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典故
牛郎织女传说的生成——
郭翠潇:请问贺老师,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的四大传说之一,为人们熟知。现在流行在民众口头上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最初一定不是这个样子的吧?您能介绍一下这一传说的发展演变过程嘛?
贺学君:好的,那就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脉络,具体地探讨一下《牛郎织女》的生成过程吧。
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岐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大东》篇原是一首表现西周时代东方诸侯国臣民怨刺周王室的诗。这一节大意是说:银河两岸的织女星、牵牛星,尽管有其名,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当今的统治者也是如此,虽身居高位,却无恤民之行,不过徒有其名而已。这里,对织女、牵牛二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这时人们对二星的认识,虽然很可能与当时农耕信仰中的谷物神(牵牛)和帝女之桑女神(织女)有关,但还仅只是有关日月星辰简单的神话形象;同对爱情的认识和想象尚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之中,自然它还不能成为传说的前身或胚胎。然而它又不是同传说绝无关系。因为无论如何,此时的牵牛、织女,已不再是纯粹自然现象的星座而并无其他涵义的称谓。此时,它们已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因子”,为这个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
到西汉时期,织女、牵牛已被传为两位神人,而且有塑像,面面相对。班固《西都赋》有句:“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李善注引《汉宫阙疏》云:“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像。”都明确指出在昆明湖畔的左右两侧分别塑有牵牛、织女像。他们已从天上来到人间被远远地隔离在湖的两边。台湾学者王孝廉也认为,《西都赋》中牵牛已有人格化的迹象(他认为牵牛的人格化是这个传说形成的“重要关键”,也是在中国传统思想追求“合理化”情形下的“必然要求”)并据此推断其形成当在西汉武帝至东汉明帝之间。这一观点正与笔者所见略同。当然。此时牵牛织女他们之间是不是恩爱夫妻,或是眷恋的情人,因无充分的材料,尚不好说。但如果认为,在表现二人的关系上,比《大东》篇中又进了一步,并且已经打开了人们把他们想象为夫妻、恋人的大门,可能是并不大谬的。这时,如果爱情的灵感有缘踏入这座“大门”,那么一定可以孕育幻化出优美的诗篇、动人的故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因素同牵牛、织女传说的结合日见明显。《古诗十九首》首先透露了这一信息。其中的《迢迢牵牛星》吟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灌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问,脉脉不得语。
这里的牵牛、织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弄机织布,思念流泪;并且开始被编织为一幕恩爱夫妻受着隔绝之苦的爱情悲剧。诗中虽然没有直言牵牛、织女是夫妻,但织女终日思念牵牛,渴望相见,而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情节则是十分清楚的。
进一步说明问题的,是东汉人应邵编撰的《风俗通义》,其中有一段记载: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见《岁华纪丽》)
这表明,在当时,不仅牵牛、织女为夫妻之说已被普遍认可,而且他们每年以喜鹊为桥,七夕相会的情节,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融入风俗之中了。发展到这一步显然是要经过相当长期并且是十分积极活跃的演进过程的。
这一点,还可以从汉代的一些画像中见出。据吴曾德著《汉代画像石》一书载:山东省历城县孝里铺孝堂山郭氏墓石祠中有一幅石刻天象图。图中有牵牛星、织女星遥遥相对,在织女星下有一女子正坐在织机上操作,旁边还有一只飞鸟,很可能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以鹊为桥,七夕相会的反映。此外,在河南省南阳汉画馆中也有一幅表现牛郎织女的画像。这幅画像右上角有一牵牛星,星下画一牛,牛前有一人作扬鞭牵牛状;左下角有一织女星,里面跪坐着一位头挽高髻的女子。这显然也是对牛郎织女传说的一种艺术反映。
稍后的三国时期,更有不少诗文反映了这一内容。如唐代李善为《文选》魏文帝《燕歌行》作注时引了曹植《九咏注》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可见牵牛、织女已经成为诗人们表现爱恋和思念之苦的一种突出和常用的意象。
到这里,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第一,决定《牛郎织女》传说生命特质的基本情节或者说传说的原型已经形成。这就是:①牛郎、织女爱情关系的确定;②天河相隔;③七夕相会。三者之中,①是关键,而促成这一关键情节产生的,是爱情主题(即群体主体的一种感情积蓄)的注入。有了爱情的注入,本来不相干的两颗星座,两位传说中的神,具有了人性,成为体现人间感情的夫妻,并由此生成一个独立的艺术生命系统。这个生命一经生成,便以其自身潜在的结构功能,规定和影响着未来的发展。受其制约,原来作为天体中一种自然现象的银河,一进入这一系统,便蜕去原质,形成新质,成为阻碍牵牛、织女团圆幸福的象征物。由爱情受阻,进而出现七夕相会,也便是自然合理的了。从《牛郎织女》传说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前述三个基本情节,构成了它的生命系统的核心要素。如果把后来充分发展了的《牛郎织女》传说比做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的话,那么这三个情节就是它的树身和主要文干。以后的发展,比如它同“两兄弟型”故事,同“毛衣女型”故事,以及同“难婿型”故事相结合,进而增生出许多丰富多姿的情节网络,就都是由此而生发开去的。
第二,《牛郎织女》作为传说生成的大体时间,当在东汉之初,也可能在西汉时期。因为,上述可资引证的资料,尽管出在东汉,甚至稍后的三国时期,但它们都是经过文人加工、改造过的一种书面记载,而这样的记载,必须以传说在民间比较广泛的流传为前提。我们知道,一种传说要达到比较广泛的流传,即使在信息传媒发达的今天,也非易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就更不可能短时间内实现。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断,它的实际形成要比记载的时期更早一些。
传说背后的社会时代背景和民俗观念
郭翠潇:从牛郎织女传说的发展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传说的完形过程中有许多新的要素被加了进来,如老牛、一双儿女、织女下凡洗澡、王母娘娘设障碍、鹊桥相会等等,请问这些要素的增加有什么社会的、时代的背景吗?它们都反映了哪些民俗观念?
贺学君:正像前面已经谈到,牛郎织女传说发展有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开始是两颗星辰间的故事,到老牛、儿女情节的出现显然是相对较后的事,在以后的传说中这条通人性、懂人语老牛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平时是牛郎的好伙伴,关键时刻是他的有力助手,如嫂嫂要毒害牛郎,是老牛让他不要吃嫂嫂做的馅饼;当织女下湖洗澡时,是老牛指点他偷得衣衫,从而得到美丽的妻子;当织女被抓回天宫时,又是老牛献身,让牛郎杀了自己,披着它的牛皮飞上天去追赶。有的传说对老牛的作用,更是强调尤加,比如说牛郎的哥嫂常背着牛郎自己做扁食、蒸包子、炸油糕等好吃的食物,由于老牛的帮助,每次都能让牛郎回家赶上;老牛设计让牛郎与哥嫂分家,分家后牛郎在集市上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费用都记在它的账上;老牛还告诉牛郎在还织女衣服时要先吼三声“老牛”,由于牛郎忘了此事,织女得到衣服就飞回了天宫;但是后来牛郎还是乘牛皮追至天宫,并按老牛的教导,顺利闯过金狮、银狮和鬼把持的“三门关”,最后按照老牛所示的方法,找到了妻子。在传说中老牛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普通的牛),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普通的人),它兼有牛性、人性和神性的特殊形象。故事中人和牛的亲密关系,既传递出人类早期与动物间的关系,也明显地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形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与土地有关的各种牲畜,它们中有的甚至是某社会集团或族群的图腾,被赋予神性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卡塔·于育克(Catal Huyuk)新石器时代(公元前6000年)岩画中硕大的公牛形象,暗示出牛不仅是人们狩猎的对象,也是一种圣物。牛郎织女传说中老牛被赋予超现实的本领和品格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我国劳动人民对牛的崇拜,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农业经济社会里,牛是人的忠实帮手,同人的命运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也可能与佛教的影响有关。在南亚信佛的国家,牛被视为圣洁的动物。印度、尼泊尔等国家都有崇牛风俗,牛被称为神牛,受到法律和社会的保护,有禁止屠牛的教规。据佛教的记载,牛的脸、颈、背分别住着湿婆、比湿奴和大梵天,牛屎是圣河,牛奶是圣海,牛眼是日月神,牛尾是蛇王神。牛的全身都是圣物圣地。在我国的甘肃天水东南90华里的麦积山石窟中就有专门祭牛的“牛儿堂”,塑有牛的塑像,当地农民称它为“金蹄银角牛娃”祈求丰收时就来礼拜抚摩“神牛”。此外,我认为,老牛身上的人性,如忠诚、正直的品质是同牛郎的品质融为一体的,可以说是牛郎品质的一种延伸和升华。它生动地体现着世代劳动人民对牛郎这类勤劳善良而又受欺侮者的深深的同情和真诚的援助,是正义美好力量的化身。至于“一双儿女”,是农业社会中普通百姓理想家庭的模式。是中国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传统家庭道德伦理的典型反映,至今还有“一儿一女一枝花”,“有儿有女老不怕 ”的谚语在民间流传。
“仙女下凡洗澡”情节至少传递出两个文化信息,1,人神共界2,湖即“水”在习俗中的重要作用。仙女因脱了衣服或羽毛下湖洗澡,成为人间的人;因为没有了衣服和羽毛不能在回到天上,表层上看衣服和羽毛是她们转化的重要媒介,但是深层隐含作用的却应该是“水”。 “水”是人转化为神或神变为人,甚至人变鬼的重要媒介。这从许多民族的习俗和仪式中可以发现。举一个小例,但可以说是十分典型的。在我国南方,以前小孩受了惊吓,有叫魂仪式,一只盛些清水的碗上蒙一层薄纸,大人一边喊着孩子的名字,一边用手指蘸着大盆里的清水,往薄纸上甩,当薄纸上出现了一个个小水圈时,被认为孩子的魂已经回来了,这碗带有“魂“的水让孩子喝下,孩子的惊吓病就好了。这里的大盆、小碗里的水以及纸上的小水圈都被认为是魂可寄住之处。此外,沐浴使人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如赞比亚女孩的成年礼有一项仪式就是“沐浴”,通过“净化仪式”她才转化为可以谈情说爱的“大人”了。
王母娘娘设障碍表层上是封建社会反对男女自由恋爱的反映,而深层次上则是成丁礼和服务婚的曲折反映。《牛郎织女》传说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异文中,有不少作品具有这样的情节:牛郎追赶织女到达天宫以后,织女的父母(天公、天母)不予接纳和承认,他们出了许多难题来刁难牛郎,企图以此破坏他同织女的婚姻。例如苗族《牛郎织女的故事》讲:牛郎上天后,天公大为不满,屡出难题,欲加害于他。先是带他去赶场,趁他不注意,自己悄悄溜回,想让他迷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回不了家;接着让他爬到树上去剥杉树皮,又乘机抽掉梯子,想把他摔死或饿死在树上;接着又让他去烧山栏,当他走到半坡,就从下面放起大火,想把他烧死;当牛郎在妻子帮助下一一战胜了上述困难和风险,最后天公便亲自用毒酒把他毒死。善良智慧的织女又请来动物,救活了丈夫。这时,天公只好同意他们结合。他们带着孩子重新回到了人间。上述“难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完成生产劳动任务;二是经受生死磨难的考验。这些内容,从表层看来,是岳父母对女婿(牛郎)生产技能、智慧才干以及勇敢、意志的检验;但是再进一步分析,还可以看到人类早期“服务婚”和“成丁礼”的遗风。
郭翠潇:您能为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服务婚”,什么又是“成丁礼”吗?
贺学君:服务婚在人类婚姻史上曾经是一种普遍盛行的婚俗,它是以男子赴女方家无偿劳役为条件的一种婚姻形式。其具体表现是:男子到女家,和女家一起生活,无偿地从事女家的一切生产劳动,待到一定年限(劳动所得相当于妻子的身价)后方可将妻子(子女)接回父亲家或自己另立门户。男方必须到女方“服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以劳动抵偿妻子的身价;一是接受女家父母对自己是否有主持门户、养活妻儿的能力的考验。这种婚俗,是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过渡时期的产物,它同远古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相适应。在对偶婚时期,由男子嫁到女家,参加女家的劳动,所生的子女属于女方。到了一夫一妻制时期,女子嫁到男家,并在男家劳动,所生子女属于男方。这样女方便由原来多一个劳动力变为少了一个劳动力,经济上受到双重的损失。为了弥补这个损失,有钱的人家就用财礼作为对女家的赎金;“家贫无有聘财”者,便只好“以身为质”,用辛勤的劳动来证实自己的能力并作为对女家的经济补偿,不然就得不到妻子。于是服务婚就出现了。
成丁礼,是未开化部落通过一系列艰难严酷的考验,接纳一个适龄青年男子入社,所举行的仪式。经历过这一仪式的青年男子,表示他已由“童子”进入了“成年”,从此他对社会(部落)负有一定的责任,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权利,包括结婚成家的权利(有的部落对女孩也举行这项仪式)。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世界各民族中都曾普遍存在,并有着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其“仪式”的举行十分神秘,妇女和部落外的人严禁涉问。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知识教育,一是肉体精神的磨难。据民族学者调查发现,成丁礼仪式中所进行的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广泛,比如要掌握部落所信奉的诸神的名字,熟谙有关的神话以及祭祀的方法,熟悉本部落的各种禁忌、秘密,还要掌握农耕、狩猎、渔业等生产技术,包容了一个成年男子必须具备的一切社会生活知识。关于肉体、精神上的磨难更是千奇百怪,严酷残忍,有的孩子竟在这种仪式中丧生。具体做法,有的是让少男们脱离家庭和部落,放逐到森林或荒野中经历艰苦生活的磨难;有的是进行割礼、文身、拔牙、烧炙瘢痕;有的是将他们关在神秘的房子里,不许说话,不许笑,不许睡觉,只能吃一点点食物;有的是让他们隐居,全身涂白(表示童年的死亡),接受仪式后再洗去白色(表示在成年社会中的再生),或者让他们血流满身;有的则是要他们穿越火堆,或在狂风大雨中奔跑,或在冰水里游泳,或让虫子叮咬;还有的是给以各种突如其来的恐吓。
郭翠潇:牛郎织女的传说由两神之间的相恋,后来演化成人神之恋,由神变成人的不是织女而是牛郎,故事不是人间的女子嫁给天上的神仙,而是天上的仙女嫁给了人间的放牛郎。有学者称这种类型的故事为“仙女下嫁穷汉”型,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不是偶然的吧?请您谈谈原因好吗?
贺学君:我粗翻了《故事类型索引》好像具体类型中没有“仙女下嫁穷汉”型,有的是“天鹅处女型”、“七夕型”、“难题型”等等,但是像这样内容的故事是相当多的,比如“七仙女”、“画中人”、“龙女”甚至“田螺姑娘”等等。这类故事的出现、数量之丰富以及流布的长久和广泛,我想主要不外乎三点:一是在现实中存在着数量不少无力讨得妻子的穷汉;二是男女婚姻受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自主,;三是无论男女都有着对于美好婚姻的强烈希求。最后一条是最为重要的。对于现实中不能获得的东西,人们便在日常的“唠嗑”、“摆龙门阵”讲故事、说唱等民间艺术的精神世界中去寻找,获得满足。所以不难理解女性故事家、听众也喜爱这类作品。当然它们所反映的不是乱婚、群婚社会阶段,而应该是对偶婚社会中的状况。
神秘的日子——七·七
郭翠潇: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没有“七夕相会”这一情节,为什么后来选择了七月七日这一天呢?这种选择有什么必然性吗?
贺学君:“七夕相会”是传说的精美之笔,这一神奇诡谲的想象,看来近乎荒诞,实质正是在这种想象和荒诞之中,人们的勇气和力量得到尽情的表现,人们的愿望在心理感情上得到最大的满足。相会之日安排在被认为是极不寻常“七·七”佳期决非偶然,除了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显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人们对“七”有一种神秘感情,这是与数字崇拜有关。它不仅中国有,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不仅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常见,宗教仪式、经书中也多有出现。佛教有释迦牟尼面壁七天顿成正果的传说。基督教中说,上帝创造万物是在七天之内完成的,因而有一周七天之分。伊斯兰教把天堂依次分为纯银、纯金、珍珠、白金、红宝石和不可企及、无法言喻的圣光等七层。古代的巴比伦人、埃及人和中国人都认为天上存在着七颗神圣的星:太阳、月亮、木星、金星、水星、火星、土星。现在西方世界仍尊重所谓“七德”,回避所谓“七种会遭天罚的罪过”;阿拉伯人至今喜以“七”起誓;日本人常祈祷所谓“七福神”降福;我国谓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光有七谱:赤、橙、黄、绿、青、蓝、紫;音谱有“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商;瑰宝有“七珍”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此外,立体化学理论中有“七味”,人的记忆量常数为七;如此等等。可见对“七”的崇拜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一个“七”尚不寻常,那么由两个“七”组成的“七·七”当然更具神秘色彩。据我国古书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麋为珍”(《太平御览》卷31)“七月七日为良日”故把它作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汉魏时把这一天作为集会游乐之日。那天还是天宫神仙们聚会的日子,《续齐谐记》载“七月七,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当然更多的是把这一天视为相爱之人会面的美好日子。《汉武故事》记叙汉武帝与西王母相会五次,每次都在七月七日。以后牛女的会期被“开创与情人相会的王母”亲自指定为“七夕”,实是人们对“七”,更是对“七·七”所包含一切美好意蕴的希祈。不能不说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含义的。我国民俗学专家汪玢玲先生认为,“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 是因为先有了“七夕”——情人相会的诸多传说,最后才把牛女相会放在这样的日子,至于和“七夕”相关的乞子、乞巧、乞一切幸福的习俗均是由此生发而来的。我很赞同她的见解。
又逢七夕,牛郎织女也该鹊桥相会了。可是,为甚么两人一年只相会一天?而这一天为甚么又恰好在七夕?
1为甚么只相会一天?
先考传说。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总的来说有四种范例:
第一种范例:牛郎织女婚后疏懒不干活,被罚只能在七夕相会(下文会提到)。
第二种范例:牛郎织女的传说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传说分离(梁祝身后,升上天,变成牛郎和织女星)。
第三种范例:牛郎织女传说与女巫故事分离(如被西王母一怒之下,拔下金钗,划出了一条银河,牛郎织女,分开双方)。
第四种范例:织女厥后厌弃牛郎,抛夫弃子,本人返回天上了(这才是实在的吧)
最广为传播的是第三种范例。也就是我们熟习的“伉俪双双把家还”的“天仙配”。
西王母本意是让牛郎织女永久不得相见。后果织女“泣涕零如雨”,牛郎带着一双子女,日昼夜夜等待在河滨,感动了无情无义的西王母,才得以有时机一年相见一次。
再考理想。
牛郎织女的传说,包含了前人的根本生存图景:种田、织布、交媾。
男种田,女织布,一同繁衍后世,为甚么不克不及长相厮守呢?
单从恋爱悲歌的文学后果来注释,生怕显得有些薄弱。
假如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放在人类婚姻史的微观前景来看,这面前大概暗藏着一段早已被忘记的个人影象。
人类的婚姻史,大致阅历了这几个阶段:芜杂性交期间、群婚(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我们晓得,在泸沽湖附近的摩梭人,当今尚处于原始母系社会,至今还保留着走婚的习俗。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传播着这么的传说:他们的先妣神与四周众多的男山神交友情侣,过着自在自在的性生存。他们把这些男山神叫做先妣的“阿注”。
像这么的习俗,异样普遍存在中原诸族,只是年代久远,不容易考据。
关于我们中原鼻祖的传说,都是所谓的“感天而生”。如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早晨,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斗极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上去,附宝由此感到而孕。
传说归传说,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期间,男人和女人的干系,并不是伉俪干系,该当是“阿注”干系。
偶尔分离,然后相忘于江湖。
由此能够推论,牛郎织女传说的第一个内核:中原太古期间的先妣与先祖,并不是波动的伉俪干系,只是“阿注”罢了,因而他们不会毕生“同寝”,只会偶尔相见。
跟着婚文化的开展,婚姻制度也愈来愈严苛,不再像从前那样自在自在。可是,寻求自在性生存是人的天分。为了处理这一锋利的冲突,原始氏族逐渐形成了一些特别的礼俗,一方面给“高压锅”装上一个“减压阀”,另一方面也保持社会、家庭的波动。这些礼俗包含:
1“妇贞而女*”。意义就是,在嫁为人妇之前,能够广交“阿注”,成婚当前,就要守贞节,专注,不克不及再自在来往。未婚男性也是的。
2许可已婚男女一年一度“放牛出栏”,在特定的时光,能够自在相会。一旦特定的时光一过,已婚男女必需完毕狂欢,各回各家。
在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都提到,楚王游云梦泽时,梦里碰见神女“荐枕席”,一番云雨当前,神女便辞别而去。
从这里能够推论,牛郎织女传说的第二个内核:已婚男女在一年一度的特定时光,能够效仿先祖,尽情野合,时光一过,便要回归原处。
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一重逢的桥段,大概恰是人类婚姻史上特别期间的剩余影象。
“金风玉露一重逢,便胜却人世多数”。
2为甚么是七夕?
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集会之夜。
那末一年中有365天,牛郎织女重逢的日子,为甚么恰好是七夕呢?
其一,夜观天象,七月的夜空,最显眼的即是牛郎和织女星。
据地理学者推算,《夏小正》期间七月份的傍晚,织女星恰好升到了一年傍边最高点。也就是说,这个时分,这颗亮堂而洁白的织女星,正在人们低头可见的头顶上。
在织女星的西方偏南一点的处所,也就是“河汉清且浅”的东岸,就是牵牛星。牵牛和织女分家银河两岸,到了初秋的夜晚,因为银河恰好转到正南北的目标,直直地穿越透顶的夜空。这个时分,分家河两岸的牵牛和织女恰好一东一西,遥遥相望。“盈盈一水间,不得语”的意象,该当就是从这类天象归纳而来的。
再有,《七月》里有云: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玄月在户,十月蟋蟀,如我床下。
意义是,七月的时分,还能够在野外游玩,到了八月就要到屋檐下了,玄月就要在家流派内部了因为气候变凉了。
七月流火,气候方才转凉的时分,恰是织布储藏过冬衣物的最好时节。人们白昼织布,夜晚仰视星空,一代一代,述说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其二,七月七日,是个奇异的日子。
从时节和天象来看,只能阐明为甚么是七月,要想进一步阐明为甚么是在七月七日此日,还要分离前人对时光所怀有的神奇看法。
“七”是一个崇高的数字: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
在中国现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上,凡像一月一、仲春二、三月三、蒲月五、七月七、玄月九之类的重日,多被以为是六合交感、天人相反的日子。
汉武帝与西王母是在七夕此日相会了。《汉武故事》载:
西王母七夕降武帝阙庭。
别的,天上仙人也是在七夕此日集会。据吴均《续齐谐记》载:
七月七日,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
这些传说仿佛都将七夕与相会联络在一同。对时光的崇敬,也就延伸到对性命的崇敬之上。
《西京杂记》:“戚夫人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戚夫人是刘邦的妃子,听说七月七日宫中过节时,要到百子池,作于阗这个处所的音乐,并用五色丝缕系在一同,这叫“相连爱”。这仿佛已有点恋人节的滋味了。“临于百子池”,也带有求子的志愿。
因而可知,七夕在古时,乞巧乞爱的同时,也是乞子的吉时,而且七夕出生的人最为高贵。据载,汉武帝刘彻就是出生在七月七日此日。这大概也是两汉期间,七夕撙节行的一个缘由吧。
牛郎织女的故事,赶上日趋流行的七夕节乞爱相会的习俗,一朝一夕,代代相传。这个故事,便由最后的两颗星相恋,到人神相恋,再加上“伉俪双双把家还”,还有一年一度来相会的情节,渐渐变得愈加完美了。
直到厥后,一提到女郎织女的传说,便想到七夕节此日的相会,反倒会以为七夕此日,就是因牛郎织女相会,才衍生出来的节日。
3当传说碰到七夕
人们通常把七夕佳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联络起来,以为为了留念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把七夕作为节日。实际上,从笔墨纪录来看,七夕节要早于牛郎织女传说数百年。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文籍纪录,最早可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整天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
其二为《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成休思。汉有神女,不成求思。
这些纪录只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当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两颗带有农耕文化(牵牛星)和家庭手工业文化(织女星)的星星,相互之间并没有甚么联络。
厥后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才开端有了隔河相望的故事情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不得语。
而这仅仅是将牛郎织女二星拟人化,模糊有两星相恋的神韵,但却还没有详细情节,诸如七夕鹊桥相会等。
到了东汉期间,才开端有了鹊桥相会的桥段,据东汉应劭的《习俗通》纪录: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至此,牛郎织女的故事已根本具完好了,不外,还没有看出牛郎跟织女的干系。是伉俪?仍是恋人?到了魏晋南北朝期间,这个故事就愈加完美了。当时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
河汉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纫。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一年七月七昼夜,渡河一会。
把织女说成是天帝织女,天帝看她一个人织布不幸,就让她嫁给了牛郎。后果成婚当前,织女迷恋男女之乐,竟然不织布了。以是,天帝一怒,让他们分开河两岸,一年才干相见一次。
因而可知,牛郎织女的故事从春秋战国(《诗经》),到魏晋南北朝,传播数百年,才提到七月七日相会。
实际上,听说“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期间大概就有了。据明朝罗欣《物源》纪录:
楚怀王初置七夕。
考虑到作者与所纪录时光相隔太远,可信度不高。关于七夕节最早的纪录当数《西京杂记》,文中纪录:
汉丝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tian,二声)乐。
这些纪录都阐明了汉初期间,宫中过七月七日的盛况,而这些习俗活动中,都不见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纪录。
因而,并不是是牛郎织女的传说培养了七夕节,而是七夕节碰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而得以传播至今,成为现在痴男怨女追捧的“恋人节”。
看累了吧,看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
一本存折
大学教授花30分钟讲解储蓄存款和复利的关系后,问全班同学:“你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年息5厘半,每天以复利计算,你得到什么?” 有人回答:“一本存折。”
又逢七夕,牛郎织女也该鹊桥相会了。但是,为什么两人一年只相会一天?而这一天为什么又偏偏在七夕?
先考传说 。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总的来说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牛郎织女婚后疏懒不干活,被罚只能在七夕相会(下文会提到)。
第二种类型:牛郎织女的传说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传说结合(梁祝死后,升上天,变为牛郎和织女星)。
第三种类型:牛郎织女传说与女巫故事结合(如被西王母一怒之下,拔下金钗,划出了一条银河,牛郎织女,分隔两边)。
第四种类型:织女后来嫌弃牛郎,抛夫弃子,自己返回天上了(这才是真实的吧……)
最广为流传的是第三种类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天仙配”。
西王母本意是让牛郎织女永世不得相见。结果织女“泣涕零如雨”,牛郎带着一双儿女,日日夜夜守候在河边,感动了无情无义的西王母,才得以有机会一年相见一次。
再考现实 。
牛郎织女的传说,蕴含了古人的基本生活图景:耕田、织布、交媾。
男耕田,女织布,一起繁衍后代,为何不能长相厮守呢?
单从爱情悲歌的文学效果来解释,恐怕显得有些单薄。
如果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放在人类婚姻史的宏观背景来看,这背后或许暗藏着一段早已被遗忘的集体记忆。
人类的婚姻史,大抵经历了这几个阶段:杂乱性交时期、群婚(血缘群婚、族外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制。
我们知道,在泸沽湖附近的摩梭人,现今尚处于原始母系社会,至今还保留着走婚的习俗。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他们的先妣神与周围众多的男山神结交情侣,过着无拘无束的性生活。他们把这些男山神叫做先妣的“阿注”。
像这样的风俗,同样普遍存在华夏诸族,只是年代久远,不容易考证。
关于我们华夏始祖的传说,都是所谓的“感天而生”。如相传轩辕黄帝的母亲叫附宝。传说有一天晚上,附宝见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附宝由此感应而孕。
传说归传说,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并不是夫妻关系,应该是“阿注”关系。
偶然结合,然后相忘于江湖 。
由此可以推论,牛郎织女传说的第一个内核:华夏远古时代的先妣与先祖,并非稳定的夫妻关系,只是“阿注”而已,因此他们不会终生“同寝”,只会偶尔相见。
随着婚文明的发展,婚姻制度也越来越严苛,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但是,追求自由性生活是人的天性。为了解决这一尖锐的矛盾,原始氏族逐步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礼俗,一方面给“高压锅”装上一个“减压阀”,另一方面也维持社会、家庭的稳定。这些礼俗包括:
1“妇贞而女*”。意思就是,在嫁为人妇之前,可以广交“阿注”,结婚以后,就要守贞节,专一,不能再自由交往。未婚男性也是的。
2允许已婚男女一年一度“放牛出栏”,在特定的时间,可以自由相会。一旦特定的时间一过,已婚男女必须结束狂欢,各回各家。
在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都提到,楚王游云梦泽时,梦里遇见神女“荐枕席”,一番云雨之后,神女便告别而去。
从这里可以推论,牛郎织女传说的第二个内核:已婚男女在一年一度的特定时间,可以效仿先祖,纵情野合,时间一过,便要回归原处。
牛郎织女,一年一度一相逢的桥段,或许正是人类婚姻史上特殊时期的残余记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那么一年中有365天,牛郎织女相逢的日子,为何偏偏是七夕呢?
其一, 夜观天象,七月的夜空,最显眼的便是牛郎和织女星 。
据天文学者推算,《夏小正》时代七月份的黄昏,织女星恰恰升到了一年当中最高点。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这颗明亮而皎洁的织女星,正在人们抬头可见的头顶上。
在织女星的东方偏南一点的地方,也就是“河汉清且浅”的东岸,就是牵牛星。牵牛和织女分居银河两岸,到了初秋的夜晚,由于银河正好转到正南北的方向,直直地穿越透顶的夜空。这个时候,分居河两岸的牵牛和织女正好一东一西,遥遥相望。“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的意象,应该就是从这种天象演绎而来的。
再有,《七月》里有云:
意思是,七月的时候,还可以在野外玩耍,到了八月就要到屋檐下了,九月就要在家门户里面了……因为天气变凉了。
七月流火,天气刚刚转凉的时候,正是织布储备过冬衣物的最佳时节。人们白天织布,夜晚仰望星空,一代一代,述说着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其二, 七月七日,是个神奇的日子 。
从时节和天象来看,只能说明为什么是七月,要想进一步说明为什么是在七月七日这天,还要结合古人对时间所怀有的神秘观念。
“七”是一个神圣的数字: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上,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同的日子。
汉武帝与西王母是在七夕这天相会了。《汉武故事》载:
此外,天上神仙也是在七夕这天聚会。据吴均《续齐谐记》载:
这些传说似乎都将七夕与相会联系在一起。对时间的崇拜,也就延伸到对生命的崇拜之上。
《西京杂记》:“戚夫人……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戚夫人是刘邦的妃子,据说七月七日宫中过节时,要到百子池,作于阗这个地方的音乐,并用五色丝缕系在一起,这叫“相连爱”。这似乎已经有点情人节的味道了。“临于百子池”,也带有求子的意愿。
由此可见,七夕在古时,乞巧乞爱的同时,也是乞子的吉时,并且七夕出生的人最为尊贵。据载,汉武帝刘彻就是出生在七月七日这天。这或许也是两汉时期,七夕节流行的一个原因吧。
牛郎织女的故事,遇上日益流行的七夕节乞爱相会的风俗,久而久之,代代相传。这个故事,便由最初的两颗星相恋,到人神相恋,再加上“夫妻双双把家还”,以及一年一度来相会的情节,慢慢变得更加完美了。
直到后来,一提到女郎织女的传说,便想到七夕节这天的相会,反倒会觉得七夕这天,就是因牛郎织女相会,才衍生出来的节日。
人们通常把七夕佳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联系起来,认为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把七夕作为节日。实际上,从文字记载来看,七夕节要早于牛郎织女传说数百年。
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典籍记载,最早可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其二为《诗经·周南·汉广》:
这些记录只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当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两颗带有农耕文明(牵牛星)和家庭手工业文明(织女星)的星星,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后来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才开始有了隔河相望的故事情节。
而这仅仅是将牛郎织女二星拟人化,隐约有两星相恋的韵味,但却还没有具体情节,诸如七夕鹊桥相会等。
到了东汉时期,才开始有了鹊桥相会的桥段,据东汉应劭的《风俗通》记载:
至此,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基本具完整了,不过,还没有看出牛郎跟织女的关系。是夫妻?还是情人?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故事就更加完美了。当时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
把织女说成是天帝织女,天帝看她一个人织布可怜,就让她嫁给了牛郎。结果成婚之后,织女贪恋男女之乐,居然不织布了。所以,天帝一怒,让他们分隔河两岸,一年才能相见一次。
由此可见, 牛郎织女的故事从春秋战国(《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流传数百年,才提到七月七日相会 。
实际上,据说“七夕”的节日在战国时期可能就有了。据明代罗欣《物源》记载:
考虑到作者与所记载时间相隔太远,可信度不高。关于七夕节最早的记载当数《西京杂记》,文中记载:
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汉初时期,宫中过七月七日的盛况,而这些风俗活动中,都不见有关牛郎织女故事的记载。
因此,并非是牛郎织女的传说造就了七夕节,而是七夕节遇到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而得以流传至今,成为如今痴男怨女追捧的“情人节”。
唯美七夕祝福大全(精选60句)
今天情人节,关机睡觉。这篇文章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唯美七夕祝福,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1、七夕七夕开心无比,多亏鹊仙搭桥相聚;银河就像他们的家,共同诠释爱的真谛;愿我们的感情都像牛郎织女,能够拥有一生挚爱心心相依,愿大家七夕同乐!
2、夜色柔丽,月照七夕。我紧握手机,编辑字字珠玑,穿越记忆中的往昔,传去我久违的爱意,捎来你依然的气息。祝七夕节快乐!
3、快乐,用金钱是买不到的;幸福,是两个人一起创造的;亲爱的,在七夕节到来之际,我希望我们的爱可以成为神话,更希望幸福快乐与我们相伴一生。祝七夕快乐!
4、如果我的爱不够,你要给我时间学习,我才会更好的的去爱你!
5、都说伤痛不过百日长,可是为什么即使过了百日,我想起来却依旧会疼痛,难忍。
6、谁会相信有一天,要好如我们也会渐行渐远,原来,殊途也未必能同归。
7、无论怎么改变,我一直和你在一起。
8、我喜欢你,你特别好,如果还有比你更好的,我就当作看不见。
9、2月14日没有你,你说不过洋人的节,今天是七夕,中国人的情人节,哈哈,躲不过了吧!七夕情人节快乐!
10、今年的七夕我们不在一块过,但,明年,一起过,好吗?
11、七夕节要到了,你能送我件礼物吗?请把右手放在脸上,代替我轻抚你的脸;把左手放在心上,让我听见你想我的心跳!祝你七夕节快乐!
12、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七夕佳节良辰:天上有牛郎织女。地上有你我相依!
13、因为你,我的门前长出一棵相思树,天天用绿叶为我掸去难过;因为你,我的窗台多了一盆紫罗兰,怒放着我心中爱的鲜花。
14、天上下起流星雨,那是我给你的礼物,颗颗都是我的情,守望星空盼星雨,数落星辰许星愿。遥祝远朋行安至,笑柔挚心有相知,七夕愉悦!
15、你我相见是一种缘分,我们彼此珍惜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希望在以后的路上能陪伴着你一生一世。
16、喜欢看你如春花般灿烂的笑容,喜欢看你恬雅娴静的身影。上天又给我一个约你的借口,亲爱的人儿,与你共度七月七,天天都是情人节。情人节快乐!
17、你我一别后,两地相思。说好三四月,哪知五六年。七夕佳节遥望,八句信息传情。九曲回肠处,不觉分别已十年。别深情了!逗你呢,快找人陪你过七夕吧。
18、您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可是在我的心目中,您的容颜却一天比一天美丽。孩子他妈,我爱您。七夕快乐!
19、遇见你之前,世界是一片荒原,遇到你之后,世界是一个乐园,过去的许多岁月,对我象一缕轻烟,未来的无限生涯,因你而幸福无边。祝七夕快乐!漫长爱情的等待,印证牛郎织女的挚爱;时刻心中的期盼,见证了牛郎织女的爱恋;牛郎织女的神话,人间爱情的播撒,给你我的爱,爱你到永远,七夕快乐!
20、我亲爱的美丽的可爱的姐们儿:如果那个男人为了回你的短信,为了给你过七夕,把游戏暂停了,就嫁给他吧!嘻嘻嘻,七夕约会幸福。
21、独自莫凭栏,千里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你在乎我吗?七夕情人节快乐哦!
22、花朵有个希望,希望天空给它整片阳光;白云有个希望,希望风儿能带它一起飞翔;蜜蜂有个希望,希望四季都有花香;我也有个希望,希望你平安健康!七夕情人节快乐!
23、亲爱的你可知道,最近我忧心忡忡,因为我有件东西丢了所以便。我用豆腐砸过头,用面条上过吊,用玩具刀抹过脖子,最后只好作罢。既然这样,那么你就好好保管我丢在你那里的心吧,七夕节快乐!
24、通告:鉴于你长期独霸我心,害我失神,待我事业进步,经济提升,定会将你双手紧抱,押你至民政局签字画押!七夕前的这条消息算是对你的警告。
25、各位:鹊桥相会今年止废,男女老少别再愚昧,银河幻象纯属误会,瓜棚偷窥白忙遭罪,如今科技发展翻倍,牛家夫妇手机各备,短信传情津津有味…朋友无事早睡,七夕快乐!
26、思念让天涯变咫尺,等待让空气是快乐的。守候是最甜蜜的幸福,感谢以前的陪伴,珍藏就应珍惜的,愿我们都能在这七夕的日子里收获幸福与快乐!
27、不管相遇错与对,不管结局喜与悲,不管痴情是与非,不管眷恋苦与累。真真切切爱一回,无怨无悔相伴陪。七夕祝福送爱人,幸福快乐蝶双飞!
28、可爱的,又是一年七夕节。我不知道你都吃过多少颗我送给你的巧克力,但我分明看到了!今年我可不可以改送——减肥茶?七夕情人节快乐!
29、罗密欧与朱莉叶够惨吧,梁山伯跟祝英台够悲吧,牛郎和织女够辛酸吧,相比之下你我够甜蜜吧,七夕到了,让我们将甜蜜发扬下去,将幸福发行下去,将爱情发展下去,亲爱的,七夕快乐!
30、值此七夕佳节将来之际,本人代表"媒"神之祖女娲,月光娘娘嫦娥,以及月下老人送子观音王母娘娘牛郎织女星祝广大单身的爷们姐们早日找到心中的白马王子,大胆追求自我的爱。祝结婚的兄弟姐妹感情甜蜜,珍惜身边爱你的人。七夕佳节快乐!
31、不要问我在哪里,也不必担心我会把你忘记,当你想我的时候,我也正想着你……远方的你可要好好得照顾自己,不要感冒了流鼻涕,偶尔也可以打几个喷嚏,那是代表我在想你!寂寞时候想想我。想我的时候来看我,看我的时候拎水果,橘子香蕉和苹果,橘子代表你疼我;香蕉代表你想我。
32、往后余生,感情随意,性情自然,你来我拱手相迎,你走我拱手相送,不负年华,不负遇见。
33、明天就是七夕了,我还没有想到要送给亲爱的你什么礼物,送给个爱的祝福,在这一年里,你收了我很多唠叨,感谢你的宽容,七夕节快乐!
34、有一座七宝楼阁,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为梁,方便为门,六度为梯,菩提为顶。让她承载着我的祝福到您身边。
35、你不曾山盟海誓,却用心托起了幸福的船只;你不曾甜言蜜语,却用爱给我遮风挡雨;你不高大帅气,却用情放飞我的梦想羽翼。我的爱人,真幸运有你陪伴。七夕情人节快乐。
36、七夕节,我在佛前许愿:"愿我的爱人永远健康快乐。"佛说:"永远不可能,我只给四天。"于是我说:"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说:"不,我改了,三天。"我说:"行,那就昨天,今天,明天。"佛怒了:"两天。"我说:"可以,白天,黑天。"佛火了:"一天,只有一天!"我说:"好。"佛奇怪了:"一天好什么?"我说——愿我的爱人健康快乐每一天!
37、遇见你就好像偶遇了童话。
38、看不到你时,渴望看到你;看到你时,害怕别离;无论是看不到你还是看到你,我都无法欣喜。情人节快乐!
39、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七夕情人到来之际,祝福你和你的爱人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
40、这特别的日子,愿你特别的快乐!!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41、我是董永,你是仙女,愿天天是七夕,岁岁共婵娟。
42、最幸福的时光无非是,痛的时候能任情痛哭,不用假装坚强微笑,也不必担心将软弱示人,还有你在一旁温柔呵护。——夏七夕
43、我相信你,以后你会遇到更好的少年,与你人生一场,长乐未央。——夏七夕《后来我们都哭了》
44、玫瑰花开甜蜜蜜,爱情闯入我心里。巧克力的滋味甜中苦,相思的感觉很相似。如今到了情人节,心中的情感大胆说出来。我愿守候你一辈子,为你辛苦为你甜。希望你能接受我的爱,生生世世不分开。七夕情人节快乐!
45、上辈子,我和你一起快乐,用鲜花在七夕情人节为我们的爱情见证;这辈子,我和你情定此生,用短信传递我对你的思念。宝贝,这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短信,要珍藏哦。
46、希望我们以后的每一天都是七月七。希望能陪你去看流星雨,不过不想让你的眼泪落下来,因为愿你一直很快乐!
47、我给你的爱,绿色无公害。我心印你心,时时不分开。虽无天地长,也可到百年。鲜花送你戴,卡片送你怀。心中默祝愿,快乐笑颜开。祝七夕情人节快乐!
48、什么是幸福?那是有了你;什么是无奈?那是七七情人节的时候却无法与你相伴;什么是爱情?那是你我之间的感觉!七夕情人节快乐!
49、相思扯动天幕,让星光铺成心路,银河阻止了脚步,但真情义无反顾,挥洒爱的絮语,把期盼的距离填补,不管风雨无数,只求与你相聚。七夕节,对你的倾诉还在继续,愿与你携手共把幸福渡。
50、有你在的日子每天都是情人节。不在乎有什么贵重和浪漫的礼物。只在乎你对我的那一片心。希望两人能携手平平淡淡的过下去。就算有点小争吵事后也能给对方一个拥抱。哪怕再苦再难有你在就不会害怕。
51、相恋的道路也许不平坦,牵手的岁月也许有点短,即使时光倒流,我依然感谢与你相逢的那一刻,爱你的心不改变。七夕情人将至,愿你美丽好心情,快乐每一天。
52、每年农历7月初日,为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约之时。夕鹊桥见,情谊两绵绵。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短信,向ta表达深深的爱意。七夕快乐!
53、望那夜空,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凄美的爱情,一条河,隔断日的等待与思念!
54、一段美妙的心路,真心化作如意桥,供我们走进彼此的心田。一份美好的姻缘,七夕约为如梦佳期,让你我中下一丝缱绻。这是一段标致的爱情故事,游走在时间的变换里,我只看到了世界渐渐隐去,只有我和你,亲爱的,七夕快乐。
55、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又是个凉透的七夕,还好有许山高。又一年的七夕到了,不自觉的开始单曲循环这首歌《一个人》!
56、佳节就要到了,把浓情写在初秋的七夕,让风儿飘荡着思念的情意,让云儿传递着永恒的惦记,让月儿波动着牵挂的涟漪,让鹊儿传递着祝福的真挚。爱之心儿比金坚,祝福幸福每一天,七夕快乐甜蜜到永远。亲爱的朋友,七夕到了,要幸福哈。
57、好朋友也可以一起过七夕。
58、我永远不会忘记七夕前一天晚上,在海边嗨到凌晨和你的伙计们一起是他们见证了我们的爱情。
59、七夕快到了他也离开了。到最后情人节还不是一个人过。
60、在等他的晚安吗,别等了我给你,晚安,给所有七夕一个人过的人。
一、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又名乞巧节或七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今年是润七月年,所以有“双七夕节”!
早在《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
二、七夕—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
七夕这个浪漫动人的节日背后,有着优美动人的故事。随着时间的久远,逐渐演变出了不同形式的故事版本,每种版本都能够深深地打动人心,充满趣味,寄托美好的感情:
版本一: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版本二:
很早很早以前,山里住着户人家,老人们都死了,家里剩下了兄弟俩。老大娶了媳妇,这媳妇心眼不好,老想独霸老人留下的家业。 老二名叫二小,勤劳善良。
有一天,二小领着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着牛背说:“牛哇,牛哇,我想睡会觉,你可千万不要乱跑。”老黄牛像听懂了人话,低着脑袋“哞、哞”地叫了几声,甩打着尾巴在他身边吃起草来。二小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错过中午,嫂嫂提着罐子来给小叔子送饭,见二小正在睡大觉,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脚。二小醒了见是嫂嫂,慌忙爬起来,站在地上像个愣鸡。 嫂嫂把饭罐子往地上一搁,气呼呼地说:“你倒自在,撒着牛睡大觉,牛丢了我才和你算账哩!”说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饿了,捧起罐子刚要吃,身边的大黄牛一头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个稀巴烂。大黑狗见了地上的饭,张口就吃,不一会,就把地上的饭舔了个一干二净。 二小瞅着碎罐碴子害怕了,觉得回家也没好儿。他长叹一声;“唉,怎么我就这样命苦啊!” 二小的唉声刚落,大黑狗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鼻子口里流血,一会儿就断了气。他这才明白,嫂嫂在饭里下了毒药。 二小心想:看来不能和这个害人精在一块过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里。日头儿快落西山时,他赶着牛回了家。一进院子,扭头见哥哥打外边回来,二小心里一酸,两眼止不住地流泪。哥哥见弟弟这样伤心,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忙问:“你为嘛这样难过?”“我把嫂嫂送的饭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饭就死了。”哥哥听了,心里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过家里的女人,为难了。
二小哭着说:“哥,咱们分开过吧。”哥哥见弟弟说要分家,更为难了,一来弟弟还小,二来他外出做买卖;家里没有帮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块凑合着过吧,又怕弟弟有个三长两短。 二小见哥哥发愁,就说:“哥,家里什么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头牛。”弟兄俩在院里说分家的话,媳妇听见了,打心眼里高兴。她手扒着门框冲着丈夫说:“往后各过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里噙着泪花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第二天,二小赶着牛车走了。走来走去,越走越远。二小心想:老是这么走,走到多时是个头?干脆就住在这吧!他把牛车停下,砍了好多树枝子,就着山坡儿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黄牛在这儿落了户。
那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经跟着二小过了一年多,这一天夜里死了。老黄牛死后,一连给二小托了三个梦,梦里对二小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子剥下来,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那天他们到天河里去洗澡。记住,那个穿绿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妇。你千万别让她们看见你,等她们都到了水里,你抱了绿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会走了。” 第二天,二小见老黄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着它光啼哭。后来就把牛皮剥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坟上跪着大哭了一场。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时两脚离了地,飘飘悠悠来到天河岸边,他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 二小瞅准了那身绿衣裳,窜过去抓起来就跑。七仙女见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里出来就追。紧追慢追,追到二小家里。七仙女问二小为嘛拿她的衣裳,二小说想让她做自己的媳妇。七仙女再三说天规不容,二小一再说人间比天上好。七仙女见二小长得好看,也动了心,就应了他。从这以后,七仙女落凡到了人间,她天天在家弹花织布,人们就叫她织女。二小天天外出卖布挣钱。小俩口过起了舒心日子。 七仙女和二小过了三五年,给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干活,天上响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见两个孩子啼哭,不知媳妇上了哪儿,急得团团转。一问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划,二小才想到织女走了。他急忙担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去赶织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织女时,惹恼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灵霄殿上去吗?”她打头上拔下银管,在二小和织女中间一划,立刻划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没有办法过河,急得直跺脚,筐里的两个孩子直喊娘。织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没用。二小想给织女留个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织女,织女接在了手里。织女想了想,没嘛可送,掏出织布梭照着二小扔来,织女手劲小,把织布梭扔歪了。
直到现在,天河一边的织女星怀里有扣套星,另一边的牛郎星旁有个梭子星。
版本三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勤劳的小孩叫灵儿。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随哥哥过日子,嫂子马氏为人狠毒,常常虐待灵儿。一年秋天,刚收割完毕,马氏就逼着灵儿去山上放牛,并对他说:“给你这九条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头牛你才能回来!”灵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牛家庄。
村里人闻讯赶来,对灵儿深表同情。有的送来吃的,有的送来穿的,灵儿一一致谢,然后独自一人赶着牛向山里走去。 当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岭就停下来歇脚,坐在树下伤心地流泪。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有十头用呢?正在这个时候,有位须发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现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放牛为什么事你这样伤心?”灵儿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 十地讲了。老人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别难过,那伏牛山里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养它,等牛病好后你就可以赶着牛回家了。”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灵儿好象做梦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灵儿走呀走呀,翻过一道道的山,涉过一条条的涧,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它正在一块大平石上卧着。灵儿立即趴下去,连连磕了三次头,喊了声“牛大伯”。老牛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一会儿又闭上了。灵儿看着老牛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想,可能是饿了,于是就急忙去给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喂了三天三夜,老牛终于吃饱了。突然抬起头跟他讲起话来:“好孩子,我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种子撤于人间而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坏了,动弹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给我洗擦一个月我就会好的。”小灵儿听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来,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牛洗伤。整整一个月,老牛的伤真的好了,它跟着灵儿一道回家。
灵儿回到家里,嫂嫂见他真的赶了十头牛回来,硬说有一头是偷了别人的,还把他痛打了一顿,经乡亲们解劝才算作罢。此后,灵儿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边,庄上的人都称他是“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亲。有一次,嫂子把毒药放到菜里,老牛告诉牛郎不要吃。嫂子气起来闹着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头老牛、两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就离开了家,在一棵桑树下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老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牛郎将茶豆种在草棚门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长出了叶子,牛郎就忙搭架,过几天豆子藤都爬满了架子。老牛就说:“孩子,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谁要是连续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时我就用车拉着你上
七夕的典故
本文2023-10-25 10:24: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6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