上刻有下葬者的名字、象形铭文等图腾。考古专家据此推测到该石棺的年代可以追溯到拉美二世统治时期。石棺的盖子上有道深深的裂缝,这表明该墓地很有可能在后世被打开过,且已经遭遇盗窃。该墓地的具体相关情况还需要考古工作人员深入挖掘研究分析。
在过去几年里,埃及陆陆续续发现了上百件法老时期的石棺,这些石棺是考古的重要研究之一。而拉美西斯二世国王时期大祭司石棺的发现,也将进一步推动埃及考古遗址工作,同时还能促进埃及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文旅消费,带动埃及经济长久发展。
《木乃伊归来》影片《木乃伊》是一部1999年环球影业出品的美国冒险**,由斯蒂芬·索莫斯编剧并执导,布兰登·费舍、蕾切尔·薇兹、约翰·汉纳、凯文·J·奥康纳和阿诺德·沃斯洛等联袂出演。影片一定程度上是1932年同名恐怖片的重拍片。影片于1999年5月7日在美国上映[1] 。
**讲述1920年,美国探险家欧康纳受雇于英国图书馆员和她那当埃及学家的兄弟,来到埃及探险,不幸将千年木乃伊“释放”成活人,随后开始了一段刺激惊险之旅。
公元前1719年,埃及底比斯城,邪恶的巫师埃默霍特普和法老妻子阿克苏娜的恋情曝光了。阿克苏娜自杀了,而埃默霍特普绝望中在汉姆奈普特拉——死亡之城的举动亵渎了神灵。
因为他不光彩的行动,他受到终极诅咒会成为僵尸,但永远也不会死去。只有当他腐烂的身体消失他才会得到解脱。当埃默霍特普随着石棺的合上而恐惧地尖叫时,诅咒已经随着埋下,他的邪恶、复仇的心在黑暗中越来越强大。
由于今年新冠肆虐全球的原因,世界各地的很多行业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游客众多的旅游景点,埃及金字塔也不例外,在新冠最严重的时候甚至是关闭了景点,使得埃及旅游业受到了惨重的损失。
现在新冠的情况有所好转,埃及也计划全面振兴旅游业,这才有了挖掘出27具2500年前石棺的消息,这也是埃及在近段时间内出土众多文物中的一部分。
埃及旅游和古物部近日称,埃及的考古学在开罗以南约32公里的萨卡拉大墓地群附近,出土了27具石棺,它们被埋葬了大约2500年,而且还不清楚还有多少石棺没有被挖掘出来。
在一个11米深的竖井中发现了这些石棺的藏身处。萨卡拉墓地群有超过 3 千年的历史,该墓地群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字塔所在地之一。去年,考古学家曾经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秘密洞穴,里面藏有数百只木乃伊动物(鸟类和鳄鱼),以及两只狮子幼崽木乃伊。
萨卡拉大墓地群是埃及古城孟菲斯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阿布爵士,达赫舒尔和阿布鲁韦什以及著名的吉萨金字塔。孟菲斯遗址于197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在早些时候在这个竖井中已经挖掘出了13具石棺,最近又在此地发掘出另外的14具石棺,从而使竖井中发出土的石棺总数达到27具之多。
出土的所有27具石棺似乎都处于完全密封状态,初步研究分析表明,这些石棺从被埋葬以来,它们就不曾被打开过。尽管这些石棺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但棺材表面仍保留了一些原始颜色。
考古学家还在该竖井众发现了一些比较小的文物。包括被埋在坟墓边的一些随葬小雕像;在竖井中还发现了一个小的木制方尖碑,高约40厘米,上面刻有埃及女神伊希斯和尼菲斯以及荷鲁斯神的画像,荷鲁斯神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神灵之一。
2018年12月,在萨卡拉大墓地群,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属于净化神父的私人坟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个大规模的猫墓地和一系列稀有的木乃伊。
对于埃及旅游和古物部十分积极的考古态度,大规模挖掘古墓的说法。引起了世界上许多网友的反对甚至愤怒:
“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去招惹这些古文物?难道就不能让他们安息吗?”
“快放回去!2020 年真的不行。”
“你希望自己葬了几千年后被挖出来吗?”
而更多的人把焦点着眼于“诅咒”上来,因为在埃及自古以来就有“打扰木乃伊的人,可能会遭厄运、染病或死”的说法,而自上世纪中叶以来,有科学研究证实这些说法来源于细菌感染或辐射扩散。
有反对声,自然也有认同声,有不少数人认为不该将考古挖掘牵扯到其它的事情,而更多的考古挖掘能有利于解开古埃及人的谜团。
多年来,人们认为考古发掘与盗墓十分相似,但考古学家的心态与盗墓者其实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考古学家将考古视为学术性工作,也会重视遗留文物的各项信息,并加以记录,希望能在日后研究派上用场;盗墓者则不在乎文物现场是否有被破坏,而是只在乎文物价值的高低。
画像石棺是一种采用线刻、浮雕或镂雕等雕刻技法,将图像或文字雕刻在石棺上的一种装饰艺术。在文物考古学的分类中一般把它归于画像石类,学术界称其为画像石棺。由于不属于平面绘画艺术范围,因此,美术史学家称其为“中国早期的雕刻”。
中国画像石棺从公元前二世纪启蒙发展至公元十三世纪,历经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演变,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其艺术风格、雕刻技术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史的一个侧面,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界雕塑史的一席之地。折射出中国古代民间艺术家所独有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
汉代画像石棺,除少数部分是出土于砖室墓外,其他普遍存于汉代崖墓之中,特别是在四川地区。画像石棺按其所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五个类型:一是反映日常生产、生活等现实世界的场景;二是反映历史故事、烈女孝子等题材内容;三是反映未来世界,即理想中的天堂仙界的生活场景;四是各类动物、怪兽、仙巫传说或图腾;五是几何纹、花卉等装饰性图案。
一、西汉石棺石椁艺术
从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看,以石为棺(椁)的葬制其实很早就已经在一些地区流行。晋人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有:“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说明商周之际在蜀地就有石棺石椁之葬制。吉林辽源市东辽县平岗镇共安村出土的两具商周石棺,更进一步证实石棺这种葬制至商周时已较为成熟,但这一时期的石棺石椁由于出土数量不多,且基本上没有雕刻纹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处于萌芽状态。
到了西汉,中国画像石棺作为一门装饰艺术,才真正开始起步和发展。西汉早期的画像石棺,在纹饰风格上,表现为简单的门阙、穿璧、常青树、楼堂人物等内容。这一时期的石椁数量较少,主要见于山东邹城龙水、滕州庄里西、临沭曹庄、临沂庆云山等汉代墓地。如现藏于临沂市博物馆的一具石椁,为1984年临沂市册山乡庆云山南坡出土,石椁两挡头和两壁,用阴线雕刻,其中的西侧画像分为三格,中间刻一屋宇,垂幛悬挂,屋内两人相斗,左者持戟冲刺,右者执刀、盾抵御,屋外两侧各植一株常青树。左右两边皆刻玉璧纹,璧间饰不规则的多边纹、三角形纹(图1)。而石椁南壁挡头四周边饰阴线刻菱形纹、三角纹。中间刻两人,戴长冠,着长袍,腰佩长剑,相对而立,作交谈状(图2)。
西汉晚期,石椁墓的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发现数量急剧增多,覆盖了整个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四川(重庆)地区也有部分出土。题材内容也逐步扩展,不仅刻画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如狩猎、出行、乐舞等图像增多,神仙、怪兽等内容也开始出现,尤以西王母、伏羲、女娲等的图像引人注目,还出现了历史人物图像,如老子、伯乐相马等历史故事与传说。总体内容不仅如此,单个石椁墓的图像比早期的墓也丰富了许多。山东邹城卧虎山、兖州农机学校、微山县微山岛、金乡香城蝈堆、江苏沛县栖山等地发现的石椁墓是其中的代表。这一时期的石椁画像无论是雕刻技法,还是题材内容都呈现出发展的趋势,并演变为画像石室墓。
例如,藏于济宁市汉任城王墓管理所的济宁市肖王庄一号石椁,长272厘米,宽90厘米,高86厘米,棺椁四周雕刻有乐舞、谒见、凯旋、双阙、和车马等图案,内容丰富,雕刻手法古朴,表现了死者对生的眷恋,希望将生前的奢华生活带到未来世界(图3、图4、图5)。
山东邹城博物馆所藏的郭里镇出土石椁,题材内容丰富,阴线雕刻有豫让二刺赵襄子等历史传说,有雷公、雨师、风婆、西王母等神仙人物,还有建筑、人物、制车、射猎、建鼓、百戏等日常生产生活,这些图案无不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神仙思想(图6、图7、图8)。
总之,由于现存于世的西汉时期的石棺石椁数量不多,能提供的信息有限,但我们也能从这些图案纹饰上窥见西汉古朴的石棺雕刻艺术,简洁的线条,古拙的装饰表现手法,为后来的东汉石棺艺术的大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东汉石棺石函艺术
东汉是画像石棺艺术发展的高峰,与西汉时期多由石板组合而成的石椁相比,东汉的石棺大都是以整石凿成,应是真正意义上的石棺。从发现和出土的数量来看,东汉也是最多的,基本上占据已发现石棺石椁的一半左右;而从分布情况看,东汉石棺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和重庆地区的河流沿线一带。
庄园经济的发展,以及平民化的出现,造就了东汉多姿多彩的画像石棺艺术。由于是就地取材,还有部分与崖体相连而“伴生”的石函,即崖棺。这些石函、石棺,大多是材质酥松的砂岩,这与川渝地区的地质结构有关,这种红色的砂岩分布广泛,利于开凿雕刻,使这类葬具的普遍使用成为可能。
东汉时期,厚葬之风愈演愈烈,原始的道教思想、神仙思想和奢靡享乐主义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反映在丧葬习俗上。从石棺的内容来看,涵盖了东汉社会的各个方面。
1 神仙人物及图腾崇拜
在佛教还没有传入时,当时的原始宗教崇拜,主要还是对自然图腾的一种崇拜,这一类主要体现在代表日神与月神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坐在龙虎座上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界西王母、各种祥瑞的珍禽异兽,以及代表方位镇守四方和避邪的四灵等。
伏羲女娲和西王母的艺术形象,是东汉时期石棺石函的主要题材内容。1972年,郫县竹瓦铺东汉砖石墓出土的一号石棺后挡,上刻人首蛇身两尾相交的伏羲女娲,左边的伏羲手执日轮,轮中有金乌;右边的女娲,手执月轮,轮中有桂树、蟾蜍(图9)。而二号石棺的前挡阴线雕刻坐在龙虎座上的西王母,头戴胜,饰灵芝,构图简洁饱满(图10)。
现藏于新津县文物管理所的四号棺,为2000年9月在新津县邓双镇龙岩村出土。其前后挡上雕刻的人头鸟身羽蒙、天鹿和六博、师旷鼓琴,无不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思(图11、图12),而四川博物院所藏的郫县二号石棺棺盖上,所雕刻的青龙白虎,动态十足,栩栩如生,是东汉石棺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图13)。除主图为青龙白虎衔璧之外,棺盖上还雕刻有牛郎织女图,这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最早的实物的图案;牛郎头上戴冠,用力拉着牛,织女头上梳双髻,长袖飘飘,面向牛郎手执绕线板,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夫唱妇随、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
2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市井生活
在汉代,休养生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实施,使得庄园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谷物堆满粮仓。《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充分反映出汉代统治阶层穷奢极欲的生活画面。
从藏于乐山麻浩崖墓博物馆的一口石棺上,我 们清晰地看见人们席地而坐开怀畅饮,各类豪华车马来来往往,表现出富豪们日常出行前呼后拥的生活画面(图14)。而藏于四川博物院的郫县一、五号石棺“宴饮、杂耍、乐舞”图(图15、图16)和“曼衍角抵、水嬉”图(图17)更是将汉代的市井生活,用线刻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向了极致,难怪《后汉书・仲长统传》里描述:“豪人之家,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妖童美妾,填乎倚室,倡讴伎乐,列乎深堂。”东汉奢靡的生活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另外,大量表现农业生产、渔猎、养老等题材内容的画像,也广泛见于这一时期的画像石棺上。
3 历史故事与传说
注重礼仪与孝道,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二十四孝的出现,以及烈女、孔子与老子等历史故事和传说故事的大量出现,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现藏于四川射洪县的一具东汉石棺,侧面雕刻有一幅“鲁秋胡戏妻和季扎挂剑”的故事(图18):在一树下,一女子身着长裙,正躬腰采摘树上的果实,树腰挂一竹篮,其身后一头戴冠,身着长衣,腰佩长剑,牵着马的男人,伸手作调戏状;马后一树上挂着长剑,一男正躬身作揖。
1999年在合江县城出土的一具画像石棺,现藏于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图19),棺的一侧雕刻了“董永侍父”的故事,图中左边一大树下一执杖的老者坐在独轮车上,其前一人,手执一锄,右边刻一辎车,车旁一御者,正赶马车前行。而新津县邓双镇崖墓出土的石棺一侧,表现了汉武帝封方士栾大为“天道将军”的故事(图20)。图中六人,其中二人,体生长羽毛,是古籍中所记载的“羽衣”。左第三人为汉武帝,跟随其身后手上捧笏的二人为侍者,左起第四人为栾大。
“孔子问礼”在东汉画像石棺中也多有发现,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画像石函和新津县的东汉画像石棺上都表现了这一题材(图2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孔子问礼”石函,早年台湾学者的文章里曾介绍过,说这件东西毁掉了。其实,该石函早年因偷盗搬运方便被戳断为三段,偷渡出境时被截下,有所损害,加之风化等原因,断裂成大小不等的7、8块,一直未修复示人。2009年四川博物院因新馆开馆陈列展览所需,对其进行了修复,这件文物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石函画面中的每个人物头顶上方都有人物的名字,整个图案分为三个故事情节,从左至右为:1孔子见老子:左侧有一执杖老者,榜题:“老子”,中间戴冠者向左侧老子问礼,榜题:“孔子”,孔子后方有戴冠执简者,榜题:“曾子”;2神农尝百草:左侧一人朝右方向上手执一草,榜题:“汝诵”,右侧有一人一手执杖,一手将草放入口中,榜题:“神农”;3内容不详:有二人相对牵手,左侧一人腰挂长剑,榜题:“郎麦少君”(已毁);右边一宽袍戴冠者,榜题:“东海太守”。
烈女的出现是夫权思想下的产物,其从一而终的烈女故事,作为封建礼教禁锢了中国妇女千百年来对爱情和婚姻的幸福追求,梁高行是其中的代表,歌颂了梁寡妇,夫早死不嫁,有人求妾,高行挥刀割鼻自刑的故事。新津县邓双镇崖墓出土的十三号石棺既表现了这一题材内容(图22)。图右二人,较胖者右手执镜,左手持一把小刀,正欲挥刀割鼻自刑,此为梁高行,身后一妇人。图中的持节者为使者,其左的扛幡者为随从。
上述这些例证,从侧面反映了东汉推崇孝道礼教的社会风尚。
4 装饰纹样
东汉画像石棺的装饰纹样一般以配角出现,少部分石棺用装饰纹样作主图,图案主要是几何纹、联璧纹、柿蒂纹等,这类纹饰大多雕刻在石棺的棺盖上,起装饰作用。现藏于泸州博物馆的一具石棺棺盖上的纹饰(图23),一头饰柿蒂纹,另一头饰青龙白虎。而合江县白来乡碾子榜村出土的一具藏于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石棺(图24),整个画面均刻联璧纹饰,充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玉璧的重视与崇拜,而玉璧是礼天的,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
三、结语
两汉时期的画像石棺,是中国雕塑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中又以东汉时期的画像石棺艺术为最,其雕刻艺术粗犷豪放,充分展示了“汉八刀”简洁的雕塑艺术风格,反映了汉代雄浑大气、灵动自然的艺术风尚。难怪一代大文豪郭沫若也感叹汉代的画像石棺是“巨人米克郎吉乐,壁画犹传创世编”。
汉代画像石棺艺术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东汉的政论家、文学家王符在其《潜夫论・浮奢篇》里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有这样的描述:“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刻金缕玉。�梓鞭槽,良田造萤。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移上潜。”说明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除了大量陪葬的物品外,还有对墓室的装饰,必然带动墓葬装饰上的攀比,加之一般民众的扩大化,在装饰上出现了不拘一格的形式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代思想之活跃。同时,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死观,即对死的恐惧、生的渴望和眷念,而其留下的众多题材史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为今人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和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这是在龙泉寺挖掘来出的五重棺椁,因为在打开银棺时,发现里面的金棺有一条鲜艳的红绸带蝴蝶结因光和空气的原因,瞬间老化,基于对文物的保护,怕打开金棺之后文物像红绸带一样无法恢复原来的模样,金棺就一直没有打开。
古墓考古
历史前行的脚步没有一刻停止,有很多故事就这么在时间的洪流之中被长埋于黄土之中,中国的墓葬文化数千年来,把这些收进了无数个墓穴之中,随着每一座古墓的被发现,属于它们的故事才慢慢开始,在考古学者和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之下,揭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面纱,把墓穴主人的生活解说出来。但也并不是每一座古墓的故事都能如愿的解开,2008年的时候,在太原的龙泉寺就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唐代地宫,其中的棺椁十几年来都没有被打开。
五重棺椁
龙泉寺源于李世民洗马的泉水,称之为了龙泉,建寺为“龙泉寺”。2008年的文殊菩萨诞辰四月初四,在龙泉寺意外开启一座唐时地宫,专家推测为佛塔遗趾,这是一座佛家古墓。这古墓的棺椁非常讲究,是棺和椁,而且是一个五重棺椁,棺于椁内,先见石棺,开而见木棺,再而金黄铜棺,铜棺之内又置银棺,银棺之中有金棺。专家们都认为这里面必是有少见的文物,然则在打开银棺之时,却见金光一闪,发现金棺之中有红绸带围绕并打了一个蝴蝶结,而红绸带在银棺打开时,却从鲜红瞬间老化为暗红,让专家大吃一惊,单这棺椁的重重套套,足见文物之重要,金棺更是棺椁的最高等级,若草率打开,怕伤及宝物,就一直没有打开。
到底金棺里面有什么?是一个谜团,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要怎么样才能不破损结绸带不损伤文物打开,一直是专家们努力的方向,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都能见证到这个文物的真容。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专家打开这个棺材以后,发现里面有很多的陪葬品,后来统计了一下,光是陪葬品大概就有200多件,而且里面还包含了很多的钢铁器材,从这个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墓主生前肯定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这个古墓其实就在现在陕西西安,后来研究发现,这个墓主人其实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这个古墓是隋朝的一个古墓。
这口棺材的棺材盖其实也是非常讲究的,整个棺材盖是由一大块的石头雕刻而成的,做工非常的讲究。虽然说整个墓穴并不是特别的大,但是里面有很多的珍宝,比如说有一些金器,另外还有一些金项链以及金戒指,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大量的玉石器以及玻璃器和丝织品。这个小女孩的父亲其实是隋朝的一个刺史,而且小女孩的祖父也是跟随着隋文帝一起打过仗的,所以说小女孩的家世还是比较好的。
这个墓穴整体是一个长方形的坑,在中间有一个非常大的石棺,当时在这个石棺上面也是刻上了开馆既死这几个字。其实当时考古的专家看到这几个字以后心里也是比较欢的,毕竟很多的古墓里面都是有一些机关的,后来还是有专家壮着胆子把这个石棺打开了,不过打开以后很多专家们就乐坏了。
在下葬的时候能够有这个待遇,那肯定不是一般人,其实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就叫做李静训。当时小女孩的一家都是深受隋文帝的宠爱,只不过在小女孩9岁的时候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当时的医疗水平毕竟有限,所以小女孩就过世了。毕竟是有钱人家,所以在下葬的时候陪葬品也是非常的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文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么文物的价值和考古的意义你们是否知道呢,对于现在来说考古是否有意义,我觉得只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考古的意义
能够将已失去的古代重现于我们之前,使我们直接与古代的文化、古代的艺术、古代的史迹,面对面的相见,不必依靠了传述失真的古代记载,证明了古代大诗人的著作、古代的神话、古代的英雄传说,让我们知道这些并不是不存在的,而是真实出现过的事情,让我们能够发现以前的文化。
二、文物的价值
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 ,遗物都具有历史价值,这是文物的首要价值。任何历史遗迹、遗物,都是由产生它的年代所具有的科学水平创制出来的 ,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从整体来看,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 ,它的艺术价值内涵丰富,其中许多当时即为陈设品,流传至今,依然具有欣赏价值,并可以以创作新的艺术品时做借鉴 ,它的价值远远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三、保护措施
保护古迹不被毁,主要是保护古遗址风格不被损毁材料、颜色、平面布局、古遗迹环境 ,与历史有关,让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文物不被损坏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汉白玉石棺床墓展示了隋代安阳相州窑高超的瓷器烧制水平,为中国白瓷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让我们更加的对隋朝时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觉得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隋朝9岁女孩石棺上刻着“开者即死”,考古人员打开后,结果怎样?
本文2023-10-25 09:41: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