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毛笔字帖
要想学习好毛笔字,选正确毛笔、选正确的纸张、运用正确的临帖方法。这三项是很关键的。
选正确的毛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在初次学习时,希望你选用“兼毫”的湖笔。因为兼毫的湖笔,笔芯硬,易于掌握,对你以后的学习很重要。
在选择笔峰时,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长短,因为笔锋太长不易于掌握,但笔锋长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适合写”草书“一气呵成”,笔锋长可以保证墨的够用,反之,笔锋短适合写楷书,易于掌握。
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选正确的纸张:
初学书法益用毛边纸、元书纸,有一定成绩后再用宣纸。
毛边纸是江西出产的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呈淡**,没有抗水性能,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制古籍。四川产的毛边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手工毛边,质地棉软,厚实而细腻,颜色为浅**,两面手感一样,用嫩竹浆手工造制。吸水适中,书写手感相当好,广大书法好爱者很是喜爱,为练习实惠品种。
元书纸是竹纸的一种。古称赤亭纸。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造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主产于富阳市。有谢公纸或谢公笺之称。特点是,洁白柔韧,微含竹子清香,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等;新中国建立后,主要用作学生大楷簿,裱装画轴等。此外,还可作上等包装纸。
宣纸分为生宣、半熟宣、熟宣。生宣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适合写小楷。
正确的临帖方法:
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体,绝大多数人和我都认为初学者要以楷书为基础,但也有人认为应从隶书学起。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它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如果把楷书写得平正偏扁,加波磔笔法即是隶书。将书写得简便流动一些即是行书,行书再写得简便草化即是今草。如果从隶书开始,就难以掌握楷书的笔法,因为楷书的笔法要比隶书丰富复杂。可见,练好楷书基本功可以作为练写各体的基础。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魏碑、隶书和行书、草书。乃至篆书,就可以事半功倍。楷书又可以使魏碑、隶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如诸遂良的楷书;楷书渗人行书、草书笔法可以增加灵动,如赵孟頫的某些楷书碑字。
有些初学者急于练习行书、草书,由于没有楷书的基本功力,虽然写得“龙飞凤舞”,但没有字型的基本规矩和点划的基本功力,结果事倍功半,走了弯路。
楷书练习最好的方法就是临贴,其实临哪本贴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碑贴,颜、欧、柳、赵都可以,但在购买碑贴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较好的字贴。
在选帖的基础上,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
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汉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出帖。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你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练字姿势:
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般字帖上都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另外注意要虚心求教,善于思考总结,坚持不懈。
第一、初学书法不建议使用纯羊毫毛笔。
据考证,使用羊毫造笔,大约是南宋以后才盛行的;而被普遍采用,却是清初之后的事。毛笔软不一定能练出笔力,笔力要靠主动发力来练习,而羊毫太软反而容易养成拖着毛笔走的坏习惯,不利于主动发力习惯的培养。
第二、不要用长锋毛笔。
长锋毛笔如果纯用兽毛来做,成本是极高的,这样的长锋羊毫毛笔产量很低,有时候攒够这一支毛笔的毛料都得花上数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狼毫、紫毫也同样如此,约长的越贵。
第三、尽量不要用尼龙毛笔。
启明初学书法的时候,特别喜欢使用尼龙含量较多的毛笔,因为觉得这种毛笔聚锋效果好,弹性也足,容易“控制”,后来随着自己的水平和认识稍有长进,却慢慢开始不太喜欢这种毛笔,转而喜欢羊毫为主的兼毫或羊兼狼,觉得这种笔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第四、初学书法建议使用兼毫或者硬毫,首推兼毫毛笔。另外硬毫主要有狼毫、紫毫和鸡毫三种。关于狼毫。
毛笔的选择方法:
一、一枝好的毛笔要具备「尖、齐、圆、健」四德。
尖:笔毫聚合时,笔锋要能收尖。
齐:将笔头沾水捏扁,笔端的毛整齐无不齐现象。
圆:笔肚周围,笔毫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
健:笔毛有弹性,笔毛铺开后易于收拢,笔力要健。
二、挑选笔杆时要看笔管是否圆正光滑,不瘪、不裂、不弯、不斜,长短适度。笔杆上有篆刻的,要看它是否镌秀清晰;有镶嵌的,要看是否曲雅古朴。
三、看笔头与笔杆是否粘牢,笔头有无发霉、虫蛀的现象。用手轻轻晃动笔头,看看有无松动现象;检查毛笔笔头是否发霉,还可以闻闻有无霉味。
练习楷书用狼毫笔,练习行书用狼毫笔和兼毫笔(狼毫和羊毫混合制成),练习草书最好选用羊毫笔。
扩展资料:
选择不同字体选择不同毛笔的原因:
楷书的结体呈平稳方正,典雅端庄。在书写楷书时十分强调用笔的笔力、笔试和笔意,讲究相互之间的长短结合,曲直并举、刚柔并济。楷书是静态书体,运笔速度较缓慢,因此需要选用笔锋尖齐,笔腰较强健的毛笔,所以用狼毫笔最为合适。
行书是一种统称,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因此选用狼毫笔和兼毫笔(狼毫和羊毫混合制成)比较合适。
草书是指草写的书体。在现代看来,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的书写方式比较放逸奔放,运笔跌岩起伏,运转自如。草书最好选用羊毫笔,可使笔毫柔顺流畅,笔力足,不枯涩。
-狼毫笔
-兼毫笔
-羊毫笔
- 毛笔
(1)
羊毫
:用山羊毛制作,属大众化用品。其中宿羊毫存放多年,脂肪已干化,容易着墨;陈羊毫有些刚性;颖羊毫精细,尖端透明;净羊毫无杂质,羊毫性均柔软。
(2)紫毫:用
山兔
背部的
黑尖
毫制成,毛性较为刚硬,写行书、草书宜。
(3)
狼毫
:用
黄鼠狼
尾毛制成,其刚性略差于
兔毛
。
(4)
鼠须笔
:用
家鼠
鬓须制成,笔行纯净顺扰、尖锋,写出的字体以柔带刚。
(5)鸡毫笔:用鸡的
胸毛
制成,相当柔软,初学书法者难于掌握,因而不宜使用。
(6)
猪鬃
笔:用猪鬃加工蒸制而成,用于书写大匾。
(7)
兼毫
:将不同兽毛以不同比例掺合而成。书写可刚柔相济。如紫毫与羊毫配合而成,其中紫毫越多越硬,反之较柔。选购时可依书法者要求不同而定。
现在有的作坊可以将小孩的胎毛做成毛笔,作为纪念保存
毛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饱含墨香,记录着中华文化的灿烂,绘制着艺术的辉煌。相传,毛笔的起源是秦朝的将军蒙恬。后来,经过不断改进,唐代的毛笔开始多样化、多功能化,以满足不同书体的要求。宋代以后,江南地区以其优秀的制笔工艺而闻名,尤其是浙江湖州生产的 "胡笔"。在明清之前,它是中国最大的制笔中心。至于毛笔,可分为硬毛笔、软毛笔和两种毛笔。
硬毫。硬毛笔具有很大的弹性,常见的硬毛笔主要有兔子、狼、老鼠等。硬毛笔清爽易写,适合写小楷、行书、草书等字体。兔毛中的子豪,主要取兔脊和兔尾毛,柔软健康。我们在选择毛笔的时候,价格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说,价格相当高的毛笔质量也高,但不是绝对的,有一些 "下三滥 "的商家,他故意抬高价格,让你觉得这是一支好毛笔,其实这是一支很差的毛笔,所以初学者在使用的时候,一般不能选择特别好的。
因为这个时候你对毛笔的把握和鉴赏能力还不够,特别高的毛笔很可能是很多 "下三滥 "的商人为了赚钱而故意骗你的,也不能选择特别差的,特别差的毛笔会影响后期的书写效果,所以价格适中,基本上按照你当地的生活水平,一两餐的费用,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是比较客观的。
除了价格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毛笔、笔锋的大小、笔架的质量。一般来说,初学者在学习的时候,对于楷书、篆书和隶书的学习,以及那些字的大小,它不是特别大,也不是特别占地方,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短锋的,以显示我们对于笔画的形状,长锋的笔比较适合写草书,没有形状,楷书,篆书,所以尽量保持笔画的短。
如何选择毛笔字帖
本文2023-10-25 10:16:4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