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艾灸通说》一书的历史价值
《艾灸通说》一书,是日本江户时期汉方名医后藤艮山(1659-1733年)的弟子、门人对其艾灸理论的记述。后藤艮山,在承袭了中国艾灸学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对艾灸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在日本汉方医学界乃至世界中医界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很多观点,尤其是对古人艾灸理论的大胆质疑,值得我们肯定和深思。对传承了千年的艾灸医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该书通篇文字并不多,但是字字珠玑,读过每一遍都令人感觉耳目一新。全书分为 序言、制法粗精、艾柱大小、灸数多少、灸法异同、脊骨长短、点位狭阔、灸疮要发、灸火非燥、不选时日、火无良毒 等几个小节。在每一部分都客观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制法粗精 ,介绍了艾绒的制作方法,古人在医学典籍中记载的艾绒制作方法,均是三言两语简单带过,而后藤先生详细记述了艾绒的制作方法,他对于艾绒的制作方法基本延续了中国古人的制作技法,四五月时收个,晒干捋叶,陈放两三年后,拣净叶,入石臼内木杵捣熟。同时写道:“虽谓陈久者良,若出三年,口嚼、气味俱脱者,慎勿用之”。并且认为所谓“药艾”、“神灸”等“皆是妄意臆料、狥俗射利之术”。
在 艾炷大小 一篇中,后藤认为艾炷应小,以鼠粪、麦粒大小为宜。而非古代医家认为的“炷务大也”。他认为艾炷若大,灸时患者痛苦,应以炷小多壮为原则,同时应循序渐进,让患者逐渐适应。
艾火非燥, 一直以来存有艾灸燥热的说法,后藤先生认为艾火热而非燥,温而能润。
不选时日 后藤认为古人所述的日厌、月忌、日杀、月刑、四激、六害、人神等,都是阴阳先生术家之腐谈。艾灸不应受其所困。
火无良毒 古人有八木之火不能灸的说法,忌松、柏、枳、橘、榆、枣、桑、竹等八木火。后藤先生认为艾灸用的是艾的灼性,至于用什么引火,不应有所拘束。
明代医学家-龚居中的《红炉点雪》。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
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末区适子;
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
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
四、世传王应麟撰,王应麟(1223—1296),南宋学者,字伯厚,号深宁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学绀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经》作者自先生(王应麟),因取文熟复焉,而叹其要而该也。”清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叙》:“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经》一出,海内外子弟之发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确认为《三字经》是王应麟所撰。一般来说,《三字经》作者应为王应麟。
《三字经》具有识字、广见闻和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即传授知识与封建政治思想教育双重功能。书中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此书中有段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而《三字经》后来居上。这里的“居上”殆源于数字顺序,未必便是根据三书之内容与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实上,综其覆盖读者之广、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传时间之久观而言,《三字经》 在中国古代蒙书教材中,不能不说是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书。
巍哉,《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
本人是西安继正堂艾灸馆馆主,常年在一线给客户做艾灸,平时没事喜欢研读艾灸书籍,结合本人的经验,拟了这个读书清单,希望对学习艾灸的朋友有借鉴意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1《单桂敏灸除百病》,作者单桂敏,适合艾灸初学者(艾灸小白)和只是打算学点初步艾灸知识在家简单保健下的朋友。
《谢锡亮灸法》,作者谢锡亮,谢锡亮先生是当代艾灸界的泰斗之一,这本书知识丰富,对于艾灸理论、经络穴位都有详细讲解,并且收录了很多艾灸医案尤其是很多重症的医案,让人翻阅之后,可以坚定信心,临床实践有法可依。
《马氏温灸法》,作者马少群,这本书理论和具体针对不同病症的穴位艾灸方法,写的非常详细。缺点在于马氏温灸法所用穴位比较多,新手难以掌握,另外本书灸法每次都采用很多的穴位,每次艾灸所用的穴位也不同,难以操作。
《灸绳》,作者为周楣声,该书关于振兴灸法的思考、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经络学说、经脉系统的内容及在针灸疗法中的地位等。
《中国灸法治疗学》,作者肖少卿,本书也是注重辨证配穴,既可以学到辨证知识,体悟中医的医理,里面也收录了大量的古人灸法,可以作为参考。本书主体内容所用穴位较多,收录古人的灸法里配穴不多,可以参考使用。
《灸法秘传》,为清代灸法专著,内容不多,但字字珠玑,谈到了具体七十种症的艾灸方法,谈医理,医理简明,论灸法,配穴精少,切实可用。网上电子版错误百出,错字、漏字、多字、断句错误等甚多,现流行版本为中国艾灸传习社编校刊印。
《神灸经纶》,为清代灸法专著,作者吴亦鼎,全书搜罗甚广,较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中期以前中医灸法的理论和临床知识,是一部重理法且切合临床的灸法集大成著作,在针灸发展史上享有一定地位。
如果只是简单的在家保健一下,可以参考单桂敏的书籍,比如《单桂敏灸除百病》,也可以参考中国艾灸研习社的《艾灸精华选读》;
如果想深入了解一些,可以参考谢锡亮先生的《谢锡亮灸法》,马少群先生的《马氏温灸法》;周楣声先生的《灸绳》或者肖少卿先生的《中国灸法治疗学》。
现在市场上的艾灸书籍很多,但今人的作品多不足看,水平好的不多,以上推荐的基本上是不错的书籍了。
如果想深入钻研艾灸的话,不妨钻研古籍。古人的作品有《灸法秘传白话版》(中国艾灸研习社编校)《神灸经纶》《扁鹊心书》《针灸资生经》《备急灸法》等。
艾灸是我国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现存最早的文字记录载于《左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灸疗就已经盛行。《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扁鹊心书》等医学著作先后对灸疗有详细的记载,由于灸疗经济有效,便于掌握,在民间流传很广。
西方的灸疗是中国传入的,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医生拉兰利用灸疗治破伤风、麻痹、骨髓疾病等。在亚洲,中国传统的灸疗先后传到朝鲜和日本。
艾灸产生于我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我们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艾灸的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浅谈《艾灸通说》一书的历史价值
本文2023-10-25 09:50: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