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两千多年里,他的尸体找到了吗?
想找到秦始皇的尸体那就得先找到他的陵墓,不过很遗憾,2000多年以来,没有一个人能够进入秦始皇陵当中。秦始皇陵南依骊山的层层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秦始皇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崩于沙丘,二世将其安葬于陵寝之中,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可见,如果单凭个人能力打打盗洞进陵寝之中根本不可能,封土的高度就高达100多米,而且《史记》记载,陵墓的深度达到了“穿三泉”的地步(穿过多层地下水),修陵墓的人拿着火把向下走,火把都要熄灭,可见陵墓的深度更是惊人,所以,想要掘开始皇陵,必须要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个人的盗墓行为根本无法做到,而且《史记》中还记载始皇陵中,用珍珠做日月星辰,用水银做江河海流,而始皇的棺椁至于水银上可以飘动,寓意巡视他的江山,而且经过地质人员的勘测,发现始皇陵的周围贡含量严重超标,也证实了《史记》中的说法,所以,组织大规模的盗墓,也会有很大的危险,当费劲心机打开陵墓时,其蒸发的大量贡蒸汽,会使盗墓者殒命,最重要的是,历代王朝都视挖坟掘墓为重罪,是死刑,当朝的政府肯定不会盗墓,而民间的盗墓肯定不能见光,只能在晚间无人发现,躲避守墓人的情况下进行,秦始皇陵动用了60万人力,用了38年修建完成,单凭个人能力,就是他挖到现在,也不可能进入陵墓之中!据研究院分析,始皇陵内的秦始皇容颜可能至今保存完成!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于死亡后的归宿都相当看重。现代人会花上几万、几十万为自己买一块墓地;古代有钱人家自不必说,家族中的人死后都会葬在家里的墓园里。
古代最尊贵的人——皇帝死后又会如何安排呢?一般来说,皇帝及其亲人死后会葬在皇陵中。
说到皇陵,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秦皇陵了。王维的《过秦始皇墓》中写道:“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星晨七曜隔,河汉九泉开。”以珠宝为星月,以水银为江河,昭显了皇家陵墓的宏大和豪华。
秦皇陵面积有约12万平方米,相当于180多亩地。很多人会以为,秦皇陵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陵墓了,其实不然。
在日本有一座古墓——仁德天皇陵,占地共48万多平方米,近秦皇陵的4倍大小,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古墓。
墓主疑云
这座仁德天皇陵的主人并不是确定的。只不过因为墓葬群建成时间约为公元5世纪,现在普遍认为,这座墓最可能的主人就是公元4世纪时统治日本的大和国君主,第16代天皇——仁德天皇。
仁德天皇是何许人也?要讲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先说说日本的神话观念和天皇的代代传承。
在日本神话中,有一位众神之父——伊邪纳岐,他从死亡之国——黄泉国回去的途中想要洗去身上的污浊,在洗脸过程中诞生了三位神:天照大御神、月读命和须佐之男命。洗左眼时诞生的天照大御神是统治神之国度——高天原的太阳女神,也是日本天皇的始祖。
日本神话古籍《古事记》共记载了33位天皇的称号。最早的一位神武天皇至第14位的仲哀天皇是历史中难以确认的。从第15代的应神天皇开始,历史上才有了相关的记载。应神天皇后的第16代天皇,就是仁德天皇。
众多专家考察研究后一致认为,前14位天皇是为将天皇神化为天照大御神的后代而作出的虚构,之后的天皇才是比较可能真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几乎可以说,仁德天皇就是日本最早的天皇之一。
仁德天皇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农业、水利和外交,使那时的日本——大和国迅速繁荣起来。现在的日本人会骄傲地自称“大和民族”,就是因为仁德天皇统治下的大和国同时是日本的起始时期和繁荣时期。
有着强大国力和充足财物的仁德天皇,有资格、有实力为自己建造这样高规格的陵墓。关于仁德天皇还有一个有趣的冷知识:相传仁德天皇诞生于公元257年,薨于公元399年,活了一百四十多岁。
如果这是真的,可以说是相当的长寿了。也因为这异常的年龄,有一些日本专家对仁德天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不过这都是闲话了,大家见仁见智吧。
仁德天皇陵
仁德天皇陵是大家对这片陵墓较普遍的称呼。它的全名为“百舌鸟耳原中陵”。可能我们现在看会觉得这个名字十分复杂,不过复杂也算是日本古代人名地名的一种特色了。由于现在主流认为这个陵墓的主人是仁德天皇,所以还是称它为仁德天皇陵比较方便。
仁德天皇陵位于现在的日本大阪府堺市大仙町。因为地处大仙,仁德天皇陵也可被称为“大仙古坟”。
仁德天皇陵是典型的日本高冢式古坟——前方后圆的陵墓。它共长486米,圆直径为249米,方宽305米,总面积48万多平方米。虽说算上陪葬坑和陵园等周边环境还是秦皇陵的面积略胜一筹,但单说封土堆还是仁德天皇陵面积比较大。
要知道皇室的陵墓封土堆和普通平民坟墓的小土堆可是完全不同的规模,他们的“坟头”几乎可以当作一座小山包。尤其是土堆上长满树木植物后,看上去完全就是一座山。
这也是一些陵墓成为旅游景点的原因,除了能感受到古人的墓葬文化,还能在清幽的环境中得到片刻的回归自然感。不过日本那边出于对天皇的尊重,仁德天皇陵是几乎从不对外开放的。
最令人叹服的,是这“小山”真的是人力一点一点堆起来的,堪称日本的“愚公‘造’山”。仁德天皇陵和其他皇陵一样,除了外部看上去规模庞大,内部也有着不输给生前居所的“家居用品”和数量质量惊人的陪葬品。一般的古坟中会设有石室以安置棺木,并非直接将棺材埋入土中。
墓葬中会按照特殊的标准安置各种各样的埴轮(主要是素陶器的土偶陪葬,有人形、兽形、器物形等多种形式),仿佛能用这些模型来代替实物,能让墓主人在阴间也显示出至高的地位。
墓葬中也会尽可能把墓主人生前的用品放进去,尽量让墓主人在死后也能有符合旧习惯的舒适生活。其他奇珍异宝也要多放一些进去,不能让墓主人在阴间显得寒酸,或因财力不及他人而抬不起头。
不过现在对仁德天皇陵的考古探查并没有彻底明晰,只是在周边就已经能发现很多高规格的墓室和陪葬品。
不存在的盗墓贼
不知有没有人发现盲点:难道就没有盗墓贼来盗墓吗?仁德天皇陵这么大,不会真的没有人打它主意吧?
在我们中国,确实有很多盗墓相关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可这不代表盗墓就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很多考古专家都很难制定出一个万全的计划去进行陵墓的开发考古,非专业的盗墓贼要如何行动。
以我们的秦皇陵、埃及的金字塔为例,只要想想一个君主能为他死后的居所做什么防护措施,就足够让盗墓贼中胆小的不战而退、胆大的惨败而归了。
而且日本有自己独特的国情。对日本人来说,天皇可是神的后代,对天皇不敬相当于对神不敬,这因果是普通人难以承担的,怎么会有人敢去偷天皇的陪葬呢?
不过虽然盗墓行为因为日本人心中的敬畏不会出现在仁德天皇陵,科学合理的探查还是可以的。为了确定仁德天皇陵的真正主人,2018年,管理日本皇室事务的宫内厅宣布会与大阪府的堺市共同挖掘研究仁德天皇陵,之后的考古进行得也是如火如荼。
总的来说,古人对死亡后的世界确实是相当重视,一个国家中最尊贵的人也不例外。仁德天皇陵不论是从外部还是从考古中发现的吉光片羽,都透露出这陵墓中惊人的金钱气息。不知道日本对于仁德天皇陵的研究还会有什么大发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富寡妇清,寡妇清就是当时著名的水银商人,她给秦始皇帝提供了充足的水银。秦始皇除了给寡妇清付足银子外,还专门给寡妇清修建了一座牌坊,号怀清台。《史记货殖列传》: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寡妇清家族数代经营水银生意,而秦始皇陵修建了三十多年,所以皇陵里水银多不足为奇。
秦始皇陵里的水银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扮演大江大河;其二、防止盗墓者进入陵内盗窃。秦始皇的陵寝里布置了全国江山模型图,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都在江山模型图里,而且这些河水是流动的,河水就用水银充当。水银有毒,古代一般用来制丹药,制毒药,也用来给尸体防腐。秦始皇陵内机关重重,进入皇陵者必死无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水银太多,人们吸了含水银的空气就会毙命。
朱砂(硫化泵)在流动的空气中加热后其中的汞可以还原,温度降低后汞凝结,这是生产汞的最主要的方式。战国时代人们就掌握了炼制水银的方法,方士术士经常用水银来制作丹药。在中国古代,水银被认为可以延长寿命,治疗骨折和保持健康。秦始皇长期服用丹药,这些丹药大部分都是汞和玉石粉末的混合物,有毒。现在有学者认为秦始皇死于肝衰竭,汞中毒和脑损害,因为他长期服用“仙丹”,而“仙丹”中含有大量的泵!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可见秦始皇陵里的水银不是用来防腐的,而是用来扮演大江大河的。事实上秦始皇七月份病死于沙丘后,运回咸阳的过程中就已经尸体腐烂了,采用了鲍鱼装车,才勉强压住尸臭。秦始皇陵挖得很深,史记穿三泉,地宫在地下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因此秦皇陵里的水银不会有35米深,最多1米深;如果水银都有35米深了,那么地宫的深度将达到70米深以上。
秦始皇死后两千多年里,他的尸体找到了吗?
本文2023-10-25 10:04: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