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为何叫做客家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25浏览:4收藏

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为何叫做客家人),第1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属于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客家民系的发展。

客家的来源

相传西晋末永嘉年间,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以及南宋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后遂相沿而成这一部分汉人的自称。

客家人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岛部分地区和侨居海外南洋一带。客家语言保留了较多的汉语古音,称"客家话"。在目前的语言学研究中,客家话也成为研究古汉语的最要研究材料。

在章炳麟《新方言·岭外三州语》中记载到:"广东惠嘉应二州,东得潮之大阜、丰顺,其民自晋末逾岭,宅于海滨,言语敦古,与土著不相能,广州人谓之客家。"

客家人是中华汉族中特殊的一支,在学术界经过了充分讨论之后,目前已经达成共识,客家人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是中华汉族在特定的时空中形成的一支重要的特殊民系。它以其独特的语言、建筑、民俗、民性等等的文化特质而有别于其他汉族民系,是一个独特的汉族分支。

客家人的先祖们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走走停停。他们从广袤丰饶的中原大地,渡过江河、翻越山川,来到南方。这期间的艰难、辛酸,可能我们现在只能从史书记载中略窥一二。

客家民系的形成

据史书记载,在晋代前后,中原地区的汉族在多种原因的促使下,大举南迁,进入到我国南部地区的福建、广州一带。一些人是由于去往此地做官的官员、戍边的将士、被流放的犯人和家属,更多的人是因为躲避战乱。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为了生存下来的中原人民来到远离家乡故土的祖国南部。据史书记载:"是时中原多故,故时贤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者如鳞介之集渊薮,以公故也。"

第一次大规模迁徙是在西晋时期,于八王之乱,西晋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社会矛盾尖锐,"永嘉之乱"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到汉地南部,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在当时,相比于战乱的北方,东南沿海的地区局势稳定,虽然背井离乡,但是吃苦耐劳的汉族人民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始建设新的家园。

南迁的人民在洞庭湖、太湖、鄱阳湖集结,并形成三个支系。

其中的鄱阳湖这一支,向南到了赣南地区,之后再到闽西,最后来到汀州一带,这里也成为客家人落脚点。闽西,古称汀州府,是客家民系诞生地,宁化县是客家人南迁第一个中转站,汀江也成为客家人的母亲河。

著名客家研究者罗香林教授,在《客家源流考》中写道:"这些南渡的人们,在经济方面,开发了南方的产业、增进了南方的生计;在民族方面,增加了内地人民和南方部族如百越族(包含闽越族)、一部分苗裔(包含畲族)的融合……"来自中原的北方人民,经过数年、数十年的适应和融合,与当地的闽越族、畲族逐渐融合,成为汀州地区最早的一批客家人。

客家民系在闽西的发展

唐代时期,客家人在闽西地区逐渐增多。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记载的在唐开元时期有近三万户,在近两年有十万人入闽。

从这时开始,大批的移民进入汀州。由于不断有中原人民来到这里,人口不断增加,据《福建通志·地理·汀州》记载:"唐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于是唐政府在开元二十四年设置汀州,并成为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

唐安史之乱之后,社会的稳定被打破,尤其到唐代后期黄巢起义,黄巢率军渡江南下,与旧部王重隐相呼应,攻下饶、信等州。

同年十二月,进入福州,转入广东。那些渴望安定生活人民再一次受到战争的摧残,尤其是在江南地区的人民。一些早就定居安徽、江西一带的客家先民,再一次受到战火影响。一些人民投奔起义军,另外一些人则是放弃世代居住的家园,再次迁徙。

他们经由赣闽交界一带进入闽西,落脚汀州的宁化县石壁村。有些客家人又沿着汀州向南迁徙。

宋朝时期,靖康之役,金人南下,中原王朝的政权再次南移,大批士族携家带口,来到南方。

在此期间,中原氏族携家带口,流亡入闽者甚多。据说陈朝皇室陈元光裔孙陈叔明共有九子,成为巨族,奉谕凡巨族分居,乃散处九州。"九子分九州,满子封汀州"的陈魁,字参琬,敕封大夫,携带家九十七口迁汀州,为汀州陈姓始祖。汀州宁化县是当时江西入闽和闽北南来的重要通道,成为中原人入闽的中转站和客家许多姓氏先祖的居留地。

明清时期,闽西地区不断有外来人民流入,逐渐扩大这个群体。同时,久居此地的客家人也开始向外拓展,向广东沿海一带迁徙,远至东南亚的国家,他们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

随着客家人在闽地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最为重要的群体,他们与数百年前原住于此地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并得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形成属于自己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

客家人是中国人!用标准语言解释就是:客家,作为汉族中一个重要民系,是东晋以来汉族南迁后逐渐出现于我囯南方的。客家,在汉语的客家话和粤语方言中读作“客家话”。既是自称,又是他的名字。“客户”一词的本义是与当地土著人对称,后来成为自称。

(客家风格建筑。成都洛带)

根据大量资料显示,客家人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中国中原地区,由于社会变迁和战争,出现了五次大规模的南迁过程。

第一次是东晋初年到隋唐。在这数百年间,混乱的根源是司马忠称帝后,丑女贾南凤杀死摄政王杨军,废皇太子,造成了司马家八王之乱,互相讨伐。

更错的时候,把少数民族的武装引入战争,于是中国陷入了国内大乱的历史悲剧,大量汉人被屠杀,于是晋朝整体南迁,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中原汉人。这就是所谓的“南渡”。

具体来说,中原地区有6个县(太原、上党、乐平、西河、雁门、新兴,辖44个县,约今山西、陕西)。

泗州(河南、河内、河东、宫鸿、京赵胤等。(

州(分颍川、汝南、益阳、陈郡、乔军、郭培等六县二国,辖94县,约今河南省)

以上统计时间是东汉末年。

(5)战争的狂野场面)

在这次南迁之前,人们南迁最远的地方是江西中部。

到达赣中的客家人当然是最早的客家人祖先。虽然连续五次迁徙,但客家人的根都在这里,赣中等地自然是客家人南迁的地方之一。

唐朝末年,江西的袁州、汀州两地突然之间人口暴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汀州人陈本起兵造反,陈本的兵马大多是江西本地的土人,但是战争打到第三年时,陈本的人马越打越多,而且这些人都是来自两淮之地的汉人。在《资治通鉴》中多次有“淮汉入汀”、“掳淮汉为前驱”等记载。可见,当时大量汉人的涌入是客观存在的。

据北宋《元丰九域志》、《宋史·地理志》等记载的人口数来看,唐朝末年,赣南人口增加了一倍多。明嘉靖年间的《赣州府志》记载,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赣州的户数是120985户,淳熙年间(1174—1189)赣州户数增加到 193339户。在汀州,崇宁年间(1102年)汀州的移民户数达到了172432户,庆元年间的汀州户数是达到了218570户。在虔州,崇宁年间人口从172432人,迅速暴增到272400人,短短一年时间之内人口暴增了10万人。

《潮梅刘氏族谱》:“铁三郎公,号念五郎,妣程氏,移居四川保宁县。”像这样的记录,各姓的族谱还可以找到不少,这里只能摘录一些,以示例证。

清王朝建立之初,由于四川连年战乱、灾荒、瘟疫,致人烟稀少,生产凋蔽。清政府遂采取“实川迁移”的办法,下令移湖广(今湖北、湖南两省)人民入川。其时居住在粤东地区的客家人由于人口膨胀也跟随湖广人入川。自此以后,粤东部分客家人开始陆陆续续向四川迁移。当然迁入四川的粤人,除梅县地区之客家人外,亦有其它地方如粤北、闽南地区的客家人。四川向称天府之国,在自然经济年代,在那里谋生较易。入川后,皆能安居劳作,繁衍生息。关于梅州地区客家人迁川之史实,我们能在残存的古籍谱谍中找到其记录。下面就

引一些族谱记录,予以证明。清雍正年间,政府在今梅州地区置嘉应直隶州,下辖当今之梅县、兴宁、五华、平远、蕉岭五县(称嘉应五属,后来又划入大埔,遂称嘉应六属。丰顺是解放后才划入的)。嘉应州今称梅州市。

五华县:五华《李氏族谱》:“十二世祖君茂公,妣严安人,生四子:秀荣秀华秀清秀锦。三房(秀清)裔孙移居西蜀”。“十三世祖秀锦公,妣谢安人,生二子:先闻先闱。两房子孙移居西蜀”。

五华《巍氏族谱》:十二世庭槐公,十三世昆端公,迁四川成都西门街,生八子,于本处(指原籍)葬银牌”。五华《徐氏族谱》:(粘坑明谨公房)“第七世祖达省公三子德尊,康熙五十八年己巳岁,迁四川泸州杉丁市坝。”又(粘坑明谅公房) “第九世捷相四子捷远移居四川,(捷远)子:“仪(之)长子敬行,雍正五年,移居四川顺庆府邻水县徐家坝。

平远县:据平远县吴敬轩教授撰写的《两亲六一双寿恭述》一文中说:“清初他省移民入蜀,相望于道。吾族健者,亦多驱车入蜀。至道咸间,居成都邑温江、新繁、郫、灌、崇宁等处。所云川西坝者已数世矣。”又另一文《吴氏源流考》:“吴吉甫公长子五四郎长孙六四郎生下九子,五(子)念五所传平远东石畲脑等处一支吴氏。自乾隆以至咸,同间,亦多迁移至四川新繁、灌县等地。”

兴宁县:《兴宁曾坑陈氏族谱》:“康乾时,其族人迁居四川的实达八九十丁人。计十一世有绍尧、俊元等十一丁;十二世有卫臣、天锡等三十一丁;十三世有国兴、德林等三十六丁;十四世有振绪、庚粹等十一丁。其各丁随行子女妻妾,尚不在内。” 《兴宁东门罗氏族谱·宗支谱》:左一房昱公系:“(二十一世)侨寿,移居四川涪州石家沱,后裔繁盛。”又“(二十一世)福寿移居四川涪州石家沱。”

《潮梅刘氏族谱》:“铁三郎公,号念五郎,妣程氏,移居四川保宁县。”像这样的记录,各姓的族谱还可以找到不少,这里只能摘录一些,以示例证。

我们再看看四川客家人所撰写的族谱中,有关其宗族来源的记录。他们以怀念祖先的心情,写下了他们先祖迁蜀之详情。四川新都《陈氏族谱》:“孙等不揣谫陋,将祖父迁居事业,纂修一二。……自粤省兴宁,移迁川蜀桂湖新都县。……第十一世祖俊元,字子进;元配罗氏,生二子:佐臣、佑臣;继娶何氏生仪臣、信臣。子进带家眷于康熙六十年辛丑岁正月二十六日,在老余窝屋起程,移居上川住。子进自己又于雍正三年乙巳岁回来,冬月内到老余窝;有男罗氏生佐臣、佑臣,于雍正丙年岁三月十六日一齐同移上川住。十一世祖俊垣,字焕章。于雍正四年丙午岁正月二十八日,带家眷在榕树塘屋起程,移居四川。第十一世祖俊巍,字子铎,于康熙六十年辛丑岁,正月十八日,在榕树塘屋起程,带家眷移居上川。”四川《张氏族谱》(现存成都市龙泉区山泉乡张隆司家):“更推乎近代,迨我始祖资公由闽迁粤,都于长乐。”(今广东五华县)。

四川《黄姓谱序》(手抄本,现存西昌县南宁区黄联乡黄永儒家):“城公自江西省南丰府转迁赣州府瑞金县葛藤都立业,以后迁梅州……龙川……揭阳石坑……长乐沙坪。于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初八起身,迁移四川省宁远府西昌县黄莲陂大中坝立业。”下面再引一些有名望的社会学家、学者的有关叙述:著名英籍华裔作家

韩素音在她所著的《伤残的树》中,就有如此述说:“我的祖先姓周,来自广东省梅县。……我的祖先

在十五世纪时定居梅县,移居四川大概是1682年到1710年之间,第一代祖先。

那个小商贩到四川后,就改行种田,先是当雇工,后来成了一个小佃农。那是在成都以西郫县。”曾任蓝田师范学院教授的社会家罗荣宗先生撰述:“先世居兴宁下乌池,……十一世启岐公,遂迁蜀,初家泸州衣锦乡新桥头。至十五世彰公,于道光二十二年,复由泸州徙居荣昌安富镇,子孙在此聚族而居……至今仍保持客家语言,子女婚姻。亦以客家人为对象,生活习惯,尚有客家人的意味。”根据史料,四川的客家人,多数是由广东迁去的,而从嘉应州迁去的为数不少;仪陇客家人多来自粤北,威远客家人来自粤东之龙川(黄姓、崔姓)和五华(周姓),成都市郊客家人,来自兴宁、梅县和五华等县。(以上均指一部分,非指全部)据客家研究专家罗香林教授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之调查统计可知,四川无纯客住县,但非纯客住县有:涪陵、巴县、荣昌、隆昌、泸县、内江、资中、新都、成都、华阳、新繁、灌县、郫县等。这些县的客家人多数是由梅州地区迁去的。当然,肯定其他县亦有客家人的居民点,不过,手边没有具体资料,不便妄述。

末了,我把几年前在四川的一次邂逅写在下面以作本文的结束。1997年初夏,偕妻游罢四川峨嵋、乐山大佛后,回到成都小息几天,拟到重庆作三峡游。在成都,利用片暇之时,在住地附近转悠,看看当地风土人情,吃些地方风味小吃,我俩一路操着客家话边说边走。在一商铺前,一老者忽前来用很地道纯正的兴邑客语与我交谈。听到乡音,分外亲切且惊奇。问及何方人士,答成都人,再问其几时到成都,仍能保持此地道的兴邑客语。答其“公白”(曾祖),“公太”(高祖)落居于成都六七代了。言谈中知其所居之地为一客家居民点。人们在家操客语,在外则操川语。日常饮食仍喜欢客家酿豆腐,红焖猪肉等等。据他说,他的阿公(祖父)曾进过,他们的祖上是由兴宁坭陂迁去的,到他父亲这一代就没回过兴宁祖居地了。祖屋向东向西,小地名为何也不知了。由于我们与他只是旅途偶遇,浮萍相逢,没作进一步详细长谈。但已足使我难于忘怀了。

返韶后,查阅自己多年积累之资料,遂成此文。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答案补充 一、概述 客从何来?客家民系是在中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汉民族内一个特别民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中国自秦汉以后一千多年间,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中原或天灾战祸等原因,多次引起中原汉人向南迁徙,数量超百万之众。南下汉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北山区的中原汉人,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创造出一支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这些南迁汉人,操一种浓厚中原古音,并杂夹江淮官话的语言,称为“客家话”,讲这种话者称 “客家人”。 如今,海内外客家人约有一亿二千万之众,其中客家人在香港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台湾占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在国内、除闽、赣、粤三省外,湖南、广西、四川等省都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在海外如东南亚各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都有很多客家人。梅州是客家人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地,现有人口500多万,号称 “世界客都”。

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称为一个民族。

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只是汉族的一个支系。

因为本人生活在广东,以下就以广东的客家人为例:

在语言文字方面:客家人所写的字是简体中文字,这点不用质疑;他们所说的话是客家话,客家话是一种方言,现在的客家话受到白话(粤语)的影响,与普通话已经差距比较大,但它仍然是一种方言,汉语的一个支系。

文化和生活习惯方面,客家人确实是有着独到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但是这些和其他例如广东的广府人、潮汕人等没有太大区别,不能算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至少在广东,目前的客家人和广府人、潮汕人在生活习惯方面差别不大,联系比较频繁。

客家人没有独到的民族服装,和广府人、潮汕人服装无异。

按照2005年的数据,我国大陆客家人人口总数为551283万人,不能算是“少数”民族。

而且,客家人具有汉族的所有特征,光靠独到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说是一个新的“民族”,实在有些牵强。

其次,我们所说的“客家人”、“广府人”、“潮汕人”等,这些都不是民族概念,都只是文化上的概念,都不能算是独立于汉族以外的“民族”

从客家被称之为“客”而又自称为“客”的情况,可以看出客家民系是历史移民的产物。迁徙—侨居—再迁徙—再侨居,客家先民历尽艰辛。

客家人以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与顽强的生命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广大的社会区域,从而成为汉民族一支人口众多、分布广阔、英才辈出的特殊民系。

那么,什么是客家人呢?可以这么说,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支重要的民系;客家人是汉民系的独特而稳定的群体;客家人的聚集地为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区(这里有二十九个纯客县,是客家人的大本营)。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独特语言;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习俗;客家人具有独特的客家精神。概括地说,客家人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一个民系,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

具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稳定特征的人,可以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这是一个充满颠沛流离、饱经风霜的苦难的代名词,客家人迁徙过程充满血泪和辛酸;客家人,这又是一个富有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光辉的代名词,客家人历经磨难,创造了著名的客家精神和文化——其光荣和辉煌值得客家人引以为自豪。

客家先民来自人文荟萃的中原、河洛,扎根赣闽粤山区后,他们秉承中原遗风,以耕读传家。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兴学为乐,以读书为本,以文章为贵,以知识为荣,在客家社会里蔚然成风。

严谨的说,是大部分客家人从江西再次迁出。 客家人,也可以解释成远离家乡,客居他乡之人。客家人有五次大规模迁移记录,江西其他重要的据点。 

最开始客家人迁移,是西晋末期,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北方地区流寇四处作乱。山西、太原等地汉族,面对日趋严重的生命威胁,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迁移。具体路线是从中原经过河南南阳,在进入襄阳,沿着汉水进入长江流域,向湖北,江苏,安徽这一带迁移。最南的一批人,经过九江到达鄱阳湖,然后沿着赣江向江西腹地进发。一批客家人迁移大体路线

都是为了求生存,沿途之中有人群觉得环境可以可以生存,就会在当地开始定居。 当然那个时期大部分人客家人都在江苏,安徽一带聚集下来。少量进入江西。 迁徙时间持续170多年。

第二次开始迁移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中原局势再次混乱,大部分人再次南迁。江淮地区进行大规模战役,历史上叫唐末江淮大混战,这就很难受了,原本已经在江淮定居的大部分客家人,再次面对生命的威胁向南迁移。 当时中原四处乱战,闽西南、赣南、粤东北部分地区和平,(当事历史是这样形容的:惟有赣南、闽西南和粤东北“堪称乐土” )于是汉族大量迁入江西其中赣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集区之一。 

由于路途遥远,居危思安,到了赣州地区,已经很难受的战乱影响,大部分人在江西定居。 这次迁移路线是以九江为行程起点在到鄱阳湖,沿赣江着来上向赣江源头迁移。后面有的人留在了赣南,也有的人继续向福建、广州进发。大体时间是90余年。

客家人不断南迁的过程,也就是汉族不断开发南方山野的过程。 第三次迁移是靖康之变北宋都城开封被金兵攻占,不得已宋高宗南渡,在临安称帝,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大量中原移民迁入南方。蒙古兴起,率先灭了北方的金朝,然后向南进发进攻南宋。 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南宋、蒙元双方攻守的战场。已经休养生息近百年的客家人再次被迫迁徙。 这就是大部分客家人说来自江西的原因。

 

什么是客家人(客家人为何叫做客家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客家人创造了独属于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客家民系的发展。 客家的来源 相传西晋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